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8981361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不知为不知知人世间有很多种智慧。孔子的智慧不是解人世间有很多种智慧。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析“1+11+1为什么等于为什么等于2”2”的那种智慧,不是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荀子在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荀子在天论天论一文中说:一文中说:“无用之辩,不急之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察,弃而不治。”意思是说,不切于实用意思是说,不

2、切于实用的辩说,不切于实际需要的明察,应该抛的辩说,不切于实际需要的明察,应该抛弃而不加研究。这种看法并非百分之百的弃而不加研究。这种看法并非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却凸显了先秦儒家学者的立场。正确,但却凸显了先秦儒家学者的立场。探讨: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译文文】孔孔子子说说:仲仲由由,我我教教你你的的知知识

3、识明明白白吗吗?知知道道就就是是知知道道,不不知知道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选文选文1孔子启示人们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自已的无知。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

4、,就应当有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知识。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第1 1则:则:“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子曰:子曰:“不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如之何,如之何者,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译文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选文选文2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角度:角度:求知方面求知方面-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文第2 2则,孔子说:则,孔子说:“不曰不曰如之何,如之如之何,如之何

6、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末如之何何”,“末末”通通“无无”就是无如之何,即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选文选文3子曰: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犯了错误而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不改正,这就是错误!”正正视视错错误误很很很很重重要要,而而改改正正错错误误更更重重要。要。“人人非非圣圣贤贤,孰孰能能无无过过?”但但关关键键不不在

7、在于于过过,而而在在于于能能否否改改过过,保保证证今今后后不不再再重重犯犯同同样样的的错错误误。也也就就是是说说,有有了了过过错错并并不不可可怕怕,可可怕怕的的是是坚坚持持错错误误,不不加加改改正正。文文中中孔孔子子以以“过过而而不不改改,是是谓谓过过矣矣”的的简简炼炼语语言言,向向人人们们道道出出了了“知知错错能能改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角度:角度:对待错误对待错误-知错能改知错能改选文第选文第3 3则:子曰: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误;错误不在犯错误,

8、而在犯了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所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子贡曰: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译文】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选文选文4、5子夏曰:子夏曰:“小人之过必文小人之过必文”【译文译文】子夏说:

9、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以掩饰。”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选文第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选文第5 5则:则:“子夏子夏曰: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子夏即卜商(前(前507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比孔子小4444岁。岁。“小人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低的人,也

10、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一种意思。“文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要。 7 7、子子曰曰:躬躬自自厚厚而而薄薄责责于于人人,则则远远怨怨矣矣【译

11、译文文】孔孔子子说说:多多责责备备自自己己,少少责责备备别别人人,这这样样做做就就可可以以避避免免别别人人的的怨怨恨恨选文选文7人人与与人人相相处处难难免免会会有有各各种种矛矛盾盾与与纠纠纷纷。那那么么,为为人人处处世世应应该该多多替替别别人人考考虑虑,从从别别人人的的角角度度看看待待问问题题。若若一一旦旦发发生生了了矛矛盾盾,人人应应该该多多作作自自我我批批评评,而而不不能能一一味味指指责责别别人人的的不不是是。所所以以,“严严于于律律己己,宽宽恕恕待待人人”是是保保持持良良好好和和谐谐的的人人际际关关系系所所不不能能缺缺少少的的原则。原则。角度:角度:与人相处与人相处-责己严,待人以宽责己

12、严,待人以宽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7 7则:则:“子曰:子曰: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省略了一个“责责”字。孔子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

13、己却很宽松,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孔子特别强调诚信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靠什么行走呢?”

14、 ” 选文选文9、10选文第选文第9 9则:则:“子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輗,小车横木和车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輗,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軏。如果大车、小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軏。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

15、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世的根本。 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无条件地推崇“信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

16、的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信”理理解为一般的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孔子说: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论语子路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7、。”(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18、孔子说:蒲地的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1010、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去兵。兵。” 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9、【译译文文】子子贡贡请请教教施施政政方方面面的的问问题题,孔孔子子说说:“使使食食粮粮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子贡贡说说:“如如果果不不得得不不去去掉掉一一项项,那那么么在在三三项项中中先先去去掉那一项呢?掉那一项呢?”孔子说: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子子贡贡说说:“如如果果不不得得已已一一定定还还要要去去掉掉一一项项,那那么么对对于于剩剩下下的的两两项项先先去去掉掉什什么么呢呢?”孔孔子子说说:“先先去去掉掉充充足足的的粮粮食食。自自古古以以来来人人都都是是要要死死的的,但但假假如如人人民民不不

