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86486715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2、人道主义的道德总原则(简称“人道” )n人道主义的道德总原则:把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n把人当人看,即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把任何人都首先当作人来看待,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广义的、浅层的、初级的总原则;n使人成为人,即视人本身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从而使人自我实现而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狭义的、深层的、高级的总原则。 n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应当成为个人、集体、国家行为的基本准则。n4、人道与公正,二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应该如何善待他人而不是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道德原则,都是应该如何进行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而幸福就是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道德普遍原则。

2、n二、新闻报道中的人道诉求n看新闻图片给妻子最后的尊严 。 一个男人用一辆摩托车载上了他在大地震中失去的妻子 摄影/沈祺徕 n把人当人看,使人成为人,是实现新闻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理应成为传媒新闻报道的主要诉求。n新闻报道应当以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人当作目的,关注人的生存和需求,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 从地震中逃生的女中学生吴金莉面对废墟上尚存的衣柜镜子梳妆 北京晚报张风 n三、人道主义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几个基本方面n1. 人道主义体现为尊重人,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基本权利。n2. 人道主义体现为理解人。 n3. 人道主义还体现为关心人。n典型代表: 中国青年报的

3、专栏“冰点”n四、几类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体现n1.典型人物报道应该把人当人看,不要把典型人物塑造成“超人”、“完人”,要有真实的人性美。 n典型代表:新华社记者朱玉撰写的通讯警察任长霞 n2.社会救助报道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要尊重受助对象的家庭隐私与人格尊严,要有平等的人情美。 n3.有关悲剧事件的报道,记者既不能放弃,又要在其中展示出自己的同情心。 n有关悲剧事件的报道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基本的事实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在采访中体现出记者的人性,要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悲剧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同情。 五、新闻报道中的同情心1、新闻报道要富有同情心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无私利人,要有人文关怀精

4、神。 马丁教授:记者要永远怀着巨大的同情心去写新闻。2、悲剧事件报道中的同情心案例1 :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突袭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背着相机“搜街”,在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人告诉他附近有一水坑,已经造成不少人摔倒,希望他能够报道此事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是,柳涛拿着相机等候在那里,一个多小时以后,他终于拍摄到一个骑车人摔倒在水坑中的一组镜头(见下面三幅图)。东南快报柳涛 抓拍骑车人摔跤 摄影记者及专家谈“抓拍骑车人摔跤” 新浪网员工就“抓拍骑车人摔跤”召开研讨会相关观点相关观点: :赞同者认为,柳涛作为一个记者,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体现了一个记者对新闻

5、职责的体现了一个记者对新闻职责的忠诚忠诚。并且,就行为的结果来看,拍摄行人摔倒的真实场面,广为传播以引起市民和“有关部门”的注意,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其效果要远远好于记者自己去填平那个坑或者提醒个别路人注意。因此其行为值得提倡,至少不该因此遭到批评。(注:见报当日路上大坑被填平) 反对者认为,记者的行为是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和公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和公德心德心的表现。如果即将摔倒的人是记者的父母或妻子,他还会继续拍摄吗?如果摔下去将危及生命,记者还应该在那里拍摄吗?反对者认为,更重要的不是坚守职业道德,而是坚守“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作为一个“人”的同情心和公德心。问题:赞同者和反对者的观点分歧反

6、映出其中的焦点问题是,新闻职责与同情心的冲突与取舍。在面临这种冲突时,柳涛优先选择了履行新闻职责。你作为一名记者面临这种冲突时会作何选择?为什么? 分析:应当优先选择施行同情心。记者,首先是社会中的一个普通人,需要具备人之为人的生命意识、尊严感和同情心,需要讲社会公德;其次才是一个担当新闻职业角色、履行新闻职责的人。问题:柳涛拍摄别人不幸遭遇的行为动机,是为了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注意马路水坑给路人带来的危害,并督促他们解决这一问题;而且也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有人认为,其行为值得提倡,至少不该遭到批评。对此,你如何评价? 分析: 伦理学常识:目的正当并不能保证手段的合理性。马克思:“需要不神圣手

7、段的目的,就不是神圣的目的。” 柳涛的拍摄行为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问题:根据有关报道,柳涛的拍摄行为是基于马路水坑对路人没有重大或致命危险这一理性判断,正如柳涛在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如果危及到生命,我肯定先救人”。这说明柳涛具有一定的同情心;而且其拍摄行为也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你认为柳涛的拍摄行为还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吗? 分析:柳涛的拍摄行为还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因为,人们评价职业行为使用的道德标准首先是一定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标准,柳涛优先履行新闻职责的行为选择,实质上与同情心和新闻职责这两者的价值大小顺序不一致。只要行为选择顺序和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顺序不一致,记者就得面临一定的道德风

8、险。 但是,柳涛不应该受到严厉的道德批判。因为,记者不是机器,也不是上帝,在特定新闻报道中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面对道德困境,并不得不担当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选择代价。作为社会大众,则需要对特殊情境中的记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1)悲剧事件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记者应富有同情心,要让同情心优先于新闻职责。 (2)悲剧事件发生后,记者应富有同情心,要防止“侵扰悲痛”。 “侵扰悲痛”:记者在意外及不幸事故发生后,侵扰一些因该意外或事故而悲伤的人(主要指亲友丧亡者),以致给受害者及其亲友带来心理、人格、尊严等多方面的伤害。分为两方面:信息采集环节的侵扰和信息呈现环节的侵扰。 案例2:2004年,一

