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左 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6447593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左 传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大学语文:左 传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大学语文:左 传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大学语文:左 传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大学语文:左 传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左 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左 传(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左左 传传 大学语文1 关于关于左传左传左传左传的特点和价值的特点和价值左传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大学语文2关于关于左传左传大学语文3 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 左传左传又称又称 左氏春秋左氏春秋 大学语文4 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 顾名思义,是一位姓左或左丘的人是一位姓左或左丘的人(复姓,1.官职;2.少数民族;3.地理方位东郭、南郭、西门、东方)为为春秋春秋所作所作的的传传。 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左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创作的,不过最后成书大致是在战国的中期,这中间又经过了他人的增补。大学语文5 春秋春秋原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统称。原是东周时期各

2、国史书的统称。 当时各诸侯国都设有专门的史官记载本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他们编写的历史书都叫“春秋”。 但除了鲁国的“春秋”以外,其它各国的“春秋”都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春秋”重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重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后来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后来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春秋经春秋经。 春秋记载的历史(鲁隐公元年即BC722年鲁哀公14年即BC481年)被称为春秋时期。 大学语文6 春秋记载历史过于简略,而且也不完备,242年的历史只有一万八千多字,连这段历史的轮廓都没有很好地描画出来。于是又出现

3、了对春秋作补充说明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即:即: 左传左传 左丘明左丘明“春秋三春秋三传传” ” 公羊传公羊传 公羊高公羊高 三位解说传授者 谷梁传谷梁传 谷梁赤谷梁赤 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对史实的补充很少,历史价值远不如左传。大学语文7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用词极其简练、准确、严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事件的“春秋笔法”,相传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就是所谓的一字寓褒贬,如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并没有杀晋灵公,但是作为晋国

4、的执政大臣,他对上没能劝谏晋灵公改过自新,对下没有能阻止臣子杀君王,虽然不知情,但弑君事件发生时又没有逃出晋国国境,因此对于弑君事件他必须全权负责;因为是臣杀君,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故用“弑”字;因为晋灵公是昏君,故直书其名“夷皋”(古人除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直呼其名外,对他人不称其名而称其字,以示尊敬。)但由于春秋用词太简洁,如果不加以解释,它的微言大义人们无法理解;另外,由于春秋的叙事太简单,人们从中无法知道这件历史事实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因而,在对春秋的“微言大义”进行解释的同时,还需要对历史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补充。大学语文8 传记:列传、外传、别传、小传传 叙述历史故事

5、的作品:水浒传 解释经典文献的著作:经传大学语文9左传左传的特点和价值的特点和价值大学语文10 左氏春秋左氏春秋大学语文111 1、左传左传是一部重要的、独立的历史著作。是中是一部重要的、独立的历史著作。是中国第一部国第一部叙事详明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谓编年体史书,是以国君在位的年份为线索记载历史。 因为现存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所以春秋左氏传记载历史就以鲁国国君在位的顺序为线索。春秋时期鲁国共有12位君主,即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左传左传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它的实际记事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它的实际记事止于鲁悼公14年(BC453年)比比春秋经春秋经多了多

6、了2828年。年。 全书全书1818万字。万字。远比春秋的内容丰富,广泛记叙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斗争和变革。春秋经虽然也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但是因为记事太简略,所以影响远远比不上左传。大学语文12 2 2、左传左传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光辉的散文典范。 文笔简练流畅,善于叙事和刻划人物,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文笔简练流畅,善于叙事和刻划人物,有很高的语言修养 ; 在处理复杂的历史材料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特别是描写战在处理复杂的历史材料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特别是描写战争,作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争,作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写得

7、井井有条; 作者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极为出色,使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古代汉作者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极为出色,使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古代汉语丰富的表现力。语丰富的表现力。 总之,总之,左传左传一书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因此自魏晋以来一书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因此自魏晋以来左传左传就压倒了就压倒了公羊公羊、谷梁谷梁二传。对后代的历史学、文学等二传。对后代的历史学、文学等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当初经、传分开的不编在一起,古人称之为“别本单行”。西晋杜预把春秋经和左传按年编插在一起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几千年来,它深受崇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史学、文

8、学写作者,被誉为“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刘知几史通)。大学语文13 郑伯克段于鄢大学语文14 本文是本文是左传左传的名篇之一。是的名篇之一。是左传左传开头开头最详细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文字。最详细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文字。 描写了描写了鲁隐公元年即BC722年发生在郑国的郑庄公和他发生在郑国的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弟弟叔段之间的一场萁的母亲武姜、弟弟叔段之间的一场萁(q)豆相煎、同豆相煎、同室操戈的残酷斗争。室操戈的残酷斗争。 春秋经春秋经用用“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一句话作了概括一句话作了概括记记载。载。 “郑伯郑伯”指郑庄公。指郑庄公

9、。 “ “伯伯”是郑国国君的爵位名。是郑国国君的爵位名。 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学语文15 春秋鲁隐公元年记载_“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9个字,只告诉人们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他的弟弟共叔段这一历史事件,后人实在无法从这样一句话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郑庄公和他的弟弟段为什么骨肉相残、兵戎相见?他们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激化的?如何解决的? 左传用了540个字,对这句话作了详细的说明,将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文章的叙述有起因、有经过、有人物对话、有情节细节等。后来人们就把后来人们就把“郑伯克段于郑伯克段于鄢鄢”这句经文用作了文章的题目。这句经

10、文用作了文章的题目。大学语文16 左传解说解说“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微言大义:微言大义: 书曰:书曰:“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段不弟,故不言弟;公叔段作为弟弟而不守为弟之道,所以史官也就没有说明他是庄公的弟弟; 如二君,故曰克; 庄公与公叔段之间的矛盾斗争就如同是两个敌对的君主之间的斗争,所以用“克”字; 称郑伯,讥失教也:称郑伯,是指责庄公对自己的弟弟有失教诲,养成其恶。可以说,事情的发展是庄公蓄意安排的,所以不言郑伯

