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培训PPT: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培训PPT: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对策(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对策1-1人的心理与心理学1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一般原因3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4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的原因5故意违章行为的心理因素1GB8446-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定义的人的不安全行为2国际劳工组织定义的不安全行为类型1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1GB8446-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定义的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未经允许开动、
2、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如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使用不安全设备如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手代替工具操作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于消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物体存放不当指
3、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如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向顶”就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带明火,私自搭乘矿车等;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1GB8446-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定义的人的不安全行为(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忽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攀、坐不安全位置如攀、坐
4、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车钩等不安全位置;机器运转时工作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忽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如未戴护目镜或面具,未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如未戴护目镜或面具、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等;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不安全装束不安全装束,如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设备时戴手套等;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2国际劳工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类型(1)没有监督人员在场时,不履行确保安全操作与接受警告
5、;(2)用不安全的速度操作机器和进行作业;(3)使用丧失安全性能的装置;(4)使用不安全的机具代替安全机具,或用不安全的方法使用机具;(5)不安全的装载、配置、混合和连接方法;(6)在不安全的位置进行作业和持不重视安全的态度。2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一般原因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很复杂,一般说来,有5种:(1)生理原因体力、性别、技巧等方面的差异。(2)心理原因个性心理特征,态度等原因。(3)文化原因文化程度、教育水平、专业培训等。(4)物质环境原因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对安全的影响。(5)社会环境原因群体、组织、领导等。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心理学认为:感觉(信息输入)判
6、断(信息加工处理)行为(反应)构成了人体行为的信息处理系统。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按照“感觉判断行为”的过程,可对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典型因素作如下的分类:1.感觉过程失误;2.判断过程失误;3.行为过程失误。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1感觉(信息输入)过程失误表现:没看见或看错、没听见或听错信号。产生的原因:(1)信号缺乏足够的诱引效应;(2)认知的滞后效应;(3)判别失误;(4)知觉能力缺陷;(5)信息歪曲和遗漏;(6)错觉;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信号缺乏足够的诱引效应即信号缺乏吸引操作者的注意转移的效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不可能一直不停地
7、注意某一对象,另一方面工作环境中有许多因素迫使人们分心。所以,为确保及时发现信号,仅依赖操作者的感觉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信号必须具备铰高的诱引效应,以期有效地引起操作者的注意。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认知的滞后效应人对输入信息的认知能力,总有一个传递滞后时间,如在理想状况下,看清一个信号需0.3秒,听清一个声音约需1秒,若工作环境由于其他因素干扰,这个时间还要长些。若信息呈现时间太短,速度太快,或信息不为操作者所熟悉,均可能造成认知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有些人机系统中,常设置信号导前量(预警信号),以补偿滞后效应。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判别失误判别是大脑将当前的感知表象的信息
8、和记忆中信息加以比较的过程。若信号显示方式不够鲜明,缺乏特色,则操作者的印象(部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不深,再次呈现则有可能出现判别失误。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知觉能力缺陷由于操作者感觉通道有缺陷(如近视、色盲、听力障碍),不能全面感知知觉对象的本质特征。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信息歪曲和遗漏若信息量过大,超过人的感觉通道的限定容量,则有可能产生遗漏、歪曲、过滤现象。输入信息显示不完整或混乱(特别是噪声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将以简单化、对称化和主观同化为原则,对信息进行自动的增补修整,其感知图像成为主观化和简单化后的假像。此外,人的动机、观念、态度、习惯、
