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85883483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外国新闻史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5章(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付庆军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n 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n 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 新闻传播学是将两大领域有机连接的桥梁。9/3/2024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学习新闻史的意义学习新闻史的意义n新闻史知识越丰富,面对现实的新闻工作就越自由,少走弯路(规律和经验教训)。n新闻史给我们的启示: 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新闻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政治斗争的需要)。 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性条件(市

2、场经济环境,政治、文化历史中的民主政治传统,公众和领袖人物的民主政治素养)9/3/2024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进程:世界新闻传播业的总体发展规律。n各洲各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的创始、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美国、日本等。n关于世界新闻传播新旧秩序的论争。9/3/2024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学习注意事项学习注意事项n新闻业发展规律与各国政治经济变化息息相关。(人类社会发展史)n新闻传播史构成: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新闻制度n共性:近代报业(英

3、法美)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党报纸时期、廉价报纸时期三个阶段。9/3/2024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学习参考学习参考n中华传媒网n中华传媒学术网n中华传媒考研网n中国记协网n中国新闻网 9/3/2024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9/3/2024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9/3/2024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9/3/2024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9/3/20241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9/3/20241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参考书:参

4、考书:u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 程丽曼 王泰玄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u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u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u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u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9/3/20241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总论总论传播史五大里程碑传播史五大里程碑1.语言的产生口语传播2.文字传播(手写)3.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报纸 通讯社4.电子传播(广播、电视)5.国际互联网传播9/3/20241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规律n新闻传播历史分期的依据:每个新闻传播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突破为前提,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依赖性。(媒体媒介

5、)n传媒发展的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积累、升华、传递、飞跃)9/3/20241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n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n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

6、今年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9/3/20241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高锟高锟n这是摄于2007年8月5日的高锟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n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9/3/20241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成果解读:他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成果解读:他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n 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

7、的友人通话,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镜检查,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人们可曾想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发明的“ 光导纤维” ,即“光纤”。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用他的发明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n 如今,利用多股光纤制作而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 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光纤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诸如胃镜等内窥镜可以让医生看见患者体内的情况;光纤系统还在工业上获得大量应用,在各类生产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n 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描述:“ 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传递到每一个方向,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 9/3/

8、20241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新闻人物:新闻人物:“光纤之父光纤之父”高锟高锟n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提出以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第一个光纤系统于1981年成功问世,高锟“光纤之父”的美誉传遍世界。n 高锟还开发了实现光纤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他在单模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扩散均衡特性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号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

9、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n 高锟1933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 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在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他为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n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 1981年12月3日发

10、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均据新华社 ) 9/3/20241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博伊尔和史密斯博伊尔和史密斯n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n评委英厄马尔伦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数码照相机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另两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博伊尔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发明了CCD 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好似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眼,通过用电子捕获光线来替代以往的胶片成像,摄影技术由此得到彻底革新。 9/3/20241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博伊尔博伊尔n 博伊尔1924

11、年出生于加拿大阿默斯特,3岁时随家人搬迁到魁北克城以北35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交通不便,出行基本依靠狗拉的雪橇,因此上高中前博伊尔都是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学。博伊尔高中时代在蒙特利尔的一家私立学校度过,高中毕业后即加入加拿大海军,成为航空母舰战斗机飞行员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不久二战就结束了,博伊尔从没参与过真正的战斗。n 1950年,博伊尔又回到学校攻读博士学位,3年后他加入了美国贝尔实验室。今天,提起博伊尔,人们知道他是CCD 图像传感器两名发明者之一,但实际上他作出的贡献很多,包括1962年与他人合作发明第一台红宝石连续激光器等。博伊尔还与另一名科学家获得了有关半导体注入式激光器设想的

12、第一个专利。今天,光碟(CD)录制和播放大多需要依靠半导体激光器技术。9/3/20242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史密斯史密斯n 史密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9年博士毕业后,史密斯加入了美国贝尔实验室。一开始,他的研究方向是半导体的电学性质和能带结构。1964年,史密斯成为贝尔实验室设备概念部门的负责人,成立这个部门的目的是研究下一代固态器件。1969年,史密斯和博伊尔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n 史密斯先后撰写了40多篇科学论文,在美国拥有31个专利。由于史密斯作出的杰出贡献,2002年,美国电气与电

13、子工程师学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以他命名的奖项。9/3/20242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一章 口语传播 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原始音讯(message)传播以口语为主,以标志、声光、图式为辅。一、口头传播一、口头传播n体语传播n口语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n语言产生的意义n口头音讯传播事例:“井户端会议” 马拉松的来历 圣经:巴比伦人造通天塔9/3/20242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马拉松的来历马拉松的来历n公元前490年月,波斯帝国派遣重兵大举侵犯希腊城邦,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对强,赶走了敌人,

