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6669598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思考:思考: 2001 2001年年6 6月月8 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确定了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确定了3838个区个区(县、市)级实验区,秋季开始实验;(县、市)级实验区,秋季开始实验;20022002年年秋季启动省级实验区;秋季启动省级实验区;20032003年修订计划与标准;年修订计划与标准;20042004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52005年秋年秋季起始年级原则上进入新课程。季起始年级原则上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新课程改革是

2、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新课程设计着重考虑了哪些因素?新课程设计着重考虑了哪些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w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w现行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现行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w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第一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w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各地以计划,各地以19411941年的六年制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年的六年制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为蓝本

3、,进行必要的修改并实施;案为蓝本,进行必要的修改并实施;w 1950 1950年教育部颁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和中等年教育部颁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和中等学校暂行校历。学校暂行校历。19511951年年8 8月政务院颁发了改革学制月政务院颁发了改革学制的命令,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的命令,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段制,中学修业6 6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这个学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这个学制执行起来当时比较困难。制执行起来当时比较困难。w19521952年年2 2月教育部颁发四、二旧制小学暂行教学计月教育部颁发四、二旧制小学暂行教学计划。划。1952195

4、2年公布小学暂行规程、中学暂行规年公布小学暂行规程、中学暂行规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学课程的政府文件。第二次课程改革w1953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一五一五”计划。计划。毛泽东主持会议讨论教育工作,决定抽调大批毛泽东主持会议讨论教育工作,决定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干部编写教材。1954195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写新的中小学教材,19561956年编写完毕并于秋季年编写完毕并于秋季开始实施,适用学制为开始实施,适用学制为1212年,年,1

5、9571957年根据教育年根据教育部指示又进行了精简。部指示又进行了精简。w1953195819531958年,教育部几乎每年都要颁发一年,教育部几乎每年都要颁发一个新学年的教学计划(主要内容时课程表与说个新学年的教学计划(主要内容时课程表与说明),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对课程做明),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对课程做一些调整,变动最多的是政治与外语。一些调整,变动最多的是政治与外语。第三次课程改革w19591959年年5 5月月1717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编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编写普通中小学和示范学校教材的意见。教育部开写普通中小学和示范学校教材的意见。教育部开始重新编写

6、中小学通用教材。始重新编写中小学通用教材。w19601960年下半年,人教社根据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的年下半年,人教社根据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的指示精神,编写指示精神,编写1010年制中小学教材。目的是年制中小学教材。目的是“去掉去掉重复、繁琐、少慢差费重复、繁琐、少慢差费脱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生产和师生水平)、教材中陈腐落后和不科学的(生产和师生水平)、教材中陈腐落后和不科学的部分。部分。w19611961年这套教材陆续发行,供试验年这套教材陆续发行,供试验1010年制的学校选年制的学校选用。用。第四次课程改革w19631963年在总结年在总结1958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

7、训后,年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后,教育部根据中央两个条例,重新制定全日教育部根据中央两个条例,重新制定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确立了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确立了以“双基双基”为重点的课程模式,编制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为重点的课程模式,编制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材。w19641964年初,毛泽东发表关于中小学教育的年初,毛泽东发表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春节春节讲话讲话”,提出,提出“学制可以缩短学制可以缩短”,“课程可以砍课程可以砍掉一半掉一半”,接着又开展了,接着又开展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19631963年新的教学计划及各科的教学大纲、教材,并没年新的教学计划及各科的教学大纲、

8、教材,并没有全面实行。有全面实行。第五次课程改革w19781978年,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部制定了全年,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规定小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规定小学五年,中学五年。草案及配套教学大纲和学五年,中学五年。草案及配套教学大纲和教材,汲取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进教材,汲取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改革。行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改革。w这套教材这套教材19771977年开始编写,各科教材的第一册从年开始编写,各科教材的第一册从19781978年秋就开始向全国供书。这套教材对于拨乱年秋就开始向全国供书。

9、这套教材对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提高教学质量,稳定社会秩序,反正、正本清源,提高教学质量,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六次课程改革w19811981年,教育部对年,教育部对7878年草案的小学部分作了修年草案的小学部分作了修订,将订,将“政治课政治课”改为改为“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恢复历地,恢复历地课,增设劳动课,外语课改为有条件的学校在四、课,增设劳动课,外语课改为有条件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设。五年级开设。8484年提出年提出“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的安排意见划的安排意见”,对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数学、,对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数学、

10、外语等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外语等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w根据小平根据小平“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精神,精神,81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从高二开设选修课,并将劳技课教学计划,规定从高二开设选修课,并将劳技课列入正式课程,首次提出并开始形成文理分科、高列入正式课程,首次提出并开始形成文理分科、高二分流的办学模式。二分流的办学模式。第七次课程改革w1986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刚成立的年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刚成立的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修订后的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修订后的1818个学科

11、的教学大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各科教材又作了一次大修订。纲,各科教材又作了一次大修订。w1988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9292年更名为年更名为“课程计划课程计划”,首次将小学、初中课程统一设计,首次将小学、初中课程统一设计,分分“六三制六三制”和和“五四制五四制”,将全部课程分为学,将全部课程分为学科类与活动类,还留有空间让地方开设课程。据科类与活动类,还留有空间让地方开设课程。据此,编写形成了此,编写形成了2424个学科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个学科义务教育教学大纲,9292年与修订后

