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范文(4篇)

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74KB
约10页
文档ID:589219289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范文(4篇)_第1页
1/10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范文(4篇)...... 第一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

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

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错呢但应当说,过早分文理科看来在教育上确实是不大可取的(当然给偏科且优异的学生以进身之道,是务必的)   四、哲学中真与善的冲突   哲学中的争论,有的是内部争论(理智争论,总会有个结果),有的则属于外部争论(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属于态度争论),但更多的是外部争论内部争论和外部争论是我生造的词)如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够避免在外部争论上花太多没有必要的力气,从而直接应对真正的有好处的讨论。

  罗素的看法是:   “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一向是由两个不调和地混杂在一齐的部分构成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清楚,自来是超多混乱想法的一个根源   这是说,哲学中的真与善一向有冲突这个争论可能也是不可能结束的罗素更倾向于求真,但不反对求善,估计反对的是态度决定立场,以善代替真的那种蛮干对于“愚蠢的好人”,罗素可能没有好感   “从道德上讲,一个哲学家除了大公无私地探求真理而外若利用他的专业潜质做其他任何事情,便算是犯了一种变节罪   这一个观点颇似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大家也熟悉但是,对罗素的这种价值中立态度,我基本认同,但仍然有些犹豫   总体上说,此书带给的材料丰富,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讨论和说,还对东方哲学给予了较高的期盼对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尤其对亚里士多德、康德还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也颇使我瞠目结舌亚氏的三段论推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都基本上否定了其地位如亚氏和康德这样的权威,罗素竟然也没有客气,这是需要哲学上的实力和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到的而且,说的都是地方,不能不服。

尤其结合现实,把哲学与政治思潮和政治人物的传承关联,都进行了一个描述这些观点对于某些人物的思想颇有忌讳的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罗素的观点是,在某种好处上,写哲学史需要你是个哲学家;我看,读懂哲学史著作,可能你也得是半个哲学家吧,否则根本是读不懂的由于之前的偏见,使我迟迟未读此书,写这几句,算是对罗素的一点歉意 第二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宗教改革也并不能突破神学的藩篱在哲学层面上,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仍然处在精神蒙昧的暗夜之中,是科学的启明星为其拉开了黎明的大幕,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到莱布尼茨,不同领域,他们在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罗素的这部《西方哲学史》带我们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发展的那几百年,梳理西方哲学的发展今天我就来浅谈一下科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天文与物理为科学奠基,对中世纪哲学观的冲击,始于天文学的领域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的可能性假设而被教会烧死,他最伟大之处,可能正在于不以权威教条和直观感觉,而以事实依据做判断,并且大胆提出假设的精神,这也正是科学的精神所在新天文学的冲击是必然的,西方涌现出了许多的天文学家,泰寇·布剌、布拉赫、开普勒、伽利略等,他们有的支持旧天文学,有的支持新天文,其中伽利略自己制作了一架望远镜证明了开普勒的一些推论假设。

他在力学上的成就最大,提出了惯性定律但是异端思想的泛滥当然让天主教会倍感威胁,于是伽利略一再受到宗教审判,并被迫表示了悔改在那个年代,科学之路可谓荆棘重生,险象重生,科学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科研终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在英国的牛顿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了行星理论中所有事实   这四位科学的先驱,将十七世纪的欧洲引向了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的昌明刺激了哲学的进步,十七世纪的哲学仍然带着神学的桎梏,同样需要开拓者们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辟道路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大家耳熟能详,他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强调信仰的胜利,对哥白尼和开普勒的学说嗤之以鼻,对正在发生的科学事件也一无所知托马斯·霍布斯则在政治哲学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极端的王政政见,在《利维坦》和《公民论》中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都希望自身自由,又希望能控制他人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出现,对近代哲学体系的创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被称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三座丰碑他们很好的继承前辈的理论,并发扬光大   与很多朋友初读这本书的感受一样,让人感觉枯燥且晦涩难懂,考验个人意志,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完整读完这本书的人就有很多收获。

对于哲学,我是非常感兴趣的,它能让你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它教人理性,激励人们无所无忌的去学习哲学,研究哲学 第四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以前看过很多哲学的书籍,看的我是雾里看花,一头雾水啊!这段有时间了,从头又读了一遍哲学,终于让我知道什么是哲学了。

就是一般比较有思想的人,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