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90479830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调整9.1 9.1 凯恩斯主义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凯恩斯主义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9.2 9.2 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9.3 9.3 新自由主义与发达国家经济体制调整新自由主义与发达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即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即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如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等政策来促进经济

2、增长的需求,如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等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就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机制; “ “三大心理规律三大心理规律”)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场经济规律。

3、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是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而形成的理论,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供了工资和价观点与方法而形成的理论,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供了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在新凯恩斯主义者看来,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在新凯恩斯主义者看来,“实际的实际的”宏宏观领域具有协调失效和宏观经济的外部影响的特性。观领域具有协调失效和宏观经济的外部影响的特性。 二、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强化二、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强化 历史地看,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或干预程度是不断增强的,而且这一过程是呈波浪式发展的。 美国五次较大的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

4、浪潮:美国五次较大的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浪潮: 1.17901.179018371837年之间,巨额的财政补贴和大量的土地(特年之间,巨额的财政补贴和大量的土地(特售);售); 2.18652.1865年到一战期间,政府干预主要是以最高法院的裁决年到一战期间,政府干预主要是以最高法院的裁决为主导;为主导; 3.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4.19704.1970年代,政府不仅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而且也年代,政府不仅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而且也增强了对企业活动的微观规制;增强了对企业活动的微观规制; 5.20085.20

5、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种手段刺激经济,尤其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种手段刺激经济,尤其是采取了四轮所谓的是采取了四轮所谓的“量化宽松量化宽松”四次量化宽松政策四次量化宽松政策: : QE1:2008 QE1:2008年年1111月月2525日至日至20102010年年4 4月月2828日。美联储在共购买日。美联储在共购买1.7251.725万亿美元资产,其中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万亿美元资产,其中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251.25万亿美元,万亿美元,机构债机构债20002000亿美元,较长期国债证券亿美元,较长期国债证券30003000亿美元。亿美元。 QE2:2010 QE2:2010

6、年年1111月月4 4日至日至20112011年年6 6月。共收购长期国债月。共收购长期国债60006000亿亿美元。美元。 QE3:2012 QE3:2012年年9 9月月1313日。美联储每月购买日。美联储每月购买400400亿亿美元美元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支持支持证券证券,但未对购买的总规模和执行期限做出说明;同时,但未对购买的总规模和执行期限做出说明;同时,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扭转操作”,并,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此外,美联储决定继

7、续将投资;此外,美联储决定继续将联邦基金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利率保持在零至0.25%0.25%的超低区间,并计划将这一水平至少保持到的超低区间,并计划将这一水平至少保持到20152015年年中。年年中。 QE4:2012 QE4:2012年年1212月月1212日。美联储每月采购日。美联储每月采购450450亿美元国债替代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扭曲操作,加上QE3QE3的美元的美元400400亿美元的宽松额度,美联储每月亿美元的宽松额度,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增至资产采购额增至850850亿美元。此外,在失业率高于亿美元。此外,在失业率高于6.5%6.5%、未来、未来1 1年至年至2 2

8、年通胀水平预计高出年通胀水平预计高出2%2%的长期目标不超过的长期目标不超过0.50.5个百分点的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将继续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情况下,将继续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0.25%的超低区间。的超低区间。西欧、美国和日本政府总支出占现价西欧、美国和日本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GDP的百分比(的百分比(1913-20121913-2012)资料来源:黄1913-1999年数据来自(英)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第126页。2007和2012年数据来自Economic Outlook No.92-December2012-OECD Annual

9、 Projections(http:/stats.oecd.org/)。1913193819501973199920072012法国8.923.227.638.852.452.656.2德国17.742.430.442.047.643.445.1荷兰8.2*21.726.845.543.845.250.4英国13.328.834.241.539.743.749.0美国8.019.821.431.130.136.940.2日本14.230.319.822.938.135.843.4 三、国家调节的原因与目标、国家调节的原因与目标 (一)国家经济调节的原因(一)国家经济调节的原因 1.1.市场缺陷

