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要内容w背景w现状与问题w原因分析w对策与建议w结语9/6/20242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将难以为继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初建时,当地人口只有60多万;30年后的今天,在深圳的土地上工作和生活的人已经有1000多万 四个“难以为继”: 9/6/202431/5 背景城市化加快城市化加快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资源短缺矿矿矿矿人口膨胀人口膨胀建筑业猛涨建筑垃圾暴增9/6/202441/5 背景 建筑建筑垃圾?垃圾?建设、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建设部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广东省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建设、施工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修缮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它废弃物 9/6/202451/5 背景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组成?-组成?各种途径产生的垃圾各种途径产生的垃圾:旧建筑拆除产生的垃圾旧建筑拆除产生的垃圾:------------------------------------------资料源于深圳市资料源于深圳市建设局统计数据建设局统计数据------------------------------------------9/6/2024630~40%建筑垃圾60~70%其它垃圾城市垃圾人均排放超过欧盟标准人均排放超过欧盟标准【 0.3吨/人/年水平】旧建筑--旧建筑--3亿吨亿吨新建筑--新建筑--1亿吨亿吨开挖工程-未统计开挖工程-未统计处理方式:处理方式: -露天堆放 -填埋建筑垃圾建筑垃圾-量与处理-量与处理??1/5 背景 -国内建筑垃圾统计-国内建筑垃圾统计9/6/202472/5 现状与问题 问问题题之之1 : 排 放 量排 放 量大大单位:万吨建筑垃圾核定排放量建筑垃圾核定排放量深圳市的建筑垃圾量及增速:• 累计存量: 6000万吨• 新增速度: 1000万吨/年9/6/202482/5 现状与问题 问问题题之之2 : 综合利用少综合利用少w不同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部分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通常的建筑垃圾组成建筑垃圾组成:w但是,目前建筑垃圾几乎没有几乎没有被综合利用9/6/20249旧城改造建筑垃圾的典型组成和比例(%)施工建筑垃圾的典型组成和比例(%)旧城改造时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加固混凝土、混凝土、渣土,其总和达到65%。
而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垃圾主要是渣土、碎石、木材,其总和达到55%9/6/2024109/6/202411物料的可利用性惰性物料其污染性很小,通常可替代土石方使用,作为替代填料填海造地具有可行性非惰性物料有別於公眾填料,不能用來填海,經回收再用 / 再造後,餘下的廢物會運往堆填區棄置可利用惰性物料的含量参考香港环保署统计数据———“香港惰性物料一般占建筑垃圾产生总量的七成以上”, 而深圳市建筑垃圾中惰性物料约占产生总量的80% 9/6/202412 《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置对策研究》卢星明,唐圣钧,郭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32) 《四川建材》2006年第4期9/6/2024132/5 现状与问题 问问题题之之3 : 严重占用土地资严重占用土地资源源未经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多数采用露天堆放以及填满的方式处理,严重占用土地资源严重占用土地资源例如,深圳的几个填埋场占地就达到46.9万平方米:填埋场填埋场名称名称占地面积占地面积(万平米万平米)投用年份投用年份计划容量计划容量(万吨)(万吨)服务服务范围范围现状现状塘朗山塘朗山22.420011000特区内已超标龙龙 岗岗12.02001400龙岗已填满封场宝宝 安安12.52005450宝安已填满封场※ 塘朗山填埋场兴建时的计划容量1000万吨是按8年受纳量 来规划的,但事实上投用仅仅4年(2005年5月)便已超标,9/6/202414建筑垃圾填埋场所容纳的建筑垃圾数量均严已重超标。
依据国际算法:建筑垃圾堆放占地约需1亩亩/万万吨吨,因此,仅深圳的建筑垃圾存量就需占地6000亩亩,且每年增加1000亩亩占地非法倾倒9/6/2024152/5 现状与问题问问题题之之4 :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大9/6/202416H2S、NH4等有毒、有味气体重金属、高碱、有机物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直接接触无遮隔9/6/2024173/5 原因分析原原因因之之1 :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占GDP%w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w 总人口增加,尤其是城市人口激增;w 大规模兴建新建筑以及旧城改造;9/6/2024183/5 原因分析原原因因之之2 :认识不足w 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w 对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危害认识不足w 对建筑垃圾的可资源化利用认识不足9/6/2024193/5 原因分析 原原因因之之3 :缺乏强制性手段和政策性扶持w 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仅就建筑垃圾的运输、排放、处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w 缺乏促进措施缺乏促进措施l仅鼓励,少指导仅鼓励,少指导w 缺乏激励措施缺乏激励措施l资金扶持l税收优惠9/6/2024203/5 原因分析原原因因之之4 :责任主体不明确w 涉及部门及单位多涉及部门及单位多 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环保局及交通局……w 相关职能部分分工不清晰相关职能部分分工不清晰存在交叉错位或缺位管理w 