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90665380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校文化建设(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时代发展趋势认识时代发展趋势 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把握学校文化建设主讲人:张光义主讲人:张光义 一、充分认识出现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现象的必然性 (一)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视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的复兴。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大国崛起不仅需要经济增长,而且要求文化繁荣。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文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如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国家软实力,又如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文化兴国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方针,时至今日,高度发达的文化经济已经成为日本和韩国的支柱产业。党的十七大提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山东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采取得力措施推动山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重视文化发展必然会重视学校文化的发展。学校是继承、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地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的生命价值在学校文

3、化。文化无处不在,无论你认识不认识,也不论你重视不重视,它始终伴随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辐射社会。 (二)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与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将人之初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成为一个“文化人”。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教育途径,再经过师生的积淀、内化,作用于身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使其获得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素养。 学校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又是一种组织文化。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文化的动力,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与弊

4、端的解决需要学校文化的发展。建设品牌学校,教育家办教育需要学校文化的发展与支撑。顾明远教授说,建设学校就是要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一个文化实体,它是以传承和创造文化为己任的,是以文化为中介培养人、塑造人的机构。学校与文化的关系是其他任何社会要素、社会组织所不可比拟的。文化的根要从基础教育入手,在生活中体现。从小就培养扎好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学校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靠什么联结在一起呢?靠共享的文化,靠共享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共享的制度和传统、共享的理念和情操、共享的愿景和使命以及共性的行为和规范。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讲话时提出了“静下

5、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要求。在一个免不了浮躁和功利的社会,学校需要静下心来,寻找理性的教育,寻找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淡定与执著;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教书,校长需要有静下心来办教育。这就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持,需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将精神与智慧深入到师生的心灵,化作共同的追求。 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必须具备应有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教育,一定要清醒地连通它所植根于其中的文化,认清它正在进行的改革的文化基础。学校办学主体、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学校个性发展空间的扩大,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等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与条件。 二、学校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6、天下”。人文相对于天文,凡“文化”都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文化是伴随着人类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文化的主体是人,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文化的实质就在于以“文”化“人”。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文化与自然相对,文化即人化,泛指人类社会历史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其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以及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狭义的文化则专注于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特定团体相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什么是学校文化,不同的教科书以及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回答。对于学校文化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予不同的解读是正常的,也是科学的。一方面,学校文化的

7、内涵十分丰富,站在不同的角度或侧重某一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不但必要,而且有助于对学校文化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们对于学校文化概念的理解,应侧重于密切联系实际,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把握。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与实质 1、概念。 广义: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以及其它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精神诉求、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 以上定义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内容十分丰富;二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在于精神;三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行为、物质的背后是精神

8、,是文化。例如,雕塑是物质的,但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精神的、文化的。 2、实质。 学校文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 “泡菜理论”的启示。“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一位教授曾经说过,给我10个清华大学、10个北京大学的学生放在一起,不用告诉我谁是哪个学校的,我与他们各交谈10分钟,就能够分出他们谁是清华大学的,谁

9、是北京大学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不同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熏陶生活了四年,各自学校个性鲜明的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名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这是由其与众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的。每一所学校都在追求发展,但发展的路子各不相同,所以办出的学校也不同。一所学校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活在学校每一个人的心中,涌动在每一个人血液之中,并表现在全体师生一言一行之中,是化为生命的东西。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其宝贵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文化的意义就在于

10、整合和升华这些优质的学校教育资源,自觉运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氛围,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与效应,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服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学校文化有七大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熏陶功能,规范功能,提升功能。学校文化功能总是在综合发生作用。具体说来,学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学校文化的功能作用 1、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确立发展战略,展示学校特色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寻找和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寻找自己的立校、兴校方略和办学策略。例如有的学校利用双语教学或传统体育项目为突破口,实

11、施特色带动战略;有的学校利用赏识教育、情景教学、多元智能理论等研究课题,实施科研带动战略;有的学校以打造品牌为平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等。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是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飞跃的重要平台,并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确立发展战略,展示学校特色。 2、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管理是连接学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统领整个学校工作的关键。当代学校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走向,即从粗放式、规模化管理走向精致化管理;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

12、发展的新境界、新趋势、新阶段。 北京丰台实验小学段兰华提出:“一流校长用文化管理,二流校长用制度管理,三流校长用脏话管理。”当前学校管理处于多元状态,既有道德管理模式,权力管理模式;也有制度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模式。 3、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内部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有利于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文化素质。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文化有利于学校与政府、企业、家庭、社区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形象非常重要。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全面打造学

