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7817680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严选内容(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容优选病例患者朱某,男,46岁,主诉因“左踝关节肿胀近一年、加重伴破溃一月余”入院。患者2013年5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踝关节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就诊,反复挂水保守治疗无效,拟以“1、左踝关节结核? 2、左小腿感染”收治入科。患者糖尿病史十余年,血糖控制不平稳。2内容优选查体:神清,精神差,。左小腿及踝关节肿胀,远端可见黄豆大小破溃区,局部肿胀明显,踝关节僵直。右下肢活动及皮肤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左下肢稍肿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3内容优选辅助检查:左侧踝关节正侧位片提示:左侧踝关节关节破坏,局部融合,符合骨感染征象。(以影像学报告为准) 4内容优选踝关节融合术的

2、最新进展*的讨论学习(*作者:杨坤芳,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方向:足踝外科;此文是发表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24期的一篇综述) 孙致远孙致远5内容优选概述踝关节融合术1879年1首次报道,这种方法伴随着高并发症,比如骨折不愈合,伤口愈合问题,血管神经问题和感染。Ahlberg等2经过平均12.3年的随访发现,2/3的病人情况好转,但问题仍然存在,2/3的患者有距下关节疼痛,3/4的患者需穿特殊鞋具。但是对于踝关节发生疼痛性关节炎和严重畸形的病人,踝关节融合术仍为外科医生最理想的选择方法。本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踝关节融合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6内容优选

3、*补充“关节融合” (arthrodesis)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奥地利医师Eduard Alber在1878年对1例严重下肢瘫痪的14岁儿童同时融合膝踝关节的时候。 关节融合术是指在为患病关节提供骨性强直而设计的一种手术。目前,大多数踝关节融合术的融合率可达80%90%。融合后大多数患者对疼痛缓解较满意,但在不平路面行走较困难,极少获得奔跑能力。如果踝部僵直又必须使用后跟垫(SACH),那么穿一双前后方向可摇摆的弓形鞋子可以改善关节融合后的步态。7内容优选 1 手术适应证 手术的主要指征为:(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

4、2)结核性或化脓性关节炎后期遗留严重关节疼痛者;(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起关节严重不稳;(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X)(5)严重类风湿或骨关节炎病人;(6)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失败。8内容优选*手术适应证 总之: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肿瘤清(切)除;神经肌肉性疾病和全踝关节置换术后的补救。9内容优选 2 手术禁忌证 手术的主要禁忌证为:(1)邻近关节己强直者;(2)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容易损伤骨骺,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儿童在肢体发育阶段和肌肉的持续作用下,融合了的关节可以再发生变形。10内容优选*补充两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中,一侧已

5、有强直者,对侧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11内容优选 3 关节融合位置踝关节融合应维持于功能位,为直角中立位即90位,同时融合角度应据性别、职业而定3,农村妇女以固定于跖屈010位,城市女性跖屈1015位;男性以05位为宜。Dimitris等4认为背屈5、中立位至5外翻、外旋015、中立位或者轻微后移效果最好,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应避免内翻畸形。12内容优选*最佳位置踝关节融合的最佳位置是屈曲0,外翻0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向后移位。13内容优选*手术入路前侧入路 前侧入路经常经胫前肌腱鞘,可以显露整个踝关节,但内踝及外踝显露受限。前外侧入路 在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间,切除或不切除腓骨远端的前外

6、侧入路可以很好的暴露踝关节,还可以向远端延长切口以暴露距下关节,但内踝显露欠佳,需要在内侧增加一个小切口。14内容优选*手术入路经踝入路(经腓骨入路) 与前两种入路显露相似,对踝关节后部的显露较好,如果外观或畸形矫正、清除病灶需要,可以去除内外踝。ollier入路 适用于三关节融合术,通过一个较小切口,且不需过分牵拉即可显露三关节,同时由于近端皮瓣行全层剥离,在术中皮缘受到保护,因此切口愈合较好。15内容优选踝关节后侧入路 主要治疗下胫腓分离,主要应用于踝前皮肤很难耐受手术的患者。*其他16内容优选*融合17内容优选*其他三关节融合距下关节融合胫跟关节融合18内容优选4 关节融合固定的方法4.