10、市场缺陷 (1 1)自然垄断)自然垄断 (2 2)自然资源垄断)自然资源垄断 (3 3)破坏性竞争)破坏性竞争 (4 4)外部性)外部性 (5 5)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充分 2. 2.社会、政治和其他的原因(国家调节的互动主体)社会、政治和其他的原因(国家调节的互动主体) (1 1)个人权利保护(社会发展与个人权利)个人权利保护(社会发展与个人权利) (2 2)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 (社会化、大型化和复杂化)社会化、大型化和复杂化) (3 3)国家和全球问题的解决)国家和全球问题的解决(二)国家经济调节的目标(二)国家经济调节的目标 1.1.保障经济运行环境(现代国家的功能)

11、保障经济运行环境(现代国家的功能) (1)(1)提供并维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提供并维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2)(2)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公共物品; (3)(3)实行收入再分配和实施社会保障实行收入再分配和实施社会保障 2.2.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1)(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2)(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 (3)(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4)(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3.3.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市场行为 (1)(1)保证和促进有效竞争;保证和促进有效竞争; (2)(2)消除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负效应。消除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负效应。 四、国家调节的主要手段及其功能四、

12、国家调节的主要手段及其功能 (一)制度调节(一)制度调节 所谓所谓制度调节制度调节,就是指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尤其是产权制度,就是指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尤其是产权制度安排,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以期提高经济绩效。在西方国家,安排,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以期提高经济绩效。在西方国家,制度调节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国有化和非国有化。制度调节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国有化和非国有化。 其作用表现在:其作用表现在: 第一,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首先,通过国有第一,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首先,通过国有化或非国有化等措施,使私人垄断资本受益,进而推动经济发化或非国有化等措施,使私人垄断资本受益,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其

13、次,通过国有经济运营直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展;其次,通过国有经济运营直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 第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和各种基础条件。国第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和各种基础条件。国有经济承担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任务;在国有化过程中,有经济承担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任务;在国有化过程中,国家大量承担了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任务;西方各国的国有经国家大量承担了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任务;西方各国的国有经济大都集中在基础工业领域与公共事业部门中,为社会经济运济大都集中在基础工业领域与公共事业部门中,为社会经济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行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引导私人投资,开

14、发落后地区。第三,引导私人投资,开发落后地区。 (二)政策调节(二)政策调节 总的来说,可以把战后西方各国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总的来说,可以把战后西方各国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概括为策概括为4 4类,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类,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 1.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的总称。(主要是税收)的总称。 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担负着三重任务:一是保证国家财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担负着三重任务:一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二是履行再分配职能;三是以财政政策作为社会总政收入;二是履行

15、再分配职能;三是以财政政策作为社会总需求调节的工具。需求调节的工具。 财政政策调节包括支出调节和收入调节。在支出调节方财政政策调节包括支出调节和收入调节。在支出调节方面,国家主要通过调整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和国家直接投资面,国家主要通过调整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和国家直接投资等发挥财政支出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收入调节方面,主等发挥财政支出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收入调节方面,主要是通过改变税率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要是通过改变税率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2.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管理和调节,进而影响社会总

16、需求变动的一种经济调节和利率进行管理和调节,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变动的一种经济调节手段。主要的政策手段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贴手段。主要的政策手段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择类控制。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择类控制。 3.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而采取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措施。其主要手段,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而采取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措施。其主要手段,一是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即企业和工会不经政府同意不得提高一是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即企业和工会不经政府同意不得提