14、取得了辉煌胜利。士兵菲迪皮茨奉命从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跑回40多公里外的雅典。他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喊道:“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喊完就倒地牺牲了。这可说是古代最著名的一次口头新闻传播。9/3/20242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标记传播二、标记传播n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n结绳记事 古印第安人n珠贝传令(实物借代) 北美易洛魁人的酋长9/3/20242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声光传播三、声光传播n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比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n表现方式:敲击响器、吹奏号角、

15、点燃烽火n例子:“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大鼓电报”(18世纪非洲部落)9/3/20242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四、图式传播四、图式传播n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图式传播是原始音讯传播的高级形态。n例子:巴西土人画鱼 埃及古墓“狗头猴身”赶猪猡 古罗马庞贝古城废墟墙壁上手持武器的战士9/3/20242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音讯与新闻音讯与新闻n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历史的第一阶段,其传播内容多为音讯。n音讯是一种符号或一组符号,由某一来源发端,可由接受者任作解释。n音讯与新闻不同,音讯是一个笼统的传播名词,包

16、括新闻和非新闻,音讯可转化为新闻。9/3/20242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二章第二章 文字传播文字传播一、文字的产生一、文字的产生n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前三四千年,中国、埃及、印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象形文字n苏美尔文字(楔形文字) n字母文字9/3/20243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书写材料的改进二、书写材料的改进n早期就地取材n古埃及人的纸莎草纸n公元105年,东汉蔡伦9/3/20243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莎草纸莎草纸n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

17、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9/3/20243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蔡侯纸蔡侯纸1962年年12月月1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纪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第一组)纪念邮票n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

18、、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n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n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9/3/20243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文字应用的意义三、文字应用的意义文字传播是传播活动第二个发展阶段,最早的文字传播指手写传播。n标志着人类传播原始时

19、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n突破时空限制,可以保存信息。n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出现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9/3/20243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四、四、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每日纪闻每日纪闻n前59年,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称“阿尔布”(Album)。后称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n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n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政府机构的“喉舌”,传播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9/3/20243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有学

20、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其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军事、商业、行政等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9/3/20243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恺撒恺撒 屋大维屋大维n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前102年7月12日-前44年3月15日),凯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军事家。n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公元前44年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 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元首政制创始者。元老院赐封

21、为“奥古斯都”。9/3/20243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五、五、书信式的书信式的 新闻信新闻信n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n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9/3/20243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恺撒的告捷信 “我到、我见、我胜”。 公元前47年,凯撒由埃及快速进军小亚细亚,征讨本都王国。战争顺利结束后凯撒立即写信给罗马告捷,信上只用了三个词:“我到,我见,我胜”(拉丁文为三个单数第一人称的动词:Veni,Vidi,V

22、ici)。n西塞罗 罗马共和末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罗,一生就写了许多书信n小普林尼 罗马作家小普林尼,也是杰出的新闻信作者。他留下通信集10卷,包括书信300多封,记述了上层社会的许多事件和生活情况。其中有一封叙述了发生于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爆发的详细过程,行文生动感人,是一篇十分优秀的通讯。9/3/20243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六、威尼斯手抄小报的兴起六、威尼斯手抄小报的兴起n手抄小报:又称手抄新闻(它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手抄小报不定期,没有报头

23、和名字,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币(即格塞塔Gazzetta )。手抄小报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它的出现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规模和范围。n15世纪手抄小报1566手抄新闻(Notizie Scritte)流传到罗马欧洲叫Venice Gazzetta(威尼斯小报)Gazzetta一词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9/3/20244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三章第三章 印刷传播与通讯社印刷传播与通讯社n报纸(机械印刷)需要专门采访新闻的机构,新闻通讯社应运而生。第一节第一节 印刷传播的产生印刷传播的产生v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传播的前提条件。v记事性的小册子是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v不定期的新

24、闻印刷品(新闻书)是印刷传播的雏形。v它们的发展促进近代报纸的产生。一、印刷术的发明一、印刷术的发明n隋唐雕版印刷n北宋1045年毕升胶泥活字排版印刷n木活字印刷、锡合金铸成的金属活字n1450年,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印刷机。初期主要印书籍和圣经。木活字印刷9/3/20244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二、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n15世纪末,印刷某些记事性的小册子,记述近期发生的战役、灾害、庆典等,有新闻性。n著名的1482巴西探险记9/3/20244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三、印刷新闻传播的雏