7、1 外固定支架固定 4.1.1 Ilizarov器械固定 4.1.2 环形外固定支架4.2 髓内钉固定4.3 骨螺钉固定4.4 关节镜下微创融合技术4.5 钢板固定19内容优选*通用原则尽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组织很难用大的松质骨螺钉获得将强固定;尽管正在使用皮质醇激素和抗代谢药使用外固定支架有增加钉道感染的可能;尽管骨质疏松,可能影响关节融合部位加压效果;但,只要能达到足够的固定和加压力量,选择什么样的固定物并不是最重要的。20内容优选*通用原则尽量做出面积大且平整的松质骨面,并且使其接触以便融合。关节融合的位置应该用坚强的内固定来维持,如需要可以结合使用外固定,对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患者较难

8、使用。后足应该与小腿、前足应该与后足对线一致,重建跖行足。21内容优选*固定方法外固定器加压固定大的松质骨螺钉固定髓内固定张力钢板固定22内容优选4.1.1 Ilizarov器械固定1951年Chuniard、Peterson首先报道了Hoffman外固定器,经过改良,Dimitris等在2005年报道了使用Ilizarov器械治疗21例踝关节畸形愈合和不愈合患者,平均40岁,11例为畸形愈合,8例为无菌性骨不连,2例骨髓炎,经过Ilizarov技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稳定的关节,15例功能良好,3例良,2例一般,1例较差。18位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已可以活动行走,还有12位能以正常步速行走。Ili

9、zarov器械的优势在于它能通过调整器械的位置来修正前足和后足的位置,前足和后足的位置与融合效果密切相关。Paley等5认为踝关节融合失败、感染、肢体短缩和畸形愈合时可使用Ilizarov器械获得稳固融合。对于内翻外翻畸形合并马蹄足者可以先施行踝上截骨术,再用Ilizarov器械固定。虽然它可能引起穿针部位感染和历时较长,但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23内容优选 4.1.2 环形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在踝关节畸形愈合病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ugene等6研究了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采用圆形金属环进行外固定的作用,经过平均27个月的随访,43例患者中有33例获得了牢固关节融合或者稳定的假关节。外

10、固定支架平均应用了96.1 d。但51.2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3例最终采取膝下截肢术(16.3),7例不稳定性关节不愈合(7.3),以及2例胫骨应力骨折(4.7)。这些并发症在糖尿病吸烟者中的发病率更高。它可以作为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一种补救方法,但是很难评价它的远期疗效。对2例经历Boyds截肢术的患者,Agarwala A等7应用动态外固定器施行了胫距关节融合,加固了融合部位。24内容优选4.1 外固定支架固定 由此可见,无论是llizarov器械还是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踝关节存在一定畸形愈合的病人都显示了其优越性。对于急性骨关节炎和关节感染的病人,外固定也是一大选择8。25内容优选

11、*外固定(环形支架)术Hoffmann 、llizarov架Calandruccio 加压固定架26内容优选 4.2 髓内钉固定 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且全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患者,Thomas Anderson等9采用逆行性髓内钉进行胫距跟骨的融合的方法。在19962002年间,16位这样的病人施行了这样的手术,并进行了AOFAS评分。16位中的13位在影像学上显示已愈合,平均的疼痛评分和总分分别为40、58;2位病人存在深部感染,在使用抗生素后进行了关节融合。这种方法可作为除外固定以外的又一选择。当内外踝必须切除的时候,需用互锁螺钉抗扭转不稳。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与病人的一般状态、骨缺失的量

12、和是否存在感染有关。 27内容优选4.2 髓内钉固定Marc Merian等10认为髓内钉的优势在于它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这种逆行性髓内钉使踝关节融合更加稳定,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避免伤口不愈合问题。Levent Eralp等11同时应用髓内钉和外固定的方法,减少外固定持续的时间,提高了病人的耐受力,同时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踝关节脆性骨折的患者,Amirfeyz R等认为应使用髓内钉固定12。Paola LD等13报道了髓内钉治疗Charcot关节病的患者,有效安全。28内容优选由于髓内钉固定需要牺牲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度,因此,对于距下关节正常的病人一般不要首先选择。而对

13、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脆性骨折和Charcot关节病的患者,髓内钉固定是较理想的选择。4.2 髓内钉固定29内容优选 4.3 骨螺钉固定 George E.Fadel等14进行踝关节前路手术,在冠状平面使用2个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以“八”字形或者斜行在融合部位进行加压固定。在19952002年他们对23例踝关节进行了踝关节融合术,最终21例获得成功融合(91%),2例骨不连接。第1例是48岁的糖尿病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深部感染以后发生了创伤性关节炎;第2例是28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双踝关节均进行了关节融合。关节融合后病人均不需要取出金属物。30内容优选4.3 骨螺钉固定可见,螺钉固