17、高工资和产品价格;二是对工资和物价实行指导。即由政府规定工资工资和产品价格;二是对工资和物价实行指导。即由政府规定工资和物价的指导指标,指令企业和工会参照执行;三是对企业和工会和物价的指导指标,指令企业和工会参照执行;三是对企业和工会进行进行“道德规劝道德规劝”和和“协商恳谈协商恳谈”。即劝说企业和工会自动限制价。即劝说企业和工会自动限制价格和工资的上涨。格和工资的上涨。 4.4.产业政策。一般而言,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产业(部门)产业政策。一般而言,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产业(部门)间的资源分配和特定产业(部门)内的产业组织的调节,对本国经间的资源分配和特定产业(部门)内的产业组织的调节,

18、对本国经济运行施以影响的政策。它是政府针对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的济运行施以影响的政策。它是政府针对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的“市市场失灵场失灵”而采取的政策。在宏观调控领域,产业政策主要体现为而采取的政策。在宏观调控领域,产业政策主要体现为产产业结构政策业结构政策。在微观规制领域,其核心则是。在微观规制领域,其核心则是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 所谓所谓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就是为纠正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实现,就是为纠正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实现产业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政府制定的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产业结构的理产业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政府制定的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产业结构的理想目标,以及

19、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总的来看,产业结构政想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总的来看,产业结构政策可以分为两类:对重点产业的扶植、保护政策和对长期萧条、衰退产业策可以分为两类:对重点产业的扶植、保护政策和对长期萧条、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的调整、援助政策。 所谓所谓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政府为了保证资源有效配置和公众利益,指导和,是政府为了保证资源有效配置和公众利益,指导和干预企业行为和产业市场结构,调整企业关系而制定的产业政策。其实质干预企业行为和产业市场结构,调整企业关系而制定的产业政策。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关系和矛盾,维持健全的市场秩序,利是

20、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关系和矛盾,维持健全的市场秩序,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 产业组织政策的产业组织政策的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产业组织政策包括互相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产业组织政策包括互相配套的的两方面的政策:一是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配套的的两方面的政策:一是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市场秩序政策市场秩序政策,一般,一般称为反垄断政策;二是鼓励规模经济、防止过度竞争的政策,即称为反垄断政策;二是鼓励规模经济、防止过度竞争的政策,即产业合理产业合理化政策化政策。市场秩序政策又包括。市场秩序政策又包括3 3个基本方面:一是禁止和限制垄断的政策;个基本方面:一是禁止

21、和限制垄断的政策;二是禁止限制竞争和不公正交易行为的政策;三是禁止和限制诈骗、行贿二是禁止限制竞争和不公正交易行为的政策;三是禁止和限制诈骗、行贿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的政策。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的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的产业组织政策的实施手段实施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结构控制。目的是要维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结构控制。目的是要维持良好的市场结构和改变不好的市场结构;二是市场行为控制。持良好的市场结构和改变不好的市场结构;二是市场行为控制。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市场秩序政策市场秩序政策(广义的反垄断政策)(广义的反垄断政策)产业合理化政策产业合理化政策(鼓励专

22、业化和规模经济)(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禁止和限制垄断的政策禁止和限制垄断的政策(狭义的反垄断政策)(狭义的反垄断政策)禁止和限制竞争、不禁止和限制竞争、不公平交易的政策公平交易的政策禁止和限制不道德禁止和限制不道德商业行为的政策商业行为的政策图图 产业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的体系产业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的体系 (三)经济计划化(三)经济计划化 所谓所谓经济计划化经济计划化,是指西方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是指西方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综合性的标和政策措施。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综合性的调节。西方国家的计划调

23、节有以下几个共同主要特征:调节。西方国家的计划调节有以下几个共同主要特征: 1.1.计划调节的主要对象是私人企业,因而计划调节的实施以不损害计划调节的主要对象是私人企业,因而计划调节的实施以不损害私人垄断企业的利益为前提;私人垄断企业的利益为前提; 2.2.计划并不是统一的、企业必须执行的计划,计划本身是预测性、计划并不是统一的、企业必须执行的计划,计划本身是预测性、指导性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向企业传递经济信息,计划调节的实施主指导性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向企业传递经济信息,计划调节的实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国家计划调节的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国家