9、位山东民工在阿富汗恐怖袭击中丧生,家人为了不让88岁高龄的老母亲获悉儿子噩耗而发生意外,拒绝记者采访,一群记者却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硬是冲进门,在老太太的极度悲恸中完成了“亲切慰问”和拍摄。 案例3:某报2006年11月12日头版的惨烈一撞夺五命,用超大图片显示出公交车厢内丧生的乘客和司机的尸体惨况,令人目不忍睹,无异于在悲痛者的伤口上又洒了一把盐。 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新闻业务准则第5条:在涉及有人痛苦和惊吓的案件中,记者接近和询问当事人时应谨慎、富有同情心,要有准确的判断。新西兰报业评议会原则声明的第3条:“对正经受创伤或悲痛者,应给予特别考虑。接触或采访他们时,应细心关切他们的情感。”新闻观

10、察媒体道德新闻观察媒体道德 - - 视频视频 - - 优酷视频优酷视频 - - 在线观看在线观看(3)模拟练习案例4:某报新闻主编接到一个本市著名家庭的幼女的死讯。通过查证,发现女婴在试图从婴儿床上爬下来时跌倒了,头卡在婴儿床的护栏里,被勒死了。护士发现婴儿的尸体后通知了婴儿的父亲,婴儿的母亲当时在病中。婴儿的父亲要求报纸不要详细报道孩子的死状,因为尽可能向婴儿的母亲隐瞒事实真相非常重要。该报新闻主编拒绝了婴儿父亲的请求,理由是报纸应该借此提醒其他做父母的人,要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 问题:你作为新闻主编会如何对待婴儿父亲的请求?理由是什么? 分析:满足婴儿父亲的请求。理由是:不详细报道孩子的死

11、状,不仅是对死者及其亲人的尊重、同情,以免导致“侵扰悲痛”,而且有利于向婴儿的母亲隐瞒事实真相,从而有助于婴儿的母亲恢复健康。 问题:既满足婴儿父亲的请求又实现该主编的目的,这是最恰当的选择吗?如果是,那么又该如何做呢? 分析:这是最恰当的选择。主编可以派一名记者去调查这个事件,看看本市同类婴儿床的使用是否安全。如果事实证明这种婴儿床确实存在隐患,就可以在不提及这个不幸事件的情况下,刊登一篇警示性报道。 3、新闻报道中同情心的阈限 案例5: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发表报道贫困父亲为给女儿看病向国内六大富豪写信求助,报道了吉林省贫困农民刘福成11个月大的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无钱医治,给

12、刘永行、黄光裕等6位“中国富豪”写信求助的事情。该报同时对此事进行了追踪,详细报道了每位“富豪”收到求助信后的反应等等,至2月7日,该报已发表8组追踪报道。(附图片1幅)丈夫给富豪们写信,妻子在旁流泪(张墨寒 摄) 该系列报道的新闻生产过程大体如下:公布被求助的6位富豪的名字,并配以图片;记者不断打电话询问被求助者的反应和打算;记者先于当事人刘福成得知有富豪要捐款;对没有捐款的富豪在追踪报道中进行点名。 问题:华商晨报的记者对刘福成及其女儿的境遇很有同情心,甚至对被求助的富豪“点名”、“打电话”和“持续追踪”,以达到救助刘福成女儿的目的。对于这种体现同情心的报道方式,你认为恰当吗?为什么? 分

13、析:不恰当。“点名”、“打电话”和“持续追踪”这样的报道方式,使得“富豪是否捐赠”的个人行为处于公共监督之下,变成对私人领域的的“逼视”。 问题:该报记者在处理穷人消息来源和富人消息来源时使用的话语方式,一方面是同情穷人,另一方面是逼问富人,没有让当事各方同等地表达意见。这种体现同情心的话语方式,你认为恰当吗?为什么? 分析:不恰当。违背了公正原则,偏离了新闻从业者的道德指向追求社会公正和正义感。 小结:小结: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施行同情心的阈限:公正原则、隐私权,等。麦金泰尔:“感情,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引,只会流于肤浅的感情用事,而感情用事往往意味着某种道德缺失。”第二讲第二讲 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

14、义空间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n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1、如果记者能在悲剧事件报道中更多地投入一些人文关怀和同情,更多地考虑人的生命价值,那他的报道会变得更加感人。由此,你认为记者在 “抓拍骑车人摔跤” 报道中还应怎样改善他的报道行为呢? 东南快报柳涛 抓拍骑车人摔跤改善报道行为的具体做法有:(1)记者先反映后拍照。记者先是担当有责任心的普通市民,在拍摄前先用电话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报告,然后以职业角色进行拍摄。 (2)记者事后做好补救措施。在拍了别人摔倒的照片后,记者应上前搀扶、慰问,查看伤情要不要送医院等;找一件标志物放在水坑旁提醒路人,并打电话通知警察或市政管理部门来处理。 (3)记者参

15、与事件。记者找一个同事来配合,自己在水坑旁拿着提示牌提醒路人,让同事拍摄这种情景。这既能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注意马路水坑给路人带来的危害,并督促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又能彰显记者的责任心和美德。 n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2、理解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道德原则3、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人道主义原则?第二讲第二讲 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n主要阅读书目主要阅读书目1、美菲利普帕特森等: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邓名瑛: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n主要参阅网站:主要参阅网站:1、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中华传媒网3、中国记协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