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广东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管理B.交往C.引导D.控制【答案】 B2、奥苏伯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 B3、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式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 C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学生B.有行为障碍学生C.学业成绩差的学生D.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答案】 A5、 李老师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发现法【答案】 B6、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的时间是( )A.发病到皮疹消失B.发病到疹后5天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答案】 D7、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B.差异性C.连续性D.顺序性【答案】 B8、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答案】 C9、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A.学生B.家长C.教师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 C10、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的想法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A.分合法B.清单法C.试误法D.头脑风暴法【答案】 D11、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周老师对本班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反思,最后给出评价周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安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 D12、 德育方法有很多,其中,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C.言者无罪,闻者足戒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 D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A.马卡连柯B.德鲁克C.杜威D.布鲁纳【答案】 B14、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了其( )特点。
A.生成性B.开放性C.实践性D.自主性【答案】 A15、 黄赤交角的度数为( )A.30°B.0°C.20°D.23°26′【答案】 D1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廉糖和水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答案】 D17、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 D18、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答案】 D1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答案】 C20、按照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将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答案】 A2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答案】 D22、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个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 B23、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A.抽象概念B.关系判断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答案】 D24、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A.反馈B.行为C.实行D.内化【答案】 D25、(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A.操行评定B.成绩评定C.素质评定D.道德评定【答案】 A26、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远迁移D.近迁移【答案】 B27、反映测验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B.信度C.难易度D.区分度【答案】 B28、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画线B.分析和写标题C.分析和列提纲D.做笔记【答案】 A29、 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这符合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学习律【答案】 A30、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答案】 B31、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B.孔子C.孟子D.墨子【答案】 C32、教师在教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时,一般多采用“变式”,其目的主要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答案】 D33、心理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答案】 D34、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答案】 D35、 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下位学习【答案】 B36、 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采取( )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
A.非言语暗示B.言语提醒C.有意忽视D.暂时隔离【答案】 C3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 D38、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A.学不躐等B.长善救失C.学而时习之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答案】 D39、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 D40、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 B41、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 )A.知识的动态性B.知识的权威性C.知识的客观性D.知识的确定性【答案】 A42、“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 D43、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
A.培养自立性B.培养主动性C.培养勤奋感D.培养自我同一性【答案】 B44、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叶公好龙B.画饼充饥C.望梅止渴D.谈虎色变【答案】 A45、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答案】 C46、明确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卢梭的《爱弥儿》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答案】 C47、“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答案】 C48、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创造学习C.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答案】 C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