24、计划调节的手段比计划本身更重要;手段比计划本身更重要; 这些手段包括:进行广泛的这些手段包括:进行广泛的“社会协调社会协调”;利用财政手段保证重点;利用财政手段保证重点计划项目,并牵制社会投资方向;利用税收调节实施计划管理;借助计划项目,并牵制社会投资方向;利用税收调节实施计划管理;借助国有经济直接实施部分经济计划;实行国家与企业间的经济合同制。国有经济直接实施部分经济计划;实行国家与企业间的经济合同制。 3.3.在计划调节过程中,有一整套经济手段予以配合,使企业在各种在计划调节过程中,有一整套经济手段予以配合,使企业在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下趋向计划目标,从而达到国家计划调节与企业行为经济杠杆的

25、调节下趋向计划目标,从而达到国家计划调节与企业行为的协调与一致,并有一套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予以配合。的协调与一致,并有一套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予以配合。 (四)社会调节(四)社会调节 所谓所谓社会调节社会调节,就是由政府出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社,就是由政府出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之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紧张关系,为经济发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之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紧张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和确保稳定的社会条件。战后西方各国的社会调节,主要是展创造和确保稳定的社会条件。战后西方各国的社会调节,主要是通过推选管理通过推选管理“民主化民主化”和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解决两

26、个问题,即雇解决两个问题,即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和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和“富者富者”与与“贫者贫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福利制度主要有以下三类:社会保险、社会照顾和福利补贴。福利制度主要有以下三类:社会保险、社会照顾和福利补贴。 (五)国际经济协调(五)国际经济协调 所谓所谓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是政府间经由一定的组织形式,就共同关,是政府间经由一定的组织形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和达成协议的行动。它是各国对相互间的经济心的问题,进行协商和达成协议的行动。它是各国对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和调节的行为,是保障国际经济正常关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和调节的行为,是保障

27、国际经济正常秩序、促进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秩序、促进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经济协调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意味着国国际经济协调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已超越了一国的范围,是一种超国家的经济调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已超越了一国的范围,是一种超国家的经济调节。战后西方国家的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有以下节。战后西方国家的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有以下3 3个方面:个方面: 1.1.国际贸易政策协调;国际贸易政策协调;2.2.汇率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3.3.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战后西方各国对经济生活调节是相当广泛和深入。主要表战后西

28、方各国对经济生活调节是相当广泛和深入。主要表现在:现在: (1 1)从国家调节的范围来看,它已扩展到社会再生产的所)从国家调节的范围来看,它已扩展到社会再生产的所有阶段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有阶段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2 2)从国家调节的手段来看,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从国家调节的手段来看,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以外,还运用了制度手段(如国有化或非国有化)、经济手段以外,还运用了制度手段(如国有化或非国有化)、行政管制手段(如收入政策)和各种法律手段(如反垄断法等行政管制手段(如收入政策)和各种法律手段(如反垄断法等)。)。 (3 3)从国家调节的方法上看,从原有

29、的单纯调节社会总需)从国家调节的方法上看,从原有的单纯调节社会总需求,发展为调节社会总需求与调节社会总供给双管齐下,同时求,发展为调节社会总需求与调节社会总供给双管齐下,同时,从单纯的一国国内调节发展成国内调节、区域调节与国际经,从单纯的一国国内调节发展成国内调节、区域调节与国际经济协调相结合。济协调相结合。 五、国家调节的作用和影响五、国家调节的作用和影响 1 1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 (1 1)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创造)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创造并确保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30、。并确保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2 2)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修缮了市场运行机制,)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修缮了市场运行机制,纠正了纠正了“市场失效市场失效”,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 (3 3)国家调节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为经济)国家调节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条件。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条件。 (4 4)通过国际经济协调改善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通过国际经济协调改善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条件。济条件。 2 2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