11、为兄,而以爵位称之。 谓之郑志。 春秋经这样的记载表达出了庄公的本心。 不言出奔,难之也。不说“出奔”,是由于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即“出奔”在当时是对有罪而出逃的人而言,此处如果写公叔段出奔,则有专罪公叔段之嫌,其实笔者认为郑庄公在此事是也有罪过。大学语文17从左丘明的叙述,我们知道了这一事件的全部过程。 原来,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偏爱小儿子公叔段,想让公叔段取代哥哥嫡长子的位置而继承君位,由于丈夫郑武公的反对,姜氏没能达到目的。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继位,将弟弟封在京邑。公叔段在京邑不断扩充势力,在姜氏的支持下形成对郑庄公的巨大威胁。郑庄公老谋深算,表面上对姜氏很尊重,对公叔段采取纵容的态度,一旦时

12、机成熟,马上派兵伐段,夺了他的封地,迫使他流亡异国。大学语文18 初,郑武公娶于申,初,郑武公娶于申, 初:当初。初:当初。左传左传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初初”。 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BC722BC722)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初初”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3939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郑国的那一年,即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郑国的那一年,即BC761BC761年。年。 这一句中这一句中“郑武公郑武公”(掘突)是谥号,下一句是谥号,下一句“庄公庄公

13、”也也是谥号。是谥号。 谥(shi4)号,是在一国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所做所为封的号,带有盖棺论定的性质。 因为“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是在郑武公和庄公去世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他们死后的谥号,这是古代史书叙事的习惯。 申:申国。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郑国的国姓与周天子同姓姬申国的国姓是姜姓,郑国的国姓与周天子同姓姬。同同姓不婚,郑国国君姓不婚,郑国国君必须必须娶异姓国女子为妻。娶异姓国女子为妻。大学语文19曰武姜。曰武姜。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武”是丈夫的谥号,是丈夫的谥号,“姜姜”是娘家的姓,合而为名。是娘家的姓

14、,合而为名。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后来称为武姜。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后来称为武姜。生庄公及生庄公及共共叔段。叔段。 “生生”的主语承上省略,是的主语承上省略,是“姜氏生姜氏生”。 庄公是郑国国君,所以用谥号称述他。庄公是郑国国君,所以用谥号称述他。 共叔段:共叔段:“段段”是名,是名,“叔叔”是弟弟的意思,是弟弟的意思,“共共”是是段后来失败流亡的诸侯国名。段后来失败流亡的诸侯国名。 姜氏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姜氏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大学语文20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牾牾”,

15、倒着。,倒着。“寤寤生生”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也就是难产。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也就是难产。 史记史记郑世家郑世家里记载这件事情说:里记载这件事情说:“生之难。生之难。”可以与此处相可以与此处相互印证。互印证。 惊:吃惊,受惊,惊:吃惊,受惊,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用法,“惊姜氏惊姜氏”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思是使姜氏受惊。 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使姜氏受惊,所以取名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使姜氏受惊,所以取名叫寤生叫寤生以志不忘,姜氏于是憎恶他。,姜氏于是憎恶他。大学语文21 生庄公时武姜受到惊吓和 痛苦。作为婴 儿的庄公本来无法承担任何责任。 但是贵族

16、阶级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和习惯意识已经使武姜的心理堕落到极端自私的程度。 她根据 极端的个人利害来决定对一切人和事的看法与态 度,甚至对亲生儿子也不例外。 由“庄公寤生” 而“遂恶之”,这个生活细节和一个“遂”字,把出身侯门的姜氏的任性、偏执、褊(bian3)狭充分地表现出来。 大学语文22 爱共叔段,欲立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姜氏喜欢共叔段,想要立他作太子。姜氏喜欢共叔段,想要立他作太子。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亟 ( (qq) ) :副词,屡次。:副词,屡次。亟亟( (jj) ),意意“急急”。 弗:否定副词,很多学者认为弗:否定副词,很多学者认为“弗弗”是是“不之不之

17、”的的合音形式。合音形式。 许:答应,同意。许:答应,同意。 屡次向郑武公请求屡次向郑武公请求废长立幼,武公一直不肯答,武公一直不肯答应。应。在这种极度自私的母爱支配下,武姜开始以私情干政,为小儿子争夺政治地位,并且步步升级,愈演愈烈。昏聩昏聩大学语文23 古人立储的原则是君主世袭制,传给儿子或者是兄弟。有四个选项: 立嫡、立长、立贤、立爱。立嫡、立长、立贤、立爱。 古代的君王君主,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选接班人的时候首先要从妻的儿子当中去选,这叫做“立嫡”。那么如果有好多嫡子,都是正妻生的,选谁呢?选年纪最大的,这叫做“立长”。没有嫡子,都是庶子,也要立长。这叫做立子以嫡,或者

18、立子以长,不以贤,不是看谁才能最好。 如果这两条原则不能遵守,退一步,“立贤”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选了一个最能干的,还是对大家有好处的,这个社会舆论或者是其他的人都还能够接受。 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就是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儿子。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本想立的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满朝反对,最后还是立了吕后生的刘盈。大学语文24 以上第一段,叙述以上第一段,叙述“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的的背景,着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 武姜对两个亲生儿子的截然相 反的情感态度: “恶”郑庄公,而“爱”共叔段。 这里作者并没有违背史学家的外观视点,因为

19、武姜的 “爱” “恶”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外露情感。在这种外露情感背后,隐藏着一种畸形的,变态的母性心理。 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兄弟之间后来骨肉相残的悲剧。 交待故事缘起,预示矛盾发展。大学语文25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为(wei4):介词,替,给。: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4)水县西,又名虎牢,原水县西,又名虎牢,原为东虢为东虢(guo2)国领地,东虢国被郑桓公所灭,制就成为郑国国领地,东虢国被郑桓公所灭,制就成

20、为郑国的领地。的领地。 等到郑庄公就位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等到郑庄公就位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为封地。为封地。姜氏为叔段指名索要地势险要、便于攻守的军事重地制,企图使叔段有一个安身发 展之所,等待时机,用武力除去庄公。大学语文26公曰: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公:郑庄公。公:郑庄公。这里这里“公公”是诸侯的一种统称,与公侯伯子男五是诸侯的一种统称,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公爵不是一回事。此处等爵位中的公爵不是一回事。此处“公公”字的使用体现家庭内部的母子字的使用体现家庭内部的母子关系已经转变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关系已经转变为政治上的