9、兴趣、联想等主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亦会将信息同化改造为与主观期望相符合的形式再表现出来。如小道消息的传播,会越传越走样。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这是一种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错觉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是由环境、事物特征、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环境照明、眩光、对比、物体的特征、视觉惰性等都可引起错觉。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实例一)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实例二)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实例三)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实例四)3 产生不
10、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实例五)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错觉(实例七)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2判断(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失误正确的判断,来自全面的感知客观事物,以及在认知基础上的积极思维。除感知过程失误外,判断过程产生失误原因主要有:(1)遗忘和记忆错误(2)联络、确认不充分(3)分析推理失误(4)决策失误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遗忘和记忆错误常表现为:没有想起来;暂时记忆消失;过程中断的遗忘,如在作业时,突然因外界干扰(叫听电话、别人召唤、外环境的吸引等)使作业中断,等到继续作业时忘记了应注意的安全问题。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联络、确认不充分常
11、见有如下情况:联络信息的方式与判断的方法不完善;联络信息实施的不明确;联络信息表达的内容不全面;信息的接收者没有充分确认信息而错误领会了所表达的内容。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分析推理失误多因受主观经验及心理定势影响,或出现危险事件所造成的紧张状态所致。在紧张状态下,人的推理活动受到一定抑制,理智成分减弱,本能反应增加。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危险状态下安全操作技能训练。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决策失误主要表现为:延误做出决定时间和决定缺乏灵活性,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意志的品质。因此,对一些决策水平要求较高的岗位,必须通过职业选拔,选择合适的人材。3 产生不安全行为
12、的心理认知的原因3行为(反应)过程失误常见的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2)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3)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4)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错误(5)疲劳状态下行为失误(6)异常状态下行为失误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习惯动作是长期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无论基于什么原因,要想改变这种行为模式,都必然有意识地和下意识地受到反抗,尤其是紧急情况下,操作者往往就会用习惯动作代替规定的作业方法。减少这类失误的措施是机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必须与人的习惯动
13、作相符。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因为反射(特别是无条件反射)是仅通过知觉、无需经过判断的瞬间行为,即使事先对不安全因素有所认识,但在反射发出的瞬间,“下意识”的行为没有经过大脑的指挥,以致发生危险。反射行为造成危害的情况很多,特别是在危险场所,以不自然姿势作业时,一旦偶然恢复自然状态,极易危及人身安全。如某电气工程师触电死亡案例。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操作方向失误主要原因有:有些机器设备没有操作方向显示(如风机旋转方向),或设计与人体的习惯方向相反。操作调整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不熟练或操作困难,特别是当意识水平低下或疲劳时这
14、种失误更易发生。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错误常见的原因有:工具的形状与配置有缺陷,如形状相同但性能不同的工具乱摆乱放;记错了操作对象的位置;搞错开关的控制方向,如有一井下巷道装岩机司机,要“前进”却按了“后退”的按钮,致使装岩机后退将其挤压于岩壁而致死;误选工具、阀门及其他用品。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疲劳状态下行为失误人在疲劳时由于对信息输入的方向性、选择性、过滤性、性能低下,所以会导致输出时的程序混乱,行为缺乏准确性。3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认知的原因异常状态下行为失误人在异常状态下特别是发生意外事故生命悠关之际,由于过度紧张,注意力只集中于眼前能看见
15、的事物,丧失了对输入信息的方向选择性能和过滤性能,造成惊慌失措,结果导致错误行为。此外,如睡眠之后,处于朦胧状态,容易出现错误动作;低速运转机器,易使人麻痹,发生异常时,直接伸手到机器中检查,致使被转轮卷入等等。4 生产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的原因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当前一段时间内的特征,如分心、疲劳、激情、镇定、紧张、松弛、克制、欲望和动机等等。发生事故前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心理状态而产生不安全行为进而导致事故的情况却是经常遇到的,大致有以下6种现象。4 生产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的原因1盲目自信,思想麻痹以为这是“经常干的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自己很
16、有把握”、“不会有危险”等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支配下,不进行日常检查或检查不充分,按照老经验或者说是通过条件反射进行作业,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有错误,在作业过程中,也没有注意到出现异常情况。当与预料相反的情况突然出现时,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原有定势遭到破坏,因此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从而未能采取有力措施,终于造成事故。4 生产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的原因2心存侥幸侥幸心理不是心理学的专门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大致含义是:当某种行为既可以导致有利后果,也可以导致不利后果的情况下,行为人认为不利后果不会发生的主观判断。冒险行为可带来的好处如省时省事、收入提高、减少疲劳、引起羡慕、社会心理满足等等。可以这么说,凡是知道操作行为有一定危险,但仍然冒险操作的人,都可以认为是存有侥幸心理的。4 生产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的原因3逞能好强争强好胜和强烈自我表现欲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高层次需要,这种需要较强烈的人,可以牺牲安全需要为代价换取逞能好强信心理的满足。有逞能心理的人虽然对安全知识略知一二,但往往在其逞能心理支配下,为表现自己,头脑发热,产生盲目行为,结果却事与愿违,酿成事故。逞能好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