20、信信任任政政府府,那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评评“子贡问政子贡问政”章章问:问:“民如何是不立?民如何是不立?”曰:曰:“有信则相有信则相守而死。无信,则相欺相诈,臣弃其君,守而死。无信,则相欺相诈,臣弃其君,子弃其父,各自求生路去。子弃其父,各自求生路去。”(宋(宋黎靖德编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卷四十二)卷四十二)非子贡不能问,非孔子不能答。非子贡不能问,非孔子不能答。“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圣人看道,圣人看道理直如此透彻!理直如此透彻!【评析评析】孔孔子子认认为为,信信是是儒儒家家传传统统伦伦理理准准则则之之一一,也也是是人人立立身身

21、处处世世的的基基点点。所所以以无无论论在在工工作作、学学习习、生生活活、交交往往等等方方面面都都要要讲讲诚诚信信,人人无无信信而而不不立立。在在论论语语中中信信的的含含义义有有两两种种:一一、是是信信任任,即即取取得得别别人人的的信信任;二是对人任;二是对人讲信用讲信用。角度:角度:为人治国为人治国-讲究诚信讲究诚信子曰: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选文选文8【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做事情贪快就达

22、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利就成就不了大事。“欲欲速速则则不不达达”,贯贯穿穿着着辩辩证证法法思思想想,即即对对对对立立着着的的事事物物可可以以相相互互转转化化。所所以以文文中中孔孔子子强强烈烈要要求求子子夏夏从从政政不不要要急急功功近近利利,否否则则就就无无法法达达到到目目的的;不不要要贪贪求求小小利利,否否则则就就做做不不成成大大事事。由由此此可可知知,干干任任何何事事物物都都要要遵遵循循事事物物发发展展规规律律,循循序序渐渐进进,否否则则,“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角度:角度:从政方面从政方面 -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选文第在处理政事方面,

23、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选文第8 8则。则。“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夏为莒父宰,问政”。莒父是鲁国的城邑,。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宰宰”指城邑的长官。指城邑的长官。“问政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看孔子是怎么回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答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则大事不成。”他先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他先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做了精要的解释。来做了精要的解释。“无无”通通“毋毋”,意思是不要,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表示禁止。“欲速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是指做事

24、情贪图快。“见小利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

25、田,竭泽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例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览义赏义赏篇说:篇说:“竭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得?而明年无兽。”子曰: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淍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淍也。”选文选文11、12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译文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孔子

26、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8 8评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语一语意在言外,无限感慨。意在言外,无限感慨。不曰不曰“不彫不彫”,而曰,而曰“后彫后彫”,文字直恁斟酌。,文字直恁斟酌。(四书评四书评)9 9评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等章等章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断

27、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宋(宋朱熹朱熹论语集注论语集注)【评评析析】文文中中孔孔子子认认为为:人人应应松松柏柏一一样样,要要有有骨骨气气、有有远远大大志志向向且且要要经经受受得得起起各各种种严严峻峻的的考考验验,才才能能取取得得最最终

28、终的的成成功功;同同时时,孔孔子子还还认认为为时时间间如如流流水水,奔奔流流不不息息、一一去去不不返返。借借此此劝劝戒戒后后人人要要珍珍惜惜时时间间,用用有有限限的的时时间间投投入入到到无无限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角度度:为为人人处处事事-要要有有骨骨气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小结: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1、求知、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实事求是、知错能改2 2、处世

29、、处世-责人严,待人宽责人严,待人宽3 3、从政、从政-切记切记“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 4 4、治国处事、治国处事-“-“民无信而不立民无信而不立”5 5、为为人人处处事事-要要有有骨骨气气和和远远大大志志向且要惜时奋干向且要惜时奋干名句默写名句默写 1 1、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是知也。 2 2、,是谓过矣。、,是谓过矣。 3 3、人能弘道,。、人能弘道,。 4 4、 ,则远怨矣!,则远怨矣! 5 5、无无欲欲速速,无无见见小小利利。,。 6 6、,。大大车车无无輗輗 ,小小车无軏车无軏 ,。,。 7 7、 岁寒,。岁寒,。 8 8、 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过而不改过而不改非道弘人非道弘人躬子厚而薄责于人躬子厚而薄责于人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见小利则大则大事不成事不成人无而信人无而信 不知其可也不知其可也其可以行之哉?其可以行之哉?然后知松柏之后然后知松柏之后不舍昼夜不舍昼夜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