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6748437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HZAU计科1103班 王恒 2011310200712 杜梦宇 2011310200731 陶晓珏 2011310200726 苗成娥 2011310200729大学生就业现状:1 毕业生供需矛盾2 应届毕业生不吃香3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4 薪酬低5缺乏工作经验6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7 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8 就业后跳槽频繁第一: 用人单位误区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

2、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原因是什么呢?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

3、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大学毕业生误区 我们大学生本身也存在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

4、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

5、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高校的误区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 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 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

6、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率 通过对历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如表示)数据表明扩招近十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自200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基本形成供大于需的局面,造成了硕士生抢本科生的岗位,博士生抢硕士生的岗位,而本科生只能与大

7、中专生争饭碗,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生“零报酬”就业等现象,据统计,2009年山东省就有8万人放弃高考,主要原因为农村子弟因大学毕业后无法正常就业而自愿放弃。就算毕业生就业率有政府所说的那么高,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也常常与雄心勃勃的20多岁年轻人所希望的相去甚远。在中国,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也造就了年轻人同样高的心气,从而使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差距更加令人受伤。有大学生说:“找份工作不是问题,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不难。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而且自己也真正喜欢的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时,中国大学只招收了22万人。而如今,曾经只接纳社会精英的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每年都招收数百万学生。当今的教育

8、系统扩张引发了新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信任危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起薪通常比工厂付给农民工的薪水高不了多少。即便大学毕业生找到全职工作,他们也常常不能享受医保和其他社会福利。对政府来说,普遍失业的前景是一种政治烦恼,也是一种经济烦恼。十八大与大学生就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十八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说,创业带动就业,这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新路径。对大学生来

9、说,创业是有门槛的,比如启动资金的问题。如今,在杭州做到了零首付,政府还给创业大学生万元。在杭州江干区有一个创业工场,里面有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所以,用创业带动就业还是需要有措施保驾护航。此外,就业结构从属于产业结构,所以要解决就业问题还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十八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大学生就业确实存在结构性问题。广东的学生更愿意留在珠三角地区,欠发达地区缺人才他们却不愿意去,另外还有专业结构性问题。建议毕业生不要只局限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广东和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大学生如果能到县里去,可能机会会更多、更好。这就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在理想的地方和理想的岗位之间大多数人只能二

10、选其一。如果选地方,那就先在一个地方留下来,从低一点做起,只要有能力,肯定能成功;另一种就是先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岗位。相关新闻:一: 90后爱国考更爱自我超越 http:/ http:/ 不愿担责被指精神残疾四:大学生就业不断奶,找工作要父母代劳 前不久,网上一个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让河北保定的苗卫芳一下成了“热点人物”。她曾因考研成功变为整个村子的骄傲,如今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回家务农,致使父亲经不住周围压力选择服毒自杀。这位父亲的选择也许有些极端,但是连硕士生找工作都很难的现实,的确在我们身边上演着。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

11、事长林永和告诉记者,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企业求贤难,大学生求职难”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企业也难辞其咎。在招聘时,企业常常会附加各种专业以外的要求,比如外貌、性别、家庭、户口等,以至于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而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对人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的态度,也使年轻人失去了很多长线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有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找工作,

12、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http:/ 有评论警告说,社会创新的活力来自社会各要素的充分流动,年轻人扎堆“国考”,除了造成人才堆积,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会埋没创造,弱化有关基础产业的成长,阻碍国家的长远发展。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大背景下,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体制内”,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嘛,体制内工作不仅“稳”,还几乎在很多价值维度上都占尽了优势在综合考虑权利、财富和声望等因素时,它们是所有职业中的较好选择。大家在苛责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同时,如何从利益分配上矫正就业取向过度集中问题,不让个别优势职业的地位一再被维护与强化,这才是我们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什

13、么“四大”不再是就业的香饽饽? 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快人快语:“太累了”“简直是把人当机器用”“性价比极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说得更直接,“人都被累死了,太吓人了。”显然,这一说法与潘洁事件有关。到目前为止,对于潘洁罹患脑膜炎与过劳之间是否有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潘洁事件再次把公众的视角引向“四大”高强度、高压力的劳动状态。一名毕业生在网上发帖,让学校里的师弟师妹慎选外企,原因如下:“在上海的外企圈子,朝九晚五基本属于神话,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的,比比皆是;没时间谈恋爱的,前赴后继;结了婚没时间生孩子的,数不胜数。”“晚上12点到1点,走一趟南京西路或淮海中路,往高级商务

14、楼扎堆的地方抬头看,多少个Office灯火通明;低头看看,多少Taxi在楼下等候载客。至于周末上班,更是普遍,只是很多公司允许你周末在家办公而已,但手机7天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当然,“国企情结”在大学生中蔓延的直接诱因,仍要提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名女生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之后才发现,国企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大的。“当外企、民企在频繁裁员减薪的时候,一些国企反而增加了福利。”“大学生现在最想到大中型国企谋职,但他们看中的根本不是环境,也不是专业对口,而是附着在国企身上的垄断福利和高收入。 上海财大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小瑞最近刚刚签了一家国企。不过,她的择业理由要冷静得多。“相比国企,外企的真正缺陷其实是分工太细。”比如做财务,做应收账款的只做应收账款,做应付账款的只做应付账款,这对企业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年轻人来说,只接触一个领域,并不利于长远的发展。”http:/ 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