25、形n16世纪末,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出现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Newsbook),也有单页的新闻传单(Newssheet)。是近代报纸的雏形。n德意志1502年出版过报道打败土耳其人的印刷品,并首次使用Zeitung(报纸)一词。16世纪末,英国“真实的新闻”(True News)、”真实的报道”(True Relations)等词。9/3/20244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博览会编年表博览会编年表-法兰克福出版法兰克福出版15969/3/20244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6、-付庆军四、近代报纸的产生四、近代报纸的产生n进入17世纪,欧洲新型阶级取代封建阶级。手抄小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定期化,邮政事业发展每周投递。n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n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德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1605尼德兰安特卫普新闻。n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新到新闻世界第一张日报。1663莱比锡新闻。英1702每日新闻、法1777巴黎新闻、美1783宾夕法尼亚晚邮报9/3/20244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报刊的发展近代报刊的发展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2)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

27、报刊3)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大众报刊)4)无产阶级报刊产生与发展5)过渡时期的报业6)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9/3/20244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的共同规律:1.革命前,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星法庭”压制资报。美公共事件报。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御用报刊。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政论报纸时期。2.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弥尔顿论出版自由3.革命后建立了政权,资报发展过程手两个因素制约:革命是否彻

28、底,政治制度;资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英/法/美不同9/3/20244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1、为什么都经历了政党报刊时期?a)作为党派政治斗争的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党同伐异,激烈论战。b)经济上依赖执政或在野党。2、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a)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b)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c)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9/3/20245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三、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1、18世纪后,工业革命,各国廉价报纸时期,原因:1)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城

29、市(报纸大量发行)2)素质,教育,识字的多了(大读者群)3)办报的政治环境改善4)高速轮转印刷机产生(降低成本,印的快多)5)广告费收入(主要经济来源)9/3/20245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廉价报刊、廉价报刊(Cheap Newspaper)n廉价报刊(Cheap Newspaper)指的是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n太阳报世界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年,本杰明 戴在美国纽约创办。与政论报纸的不同:1)报价降为1美分2)排除政治性议论,提供群众关心爱读的新闻文章3)拥有城市劳动群众为读者4)报纸发行面向群众,销路猛增

30、。9/3/20245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太阳报之后,纽约先驱报(戈登贝内特)、纽约论坛报(霍勒斯格里利)等廉价报刊出现。报纸从“政论报纸”过渡到“大众报纸”时代。n廉价报纸开始走向企业化道路。n在报纸大众化过程中,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1)“高级报纸”既详细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又登载具有说服力的社论,虽然发行量较少,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2)“大众报纸”以趣味性为主,面向广大普通群众。9/3/20245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3、廉价报纸的特点、廉价报纸的特点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政党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

31、府或政党的津贴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Popular Newspaper),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4)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赢得更多广告9/3/20245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四、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四、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首先在英国,然后欧美,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1、无产阶级报刊发展三时期:、无产阶级报刊发展三时期:1)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19世纪30年代)。经济斗争。 英贫民导报北极

32、星报2)无产阶级政治报刊(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政治斗争。新莱茵报(世界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马恩1848科伦)3)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火星报(1900列宁,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无产阶级党报)。真理报(1912彼得堡。世界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9/3/20245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1)办报宗旨:维护无产阶级和群众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2)内容:批判旧世界,与敌作战,同错误思潮斗争。3)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4)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领导人是报纸

33、的负责人或主编9/3/20245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五、过渡时期的报业五、过渡时期的报业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1、过渡时期报业的特点、过渡时期报业的特点1)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2)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3)竞争兼并,出现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n这一时期报业最大变化:黄色新闻泛滥、报团出现。9/3/20245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黄色新闻的泛滥、黄色新闻的泛滥1)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的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

34、。2)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星期日版的“黄孩子”连环画。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成为黄色新闻。9/3/20246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普利策普利策(1847-1911):):现代报业奠基人现代报业奠基人纽约世界报纽约世界报n出生匈牙利,犹太人n1864(17岁)南北战争从军n1868(21)德文报纸圣路易西方邮报记者。1869州议会议员。n1878(31)买下邮讯报第一桶金n1883(36)买下纽约世界报n1890耗资250万美元落成纽约世界报大厦,失明n1893(

35、46岁)千万资产n1912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落成(捐赠250万)n普利策奖(50万)9/3/20246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赫斯特赫斯特(1863-1951):):纽约新闻报纽约新闻报n出生旧金山n19岁入哈佛大学n1887主持旧金山考察者报n1895(32)来到纽约,购纽约新闻报n与普利策竞争,黄色新闻泛滥n煽动美西战争n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n公民凯恩(奥森韦尔斯)n纽约新闻报1898-2-199/3/20246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黄孩子黄孩子n1895年,漫画家奥特考特(R.F.Outcault)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 Kid)