31、1 1)国家调节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国家调节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2 2)国家调节手段之间的矛盾。)国家调节手段之间的矛盾。 3.3.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新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新变化 西方国家调节的强化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发展形态的变化,西方国家调节的强化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发展形态的变化,即从以往的即从以往的“增长型资本主义增长型资本主义”转变为转变为“发展型资本主义发展型资本主义”。 (1 1)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2 2)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社会化)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社会化 在所有制方面,迫使国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私人垄在所有制方面,迫使国家不得不在一定

32、程度上超越私人垄断的局限,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大量地占有和运用生产资料。断的局限,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大量地占有和运用生产资料。 在分配方面,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对社会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在分配方面,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对社会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和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标志着分配的日益社会化。再分配和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标志着分配的日益社会化。 在经济管理方面,国家对社会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使经在经济管理方面,国家对社会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使经济运行机制日趋社会化。济运行机制日趋社会化。 在国际经济协调方面,使经济运行机制突破国家界限,实在国际经济协调方面,使经济运行机制突破国家界限,实现了更高层次和更大

33、范围的社会化。现了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社会化。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所谓所谓“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各种经济主体,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各种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的组织方式与运行进行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方式。 经济体制在结构要素上应当包括七个子系统经济体制在结构要素上应当包括七个子系统: : 关于资源配置方式的信息传递系统;关于资源配置方式的信息传递系统; 关于企业制度的生产竞争系统;关于企业制度的生产竞争系统; 关于产品与要素流动和组织的市场交换系统;关于产品与要素流

34、动和组织的市场交换系统; 关于政府经济活动的财税调控系统;关于政府经济活动的财税调控系统; 关于政府金融政策的货币调控系统;关于政府金融政策的货币调控系统; 关于维系市场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系统;关于维系市场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系统; 关于国际关系的对外交换系统。关于国际关系的对外交换系统。 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到经济的良好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到经济的良好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盎格鲁(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尽量让市撒克逊模式)的基

35、本特点是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获得进行监管。因此,也称为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获得进行监管。因此,也称为“政府监管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型市场经济”。 (一)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私有产权、自主经(一)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私有产权、自主经营、自由进入任何行业)营、自由进入任何行业) (二)以间接性和被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二)以间接性和被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 1 1、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平等竞争、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平

36、等竞争 2 2、需求管理与供求管理相结合、需求管理与供求管理相结合 3 3、宏观经济调节的两个主要手段、宏观经济调节的两个主要手段 (三)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三)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四)对外经济关系的国家调节(四)对外经济关系的国家调节 1.1.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 2.2.外汇政策;外汇政策;3.3.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五)其他领域的政府调节(五)其他领域的政府调节 1.1.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奥巴马医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奥巴马医改);2.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二、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7、也可称为莱茵模式,基本特点是自由竞争也可称为莱茵模式,基本特点是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也可将这种模式称为利并重。也可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以德国。以德国为典型。为典型。 (一)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一)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路德维希艾哈德。艾哈德。 社会市场经济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市场经济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以确保

38、经济发展的永久的动力;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以确保经济发展的永久的动力; 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以弥补竞争机制带来的副作用。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以弥补竞争机制带来的副作用。 (二)(二) 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 1.1.制定反垄断政策制定反垄断政策 2.2.政府经济调节依法进行政府经济调节依法进行 (三)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三)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 1.1.德国银行体制的独立性德国银行体制的独立性 2.2.稳定货币稳定货币 (四)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四)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1. 1.社会保险系统耗资巨大并独具特色社会保险系统耗资巨大并独具特色 2.2.注重

39、社会性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注重社会性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 德国政府收入再分配调节的作用。德国政府收入再分配调节的作用。 第一,扩大了消费品的需求,刺激了消费品的生产,进而第一,扩大了消费品的需求,刺激了消费品的生产,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促进了各类产业的发展,尤其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促进了各类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了社会的就业水平。第三,保证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了社会的就业水平。第三,保证了劳动力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再生产,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了劳动力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再生产,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尤其是为中下层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的保障。第四,扩大了

