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90946826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题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曲春天的故事响遍中国大江南北,让人如沐春风。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在他的引导下,中国在体制转变、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1 1知知识识梳梳理理2 2疑疑难难探探究究3 3拓拓展展深深化化4 4随随堂堂演演练练5 5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

2、放思想、_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_上来。(3)做出了实行_的决策。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_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_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经济建设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点拨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_承包责任制。(3)过

3、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_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年9月,“包产到户”“_”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家庭联产家庭联产 小岗小岗 包干到户包干到户 思维拓展: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

4、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_。(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实行_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_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国有企业国有企业 政企政企 承包经营承包经营 点拨提示: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区别项目项目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城市改革原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营体制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分配制度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

5、的,剩下的都是自己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所有制所有制形式形式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展历史作用历史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定和健康发展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

6、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_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_”。福建福建 深圳深圳 试验田试验田 思维拓展:2经济特区的特殊性表现在什么方面?我国的经济特区以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为前提,不是独立于国家主权之外的政治特区,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政策: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

7、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开发区。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_的重要标志。对外开放对外开放 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_、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层次多层次 疑疑 难难 探探 究究史料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

8、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主题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主题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经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正反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

9、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思考(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2)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

10、国际因素。提示(1)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过渡时期总路线。(2)大办工业或大炼钢铁。结果: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造成环境破坏。(3)措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国际因素:20世纪50年代:“冷战”及两极格局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威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拓拓 展展 深深 化化一、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1)人民公社

11、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以坚持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仅是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4影响:(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3)促进了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向着专业化、商品

12、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4)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2017青州)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对点训练对点训练 1A区域区域收入收入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农村农村17.6%(家庭收入家庭收入) 8.9%城市城市8.0%(职工货币工资职工货币工资)4.5%【解析】从图表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居民,体现出1978年农村经

13、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村和城市收入和消费的年增长率,不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比,故无法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故B项错误;废除农业税是在2006年,故C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材料时间体现不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故D项错误。二、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016天津

14、静海六校联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说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点训练对点训练 2A【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需要掌握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打开的第一扇窗”,结合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解答即可。依据题干材料“打开的第一扇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故A

15、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打开的第一扇窗”,应排除。故选A。三、准确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步骤(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2017黄石)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

16、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对点训练对点训练 3A【解析】根据题干中“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这句话可知,其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的说法夸大了其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