部门间缺乏有效综合协调部门间缺乏有效综合协调造成监管不力、设施建设重复、处理技术不合理等9/6/2024223/5 原因分析 原原因因之之5 :缺乏技术支持w 缺乏宏观统计、分析数据缺乏宏观统计、分析数据w 缺乏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规范缺乏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规范w 缺乏建筑垃圾再生成本分析缺乏建筑垃圾再生成本分析w 技术与设备不构先进技术与设备不构先进9/6/2024234/5 对策与建议 对对策策之之1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w加强“可持续性发展”、“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宣传,普及建筑垃圾排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w帮助人们在思想中把“垃圾垃圾”转变成“宝贵资源宝贵资源” 9/6/202424以3R为原则的循环经济下的物质流动地球生产(制造、流通)消费·使用废弃·处理焚烧填埋,还原Reduce(减量化)(减量化)Recycle(再循环)(再循环)Reuse(再利用)(再利用)9/6/202425 天津大港堆山公园(占地40公顷500万吨建筑垃圾堆成)堆山造景填海造地 香港首个拆建物料再造设施(位于屯门第38区第二期,第二期本身为填海地,范围33公顷、近460万立方填料全部使用拆建物料)9/6/2024264/5 对策与建议 对对策策之之2 :从源头抓起,实行减量化w强化规划强化规划9/6/202427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日前被爆破拆除,尽管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但实际使用不过13年。
高10层、所有建设手续都齐全的新楼重庆隆盛大厦交房仅半年、因修建鱼洞长江大桥引桥导致箭头所指的两个单元旋即要被拆掉9/6/2024284/5 对策与建议对对策策之之2 :从源头抓起,实行减量化w强化规划w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9/6/202429深圳某海港码头深圳某海港码头(建成不到(建成不到2020年)年)9/6/202430深圳某近海建筑深圳某近海建筑建成不到建成不到1010年年9/6/202431四川宜宾南门大桥四川宜宾南门大桥((20012001垮踏,垮踏,1111年)年)9/6/2024324/5 对策与建议对对策策之之2 :从源头抓起,实行减量化w强化规划w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w大力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提大力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提倡实行绿色建设倡实行绿色建设•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各国于1989年开始实施的一套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制度;•日本于2000年制定了《绿色采购法》,于2001年4月开始实施9/6/2024334/5 对策与建议 对对策策之之2 :从源头抓起,实行减量化w强化规划w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w大力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提倡实行绿色建设w提高建筑垃圾产生成本提高建筑垃圾产生成本9/6/202434丹麦:丹麦:u1987年1月1日起,分配到焚烧或填埋场的每吨垃圾的税收约为5 欧元; 1990年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约为25% u1999年,填埋税增加了900%。
建筑垃圾循环率提高到了约90%德国:德国:u采取政策性资助,鼓励私人投资垃圾回收利用行业,如:征收的垃圾处理费,将60%征收的垃圾处理费用于扶持垃圾处理公司使得垃圾回收成了有利可图的产业u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内的《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9/6/202435香港-污染者自付”原则u《2004年廢废物处置(修订)条例》指定指定废物处置设施废物处置设施接收的建筑废物类型接收的建筑废物类型每吨每吨收费收费堆填区含有按重量计不多于50%的惰性建筑废物125元筛选分类设施含有按重量计多于50%的惰性建筑废物100元公众填料接收设施全属惰性建筑废物27元离岛废物转运设含有任何比率的惰性建筑废物125元收费标准9/6/2024364/5 对策与建议对对策策之之3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协调分工w加紧出台一套系统、完善的相关法规w责任明确,各方协调w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减少随意性9/6/202437美国-演变演变了了“ “三代三代” ”第一代:基于政府主导的命令与控制方法,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污染控制;第二代:基于市场的经济刺激手段,强调企业在建筑垃圾产生方面的源头削减作用;第三代:在进一步完善政策和企业的基础上实现政府 的导倡和企业自律,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u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25亿吨;u再生利用的约占70%经过分拣、加工进行转化u“填埋”(利用) 30%(需要的地方效果-从广义上说, 100%的得到综合利用美国的法律、法规9/6/202438日本-相关法律相关法律1970年-制定《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1991年-制定《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1998年-制定《建设再循环指导方针》2000年-制定《建筑工程用资材再资源化等有关法律》2002年-全面实施《建筑工程用资材再资源化等有关法律》u建筑垃圾就地消化,经济效果显著;u1995年,建筑垃圾最终填埋量为4100万吨u2005年,建筑垃圾最终填埋量为减至600万吨效果-1995年,综合利用率达到58%;2005年为92%日本的法律、法规9/6/2024394/5 对策与建议 对对策策之之4 :政策扶持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产业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与支持,例如: -特批用地 -贷款优惠 -税收减免 -采购优先 -奖励推广先进技术,等等培养、扶持从事建筑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企业,以增强其生存竞争能力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筑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产业大有可为,据统计,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到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18000亿美元。