36、开始在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上发表。不久,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新闻报(New York Journal)。n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 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Mickey Dugan的小孩儿。这件睡衣开始时是蓝色。到了1896年,新技术的应用将纸染成黄色,Dugan换上了黄衣。9/3/20246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3)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a.大号字煽情标题(黑体字或套红印刷),对不重要的新闻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的版面给人耸人听闻的虚

37、假感。b.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c.欺骗手法:捏造报道,歪曲性标题,假科学,假学术。d.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浮浅的文章。e.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n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鼓动时代。如赫斯特通过报纸的鼓动教唆刺杀美国总统麦金莱;煽动美西战争。9/3/20246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3、报团的出现、报团的出现n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n世界第一个报团:斯克里普斯报团(美,19世纪80年代初)n北岩报团:1908年,英国第一个现代报团

38、9/3/20246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六、现代报业的发展六、现代报业的发展v 一战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报业随之出现。v 类型:资本主义报业、社会主义报业、发展中国家报业(一)(一)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v 英法美的报纸继续商业化进程,报业竞争和兼并加剧。v 德意日政治上法西斯化,用行政手段使其报业也走上法西斯垄断的道路。1.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报业垄断二标志:发行量增加,种类减少;“一城一报”现象普遍。3.垄断三途径:通过报团控有报纸的所有权;通过通讯社控制报纸内容;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的编辑方针。4.二战后,发

39、展特点:形成少数的超级报团;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5.垄断加剧的原因有三: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6.报业垄断的后果:报道评论趋于雷同,影响新闻的多样性;竞争引发兼并,无对手,质量下降;报团老板是垄断资本家,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9/3/20246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的报纸也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原因:A.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B.高科技使体力劳动者骤减,白领多于蓝领。9/3/20246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二)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发展三阶段:v十月革命

40、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报刊体制在苏俄确立。v二战后,欧亚拉一系列社会主义报业发展。v“苏东”剧变后,报业结构和性质发生重大变化。1 1、社会主义报刊体制的确立和形成、社会主义报刊体制的确立和形成n第一,苏俄确立社会主义报刊的措施:1)发布新闻出版法令,剥夺资产阶级出版自由。2)建立以党报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3)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办报原则和方针。4)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建设。9/3/20247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第二,苏联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以党的机关报为主的社会主义报刊体制)1)国家所有,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能: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2)绝对服

41、从党委领导3)信息来源单一(官方),言论高度集中(权威的真理报)。舆论一律。4)是社会主义建设工具。n对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报刊体制,一分为二。n二战中,苏联发展军事报刊,战时宣传,保家卫国。9/3/20247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二战后社会主义报业的发展、二战后社会主义报业的发展n12国家n仿效苏联。9/3/20247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3、苏东剧变,社会主义报业的变化、苏东剧变,社会主义报业的变化n1989东欧政治风云突变,社报业体系瓦解。n1991苏联解体,各国走多元化、商业化发展之路。n古巴、朝鲜、越南、老挝发展社会主义报业。9/3

42、/20247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三)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报业为捍卫民族解放,发展民族经济而斗争。共同特点共同特点1)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2)民族报刊发展。3)胜利后,大多发展,个别陷入独裁者手中。n发展中国家的报业类型:政党报刊;政党报刊与商业报刊并存;商业报刊为主。n多数重视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反对不受约束的无限制的“新闻自由”。9/3/20247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三节第三节 新闻通讯社的产生和发展新闻通讯社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通讯社

43、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一、新闻通讯社的产生一、新闻通讯社的产生v通讯社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v1838,电报发明是物质条件。v1851英法海底电缆铺设成功。越洋电缆。新闻通讯社又叫电讯社。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 (1791-1872)美国科学家,183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

44、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揭开了人类通信史上新的一页。 (一)四大通讯社的创立(一)四大通讯社的创立哈瓦斯社法沃尔夫社德路透社英港口新闻社(美联社)美1、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Agence Havas)n世界第一。n1835年法国人哈瓦斯在巴黎创办。n1840用信鸽,1848用电报。n1870,三社四边协定n瓦解1940德军占巴黎,被接管。12月,法国傀儡政府将它分解为广告社、法国新闻社和世界电讯社。n二战后,在原哈瓦斯社基础上建立法国新闻社(法新社)9/3/20248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沃尔夫通讯社、沃尔夫

45、通讯社 (Wolff Telegraphen Bureau)n1849德国人沃尔夫(曾服务于哈瓦斯社,1848任柏林国家日报社长)在柏林创办。n1870,三社四边协定n衰亡1933,希特勒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9/3/20248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3、路透社、路透社(Reuters Ltd.)n1851年、路透、伦敦。n路透,德国人,曾在哈瓦斯社当译员,1848离开,在德用信鸽传商业信息。1851巴黎伦敦电报畅通,路透将营业所迁往伦敦。1858取得伦敦报业认同。19世纪末世界最大。9/3/20248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4、美国联合通讯社、美