12、的课程计划同时正式颁行。年与修订后的课程计划同时正式颁行。第七次课程改革w1990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年国家教委颁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注意克服原计划文理科课程比例不调整意见,注意克服原计划文理科课程比例不够合理的情况,加大选修课比重。够合理的情况,加大选修课比重。w19961996年颁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年颁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 。19971997年秋季在天津、江西、山西进行试验。年秋季在天津、江西、山西进行试验。w20002000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修订),并在全国(试验

13、稿修订),并在全国1010多个省市试验。多个省市试验。20022002年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再年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再次修订,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次修订,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课程改革的历史启示w课程改革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课程课程改革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课程改革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一个不断完善的过改革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w对课程的关注也是一个过程。最早关注的是对课程的关注也是一个过程。最早关注的是学制,然后是课程教学计划,再次是教学大学制,然后是课程教学计划,再次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对课程实施与评

14、价方面重视不够。纲和教材,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重视不够。w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设计;课程结构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设计;课程结构只是做些微调;课程越来越专门化与专业化;只是做些微调;课程越来越专门化与专业化;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入。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入。(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现行课程确实存在在新的历史时期,现行课程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有悖于教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有悖于教育规律的问题。育规律的问题。w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严重的偏离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严重的偏离w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高且与课程目标偏离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高且与课程目标偏离

15、w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容乐观w考核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考核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课程改革:世界性话题w克林顿:克林顿:8 8岁儿童会阅读;岁儿童会阅读;1212岁少年会上网;岁少年会上网;1818岁岁青年上大学。布什:青年上大学。布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w英国英国19881988年教育改革法,首次推行国家课程,年教育改革法,首次推行国家课程,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国家课程标准,19991999年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年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四方的发展目标准,提出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四方的发展目标以及交往、快速处理问题、

16、信息技术、改进学习、以及交往、快速处理问题、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解决问题与共同学习六项技能。解决问题与共同学习六项技能。w韩国:韩国:19971997年开始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年开始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区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论、自由活动、社区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1、全球化趋势w课程目标:培育课程目标:培育“在全球化社会生存的人在全球化社会生存的人”应具应具备的素质备的素质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观念、尊重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等。尊重

17、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等。w课程结构:独立开设有关全球化的课程;或在各课程结构:独立开设有关全球化的课程;或在各门课程中渗透全球化的观念。日本:国际理解课门课程中渗透全球化的观念。日本:国际理解课程:美国:全球教育课程。程:美国:全球教育课程。w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开放教室、虚拟教室、网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开放教室、虚拟教室、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或走出国门实地作业、现场络教育、远程教育;或走出国门实地作业、现场考察。考察。2、信息化趋势 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家庭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家庭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w课程目标:信息素养能力课程目标:信息素养能力w课程设置:重新界定基础,新基础必

18、须包课程设置:重新界定基础,新基础必须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括信息技术基础。w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基于网络的课程与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基于网络的课程与教学,教师从教学,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的拥有者”的角色中的角色中淡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淡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3、个性化趋势、个性化趋势 “标准式教育的批判” 、“对学习的新认识”w课程目标:培养有个性的人w课程结构:国家规定与学校自主相结合;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在选自课程领域,开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w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倡导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个人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依据。二、新

19、课程改革着重考虑的因素二、新课程改革着重考虑的因素w在国际视野中寻求中国特色在国际视野中寻求中国特色 基于我国课程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策略上注意吸纳国际经验,并将其本土化处理。w在继承传统中寻求课程创新 新课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脱胎于旧课程,是旧课程的延续,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一个阶段。w在统筹规划中进行分段设计在统筹规划中进行分段设计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功能定位、分段设计、更好衔接。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作为、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整体人”的发展的发展w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w“整体的人”指“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人

20、的完整性根植于生活的完整性,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交融。w基于此,新课程目标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统整学生的生活与科学世界、统整学生的生活与科学世界w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是指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原则构成的世界。w生活世界是值得重视的世界,是通过知觉可以直接体验的世界,是一个人参与其中,保持着目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w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课程教学应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完满人性的教育。“人”的发展需要二

21、者的统一,即凸现课程的生活化与综合化。3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w传统课程:客观主义的知识观,知识是普遍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掌握的真理。个人见解在既定的课程只是面前没有意义。“灌输式教学”,学生主体性在知识建构中的缺失。w新课程: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认识论,知识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这使人摆脱了传统知识观的钳制,走向了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课程只是师生共同创生意义的资料和材料,师生面对课程获得了尊严和言说的权力。这必将引发教学及评价观的变革。4 4、创造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创造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w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和班级的特定场所内,由于拥有独特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而形成的学校独有的一系列价值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w课程改革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为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w课程改革为创建新型的、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提供了契机。在“学校文化”再生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建立民主的管理文化、建设合作的教师文化和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新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新课程的目标与结构w新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础教育个阶段的课程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是什么?w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试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规定了什么?与以往相比,新课程的结构呈现出设么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