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86691269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必修三 人教新课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技能大赛说课展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说课展示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单元特点: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表达清晰,论证严谨,饱含古人的襟怀和睿智。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兴趣,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培养语感是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本课在单元中的作用: 本课是单元讲渎文章,这就决定它在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中的开创作用,要引领单元的教学任务。学会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分析鉴赏能力。课文内容:课文内容: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

2、”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学生的情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学生的情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三学段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浅级第三学段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还是处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之中,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还是处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之中,形成能力的阶段。古代议论性散文对他们仍是难以形成能力的阶段。古代议论性散文对他们仍是难以理解的,教学中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理解的,教学中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

3、验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浅入深,循序渐进,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的训练。学情介绍学情介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的相关内容。(2)继续积累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文 言虚词,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文言句式。(3)借鉴孟子的议论艺术,培养学生阅读古 代议论性散文的能力及清晰有力地表达 自己思想和见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指出学习中“学生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学生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根据

4、这一理论和课标的核心理念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通过阅读、研习、质疑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树立关心民生的襟怀,理解新时期党中央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学习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质疑学习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孟子的理解孟子的“仁政仁政”思想及比喻说理在思想及比喻说理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教法:依据课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要求,本

5、文采用启发式、探讨式、领悟式的方法,在启发中把握文言词语和文章的内容,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领悟中提升能力。学法: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捷的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和素质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思想,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导入:预习:借助字典解决文中的生疏的字词,借助网络或图书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采用温故知新法。课前背诵初中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的含义(孟子所说只“道”是“王道”,即施行仁政)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一)预习与导入(二)初读文章,学习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二)初读文章

6、,学习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1、学生介绍孟子及其仁政思想,教师根据、学生介绍孟子及其仁政思想,教师根据情况补充。情况补充。2、听录音,校正字音。、听录音,校正字音。 3、学生参照注解自由读文,初步理解词语的含、学生参照注解自由读文,初步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文言句式特点。圈画疑难。义及文言句式特点。圈画疑难。4、学生分组探讨疑难之处。、学生分组探讨疑难之处。5、教师课件展示重要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学、教师课件展示重要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学生总结意义与用法,教师适当补充。生总结意义与用法,教师适当补充。学习文言知识学习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把握文章1、齐读文章,思考问题。全文分几个环节来行、齐读文

7、章,思考问题。全文分几个环节来行文成篇的?文成篇的?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探讨,汇报成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探讨,汇报成果?3、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见解与分析。提出自己、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见解与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的看法供学生参考。(1段)提出段)提出“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疑问。的疑问。(24段)分析段)分析“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比喻)的原因。(比喻)(57段)段)“民加多民加多”的具体措施与态度的具体措施与态度(三)研读文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三)研读文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分组探讨、汇报成果分组探讨、汇报成果探讨问题:探讨问题:1、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

8、”主张在文本中指的具体内容主张在文本中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什么?2、回答梁惠王的疑问时为什么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时为什么以“打仗打仗”比喻?比喻? 要点:要点: 1、用仁义之心爱民,不违农时,保障民生,、用仁义之心爱民,不违农时,保障民生,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仪。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仪。 2、梁惠王喜欢打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梁惠王喜欢打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四)品读文章,合作探究,培养能力。(四)品读文章,合作探究,培养能力。探究一:孟子的探究一:孟子的“仁政仁政”思想对我们当代有什么启思想对我们当代有什么启 发?(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发?(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探究二:透过文本我们读

9、出了怎样一个孟子?探究二:透过文本我们读出了怎样一个孟子? (可以结合预习的相关材料)(可以结合预习的相关材料)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积累了重要的实词、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积累了重要的实词、虚词与句式,理解了孟子虚词与句式,理解了孟子“仁政仁政”思想的具体思想的具体内容,学习了孟子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及有内容,学习了孟子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及有力的说服力量希望大家把这种研读文章的过力的说服力量希望大家把这种研读文章的过程与方法运用到今后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程与方法运用到今后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中去。习中去。 结合

10、探究(一、二)写一段结合探究(一、二)写一段400字的文字的文字。并背诵文章。字。并背诵文章。板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孟子治国策略 治国效果梁惠王孟子移民移粟行王道施仁政民不加多天下民至效果预估效果预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言基础的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阅读古代议论性散文能力。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落实,能够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艺展示教学技能大赛个人才艺展示配乐朗诵自己写的下水文 选择 选 择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一份宁静与淡泊。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一份爱心与执著。选择了教师, 桃李满天下, 就是我们一生的夙愿。选择了教师, 三尺的讲台, 就是我们

11、一生的眷恋。这里没有留名青史的 轰轰烈烈,只有默默无闻的 辛勤耕耘;这里没有尔虞我诈的 明争暗斗,只有清风满袖的 笑语盈盈。选择了教师我无怨无悔,选择了语文我乐在其中。求索于文字的高山,畅游于文学的海洋,流连于文化的长廊。一方净土, 需要我们 用一生去守侯。精神家园, 需要我们 用生命来呵护。选择了教师, 我们不只做教书的匠人,而是要超越讲台, 象作家一样, 用诗笔描绘人生; 象舞蹈家一样, 用腰身去演绎生命; 更要象科学家一样, 用智慧挑战知识的高度。选择了教师,我们不只要师道尊严,而是要超越世俗, 走进自己的心灵, 行为世范; 走进学生的心灵, 铸就灵魂; 走进华夏民族的心灵, 构筑不朽的中华魂! 选择了教师, 让我们铭记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