14、定具有切口小、稳定性高、保留踝关节的正常形状以及维持肢体正常长度等特点,是踝关节融合术的首选方法,日后如果出现中跗关节骨性关节炎时,也可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术前应仔细评估病人的损伤程度,之后决定螺钉放置的位置和使用量18。而对于严重内翻或外翻畸形的患者,则不适用于用螺钉固定。31内容优选4.3 骨螺钉固定作者认为该方法的优点有:(1)小的前入路手术避免了软组织过度剥离;(2)交叉的螺丝钉构造提高矢状面的稳定性和增加抗扭转强度;(3)允许早期负重;(4)稳定的固定能够减少创口不愈合问题,包括感染或者关节畸形。32内容优选4.3 骨螺钉固定KarlHeinz Kristen等8提出前侧入路手术具有

15、无需进行腓骨截骨、稳定性高和切口小的优势,在与胫骨长轴各成30的方向由前侧向融合部位交叉打入2个螺钉,第3个螺钉由后侧打入,提高矢状面的稳定性。AlonsoVazquez A等15也提出用3个骨螺钉固定更加稳定。Anderson等16所提出的用螺钉加压内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比外固定更加有效,但技术要求更加高,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加压螺钉内固定并没有显示其优越性,髓内系统则更加稳定17。33内容优选 4.4 关节镜下微创融合技术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能够减少关节病残,缩短住院时间,适于无骨质缺损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踝关节病损,在修正畸形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9。 P

16、aul H.Cooke等20提出,对于那些患有出血性疾病、血管损伤、患有皮肤病或皮瓣移植的病人,此手术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固定畸形和较大骨缺损的病例则不适用于行关节镜下融合术。有学者认为,明显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超过510)则不适用于施行关节镜下手术,尽管Winson等人为一些22外翻至28内翻畸形的患者成功施行了关节镜下手术。 Rippstein P等21在19982003年之间施行了28例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其中23例术后6周在影像学上获得稳固融合(82),病人允许负重,93的病例在术后1年获得完全融合;2例未融合的病人均为吸烟者,其中1位无临床症状,另1位最终行开放融合。F

17、erkel RD等22在19992002年之间对35例关节炎末期的患者施行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术后使用Mazur、Morgan评分,最终愈合率为97,平均愈合时间11.8周,无感染或神经血管病变。他提出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的适应证为保守治疗失败、冠状面上轻度可修正的畸形和无活动性感染者。 Collman DR等在19942003年之间研究了34例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的病例,提出预后与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关节畸形情况等有关;骨质质量较差和先天踝部畸形是第2大危险因素;所有吸烟、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均获得关节融合,而肥胖病人则有不愈合趋势;合成的异体移植物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没有增加愈合率,因此

18、掌握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很重要23。 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允许早期负重等特点,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对于无骨质缺损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踝关节病损、无活动性感染、患有出血性疾病、血管损伤、患有皮肤病或皮瓣移植和非肥胖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这种微创技术。34内容优选 4.5 钢板固定 Ahmad J等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行踝关节融合术,能够固定融合角度,并进行多平面固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24。 Tarkin IS等25提出在3个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前侧钢板固定可以增加融合部位的稳定性。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比较无钢板和有钢板的负重状态,发现前侧附加钢板固定可以显著增加融合的坚固程度和减少关节融合处的微

19、动干扰。Kakarala G等26也提出螺钉固定加上前侧波状外形的钢板是一种简单的、可再生的关节融合技术,能够提供稳固融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钢板固定比起螺钉固定需要剔除更多的软组织。为了克服这一点,Steinlauf等27使用小型的2孔钢板,他们获得82的融合率,认为此方法适用于畸形程度小的患者。 钢板固定虽然存在软组织剥离多等缺点,但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可用于踝关节骨缺损和严重畸形的修复和重建,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目前使用较多的锁定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是踝关节融合术较为理想的选择。35内容优选4.6 其他Pculpan等28用髂骨自体移植物来恢复踝关节、踝部和距下关节

20、的正常高度。踝关节置换失败的病人发生关节退变的比率非常高,所以上述方法非常有价值。对于Charcot关节病的患者,可移植的骨生长刺激因子联合坚固内固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29。36内容优选*骨移植37内容优选5 结 语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疗效确切、技术成熟的手术。对于严重的踝关节病损,长期以来其一直作为治疗的标准方法,即“金标准”。虽然踝关节融合术式很多,但参照患者具体病情、治疗器械和医生技术情况,应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以期取得最优的疗效。目前微创手术是发展趋势,但应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证。38内容优选* 关节融合主要是能达到足够的固定和加压力量。在复杂情况下,尤其在错位、感染或软组织覆盖不足时,ll