13、校的形象识别系统,高效促进学校形象的定位与传播。 就一所学校来说,素质提高了,内涵发展了,优秀的形象树立了,学校的地位就会得到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 4、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 品牌代表优质,代表特色,代表被广泛认可。品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时尚追求。受企业品牌战略的影响和启发,我们的有些学校也在实施品牌战略,千方百计打造自己的学校品牌。把品牌作为办学目标,体现了对办优质教育的诉求。对内能够激励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积极性,对外迎合了人们追求品牌的消费心理。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没有文化含量,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品牌是打造不出来的。

14、 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参与度是品牌的特征。这些特征都与学校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学校文化还特别有利于学校品牌的识别和传播。 5、学校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成才需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引导,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氛围。学校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育人服务的,学校文化的一切要素都要服务于育人。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 从根本上讲,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认识和升华一所学校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形成学校的育人精神、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等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出积极

15、高效的教育效应,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一般说来,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校文化。每所学校并不缺少文化,缺少的是对学校文化的发现、总结、提炼和升华。即使是已经总结形成了自己学校文化的学校,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创造性发展的巨大源泉和动力。 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表现为学校文化对学校群体所有成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以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感染

16、力甚至征服力。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力的灵魂。 三、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1、学校文化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学校文化具有弥漫性、整体性,内容丰富多样,渗透学校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环境、设施等所包括的全部要素和细节。陶行知先生曾说:“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厕所文化虽小,但也不能小瞧。它有利于养成文明习惯。例“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靠近方便,靠近文明”等就比“大便入坑,小便入池”文明含蓄了不少。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 一般说来,经常使用的就有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物质文化、环

17、境文化、课程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教研文化、德育文化、活动文化、考试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操场文化等20余个要素。 学校文化系统既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又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将学校文化划分为若干层次和类别。例如,有人将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和环境文化称作学校文化的表层,将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称作学校文化的中层,将学校精神、理念、价值观称作学校文化的深层。 2、常用的学校文化内容体系 (1)学校理念识别系统(MIS) 理念识别系统是学校的价值观体系,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基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核心办学

18、理念、办学宗旨、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学校发展愿景、办学策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的发展观、管理观、服务观、用人观、口号誓词等。 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的精神和理念。学校理念文化的最高形态是形成自己的学校哲学或校长哲学。学校理念识别系统对内激励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发展愿景而奋斗,对外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 策划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要根据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地域特点、学校历史、学校现状、学校未来规划、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应该十分注意将学校外在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诸如口头或文字表达形式的理念、口号、标语等,与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态度和评价方式统一起来。师生员工要真正形成对学

19、校理念系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学校的团队精神与和谐氛围,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一张名片。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校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老子的名言,也体现了“铁路”技工学校的特征,既志在千里,又从脚下一步一步开始行动;重庆天宝实验学校校训:“天生我材,宝自砺成”;将校名嵌入校训,特色非常鲜明。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不做假账“。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校训“六年影响一生”,以及“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理念。 一所乡镇小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曾获一次调查评价的第一名。 (2)学校行为识别系统(BIS) 学校

20、行为识别系统是学校的行为特征体系,它通过学校的行为特征来塑造良好形象,它对内规范学校行为,完善规章制度,对外展示传播形象,进行宣传交流,是对学校行为所进行的统一规范。 学校行为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行为、领导管理行为、教师行为、员工行为、学生行为以及学校的各种礼仪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习俗活动等。例如升旗仪式、校庆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新教师上岗仪式,各种公共关系策略及其公关活动,各种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及其教育培训活动等。 策划学校的行为识别系统应该以学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十分注意核心理念的统领作用,应该注意行为本身、行为特征与行为背后的精神、理念的统一,应该注意用学校的核心精神

21、、价值观、道德观、校训去指导形成学校的行为识别系统,使公众通过师生员工的行为看到学校的精神和理念。 (3)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 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在人们那里的视觉形象特征体系,是学校文化中外在、直观的部分。它将学校抽象的核心精神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形象方案向受众传达出去,展现学校优秀的视觉形象,给社会公众以良好的印象,从而吸引优秀的师资和生源,激发学校成员的活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要素部分以及学校的各种物质构成要素。大到学校楼房、道路、操场、草坪、雕塑、亭廊以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的命名

