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586827452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5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答案】 D2、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A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答案】 D4、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

2、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答案】 A5、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答案】 A6、小敏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完这些行为说明她有( )倾向。A.焦虑B.过敏C.强迫D.怀疑【答案】 C7、2013年单项选择: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A.恐惧症B.焦虑症C.抑郁症D.强迫症【答案】 D8、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课外校外活动C.团队活动D.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答案】

3、D9、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包括()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依赖性【答案】 D10、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 D11、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A.情感枯竭B.去人格化C.成就感低D.知识枯竭【答案】 B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与修改D.教学评价【答案】 B13、2013年单项选择: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

4、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1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答案】 D1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 )课程为主。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融合课程【答案】 B16、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A.焦虑症B.强迫症C.抑郁症D.恐怖症【答案】 C17、在头脑中提炼出各种事物与现象

5、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称作()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答案】 C18、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A.心理气氛B.职业倦怠C.人格取向D.自居作用【答案】 B19、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历史研究法【答案】 A20、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特定的时期,教育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这说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

6、B.民族性C.相对独立性D.历史性【答案】 C21、2013年单项选择: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答案】 A22、元认知监控策略的特征是()A.设置学习目标B.预计结果C.修正目标D.检测认知过程【答案】 D23、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保持B.再认C.回忆D.识记【答案】 D24、2011年单项选择:在以下选项中,卢梭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

7、统一【答案】 A2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內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答案】 D26、2012年单项选择:陈明考满分内心非常高兴,却表现得若无其事。这反映青少年情绪的发展具有()A.稳定性B.持久性C.掩饰性D.短暂性【答案】 C27、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8、()。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 C28、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答案】 D29、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答案】 B30、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 B3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水平C.生产力水平D.文化发展

9、程度【答案】 C3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的不同而划分的。A.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B.学生的学习要素C.课程的呈现方式D.课程的任务【答案】 C33、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都是强调了()。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B3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这体现了()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内发论【答案】 B35、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10、.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C36、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校本课程【答案】 B37、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常会提出一些可接受的辩解或理由,以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减少需要不能满足的痛苦。这被称作( )A.修饰作用B.整饰作用C.掩饰作用D.文饰作用【答案】 D38、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学习间接经验必须

11、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答案】 C39、“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答案】 C40、“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A.劝学B.说文解字C.论语D.学记【答案】 B4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答案】 C4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C.揭示教育规律?D.分析教育现象【答案】 C43、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答案】 B44、() 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答案】 B4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并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答案】 A46、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