46、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n1848港口新闻联合社,美第一,美联社开端。n1857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n1892改组为美联社。9/3/20248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其他通讯社的兴办(二)其他通讯社的兴办n1853年,斯蒂法尼通讯社。 新闻记者斯蒂法尼在撒丁王国首相赞助下在都灵创办。1861年意大利统一,该社扩大为股份公司。1881年总部罗马。专门采访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转发哈瓦斯社的稿件。9/3/20248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早期通讯社的竞争和垄断(三)早期通讯社的竞争和垄断n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

47、夫、路透三大通讯社1866开始竞争,业务越过国界,同殖民扩张进程相联,经过10多年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称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9/3/20248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1907美国合众社诞生,向拉丁美洲、远东和欧洲发展。n1909国际社创办(1930成为世界通讯社,1958合众社和国际社合并,组成合众国际社)n 1914美联社退出

48、同盟,向南美和远东争夺市场。n1934废除协定。9/3/20248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新闻通讯社的发展与变化二、新闻通讯社的发展与变化进入20世纪后,两次世界大战n1 沃尔夫社衰亡n2 哈瓦斯社的瓦解(法新社建立)n3 塔斯社建立(十月革命后,1918成立罗斯塔通讯社,1925改组为塔斯社,二战后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n三大通讯社的发展(路透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1858合并)9/3/20248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二战后,五家世界性的通讯社: 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苏联的

49、塔斯社。社、法国的法新社、苏联的塔斯社。n1991苏联解体,塔斯社改组为俄罗斯通讯社,降为全国性通讯社。n现在只有四家世界性通讯社。9/3/20248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俄通社俄通社-塔斯社塔斯社9/3/20249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法新社主页法新社主页9/3/20249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美联社主页美联社主页9/3/20249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世界通讯事业的现状三、世界通讯事业的现状(一)先进的传播技术推动通讯事业飞跃的发展(计算机、卫星、网络)(二)世界通讯事业特点:强者恒强,弱者

50、恒弱。具体表现:1、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垄断80%的国际新闻的传播。2、许多国家有国内通讯社。3、发展中国家没有力量建立强大的通讯社。区域通讯社。(泛非通讯社等)9/3/20249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泛非社主页泛非社主页9/3/20249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四章第四章 电子传播电子传播n 20世纪突出事件美国崛起(近代以来三霸权:17荷兰、19英国、20美国)n20世纪,电子媒介一统天下的世纪广播与电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由印刷传播为主,进入了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现代大众传播时代。第一节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和发展广播的产生和

51、发展电子媒介(广义狭义)电子媒介(广义狭义)n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媒介,电报电话广播电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媒介,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影电视网络手机。n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n新闻媒介,不包括电影新闻媒介,不包括电影一、广播的基础一、广播的基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1、无线电科学家麦克斯韦与赫兹n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集大成者。理论上电波可无线传送。n1887德国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收发电磁波。9/3/20249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麦克斯韦麦克斯韦n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

52、ell 1831-1879) n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跟电话发明家贝尔(18471922)是同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恰好也在1831年。这一年就成了电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剑桥大学。 9/3/20249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2、无线电发明家、无线电发明家波波夫和马可波波夫和马可尼尼n俄国波波夫( 1895-5-7 )都制成无线电收发报机。n1895马可尼马可尼(意)n1896马可尼(马可尼(22岁)岁)到英,获无线电报机专利,1899拍发英法电报,1901无线电越大西洋电报(1844莫尔斯有线通讯),开启无线通讯时

53、代,1909诺贝尔物理学奖,1930意大利皇家学院院长,1933访华,上海交大“马可尼铜柱”,1937国葬。9/3/202410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n院士张煦记忆里的“马可尼在上海”n编者按n自“崇尚科学爱因斯坦在上海”系列报道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关心和支持。在上周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市旅游委和文汇报社联合召开的“国际名人与上海”专家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国际科学文化名人都在上海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方面的丰富历史遗存,值得进一步发掘。 n n n n根据专家的建议,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国际科学文化名人与

54、上海”专题系列报道,希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n对于中科院院士、通信工程学家张煦老先生而言,70多年前的那个场景随时会在他的脑中重演1933年12月8日,无线电之父、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马可尼造访上海交通大学,张煦和他的同班同学列队欢迎,那一日,他和大师面对面。n1933年冬天,马可尼携夫人环游世界途中来到中国。他们在12月7日到达上海,这座素来热爱新科学、新技术的城市自然因为他们的到来而雀跃。翻开那几日的申报,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与评论中,轻易便勾勒出马可尼在上海的行程图下榻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在交大与师生和学术团体茶话言欢,前去真如无线电台参观,最后,到他自己的“马