21、君臣关系。 岩:险峻,险要。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岩:险峻,险要。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虢仲,虢仲死后虢叔东虢封国始于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继位,国语国语郑语郑语:“虢叔恃势。虢叔恃势。”韦昭注:韦昭注:“势,地势。势,地势。”史史记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制的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公的父亲郑桓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制的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死焉:死在那里。 “唯命唯命”是是“唯命是听唯命是听”的省略,这种省略形式在的省略,这种省略形式在左左传传里很常见,大概是当时

22、的习语。里很常见,大概是当时的习语。 大学语文27 郑庄公说: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如果提出别的地方,我唯命是听。里,如果提出别的地方,我唯命是听。” 制既然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地方,姜氏要求把制封给共叔制既然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地方,姜氏要求把制封给共叔段,显然是有所企图。段,显然是有所企图。 郑庄公的回答表面上看很关心弟弟的命运,很尊重姜郑庄公的回答表面上看很关心弟弟的命运,很尊重姜氏,实际上冷静理性,不留余地。氏,实际上冷静理性,不留余地。大学语文28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这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并且都省略了。这

23、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并且都省略了。“请京请京”的主的主语是姜氏;语是姜氏;“使居之使居之”的主语是郑庄公;的主语是郑庄公;“谓之谓之”一句的逻一句的逻辑主语社会上的人们。辑主语社会上的人们。 左传左传中中“谓之谓之”是一个常见的句式,指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这是一个常见的句式,指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这样称说,这样认为。样称说,这样认为。“谓之谓之”的主语通常不出现。的主语通常不出现。 京:地名,今河南省荥京:地名,今河南省荥(xing2)阳县东南。京是国都新阳县东南。京是国都新郑之外郑国最大的城邑。郑之外郑国最大的城邑。 使居之:使共叔段居住在京这个地方。使居之:使共叔段居住在京这个地方。 姜氏又请

24、求京邑,庄公同意姜氏又请求京邑,庄公同意让共让共叔段居住在这叔段居住在这个地方,个地方,姜氏遭到拒绝后,又为小儿子求得地富人广的京城, 继续发展她的政治阴谋。大学语文29谓之京城大叔。谓之京城大叔。 大:即大:即“太太”,上古无上古无“太太”字,只有字,只有“大大”字,字,如如周易周易有有“大极大极”,春秋春秋有有“大子大子” 等。等。“太太”是后起字。是后起字。 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大”有极、最、过分等意思,有极、最、过分等意思,“叔叔”通常是指小的,通常是指小的,排行在后的,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称呼排行在后的,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称呼“大叔大叔”,显而易见,显而易见不

25、只是一种尊称,不只是一种尊称,所以唐所以唐孔颖达注为:孔颖达注为:“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叔。” 可见郑庄公对公叔段采取了骄宠纵容的态度。可见郑庄公对公叔段采取了骄宠纵容的态度。大学语文30 从对武姜“请制”、“请京”的不同态度, 可以看出庄公的用心。 从庄公出生的那一天起,武姜就憎恶他。可以想见,这一切早已在庄公心里埋下了仇恨的 种子。他除掉弟弟、复母亲的恶毒愿望,绝不会 比武姜的政治阴谋产生得更晚。 他对武姜和叔段早有戒心,丝毫不会放松警惕。因此,即位之初,他就防范着叔段据险反叛。 庄公并不怕母亲和弟弟联 合作乱。作为一国之君,更可轻易置武姜、叔段于死地。大学语文31

26、 但是他深知,此时武 姜和叔段的阴谋还没有显露出来,过早地除掉他们,师出无名师出无名,就会失去人心,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如果让武姜和叔段的阴谋彻底暴露,就可以获得充分的理由,名正言顺名正言顺地除掉他们。既解了心头之恨,保证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又不至损伤自己的名声。 他虽存心要陷叔段于可伐之地,但制邑太险难除,而京城虽广易克,且富。 所以,庄公委婉地拒绝了武 姜的制邑之请,却爽快地让叔段入居京城。 大学语文32祭仲曰: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祭仲:郑国大夫。祭仲:郑国大夫。春秋时代大夫的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大春秋时代大夫的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大夫又分上、中、下三

27、等。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都:都邑,大城邑。都:都邑,大城邑。 城:城墙,这是城:城墙,这是“城城”的本义,后来引申出的本义,后来引申出“城市城市”的的意思。意思。“都城都城”即大城市的城墙。即大城市的城墙。 雉:古代丈量城墙的单位,古代城墙长一丈高一丈是一雉:古代丈量城墙的单位,古代城墙长一丈高一丈是一堵,三堵是一雉。百雉:三百平方丈。堵,三堵是一雉。百雉:三百平方丈。 国:指诸侯的封地。国:指诸侯的封地。 祭仲说: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祸害。” 外部人物开始卷入了。外部人物开始卷入了。大学语文33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

28、,小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九之一。 先王:指周代开国君主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所立下的先王:指周代开国君主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所立下的制度被奉为标准。制度被奉为标准。 国:指国都,具体地说应是国都的城墙或国都的规模。国:指国都,具体地说应是国都的城墙或国都的规模。 叁:同叁:同“三三”,数词,这里用作动词,数词,这里用作动词,“三国三国”意思是意思是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三国之一三国之一”是说将国都城墙三等分是说将国都城墙三等分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大学语文34 “中五之一中五之一”是省略的

29、形式,应是是省略的形式,应是“中都不过五国之中都不过五国之一一”,同样,同样,“小九之一小九之一”即即“小国不过九国之一小国不过九国之一”,“五五”和和“九九”都是数词用作动词。都是数词用作动词。 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一。大学语文35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法度、标准。度:法度,标准。用作动

30、词,意思是合乎法度、标准。“不度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的制度。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的制度。 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公叔段不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公叔段不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的城墙。而是擅自扩建京邑的城墙。 如今京邑的城墙不合乎法度,违反了先王制定如今京邑的城墙不合乎法度,违反了先王制定的制度的制度,您将经受不住这种行为的冲击。您将经受不住这种行为的冲击。 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所为,而是通过祭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仲之之口说明公叔段