21、izarov外固定架是有效的选择。39内容优选40内容优选【参考文献】1 Albert E.Zur resecktin des kniegelenkesJ.Wien Med Pree,1879,20:705-708.2 Ahlberg A,Henricson AS.Late results of ankle fusionJ.Acta Orthop Scand,1981,1:103-105.3 朱通伯,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1-6194 Dimitris K,Anil B.Treatment of malunion and nonunion at the site

22、 of an ankle fusion with the Ilizarov apparatus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5,87:302-304.5 Paley D,Lamm BM,Katsenis D,et al.Treatment of malunion and nonunion at the site of an ankle fusion with the Ilizarov apparatus.Surgical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Am),2006,1:119-134.6 Eugene Za

23、rutsky DPM.The use of circular wire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alvage ankle arthrodesisJ.The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5,44:22-31.7 Agarwala A,Perry CR.The use of 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to obtain tibiocalcaneal fusion after Boyds amputationJ.Am J Orthop,1998,3:213-215.8 Kar

24、lHeinz K,HansJorg T,Fusszentrum W.Ankle arthrodesis with an anterior approachJ.Techniques in Foot & Ankle Surgery,2007,4:243-248.9 Thomas A,Urban R,Jack B,et al.Tibiotalocalcaneal fusion using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s as a salvage procedure for failed total ankle prostheses in rheumatoid arth

25、ritisa report on sixteen casesJ.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5,11:143-147.10Marc M,Andre L,Beat H.Tibiotalocalcaneal fusion with retrograde 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J.Techniques in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7,1:62-68.11Levent E,Mehmet K,et al.Distal tibial reconstruction with use of a circular exte

26、rnal fixator and an intramedullary nail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2007,89:2218-2224.12Amirfeyz R,Bacon A,Ling J.Fixation of ankle fragility fractures by tibiotalocalcaneal nail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8,4:423-428.13Paola LD,Volpe A,Varotto D.Use of a retrograde nail for ankle ar

27、throdesis in Charcot neuroarthropathy:a limb salvage procedureJ.Foot Ankle Int,2007,9:967-9770.14George EF,Manhal N,Benedict A.Ankle arthrodesis using an anterior tension deviceJ.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6,12:65-69.15AlonsoVazquez A,LaugePedersen H,Lidgren L.Initial stability of ankle arthrodesis w

28、ith threescrew fixation.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Clin Biomech (Bristol,Avon),2004,7:751-759.41内容优选【参考文献】16Anderson,John G.Revision ankle fusion using internal compression arthrodesis with screw fixationJ.Foot Ankle Int,1997,18:300-309.17Thomas A,Per M,Urban R.Ankle arthrodesis by compression screw

29、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cta Orthopaedica,2005,6:884-890.18AlonsoVfizquez A,LaugePedersen H,Lidgren L.The effect of bone quality on the stability of ankle arthrodesis.A finite element studyJ.Foot Ankle Int,2004,11:840-850.19Gougoulias NE,Agathangelidis FG,Parsons SW.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30、J.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2007,6:695-706.20Paul HC,Loan TJ.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J.Techniques in Foot & Ankle Surgery,2007,4:210-217.21Rippstein P,Kumar B,Muller M.Ankle arthrodesis using the arthroscopic techniqueJ.Oper Orthop Traumatol,2005,4-5:442-456.22Ferkel RD,Hewitt M.Longterm resu

31、lts of 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J.Foot Ankle Int,2005,4:275-280.23Collman DR,Kaas MH,Schuberth JM.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factors influencing union in 39 consecutive patientsJ.Foot Ankle Int,2006,12:1079-1085.24Ahmad J,Pour AE,Raikin SM.The modified use of a proximal humeral locking plat

32、e for tibiotalocalcaneal arthrodesisJ.Foot Ankle Int,2007,9:977-983.25Tarkin IS,Mormino MA,Clare MP.Anterior plat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ankle arthrodesis construct rigidity J.Foot Ankle Int,2007,2:219-223.26Kakarala G,Rajan DT.Comparative study of ankle arthrodesis using cross screw fixation ve

33、rsus anterior contoured plate plus cross screw fixationJ.Acta Orthop Belg,2006,6:716-721.27Steinlauf SD,Heier K,Walling A,et al.Anatomic compression arthrodesis technique (ACAT) of the ankle:results of treatmentJ.Tech Foot Ankle Surg,2002,1:24-33.28Culpan P.Arthrodesis after failed total ankle replacement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7,9:1178-1183.29Hockenbury RT,Gruttadauria M,McKinney I.Use of implantable bone growth stimulation in Charcot ankle arthrodesisJ.Foot Ankle Int,2007,9:971-976.42内容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