55、可尼无线电机制造厂”的上海分部走走看看。大半个世纪过去,真如的无线电台早在上海沦陷时便毁于日军炮火中,“上海马可尼”厂房所在的韬朋路如今叫通北路,“韬朋路759号”占地十亩的厂房早已容颜更改,而和平饭店里老年爵士乐队的吹奏日复一日地试图将人拉回去那个久远时空。n尽管当日的弱冠少年,已是我面前的耄耋老者,可当张煦老院士在交大校园里、用悠悠然语调对我讲述起他大学时代最难忘的那个午后时,一时间耳畔恍若听到70年前淅沥的雨落在交大的校园,容闳堂前年轻人欢声雷动威廉马可尼,来了。n92岁高龄的张老先生已久不回交大校园,这一次机缘巧合,周一午后竟能在他曾工作多年的小办公室里见到他。尽管年事已高,腿脚和耳朵

56、都已不太灵便,可上世纪30年代留学麻省理工的张老先生,言谈中仍处处流露着老派绅士的谦和与幽默。他的书桌玻璃台板下,常年压着一张马可尼的标准照,“在我们研究通信工程的眼里,马可尼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当我读书时能亲眼见到他,他就站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我激动啊。”n张煦办公室所在的教学二楼不远处,就是容闳堂,即交大总办公厅,1933年12月8日下午上海市内14个学术团体与交大师生便是在容闳堂的会议厅举行茶话会,欢迎马可尼。张煦回忆,那天,容闳堂正门口挂满上海各学术团体欢迎马可尼夫妇的标语,交大学生以及中外各界人士约六百多人,都冒雨围站大门外,希望一睹马可尼的丰采。“我们电信组的同学在会议厅外面列队

57、欢迎,是学生群里距离马可尼比较近的。”欢迎会是四点半正式开始,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代表学术团体致欢迎词,他感谢马可尼的发明使大家享受了无线电之惠,同时也表达出希望我们的民族激起奋勉的志气,迎头赶上。而马可尼则在答谢词中对中国的国土辽阔和景色优美赞叹不已,他相信有过四大发明的中华民族一定将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n在之前自南京赴上海途中,马可尼染了风寒感冒,所以他在欢迎茶话会后并未发表演讲,不过他应邀在工程馆中庭草地上,亲手铲土,竖立无线电铜柱。张煦记得,这根直径寸余、高二十尺,形状如马可尼于1895年设计的柱状垂直天线的铜柱,是由一位交大校友捐赠的。命名为“马可尼铜柱”,是寓意马可尼发明

58、无线电天线,赠与交大,则是为了纪念学校于1921年率先在中国开设电信专业。n铜柱植下后,有照留念,当我把复印的老照片拿给张老先生看时,他一下就指出站在前排最中央的马可尼,“看,这个马可尼,大高个。”照片上的马可尼,瘦高,裹在厚呢子大衣里,不苟言笑,过分严肃。当我问张老先生,他当年对马可尼什么印象时,他呵呵笑道,“个子很高,没什么表情,不过,崇拜的发明家就在面前时,发现他的样子也没什么特别。”“你没和他说说话么?”“我那时还是学生,只敢仰视他,怎么有胆子和大师搭话呢。而且那时学英语习惯读写,不怎么习惯开口的。”当我和几个交大学生让张老先生在照片里找找年轻时的他时,他连忙摇头,“这个照片里怎么会有

59、我,那都是学术团体代表和老师,我们学生能走近看看大师,就很满足了。”n几经岁月波折,当日植下的铜柱很多年前就被挪位。出教学二楼,沿校内干道走一小段,大片绿化丛中静默地立着一根铜柱,这就是被移位了的“马可尼铜柱”。铜柱的基石上写着四个大字:天线铜柱,两边各有一行小字,云:无线电发明家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民国廿二年十二月八日。当一群人正努力分辨“廿二年”还是“廿三年”时,一边的张老先生平静地打断我们:“是廿二年,我是民国廿三年毕业的,那是我毕业之前的冬天的事。”n出教学二楼沿另一个方向走,经过容闳堂,不远处就是最初植下铜柱的工程馆了,这是一处口字形的大楼,围起一块草木葱茏的庭院。很多关于马可尼铜柱