31、在京邑扩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口说明公叔段在京邑扩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威胁。大学语文36公曰: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姜氏欲之,焉辟(bi4bi4)害?害?” 郑庄公在此称自己的母亲为郑庄公在此称自己的母亲为“姜氏姜氏”,是否是因为跟姜,是否是因为跟姜氏有严重的利害冲突,所以对姜氏不敬才如此称呼呢?不氏有严重的利害冲突,所以对姜氏不敬才如此称呼呢?不是。这只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法。是。这只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法。 欲之:姜氏想要这样做,欲之:姜氏想要这样做,“之之”指代上述公叔段的违法指代上述公叔段的违法行为。行为。 焉:表反问的疑问副词,哪里,怎么能。这跟焉:表反问的疑问副词,

32、哪里,怎么能。这跟“虢叔死虢叔死焉焉”的的“焉焉”是两个词,只是都使用了是两个词,只是都使用了“焉焉”这个字形。这个字形。 辟辟:同:同“避避”。 郑庄公说:郑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做,怎么能避开祸姜氏想要这样做,怎么能避开祸害呢?害呢?”看似无可奈何。指出是姜氏在背后操纵。何以见得?大学语文37姜氏三请:姜氏三请:亟请于武公亟请于武公 请制请制 请京请京大学语文38对曰: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呢?即没有满足的时何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呢?即没有满足的时候。候。为了表示强调,把宾语为了表示强调,把宾语“何厌何厌”提到动词提到动词“有有”的前面来,

33、然后用的前面来,然后用代词代词“之之”来复指前置的宾语来复指前置的宾语“何厌何厌”。 祭仲回答说: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姜氏有什么满足!大学语文39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无:通无:通“毋毋”,是一个否定副词,不要。,是一个否定副词,不要。 “蔓,难图也蔓,难图也”是解释上一句的,因为势力发展了,就是解释上一句的,因为势力发展了,就难以对付了,难以对付了,“蔓,难图也蔓,难图也”是判断句的形式,不过很明显并不表示是判断句的形式,不过很明显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表示解释。判断,而是表示解释。“蔓蔓”与与“难图难图”之间是假设关系。之间是假设关

34、系。 不如早点给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势力再发不如早点给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势力再发展了展了。如果势力发展,就难以对付了。如果势力发展,就难以对付了。大学语文40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犹犹况况”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尚且何何况况”。蔓延开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是您的尊贵的弟。蔓延开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是您的尊贵的弟弟呢?句中弟呢?句中“乎乎”是疑问语气词,在这里表示反问,并不要是疑问语气词,在这里表示反问,并不要求回答。求回答。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除掉,何况是您所宠爱的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除掉,何况是您所宠爱的弟弟呢?弟弟呢

35、?” 祭仲一再催促郑庄公迅速采取措施,说明形势已经严祭仲一再催促郑庄公迅速采取措施,说明形势已经严重化、明朗化了重化、明朗化了。大学语文41公曰: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不义:不合乎道义的事情。不义:不合乎道义的事情。 毙:毙:仆仆倒。古语中倒。古语中“毙毙”不是死亡的意思。不是死亡的意思。 姑:副词,姑且。姑:副词,姑且。 之:指代公叔段自毙的事情。之:指代公叔段自毙的事情。 庄公说: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将自己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将自己摔跟头摔跟头,您姑且等着瞧吧。您姑且等着瞧吧。”老谋深算的味道。 宽宏大量宽宏大量 宽以养恶宽以养恶大学语文42

36、 以上为第二段。以上为第二段。 通过姜氏为段请制、请京,到祭仲与郑通过姜氏为段请制、请京,到祭仲与郑庄公之间的对话,矛盾的主线已经显示出庄公之间的对话,矛盾的主线已经显示出来。家庭内部矛盾变成外部的政治上的对来。家庭内部矛盾变成外部的政治上的对立。立。 大学语文4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不久。既而:不久。“既既”表示时间过去,与表示时间过去,与“而而”连用表示连用表示时间刚过不久,这里是指祭仲与郑庄公的谈话刚过去不久。时间刚过不久,这里是指祭仲与郑庄公的谈话刚过去不久。 鄙:边邑,边远的地方。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贰:两属,臣属于二主,与贰:两属,臣属于

37、二主,与“专属专属”相对,凡是本属于相对,凡是本属于某,后来又另属于某,就叫做某,后来又另属于某,就叫做“贰贰”。 具体到这一句,西鄙和北鄙本来都专属于郑庄公,现在公叔段命令具体到这一句,西鄙和北鄙本来都专属于郑庄公,现在公叔段命令这些地方臣属于自己,这样一地有二主,就要同时向两方缴纳贡赋。这些地方臣属于自己,这样一地有二主,就要同时向两方缴纳贡赋。因此所谓“贰”,总是对新臣属的一方而言。“贰于己”可以翻译为“同时臣属于自己。” 不久共叔段就使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同时也属于不久共叔段就使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同时也属于自己。自己。大学语文44公子吕曰: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国不堪贰,君将若之

38、何? 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堪:承受,经得起。不堪:承受不了。堪:承受,经得起。不堪:承受不了。 “贰贰”是堪的宾语,表不堪之事,即上文所说西鄙北鄙是堪的宾语,表不堪之事,即上文所说西鄙北鄙两属的情况。两属的情况。这种两属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庄公的统治地位就会动这种两属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庄公的统治地位就会动摇。摇。 “若若何何”是固定格式,表示是固定格式,表示“对对怎么办怎么办”,“之之”是是“若若”的宾语,指代两属的情况。的宾语,指代两属的情况。 公子吕说:公子吕说:“国家承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将国家承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将对这件事情怎么办呢?对这件事情怎么办呢

39、?”大学语文45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欲欲”和和“与与”都是动词,都是动词,“与大叔与大叔”是是“欲欲”的宾语。动词的宾语。动词“与与”一般带双宾语,这里省略了直接宾语一般带双宾语,这里省略了直接宾语-“君位君位”,是一种含蓄,是一种含蓄的说法。的说法。 “请请”字后带动词时在古代汉语里有两种用法。字后带动词时在古代汉语里有两种用法。 一种跟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同,表示请对方做什么事情,例如一种跟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同,表示请对方做什么事情,例如“若若弗与,则请除之弗与,则请除之”; 第二种用法是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件事情,例如第二种用法是表