40、劳尤其是为中下层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的保障。第四,扩大了劳动者阶级的民主权利,缓和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动者阶级的民主权利,缓和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五)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共同决策)(五)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共同决策)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运用严厉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划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的规划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利用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利用计

41、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日本为典型。业尊重政府的意图。日本为典型。 1 1、政府制订经济计划、政府制订经济计划 日本政府在资源配置领域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这是日日本政府在资源配置领域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这是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显著的特点。这些经济计划的主要特点如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显著的特点。这些经济计划的主要特点如下:下: (1 1)经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处在不断的纠偏和调整之中。)经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处在不断的纠偏和调整之中。 (2 2)19601960年代的计划具有强烈的经济增长导向,而年代的计划具有强烈的经济增长导向,而19701970年代计划的重

42、点转为重视社会协调发展。年代计划的重点转为重视社会协调发展。 (3 3)自上而下的决策制度)自上而下的决策制度 (4 4)日本政府的经济计划对企业起着)日本政府的经济计划对企业起着“指导指导”、“引导引导”或或“制导制导”的作用。的作用。 2 2、政府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政府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 (1 1)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制订并实施了日本特有的制订并实施了日本特有的“倾斜生产方式倾斜生产方式”的产业结构政策,并的产业结构政策,并先后确定并扶持了三组带头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第一组是电力工业,先后确定并扶持了三组带头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第一组是电力工业,特别是火力发电;第二组是石油、石油

43、化工、钢铁、造船等;第三组特别是火力发电;第二组是石油、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第三组是汽车、家用电器等机械工业。是汽车、家用电器等机械工业。 进入进入19701970年代后,日本政府将电子计算机、原子能、遥控机械、年代后,日本政府将电子计算机、原子能、遥控机械、通讯机械和知识产业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带动日本经济发展通讯机械和知识产业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带动日本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导产业。的新的主导产业。 日本的产业政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日本的产业政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产业政策目标。第一,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产业政策目标。

44、 第二,在支持重点产业方面采取了一整套综合措施,第二,在支持重点产业方面采取了一整套综合措施, 第三,日本政府为了贯彻产业政策而实行的各种措施,对民间企第三,日本政府为了贯彻产业政策而实行的各种措施,对民间企业决策和企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变企业行为使之业决策和企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变企业行为使之能够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能够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 第四,强调通过劳资双方、财界与政界之间的人事关系进行协作,第四,强调通过劳资双方、财界与政界之间的人事关系进行协作,通过政府的行政指导和银行的通过政府的行政指导和银行的“窗口指导窗口指导”等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等实现产业政策

45、目标。 (2 2)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 日本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明确提出了工厂与企业的区别,为破解第一,明确提出了工厂与企业的区别,为破解“马歇尔两难马歇尔两难问题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路。 第二,后起国家在自己的经济赶超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集中第二,后起国家在自己的经济赶超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集中优先和利用规模经济的原则,才能确立和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优先和利用规模经济的原则,才能确立和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破先发展国家在国家市场上的争力,打破先发展国家在国家市场上的“先行者垄断先行者垄断”。 第

46、三,解决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需要有社会统一干预。这第三,解决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需要有社会统一干预。这种社会统一干预的有效方式就是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种社会统一干预的有效方式就是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 日本政府主要在两个方面推进和实施产业组织政策:日本政府主要在两个方面推进和实施产业组织政策: 首先,通过合并和改组的政策措施,来推进产业组织向着符首先,通过合并和改组的政策措施,来推进产业组织向着符合后发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合后发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 其次,日本政府依据产业组织政策的要求,利用财政、金融其次,日本政府依据产业组织政策的要求,利用财政、金融杠杆进行调节。杠杆进行调节。 大藏省、开发银

