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6556651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二语文 唐诗选读课件 华东师大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选读 将进酒 1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 答案 愤激 。 开头四句写悲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 2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答案(举三例,供选用):例一:“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

2、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详见“补充注释”),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 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

3、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傲岸 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又受到权贵的排挤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兵车行1.诗人用怎样的方式将行人答问的内容从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第一问:用“君不闻”“君不见”开头翻出一层新意。第二问:直接诉诸听者(读者)的良知,既表示了说话人(诗人)感情的急遽上升,又有

4、惊醒听者(读者)的作用。.2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依你看,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并说说理由。参考答案:“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主旨;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应视为诗中警策。再补充一点:这首诗以描绘出征场面开篇,以勾画古战场惨景作结,二者遥相呼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如将警策放在其中任何一处,皆非所宜;而这两句上应“点行频”三字,下启关于战争危害一段叙述,亦可谓之“居要”。 .1.在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三首诗中,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试任选一首

5、做一点具体分析。参考答案:旅夜书怀感叹身世之作,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 其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 ,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 .不敢怨君 ,只好含蓄的表达 .参考答案: 登岳阳楼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由写景转入抒情说个人景况,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 ,实际上已无家可归 。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 。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而今,祖国山河残破,

6、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满腔悲愤、百感交集呢? 2下面的诗句写出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任选一联说说你的感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答案要点:“星垂”一联,出句写天地之广大,对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天地虽大,而诗人不过是其间的一只沙鸥而已,这景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他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可见,此联虽是写景,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 “吴楚”一联,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开阔的视野,气象的雄浑,内涵的丰富。 “坼”“浮”两个字炼得好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

7、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诗人其意称赞人的精神美,认为人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天下大事。 蜀蜀 相相 参考答案: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一联写的是武侯祠中之景(一般地说,跟意境关系密切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在特殊情况下,虚词也有表现意境的作用)跟境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自”“空”二字。“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 ,此联包含着诗人的感叹: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

8、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