40、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件事情,例如“欲与大叔,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臣请事之”一句中的一句中的“请请”字,是指公子吕请庄公允许自己去事奉公叔字,是指公子吕请庄公允许自己去事奉公叔段,而不是段,而不是“请庄公去事奉他。请庄公去事奉他。” 第二种用法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而在现代汉语里不太常用,只是在一些词语里还保存着,例如“请问”意思是请对方允许自己询问某个问题;“请降”意思是请对方允许自己投降;等。 “事事”指事奉,为指事奉,为服务。服务。 若:表假设的连词,如果。若:表假设的连词,如果。 除:本义是台阶,作动词表示除:本义是台阶,作动词表示“除掉除掉”的意义是假借义。的意义是假借义。大学语文46无生

41、民心。无生民心。” 无:通无:通“毋毋”,不要。,不要。 “无无”的一般用法是相当于的一般用法是相当于“没有没有”,是动词。用作表禁止的否定,是动词。用作表禁止的否定副词是假借用法。副词是假借用法。古汉语里通假字比较多,实词有通假字,虚词也有通假字,而虚词的意义比较虚,所以虚词中的通假字辨认起来难度就更大一些。 生民心:使民生心,使老百姓产生二心,使老百姓产生生民心:使民生心,使老百姓产生二心,使老百姓产生想法。这里想法。这里“生生”我们理解为使动用法。我们理解为使动用法。 您打算把君位让给大叔,请允许我去事奉他;您打算把君位让给大叔,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您不想把君位给他,就请您把他除掉。不

42、要让如果您不想把君位给他,就请您把他除掉。不要让老百姓产生二心。老百姓产生二心。大学语文47公曰:公曰:“无庸,将自及。无庸,将自及。” 庸:通庸:通“用用”。“庸庸”的这种通假用法一般只出现在否定的这种通假用法一般只出现在否定句里,如句里,如“不庸不庸”、“勿庸勿庸”等。等。很多很多成语成语还还都保留了这一用法。都保留了这一用法。这一句里这一句里“无庸无庸”是说用不着除掉公叔段。是说用不着除掉公叔段。 及:赶上。及:赶上。“自及自及”即自及于祸,意思是自己赶上灾即自及于祸,意思是自己赶上灾祸,也就是说共叔段将自取灭亡。祸,也就是说共叔段将自取灭亡。 庄公说:庄公说:“不用,他将自己赶上这个灾

43、祸。不用,他将自己赶上这个灾祸。” 胸有城府 不动声色大学语文48无庸讳言无庸讳言 毋庸置疑毋庸置疑无庸置喙无庸置喙大学语文4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廪延。延。 贰:这里指两属的地方贰:这里指两属的地方。 以为:以之为,把这两地作为。以为:以之为,把这两地作为。 所谓所谓“收贰以为己邑收贰以为己邑”,是说公叔段使这两个地方不再,是说公叔段使这两个地方不再向郑庄公缴纳贡赋,即由原来的向郑庄公缴纳贡赋,即由原来的“二属二属”变为专属。变为专属。 廪延:地名,在今河南延津县北部。廪延:地名,在今河南延津县北部。 “至于至于廪延廪延”指公叔段在收取两属的地方之外,进一步侵夺

44、,到达指公叔段在收取两属的地方之外,进一步侵夺,到达廪延廪延这个地方。这个地方。 大叔又把两属之地收为自己所有,进一步大叔又把两属之地收为自己所有,进一步扩展扩展到了到了廪延廪延这个地方。大叔见庄公没有动静,便明火这个地方。大叔见庄公没有动静,便明火执仗,得寸进尺,执仗,得寸进尺,大学语文50 叔段扩张势力的行为:一、建城公然违越先王之制二、把西部北部边邑据为己有 表现出有恃无恐、贪婪狂妄的性格特征。大学语文51子封曰: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可矣。厚将得众。” 矣:句尾语气词,说明新情况的出现或事情的变化,矣:句尾语气词,说明新情况的出现或事情的变化,“可矣可矣”是说以前不行,现在行了。是

45、说以前不行,现在行了。 厚:本义是山陵大,这里指占领的土地扩大。厚:本义是山陵大,这里指占领的土地扩大。 众:指百姓。众:指百姓。“厚将得众厚将得众”是一个条件复句,如果厚,是一个条件复句,如果厚,那么将得众。那么将得众。 子封说:子封说:“行了,可以除掉共叔段了。如果行了,可以除掉共叔段了。如果照照这样扩展地盘,这样扩展地盘,他他将得到广大的民将得到广大的民众众。”可矣,急躁。大学语文52公曰: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亲近。昵:亲近。 1 1“不义不昵不义不昵”可解为条件复句,可解为条件复句,“不义不义”是条件,是条件,“不昵不昵”是结果,意思是如果多行不义,那么

46、就会没有人亲是结果,意思是如果多行不义,那么就会没有人亲近他。近他。 2 2 也可解为并列关系,指对君不义对兄不昵。也可解为并列关系,指对君不义对兄不昵。 崩:山崩塌,这里指崩溃,垮台。崩:山崩塌,这里指崩溃,垮台。“厚将崩厚将崩”是一个让是一个让步条件复句,即使厚,也将崩。步条件复句,即使厚,也将崩。 庄公说:庄公说:“多行不义的人必然没有人亲近他,多行不义的人必然没有人亲近他,即使地盘扩大也必将自行灭亡。即使地盘扩大也必将自行灭亡。” 纵其欲 、养其恶,等待时机,包藏祸心。大学语文53 以上为第三段。以上为第三段。 写共叔段不断扩张实力的情况。写共叔段不断扩张实力的情况。 郑庄公的大臣认为

47、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应该立即动手除掉公叔段,而郑庄公却听任叔段扩土聚众,秣马厉兵而不闻 不问,不动声色。大学语文54第第3636章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大学语文5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完:本义是完整,完好,是形容词,完:本义是完整,完好,是形容词,古汉语里的古汉语里的“完完”没没有完了、完毕的意思。有完了、完毕的意思。 聚:本义是聚集人,引申指积聚粮食等物资。聚:本义是聚集人,引申指积聚粮食等物资。此

48、处此处“聚聚”的宾语没有出现,所以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的宾语没有出现,所以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聚聚”是是聚集百姓;一种理解认为聚集百姓;一种理解认为“聚聚”是聚集各种物资。都可以成立。是聚集各种物资。都可以成立。 缮:修缮,修理整治。缮:修缮,修理整治。 甲:铠甲。甲:铠甲。 兵:兵器,武器。这是兵:兵器,武器。这是“兵兵”的本义。的本义。 具:准备好,准备充足。具:准备好,准备充足。 卒:步兵。卒:步兵。 乘乘(sheng4):兵车,甲车。:兵车,甲车。 袭:偷袭,乘人不备发起进攻。袭:偷袭,乘人不备发起进攻。 大叔修固城墙,聚集百姓,整修铠甲和武器,大叔修固城