47、行与进出口银行、政府支持商业银行的大藏省、开发银行与进出口银行、政府支持商业银行的“超超额放款、低利率和低准备金率、额放款、低利率和低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窗口指导”。 五、简要评价五、简要评价 1.1.三种经济体制模式的相似之处:三种经济体制模式的相似之处: (1 1)都是以私有制为制度基础;)都是以私有制为制度基础; (2 2)都以市场竞争为配置的基本机制和经济动力;)都以市场竞争为配置的基本机制和经济动力; (3 3)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度干预和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度干预和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4 4)在追求的目标上,都重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通货稳定,都追

48、)在追求的目标上,都重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通货稳定,都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平衡,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5 5)在运行手段上,大都重视依法行政,都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在运行手段上,大都重视依法行政,都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等。为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等。 2. 2.三种经济体制模式的不同之处:三种经济体制模式的不同之处: 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广度、深度、强度和手段有所不同。所以将它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广度、深度、强度和手段有所不同。所以将它们分别称为们分别称为“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和和“政政府主导型市

49、场经济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3.3.这三种模式只是当今世界比较有代表性或比较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三种模式只是当今世界比较有代表性或比较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并非世界上只有这三种模式。并非世界上只有这三种模式。 4. 4.任何一个经济体制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任何一个经济体制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变革。变革。 第三节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调整新自由主义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调整 一、新自由主义一、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初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

50、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是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经济学说。新自由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经济学说。新自由主义倡导个人主义倡导个人主义,认为每,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动机和行为;提倡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动机和行为;提倡自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崇,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崇拜拜“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的力量,的力量,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国家

51、干预经济,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主张私有化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 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明显表现,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即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这四个方面互相联

52、系,彼此促进,不可分割。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liberalism)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 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广义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弗里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 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二、所有制结构的

53、调整 1.1.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一是整个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 二是将国有企业以优惠的价格出售给本企业的经理和职工; 三是在股票市场上采用招标方式公开出售,其购买对象可以是社会居民、私人企业,也可以是银行等法人机构。 2. 2.股权分散化。股权分散化。 1973 年11月,美国国会批准了职工持股计划法案,并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实行雇员持股计划的企业,由1974年涵盖职工100万人的300多家,发展到1995年涵盖职工1200万人的1.2万家。 1991年,英国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把65万工人从国有企业转到私人企业工作,其中有90%的人成了股票持有者;与1979年相比,

54、英国的股票持有者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迅速增加到20%。 对雇员持股计划的评价:对雇员持股计划的评价: (1 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雇员持股计划的实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雇员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和责任意识,改善甚至改变了劳资关系,减少了劳资冲突。 (2 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 没有能够削弱垄断资本对股权的有效控制。 一方面,他们得到的往往是没有被赋予参与企业决策权的“优先股”,持有股票的雇员只能参与股息分享,却不能参与对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与控制权,这些权利更多是掌握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外部股东手中。 另一方面,即使一些雇员持有投票权的股票,但也被课以各种限制,使其没有对企业

55、经营决策的影响力。 3. 3.法人股东与机构投资者的大发展。法人股东与机构投资者的大发展。 法人股东法人股东,是指以公司或集团(机构)名义占有其他企业股份的股东。 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的,是指以自有资金或信托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组织或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养老基金、共同投资基金等;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它们一般都拥有巨额资金和收集、分析证券信息的能力,并拥有大批专业人员从事高水平的风险组合投资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监管规则由分业监管到综合监管的重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机构投资者的发展。1950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仅为6.1%,到1988

56、年则增加到48.9%,到1994年已高达51.1%。 机构投资者等法人股东的崛起体现了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明显提高,表明社会资本在占有、组织和管理上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第一,在股权的占有上,法人股东作为社会资本的组织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资本的社会化程度; 第二,在股份公司的组织上法人股东一般采取与自己有密切业务关联的企业相互持股、交叉持股,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稳定企业的经营稳定; 第三,法人股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提高管理效益的提高,相应地提高了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 第四,法人股东如机构投资者有一大批专业人员对资金进行规模投资管理,进而增强了证券

