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907962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入一孝文帝像在中国古代,换姓改名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但北魏孝文帝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他的这一举动,当时震动朝野,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后来成为民族融合的佳话流传至今。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入二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朝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少数民族内迁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匈奴鲜卑鲜卑羌氐羯少数民族内迁和建立的政权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方北方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相对落

2、后相对落后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主先进比较完备定居以农耕为主汉族汉族文化文化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民族民族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耕耙图扬场图魏晋墓葬的壁画和砖画反映出当时汉族和入迁少数民族间杂居、交流情景放猎蒸馍、烙饼牧马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葬壁画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族名族名所建立的政权名称所建立的政权名称匈奴前赵(319329)北凉(401439)夏(407431)鲜卑前燕(337370)后燕(384409)西秦(385431)南凉(397414)南燕(398410)羯后赵(319350)巴氐成汉(304347)氐前秦(

3、351394)后凉(386403)羌后秦(384417)汉前凉(317376)西凉(400421)北燕(409436)从公元316年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族名所建立的政权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巴氐成汉氐前秦、后凉羌后秦汉前凉、西凉、北燕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凉佛、菩萨、飞天北凉石造像塔北凉交脚弥勒菩萨前燕金质戒指后秦鸠摩罗什舍利塔前燕新月形嵌玉金饰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燕墓出土提梁铜腹壶(辽

4、宁北票)北燕墓出土中亚玻璃碗(辽宁北票)前秦瓦当“大秦龙兴化牟古圣”前凉“凉造新泉”铜钱前凉“太清丰乐”铜钱后赵“石安韩丑”砖(“石安”是后赵在西北地区的县)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鲜卑族的北魏统一北方三鹿纹金牌嘎仙洞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一处高百米的峭壁上。“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这一带即是拓跋鲜卑的发祥地。鲜卑祖庙嘎仙洞遗址金牌上的三鹿均回首张望,是拓跋鲜卑的典型饰物。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386409),鲜卑族人。代王拓跋什翼犍(ji

5、n)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sh)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次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拓跋珪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b)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39岁,在位24年。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399年,称帝,为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

6、流域,实现了三国以来第三次北方大统一。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马匹和武士均披铠甲,是战斗装束。拓跋鲜卑建立之初多用骑兵,保留许多本民族的原有风格。北魏骑马武士陶俑北魏陶武士俑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朝政权更迭表北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鲜卑门阀腐化,阶级斗争的发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争权夺利。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 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北魏最终分裂。东、西魏没维持多久,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形成周、齐对峙。北周通过实行均田制、府兵制等措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

7、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534550年)(550577年)(535557年)(557581年)(439534年)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鎏金镶嵌高足铜杯北朝出土的文物北齐青瓷划纹六系罐北齐彩绘石雕释迦立像北齐常平五铢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周银制鎏金把手水瓶东魏彩绘石雕菩萨立像北周天元皇太后玺金印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朝铜牛车长42、高23.5厘米,广东深圳市博物馆藏。这套牛车由牛、轭、长辕双轮车厢组成。黄牛身躯壮硕,头上套有络具,项上有轭,轭两侧各有半圆形环扣接车辕。车厢作长方形,后开门,前厢板上铸出直棂窗格。厢顶覆篷盖,前后出檐于车厢

8、。双轮作圆形十六辐。此式铜牛车,目前发现仅此一例。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拓跋宏(元宏)467499孝文帝庙号高祖鲜卑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公元494年,孝文帝为更好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xio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河南洛阳出土,为孝文帝的弟弟元羽的墓志。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曾命元羽在旧都平城,控制、安抚对迁都不满的鲜

9、卑族人。北魏元羽墓志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元长孙穆陆贺刘鲜卑姓改为汉姓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洛阳伽蓝记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大意: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

10、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大意:自从晋(东晋)、(南朝)宋以来,繁华的洛阳变成了一片荒土,都以为长江以北,全是夷狄(少数民族)。昨天到洛阳,才知道有很多身着汉族服装的士族,在中原地区,那里礼仪兴盛,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难以言传。北方的少数民族,不可轻视。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

11、方民族大融合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汉服俑胡服俑北方民族融合前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服装上有很大差异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帝王出御图(今河南巩义市石窟寺里的浮雕临摹图)北魏帝王出御图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为汉族服装,反映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情形。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石刻画像在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服装和生活习性都已经汉化,此北魏石刻画像反映了民族融合后的情况。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胡床椅子方凳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西凉乐”起自前秦之末的凉州,魏太武帝拓跋焘439年平定

12、凉州,将此乐舞艺人带回平城,曾被用于嘉宾大礼。北齐也予以吸收运用,后成了西域各族与中原汉族乐舞融会贯通的新型乐舞,一直盛行至隋唐。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这件扁圆形壶的两面,模印出同样的胡人乐舞图像,人物形象均为典型的胡人。乐舞就是后来盛行于唐代的“胡腾舞”。北凉乐伎j与百戏壁画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穿裤褶zh服的南朝乐队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是便于骑马打仗的紧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上的互相影响。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

13、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太平六年砚北魏书法始平公造像记北朝北魏朱义章北魏书法元珍墓志北朝北魏(514年)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2.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少数民族内迁1.孝文帝改革的原因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课堂小结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与探究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活动建议:1.以“友好往来话融合”为主题。2.两人一组,分工合作。3.一般为手抄小报,图文并茂,有条件的可用电脑制作。编辑历史小报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测评1.北魏孝文帝是()。A.匈奴族人B.羌族

14、人C.鲜卑族人D.汉族人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国家军事力量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B.C.D.3.洛阳地处何处?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这里?答:洛阳地处中原。迁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CC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史海拾贝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敕勒歌的创作与翻译这首描绘草原风光和游牧画景的著名民歌敕勒歌,起初由高车族牧民用高车语创作。高车族即为铁勒族,又叫敕勒族,因他们乘高车,逐水草,过着游牧生活,所以被称为高车族。后来,高车族与鲜卑族的交往增多,敕勒歌便被译为鲜卑语,在北方广为流传。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标准语言),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敕勒歌又被译为汉语,保存流传下来。第四学习主题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