49、墙,聚集百姓,整修铠甲和武器,准备好步兵和兵车,将要偷袭郑国(准备好步兵和兵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新郑)。)。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夺权易如反掌。大学语文56夫人将启之。夫人将启之。 启:本义是开门。启:本义是开门。这里这里“启启”是打开城门的意是打开城门的意思。思。 之:指代公叔段,启之为之启,替他打开城之:指代公叔段,启之为之启,替他打开城门。门。 夫人将为他打开城门。夫人将为他打开城门。 武姜充当了小儿子军事内应。 从武公在位时“亟请于武公”,到庄公 即位后的“请制”“请京”,直至“将启之”,武姜在不正 常的爱恨心理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发展成小儿子军事叛乱的同谋、大儿子政治统治的政敌,最终酿

50、成了一场同室操戈的残酷斗争。 大学语文57公闻其期,曰:公闻其期,曰:“可矣。可矣。” 共叔段要搞偷袭,行动日期自然是秘密的。公闻期,说共叔段要搞偷袭,行动日期自然是秘密的。公闻期,说明庄公对共叔段早有戒备,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明庄公对共叔段早有戒备,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庄公听到公叔段行动的日期,说:庄公听到公叔段行动的日期,说:“可以可以了。了。” 恶已养成,时机成熟。稳操胜券。大学语文5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本义是军队的主将、统帅,引申指带领、率领。帅:本义是军队的主将、统帅,引申指带领、率领。 以:连词,相当于以:连词,相当于“而而”。 伐:大

51、张旗鼓、堂堂正正地正式讨伐,跟公叔段的伐:大张旗鼓、堂堂正正地正式讨伐,跟公叔段的“袭袭”形成很鲜明的对照。形成很鲜明的对照。 命子封率领二百辆兵车命子封率领二百辆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车上士兵3,后跟步卒72。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前去讨伐京前去讨伐京邑。邑。当叔段忘乎所以,起兵袭郑时,庄公突然兴师问罪。京叛大叔段。京叛大叔段。 叛:背叛,反叛。京邑的百姓自动起来反叛公叔段,因叛:背叛,反叛。京邑的百姓自动起来反叛公叔段,因此共叔段等于不攻自破。此共叔段等于不攻自破。 京邑的百姓背叛了共叔京邑的百姓背叛了共叔段。段。(不出所料,一切尽在掌握)大学语文59段入于鄢。公伐诸鄢。段入

52、于鄢。公伐诸鄢。 入于鄢:进入鄢。入于鄢:进入鄢。“鄢鄢”是郑国的城邑。是郑国的城邑。 诸:诸:“之于之于”合音,合音,“之之”指代公叔段。指代公叔段。 公叔段跑到鄢地,庄公公叔段跑到鄢地,庄公一不做二不休追到鄢地攻打追到鄢地攻打共叔段。共叔段。无毒不丈夫。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 古人使用干支记日,即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六十干支。这是古代主要的纪日法,甲骨文里已经出现。 出奔:指逃亡到国外避难。奔:急跑,逃跑。出奔:指逃亡到国外避难。奔:急跑,逃跑。 共:春秋时的一个

53、小国,在今河南辉县。共: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辉县。 五月辛丑这一天,太叔五月辛丑这一天,太叔可怜的“太叔”, 当初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丧家犬逃亡到了共国。逃亡到了共国。自尽。自尽。大学语文60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学语文61 庄公与共叔段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事情的结果庄公与共叔段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事情的结果出来的出来的这一天是五月辛丑,所以作者特别记下具体日期。这一天是五月辛丑,所以作者特别记下具体日期。 以上第四段。以上第四段。 写庄公与叔段的正面交战,交战以叔段写庄公与叔段的正面交战,交战以叔段的彻底失败告终。的彻底失败告终。 “导之以逆而反诛其逆,教之以叛而反讨其叛,

54、庄公之用心亦险矣。 ”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庄公的切齿之恨还没有偿清。大学语文62 遂置姜氏于遂置姜氏于城颍城颍,而誓之曰:,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相见也。”既而悔之。既而悔之。 遂:连词,表示事情前后的连接性,于是,就。遂:连词,表示事情前后的连接性,于是,就。 置:放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置:放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城颍:地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城颍:地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黄泉黄泉”是地下的泉水,是地下的泉水,“不及黄泉不及黄泉”是指不到死后埋是指不到死后埋入深及黄泉的地方。入深及黄泉的地方。但是但是翻译时不要把翻译时不要把“不及黄泉不及黄泉”

55、译成译成“不到死不到死后后”,因为这样翻译,则后文郑庄公,因为这样翻译,则后文郑庄公“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地及泉,隧而相见”以实现诺以实现诺言的事就没有着落了。言的事就没有着落了。 “悔之悔之”是指后悔自己发誓说的话。是指后悔自己发誓说的话。 于是把姜氏放逐到城颍,并对她发誓说:于是把姜氏放逐到城颍,并对她发誓说:“不不到黄泉路上就不要相见了。到黄泉路上就不要相见了。”姜氏基因 不久就后悔了。不久就后悔了。为什么悔呢?大学语文63轻率的快乐总是转瞬即逝。大学语文64 庄公决不会为自己报复母亲的行为过于冷酷良心不安,感到后悔。 这场骨肉相残的斗争以庄公的胜利 而告终,但庄公并没有因此而稍释其恨。

56、 从他流放 母亲时发下的“不及黄泉,无相见”的恶毒誓言可知。哭弟之后 吴楚材、吴调侯对庄公的“黄泉之誓”下的批语是: “将前日恶已爱段之忿一总发泄,忍哉!”大学语文65 所以,所以, 庄公后悔,不是悔他报复母亲的手段过于残酷,而是悔这种行为未加掩饰,不仅违背了“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伦理道德,而且敲碎了他往昔一力维护的假面。 最后的冲动使他在下意识中露出了真容,而这说不定会使他失去人心。 所以,当报复的快感消失,冷静下来之后,他就想到,不论从治国的需要还是从伦常的要求来考虑,他都必须与姜氏维系哪怕是表面的母子关系。 作为国君,他难以违背誓言,收回成命。所以他故意露出悔意,作为蒙蔽国人的权宜

