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2 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互动探究探探究究1 1 宋宋代代商商品品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有有什什么么突突出出表表现现?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商业有哪些特点?商业有哪些特点?答:答:(1)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城市商业繁荣:繁荣的大都会首推北宋的都城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辖。货币经济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政府还特别重视海外贸易,中国商品远销欧亚非等地区,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农业、手
2、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处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古代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但政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镇商业发展,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古代商业起源早,不断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商业
3、市场形式多样,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汉代以来各朝代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出现区域性商人团体商帮。 【活活学学活活用用】(2013新课标全国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D【解析】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
4、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探探究究2 2 简简述述重重农农抑抑商商、“海海禁禁”、“闭闭关关锁锁国国”政政策策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答答: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发达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是其中典型的经济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述如下:(1)中国古代的经济特点决定了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3)“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和发展。(4)三者共同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5、的滋长;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5)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本”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因此,历代封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具体政策尽管不尽相同,但是,最基本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织,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再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活活学学活活用用】(2013江苏单科)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B【解析
6、】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典当业等而变得富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封建社会一直恪守士农工商的身份界限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A、D两项;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经营盐、典仕而商”不符,故排除。探究探究3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答:(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的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
7、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直接挂钩。【活活学学活活用用】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8、)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D【解析】“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C项不是题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的是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内化训练1.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一登上皇位就发布诏书,称“通货鬻
9、财,生民恒业”,就是说经营商业,是人民可以作为长久之计的职业,并采取一系列便利商人经营的措施。这说明唐太宗( )A主张优先发展商业 B采取扶商政策巩固统治C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认为“工商皆本”B【解析】材料只说明唐太宗对商业发展持支持态度,但不能看出“优先”,A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表明唐太宗对商业采取扶持政策,这是出于统治需要,所以选B项。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
10、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B 【解析】题干反映唐朝坊市门按时开闭,而宋代则“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说明宋代坊市界限打破,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无从反映。3.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丰富,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的说法。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多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D【解析】对谐音的避讳,表明其保守的商业意识。怕回乡,怕落泊,则表明其争强好胜的顽强的商业意识。不能以“怕回乡”判定其经营一定在外
11、地,也可能是长途贩运,排除A项。也不能因为“怕卖萝卜干”就断定多以卖小商品为主,排除B项。保持浓厚的乡土观念与“怕回乡”的信息相违背,排除C项。4.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l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A【解析】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受小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制约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D项;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人口增长,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这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