57、市场预期的合理性,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资源配置效率; 第五,各种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能够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证券,进行风险组合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风险,提高了收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收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第一,出现了一系列违规操作、故意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丑闻。第二,企业财务丑闻的出现也暴露出经营者“内部人控制”的诸多弊端。 例如:例如:“安然事件” 三、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及其影响三、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这种主要由国家负责支出和管理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负面作用,加大了政府

58、的财政负担,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从“福利国家”转向“福利社会”,实行福利制度的社会化。 所谓福利制度社会化福利制度社会化,是将原来由国家负责的社会福利计划及其政策措施改由社会负责,实现社会福利计划和措施的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以减少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责任和负担。 所谓多元化,就是指将过去主要由国家负担的社会福利改为由家庭、亲友、邻里、慈善机构、工会等专业机构、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分担;所谓私人化和市场化,是指把国家实施福利计划的两个主要职能即拨付资金和提供服务,部分或全部转变成为私人的职能或市场的职能,即将某些社会福利所需的 实行福利制度社会化的途径或手段实行福利

59、制度社会化的途径或手段: (1)削减政府预算中的福利支出。 (2)实施劳动福利计划。 (3)推进社会福利计划实施主体的多元化或私有化。 (4)取消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各种规章管制,减少国家对福利供应的垄断,促进私人组织同国家福利组织之间的竞争。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正在从以往单一的“福利国家”制度,向由国家、个人、私人机构、社会机构相结合的多元化和混合式的“福利社会”制度转变。 资金由国家负担改变部分或全部由私人负担,某些原由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也部分或全部转变为由私人提供,这样就使一些社会福利变成了可以由消费者自由选择的一种商品。 四、宏观经济调节手段的改革四、宏观经济调节手段的改革 (一)

60、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下降,货币政策的作用明显提升。(一)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下降,货币政策的作用明显提升。 货币主义学派和供给学派都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主张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为此,美、英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减税、削减政府支出、减少财政预算等宏观经济政策。 同时实行了“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政策。英国在撒切尔政府执政后,公开反对把“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而是将政府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确定为应付通货膨胀、改善经济环境。 (二)货币政策的重心从以利率为主要调节手段转变为货币(二)货币政策的重心从以利率为主要调节手段转变为货币供应量调节和利率调节交替使用。供应量调节和利率调节交替使用

61、。 虽然对遏制通货膨胀、解除“滞胀”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即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是以利率上升和经济衰退为代价的。 到克林顿执政时,由于美国投资方式的巨大变化,社会上大量流动资金很难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被完全打破,难以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作为判断指导经济增长的原则,因此美联储再次把货币政策的重心从调节货币供应量转移到调整实际利率,采取了所谓的“中性”利率政策。 (三)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作用。 美联储在1979 年获得了更加独立的地位和行使权力,使其能够实行紧缩信贷、稳定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紧缩货币政策。 五、政

62、府监管体制的改革五、政府监管体制的改革 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期,政府在微观领域普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大量的干预,形成了严格的政府监管或政府规制。 所谓政府规制政府规制,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对企业和国民的活动进行的干预和介入,典型方式是以各种审批方式进行的规制,还有与此相关的各种行政干预、限制性的指导等。 政府的规制或监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私人企业提供创新的激励机制。但存在一些严重的弊端:一是过度的干预导致市场机制发生扭曲,严重束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二是增加国家预算支出和居民相关费用,为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 在发达国家对其经济体制从国家干预向自由化的改革进程中,在发达国家对其经济体制从国家干预向自由化的改革进程中,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在不断放松。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在不断放松。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政府开始对其自身金融监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政府开始对其自身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管体制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随着金融活动在各国以及世界经济中作用与影响的不断提升,随着金融活动在各国以及世界经济中作用与影响的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在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发达国家在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改革金融监管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