57、之计。 大学语文66 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曰“去兵。去兵。” 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回答说:

58、“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大学语文67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郑国大夫。颍考叔:郑国大夫。 颍谷:郑国边邑,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颍谷:郑国边邑,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 封人:是管理边界的官吏。封人:是管理边界的官吏。颍考叔是颍谷管理边界工作的官员。颍考叔是颍谷管理边界工作的官员。闻之,有献于公。闻之,有献于公。 献:恭敬地送给,这里用作名词,指进献的东西。献:恭敬地送给,这里用作名词,指进献的东西。听说上述事情以后,对庄公有所进献。听说上述事情以后,对庄公有所进献。大学语文68 日夜颠倒日夜

59、颠倒 不知好歹不知好歹大学语文69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食舍肉:等于说食舍肉:等于说“食而舍肉食而舍肉”,前后两个动作有伴随关系。前后两个动作有伴随关系。 舍:放在一边,搁下。舍:放在一边,搁下。 公问之:公问食舍肉之故。公问之:公问食舍肉之故。 庄公赏赐给颍考叔食物,颍考叔吃的时候把肉庄公赏赐给颍考叔食物,颍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搁在一边不吃。搁在一边不吃。“食舍肉”的细节突出颍考叔的机敏。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大学语文70 对曰: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之羹。请以遗之。” 皆:

60、表示皆:表示“尝小人之食尝小人之食”的周遍性,而不是指主语的周遍性,比较的周遍性,而不是指主语的周遍性,比较“我们都吃过饭了。我们都吃过饭了。” 羹:带汁的肉,不要理解为汤,上文说羹:带汁的肉,不要理解为汤,上文说“食舍肉食舍肉”,此,此处言处言“未尝君之羹未尝君之羹”,可见肉和羹所指是相同的。,可见肉和羹所指是相同的。 请:请允许我。以:介词,把,省略了指代肉。宾语请:请允许我。以:介词,把,省略了指代肉。宾语“之之”, 遗:赠送。遗:赠送。 颍考叔回答说:颍考叔回答说:“小人上有老母,小人的饭食小人上有老母,小人的饭食她都尝过了,只是还没有尝过国君吃的肉,希望允她都尝过了,只是还没有尝过国

61、君吃的肉,希望允许我把肉带回去送给我的母亲。许我把肉带回去送给我的母亲。”大学语文71公曰: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繄:句首语气词,作用与繄:句首语气词,作用与“惟惟”相近。相近。 庄公说: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敬奉,唯独我没有!你有母亲可以敬奉,唯独我没有!”颍考叔曰: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敢问何谓也?” 敢:谦辞,意思是从地位上讲不应这样问,相当于敢:谦辞,意思是从地位上讲不应这样问,相当于“大大胆、冒昧胆、冒昧”。 何谓:谓何,说的什么意思。何谓:谓何,说的什么意思。 颍考叔说:颍考叔说:“我冒昧地问一句,您说的是什么我冒昧地问一句,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意思啊

62、?”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庄公向他说了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告诉他自庄公向他说了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告诉他自己后悔了。己后悔了。大学语文72 位尊者位尊者 知情权知情权大学语文73 对曰: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从之。 患:忧虑,担心。患:忧虑,担心。论语论语 学而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也。”意思是不要总是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意思是不要总是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解别人。 何患:患何,担心什么。何患:患何,担心什么。

63、 焉:于是,对这件事情。焉:于是,对这件事情。 阙:通阙:通“掘掘”,挖掘。,挖掘。 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的语气。其:语气词,加强反问的语气。 然:这样,这里指黄泉相见。然:这样,这里指黄泉相见。 颍考叔回答道:颍考叔回答道:“您对此事有什么可发愁的?您对此事有什么可发愁的?如果掘地直到有泉水的地方,再挖隧道,在隧道里如果掘地直到有泉水的地方,再挖隧道,在隧道里相见,谁又能说不是黄泉相见呢?相见,谁又能说不是黄泉相见呢?” 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善于变通。大学语文74公入而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中,其

64、乐也融融。” 融融:形容和谐快乐的样子。融融:形容和谐快乐的样子。 庄公进入隧道并赋诗:庄公进入隧道并赋诗:“在宽大的隧道之中,在宽大的隧道之中,那快乐啊真和谐。那快乐啊真和谐。”姜出而赋: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泄泄(y) 泄泄”意思与意思与“融融融融”相同。舒畅快乐。相同。舒畅快乐。 姜氏走出隧道,赋诗道:姜氏走出隧道,赋诗道:“在宽大的隧道之在宽大的隧道之外,那快乐啊真舒畅。外,那快乐啊真舒畅。”遂为母子如初。遂为母子如初。 于是作为母亲和儿子又像当初一样。于是作为母亲和儿子又像当初一样。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大学语文75 这是郑伯克段于鄢里极有意味的一

65、个段落。 庄公的悔誓是姿态上的表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和“良心忽现”。 至于武姜,她就真的能够一笑泯恩愁吗? 我们说,她的一切也都是从极端的个人利害出发的。 先前由于自 私,从分娩那一刻起,就对庄公恨之入骨。现在自己败下阵来,处心积虑的阴谋破产,爱子因此丧命。她对庄公的仇恨应该是有增无减的。 但是,事到如今,为了维持自己安逸舒适体面的生活,她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于是她顺水推舟将自己打扮成了既往不咎的宽容的慈母。 于是,武姜和庄公,这样一对刚刚经过一场生死搏斗的仇敌,出于各自的目的,藏起了几十年的大恨深仇,以“慈母”和“孝子”的 身份,在大隧之中,彼此心照不宣地握手言 “和”了。 大学语文76

66、 以上为第五段。以上为第五段。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事件的余波。写庄事件的余波。写庄公与姜氏的矛盾最终得以以喜剧的方式解公与姜氏的矛盾最终得以以喜剧的方式解决。决。大学语文77 本文通过记述郑国王室争夺君位手足相本文通过记述郑国王室争夺君位手足相残的历史事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残的历史事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残酷无情的实质。角、残酷无情的实质。大学语文78 对于这场出现在郑国王室内部的斗争,左传以解释经文意义的方式加以评判: 书曰:书曰:“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