9/6/202440 日本一所再生骨料工厂全景(右边靠里可见附设再生骨料混凝土生产设施)新西兰第一条100%利用再生材料公路(使用破碎废弃混凝土和回收沥青)9/6/202441上海宝钢十三冶使用“建冶”产品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6R(4528)高压磨粉机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使用9/6/202442建筑垃圾一般的再生处理流程 9/6/2024439/6/202444再生混凝土砌块再生路面砖 位于香港长沙湾的一段人行道9/6/2024454/5 对策与建议对对策策之之5 :加大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技术投入w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w推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使用方面的设计、施工规范和指导9/6/202446日本移动混凝土破碎装置美国现场加热沥青混凝土铺装车队9/6/202447新加坡南部实马高埋置场(SemakauLand-fill)——世界上第一个几乎全部由垃圾堆成的人工岛 9/6/202448w1999年开始启用,总面积350公顷,总埋置量可达6300万立方米,可以填埋垃圾50年每天,焚化后的垃圾灰尘和无法焚化的建筑垃圾被送到岛上填埋。
岛上分成11个区,每个区里都储存着新鲜海水以备埋置垃圾当一个区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当垃圾埋置到30米高时,就在上面栽种植物目前,岛上每天埋置垃圾大约2000吨w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马高已成为一座“海上公园”不仅没有臭味,而且阳光充沛、海水清澈,并拥有大片绿林空地在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努力下,实马高岛上红树林茂盛,未启用的埋置海水区和礁湖区内储存着新鲜海水,吸引着不少动植物栖息和生长9/6/202449上海规划中的“海上城市”上海“海上城市”的建设方式基本采用填海式、浮体式、围海式和栈桥式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模式,用废弃物作为人工岛的填充材料 它能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废弃物,从而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联动9/6/202450w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每天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约3.7万吨,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30%,而研究、规划建设“海上城市”,可为大量建筑废弃物等寻找到新的处置方法据测算,建设6-7平方公里面积的“海上城市”,大约要5400万立方米的充填材料w建造这样一座“海上城市”,投资不小,初步估算需要六七十亿元的资金,但这几年上海要处置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却需要大约200亿元。
再加上建成后将带动的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有利w2007年12月,上海市发改委、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以及奉贤区共同召开专家咨询会,作了概念性研究参加咨询会的4位院士对这一设想十分赞赏,认为建造“海上城市”在技术上不存在障碍9/6/202451邯鄲金世紀大廈9/6/202452w邯郸市金世纪大厦,这是目前邯郸市建设最高的建筑,32层的大楼设计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和别的建筑不一样,这座大楼的砖全部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经检测,工程质量良好w据邯郸市城市管理局局长王玉生介绍:不只是金世纪大厦,邯郸市的很多商业开发小区,都在用环保砖盖楼目前该市因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已实现全部回收利用,不仅成功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难题,每年还可节约土地340亩邯郸也因此成为全国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最好的城市9/6/202453u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既要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又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既要在技术层面,又要在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市场层面、法制层面、管理层面等进行系统研究并解决问题u在现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仍是重中之重,政府能否有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手段为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事业开路,是决定今后建筑垃圾问题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切实解决的关键性一步。
5/5 结语9/6/20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