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87997722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耐药基础与临床:第二讲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讲第二讲 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机制与耐药抗菌机制与耐药2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一、一、抗菌抗菌机制机制二、二、耐药耐药机制机制3 由一个氨基环醇由一个氨基环醇通过糖苷键与两通过糖苷键与两个或多个氨基糖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连接成的化分子连接成的化合物。合物。一、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一、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抗菌机制机制 (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1940年,从链霉菌分泌物中分离出第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年,从链霉菌分泌物中分离出第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链霉素;4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种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种类

2、n由由链霉菌属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的培养滤液中获得: 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里度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里度霉素、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等。霉素等。n由由小单孢菌小单孢菌产生:产生: 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壮观霉素、阿布拉霉素、小诺米星。小诺米星。n半合成:半合成:如庆大小诺霉素、地贝卡星(双去氧如庆大小诺霉素、地贝卡星(双去氧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等。米星(乙基西梭霉素)等。5n通

3、过主动运输进入胞质内,与细菌核糖体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胞质内,与细菌核糖体30S亚亚基发生基发生不可逆结合不可逆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n可吸附在菌体表面,增加膜通透性。可吸附在菌体表面,增加膜通透性。n属静止期杀菌剂属静止期杀菌剂。n与与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繁殖期杀菌剂)(繁殖期杀菌剂)合用常合用常呈协同作用。呈协同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机制6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合成的过程:n启动阶段:启动阶段: 30S与与mRNA的结合,形成的结合,形成30S启动复合物启动复合物 50S大亚基与复合体结合,形成大亚基与复合体结合,形成

4、70S启动复合体启动复合体n肽链延伸阶段:肽链延伸阶段: tRNAn肽链终止阶段:肽链的释放肽链终止阶段:肽链的释放78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n启动阶段:与启动阶段:与30S亚基特异性结合,抑制亚基特异性结合,抑制30S起始起始复合物形成,复合物形成, 抑制抑制70S起始复合体的形成,并使起始复合体的形成,并使Met-tRNA70S起起始复合体上脱离始复合体上脱离, n延伸阶段:引起密码错读,影响延伸阶段:引起密码错读,影响mRNA的密码子的密码子与与tRNA的反密码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反密码子间的相互作用。n终止阶段:抑制肽链的释放。终止阶段:抑制肽链的释放

5、。9 抗菌谱广抗菌谱广n 对需氧对需氧G杆菌有强大杀菌力,杆菌有强大杀菌力, 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n对对G球菌作用较差;球菌作用较差;n对葡萄球菌属、部分结核杆菌较好的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部分结核杆菌较好的抗菌活性;n对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不强;对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不强; n 对厌氧菌无作用。对厌氧菌无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抗菌谱10二、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二、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的耐药机制耐药机制n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n核糖体核糖体30S亚基靶位发生改变亚基靶位发生改变 S12蛋白中一个氨基

6、酸被替代,致使对链霉素的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代,致使对链霉素的亲和力降低亲和力降低n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外膜通透性的改变n细菌药物主动转运细菌药物主动转运11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q耐药机制:耐药机制:可可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中某些保持抗菌活中某些保持抗菌活性所必需的基团,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性所必需的基团,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大为降低。大为降低。q分分3类:类:乙酰转移酶(乙酰转移酶(AAC) 游离氨基乙酰化游离氨基乙酰化 磷酸转移酶(磷酸转移酶(APH) 游离羟基磷酸化游离羟基磷酸化 核苷转移酶(核苷转移酶(AAD) 游离羟基核苷化游离羟基核苷化q由质粒编

7、码,可在细菌间转移播散。由质粒编码,可在细菌间转移播散。交叉交叉耐药耐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被多种钝化酶所作用;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被多种钝化酶所作用;同一种酶可作用于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一种酶可作用于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99 种种12氨基糖苷类药物副作用强氨基糖苷类药物副作用强n在耳内蓄积,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害;在耳内蓄积,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害;n经肾代谢,会在肾脏蓄积,并损害近端肾小管上经肾代谢,会在肾脏蓄积,并损害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蛋白尿、管形尿甚至无尿症,肾毒皮细胞,导致蛋白尿、管形尿甚至无尿症,肾毒性可逆,停药后肾功能恢复;性可逆,停药后肾功能恢复;n神经肌肉阻断;神经肌肉阻断;n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