60、的记载说铜柱植在“工程馆前的草坪”,但是张老先生用确凿的口气告诉我,不是前面,是里面,就是中庭。走进工程馆,从二楼的窗户望出去,初夏的阳光洒满庭院,原本立着铜柱的地方现在是一片灌木,抬头则见不远处徐家汇的林立高楼,1933年冬日的“马可尼往事”于此刻似已成遥远的传奇。而当日的年轻学子们,纵是仍健在,也已鬓发如雪,只是,与大师的一面之缘成了他们漫漫人生路上修身治学的一种支柱,当我看着张煦老先生苍老从容的背影时,忽觉,尊崇科学的情怀原来从不曾失落,大师留予此间的馈赠,泽被至今。n本报记者 柳青n 9/3/202410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在上海(附照片

61、) n-n nhttp:/ 2006年05月17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n n邢建榕n“贵国地大民众,无线电最有用处,望贵国人士深明此意,联络民众,交换情感,可造成一强大无匹之国家。”n据笔者所知,上世纪上半叶,除爱因斯坦外,到过上海的著名科学家还有玻尔、海 n n n n n n n森堡、马可尼等人,其中意大利著名科学家马可尼的上海之行引起较大轰动,值得回味。n1899年马可尼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接着又成功穿越大西洋,从英国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也是日后无线电广播、电视甚至手机的先兆。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享有“无线电之父”的美誉。19

62、33年,马可尼携夫人曼丽亚作环球旅行,在中国先后游历了大连、北京、天津、南京等地,于12月7日清晨抵达上海。马可尼是在意大利驻华公使陪同下,从南京坐专列过来的,当时南京尚是“国都”,但马可尼只逗留了8个小时,又取消了原定在苏州游览的计划,直奔上海而来。从7日清晨抵达,到12日离开,马可尼在上海停留了5天。n据资料记载,马可尼的上海之行,参与接待的不仅有上海的政府官员,意大利驻沪领事馆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上海办事处经理等,主要的还是上海的学术团体和最早创办无线电课程教学的交通大学,这种官民结合、以民为主,中外相结合的欢迎形式,也是当时上海接待外国来访名流的基本路子。马可尼在上海的行程安排,就是由上

63、海14家学术团体负责人商量后敲定的,包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上海各大学联谊会、上海广播无线电台、中华学艺社等,这些学术团体中,有官方半官方的,也有纯民间的,经费也由他们负责筹措,后来马可尼在交通大学植基的无线电发射装置,也是由学生自行捐赠的。n在马可尼下榻的华懋饭店,许多记者已经候在那里准备采访,但马可尼因身体不适,没有接见记者,由他的秘书代为回答记者的提问。1929年华懋饭店建成后,一直是上海的奢华所在,也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交场,许多国际文化名人喜欢在那里下榻,惜马可尼下榻的具体房间已不可考,否则也应在房间门口钉上一块铭牌。n意大利侨民原本打算8日中午在福开森路(今武康路)28

64、5号意大利俱乐部宴请马可尼夫妇,然而马可尼的感冒略有加重,在休息一天后还是未见好转,因此他取消了赴宴的安排。得知这一消息后,上海各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不免忧虑,因为原定上海各大学术团体欢迎马可尼的茶话会,就在这天下午于交大举行,马可尼会不会也取消这次活动?正当他们要与马可尼接洽时,下午4时,马可尼乘坐的汽车驶进交大校门,引来近千名学生夹道欢迎,高声呼喊,争睹大师风采。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等人迎上前去,将马可尼夫妇引入容闳堂内。容闳堂门口高悬着上海各学术团体欢迎马可尼夫妇的标语,会场内,马可尼和出席会议的各界代表100余人围坐在一起,略用茶点招待。作为东道主的交大校长黎照寰先致

65、词,他称赞无线电的发明,称其重要性不亚于美洲新大陆,并介绍说,有交大同学提议,在交大工程馆门前建立“马可尼纪念物”,会后邀请马可尼先生亲行植基。马可尼听后,微笑应允。n旋由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致欢迎词。蔡氏称,无线电的发明给包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带来无穷的益处。勉励在场的青年学子发奋图强,报效国家,“迎头赶上去”。主人讲话完毕,由马可尼起立用英语发言,他首先感谢中国有关方面和人士的接待,对中国的国土辽阔和景色优美赞叹不已,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也“甚多努力”,惟此次访华时间较短,没有时间作无线电专题的演讲,希望还有机会再来中国云云。会上,马可尼还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由上海大华无线电公司特意赶制的欢迎无线