67、难之也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兄弟同室操戈,双方都不得辞其咎,但责任的轻重却判然有别: 共叔段图谋不轨,其失在于对兄不悌;而郑庄公逐赶胞弟,则其罪不惟在对弟失教,而更在他心存的“志”。 所谓“志”,依左传正义里服虔的解释,即是 “ “欲养成其恶而加诛欲养成其恶而加诛”。 要害在“养”字。也就是说,共叔段最终走上为恶作乱的死境,全系郑庄公一手安排,此“欲擒故纵”之所由致也。大学语文79 公羊传: “克之者何克之者何? ?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克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克? ?大大郑伯之恶也。郑伯之恶也。” 历代评注家对郑庄公几乎众口一辞,声讨之声不绝。大学语文80怎样看待郑

68、庄公?大学语文81 在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里,郑庄公最受传统评注家讥讽的地方就是他的“伪”。 事实上,从整个故事的文字来看,郑庄公的确表现得很“伪”。 其“伪”之一,是郑庄公的养恶。 其“伪”之二,是郑庄公与母亲姜氏在隧道相见那场“戏”里,他身心投入,应付裕如,令人真假莫辨。大学语文82 “伪”,从传统道德的层面看,其实际的涵义就是“假”和“诈”。 从个人品质的属性来看,它不仅对立于做人的“真”、“诚”,因此,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它归属于邪恶。 但传统的道德评价却极少触及“伪”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出现的具体背景。 实际上,从政治关系的层面来看,“伪”的另一层涵义就是谋略。 因为通常历史上的政治人物使

69、用“伪”术,往往是为了实现某种重大的政治目的。 大学语文83 第一次的作“伪”, 有意为之与不得已而为之。 在这场斗争中,由于郑庄公与对手之间十分特殊的关系, 家国利益以及私仇恩怨纠结在一起。一开始他就面对着异常严峻而复杂的局势。 郑庄公虽然勇悍雄桀 , 但他与政敌对峙,身在君位,又处于母子、兄弟的人伦关系之中。既要面对叔段篡位的严重挑战,又须承受伦常大义的无形压力,两面夹击之下,如何处置作为敌手的母亲和弟弟,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因此,施用谋略和手段就成为了斗争之必须。 大学语文84 五霸争雄以前,郑庄公是一位极其引人瞩目的人物。 周室东迁之后,他首先利用郑国在周王室作卿士的王臣地位,挟天子以

70、令诸侯,纵横一时,拉开了列国争雄的序幕。 周平王为削弱郑的力量,分政于虢,任虢公忌父为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不久,周平王死去,继任者周桓王打算让虢公单独执政,结果双方发生争执,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了郑庄公左卿士之职,郑庄公进行报复,不去朝见周王。于是桓王率领蔡、卫、陈三国之师伐郑,战于葛(今河南长葛北),被郑军打得大败。周桓王中箭受辱。 可以说郑庄公是宗周旧秩序的叛逆者。 而郑庄公最后的逐弟禁母,从纯粹道义的角度看,固然冷酷无情。 但追本溯源,母子之情早断于姜氏“寤生”之日,手足之义已断于叔段篡逆之时,其败亡实在是咎由自取。大学语文85 第二次作伪是在内乱平息之后,他利用颖考叔的居中调停

71、,与姜氏在“及泉”的遂道中相认。 左传说郑庄公此举是颖考叔纯孝的感化所致。 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作者对于舆论的一种导向,表现了一种道德期待。 作为一位精明的国君,这同样是他出于政治需要、顾全大局的谋略。封天下人之口。END大学语文86 君子说: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郑伯身上。诗经诗经既醉既醉篇说:篇说:孝子不孝子不断地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大概就是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的人而说的吧?对颍考叔这类纯孝的人而说的吧?”大学语文87 本

72、文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本文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叙述。局、尾声的顺序叙述。序幕 庄公寤生庄公寤生 ,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对君,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对君位的争夺;位的争夺;开端 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发展 共叔段扩张势力;共叔段扩张势力;高潮 共叔段将袭郑,姜氏为内应;共叔段将袭郑,姜氏为内应;结局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出奔共;大叔出奔共; 尾声 隧中相见,母子如初。隧中相见,母子如初。大学语文88 展示了宫廷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展示了宫廷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 郑庄公郑庄公 主线,通过武力的形式解决主线,通过武力的形式解决 共共叔

73、段叔段 郑庄公郑庄公 辅线,通过颍考叔的诱导解决辅线,通过颍考叔的诱导解决 姜姜 氏氏 两条线索相互交错,主次分明。两条线索相互交错,主次分明。不同的解决方式都是出不同的解决方式都是出自利害关系的考虑。自利害关系的考虑。 大学语文89 在写作选材方面,剪裁精当,繁简适宜。在写作选材方面,剪裁精当,繁简适宜。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要通过这段史实表现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战争本身对于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关系不大,所以在行文时略写了庄公和共叔段交战的经过,而详写交战前各种人物的政治活动。 主要篇幅用在故事的发展上,其他部分文笔简略。体现了左传在记述战争的时候,常把战争放在政治环境中

74、记叙的特色。剪裁精当。剪裁精当。 繁简适宜。繁简适宜。对故事主角郑庄公的应变策略、措施写得很具体,而对姜氏、共叔段则写得很概括。 大学语文90情节发展的四个主要环节:姜氏请立共叔段姜氏请立共叔段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战争经过)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大学语文91 对于庄公,主要通过语言刻画性格:对于庄公,主要通过语言刻画性格: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欲之,焉辟害?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无庸,将自及。无庸,将自及。 不义不昵,厚将崩。不义不昵,厚将崩。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善于应变、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善于应变、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大学语文92姜氏爱恶及三请:姜氏爱恶及三请:亟请于武公亟请于武公 请制请制 请京请京偏私任性、昏庸短见偏私任性、昏庸短见大学语文93 叔段扩张势力的行为:叔段扩张势力的行为:一、建城公然违越先王之制一、建城公然违越先王之制二、把西部北部边邑据为己有二、把西部北部边邑据为己有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贪婪狂妄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贪婪狂妄 大学语文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