22、,学校教室、办公室、展览室的布置,小到学校校服、手提袋、信签、明信片的设计,共有数百个应用要素。 策划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必须渗透和体现学校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观,必须以学校的校徽、标准字和标准色为基础,要注意学校视觉形象的规范性和统一性,重视和突出视觉形象与学校精神的统一。 校徽是学校文化的又一张名片。例如,青岛51中的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主体图形上部以1和5进行创意组合,形为活泼、灵动的海豚,就体现了滨海城市,海洋文化的特色。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的校徽,以绚烂的红色为背景,衬托白色标志,对比强烈,耀眼醒目,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主图形以铁路形象为造型基础,前部如流线型的火车头,又具象化为龙首

23、,体现了铁路学校的特色 (4)学校环境识别系统(EIS) 环境识别系统是指学校校园环境的文化特征体系,主要包括学校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各功能区文化主体的确立,文化氛围的营造等。 环境识别系统与视觉形象系统的内容有不少重叠与交叉,例如学校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道路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景观文化等,既属于环境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视觉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二者的指导思想和侧重点有所区别。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新校园建设比较多,而且占地面积大,建筑物现代气派,空间布局宏伟,功能区划分明确,设施配套齐全,非常需要进行统一的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所以,环境识别系统得到了人们的特别重视和关

24、注。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载体,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学校文化的策划与建设同步进行。策划学校环境识别系统,要注意将环境规划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校园环境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透出浓郁厚重的学校文化气息,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桓台二小校园文化追求: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景点都能给你启示,让每一个角度都有美在闪光。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1、坚持理念与实践的统一 防止理念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例,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试教育的实践;团结和谐的口号,不团结和谐的实践等。 2、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要有对社会主流文化

25、的价值认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遵守等。要突出学校自己的历史积累与特色,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应。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上看,未来学校的竞争重点体现在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和个性上。普适性重在质量,质量越高,越适合社会的需要;个性重在鲜明,越鲜明越受社会的青睐。这就需要学校办学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学校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要注意克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雷同化和一般化现象。作为学校文化名片的校训和校徽,多数学校流于形式、流于口号,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缺乏视觉冲击力和识别性,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给人留下思考和回味。 例如,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26、有192所学校的校训同为 “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比例高达75%。其中有27所学校的校训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完全相同。所以,应该特别注意克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雷同化、标语化现象。 思考构建学校文化个性特征的几个基本依据:一是学校的特色及发展定位。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高中、初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各有自己的特色与定位。例如,职业技术院校就重在职业技术,重在培养能工巧匠;最好实行校企结合,订单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侧重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 二是学校所处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嘉祥一中是曾子的故乡,其校训是“三省吾身,至诚至善”,凸现了曾子故乡的区域文化特色。曲阜实验小学

27、“仰圣求信实,习艺尚和美”的校风,则体现了孔子文化的特色。三是学校教育特色。包括教学、德育、管理、服务、师资队伍方面的特色以及校本管理、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四是学校环境特色。包括校园、校舍、操场、餐厅、绿化、美化等特色。五是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个性特征等。 六是学校的历史与未来规划发展及其特色 3、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又是现实发展的主体,也是对学校未来的展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要善于总结升华、发扬光大。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4、坚持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物质是基础,是载体。要在物质中透出精神

28、,使物质体现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得到充分发挥。不要一味强调发展物质环境和娱乐文化。 5、坚持眼前与长远、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整体、长远、统一的考虑和规划。可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不可随意性太强,变换太频;切忌一届校长一批口号,一次布局,不断变换,缺乏连贯性,缺乏一致性。 6、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普及首先要抓落实、抓思维降解、抓认同,形成共识、形成实践。要在落实、展示与传播中提高,继续总结升华,反映时代精神,不断提高质量。 (三)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校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无论校长,还

29、是教师,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有学校文化的支撑。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中国教育家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国际文化的视野。 在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如何,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即是否具有文化自觉,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宽度和厚度。校长的任务就是引领学校群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担当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校长的文化自觉决定其对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导和示范,对于校长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既要注意从上而下,领导重视;又要善于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注意从下而上,全员参与。 2、善于借用外脑,系统构建学校文化 聘请职业机构和专家进行

30、策划咨询,协助决策,是经济、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必然结果。从领导决策科学的角度看,也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需要,是领导决策由“谋断合一”向“谋断分离”转变的体现。 3、科学选择和运用学校文化载体 以校园环境和各种活动为载体;以班级、课程和制度为载体;以理念、口号、寄语、誓词为载体;以师生员工的形象和行为为载体。 4、重视学校文化的落实、展示与传播。 必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有效传达到师生员工;把学校文化贯穿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贯穿到学校的活动之中;必须让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觉;必须把学校文化展示传播到家庭、社区,传播给社会大众;这是学校文化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