66、电发明家马可尼博士来华纪念刊。n茶话会后,马可尼应邀在交大科学馆前,将铜质天线柱“马可尼纪念柱”放进预先掘好的洞里,然后亲手挥锹铲土,为即将兴建的无线电台奠基。迄今健在的交大教授张煦,当年交大物理系的学生,就亲历了这感人的一幕,后来在他的回忆中一再提到此事。“马可尼纪念物”迄今保存完好,成为交大的一处胜迹,但其中蕴含的故事,或许大多数学生已不知晓。n马可尼在上海活动的重头戏,除了出席交大的欢迎茶话会外,还参观了尚在建设中的真如国际无线电台。国际无线电台的设备全部采用马可尼公司的产品,包括2台20千瓦发报机,4台接收机和4副发射天线。马可尼看到自己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大有用武之地,十分欣喜,与在场人

67、员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马可尼此人富有商业头脑,在无线电发明尚未完全成功之前,他已经在英国注册成立公司,申请相关专利,以后在无线电方面的点滴进步,在给他带来无上荣耀的同时,还给他带来滚滚财源。n马可尼来上海之前,1930年左右,他在上海也开设了马可尼中国公司,专门经销他的无线电通讯器材。马可尼访问上海,无疑给他自己的公司做了最好的广告,申报就有文章介绍马可尼公司的情况,这大概也是马可尼上海之行的一个收获吧。不过,上海人无所谓,认为科学发明就应该结合商业上的实际应用,否则还是空架子。值得注意的是,30年代上海人说的无线电,指的正是广播收音机。当时的报纸上,就有人指出,上海约有30万人装置收音机,

68、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业余家而不是纯粹的享乐家,那么,为数已有三千”,如果说他们毕竟是业余爱好者,那么每年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无线电方面的专门人才,总数已然不少,总有人发明点什么吧,为何总是“无声无臭”?作者分析的原因,是他们只肯在“书本上或是粉笔中用功夫”。可见上海当时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鼓励科技的应用,包括在商业上的运用。n马氏不光是为自己公司,也为上海刮起了一股无线电旋风。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同,马可尼的发明要实在得多。他的到来,在上海市民中也引起轰动。查阅当时申报,就在马可尼访沪期间,报纸上的无线电广告甚多,主要是面向市民使用的装置真空管的收音机,时在1933年底,叫卖的却是“1934年式”,这

69、种机子要价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之间,购买者并不少,想见上海市民对无线电的热情。无线电既是科学发明,又是日常必需,在上海人心目中,那就是好东西。n12月9日,上海各无线电公司在汉密尔登大厦(今福州大楼)举办了无线电展览,展示各种无线电设备,市长吴铁城出席了开幕式。当天的报纸上,不仅有“欢迎马可尼专号”,还有“欢迎马可尼来华”的时评。这期“专号”上,就刊有“世界的发明家无线电界围绕马可尼”、“马可尼氏之初期发明及其对于无线电界之贡献”、“上海之马可尼无线电机制造厂”以及“马可尼无线电大事记”等。在马可尼访沪期间,报纸上几乎天天都有他的报道。n马可尼抵达上海后,应酬频繁。10日晚,上海市长吴铁城在霞飞路

70、上海市政府招待所设宴,款待马可尼夫妇一行,宋子文、孙科及各国公使、领事、上海商界、学界近300人一同到场。事亦凑巧,就在这天,浦东地区正式开通电话服务,首批用户有50多台。n11日,是马可尼在上海最繁忙的一天,上午先参观了真如上海国际无线电台,中午赴意大利领事馆举行的宴会,晚上马可尼公司在华懋饭店设宴回请。华懋的宴会刚刚结束,8点一刻,马可尼又匆匆忙忙赶往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出席泛太平洋协会为他举办的饯行晚宴。孔祥熙、颜惠庆、王正廷、徐佩璜夫妇、虞洽卿、何德奎以及意大利公使、领事夫妇、意大利驻沪海军司令、英美商会会长等中外来宾300余人到场。大概由于第二天凌晨就要坐船回国,马可尼在宴会上的

71、讲话,似乎比其他场合稍长,最后意味深长地说:“贵国地大民众,无线电最有用处,望贵国人士深明此意,联络民众,交换情感,可造成一强大无匹之国家。”至10点,尽兴而散。马可尼公司还专门在会场上安装了话筒与扬声器,将这次宴会实况用无线电广播。n马可尼上海之行,借无线电之力和商业应用,给上海带来了一波新的科学热潮。海派文化的魅力,在于融合,更在于创造。在交汇中融合,在融合中创造。而优秀外来文化的冲撞、融合,也应该是其中重要的方面。n“无线电之父”马可尼n(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邢建榕提供)n曾参与欢迎马可尼的张煦院士在“马可尼铜柱”前谈笑风生。(本报记者戴焱淼摄)n1933年12月8日马可尼访沪期间在交大为

72、“马可尼铜柱”奠基。铜柱左侧者为交大校长黎照寰。n 9/3/202410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3、声电转换技术及其探索、声电转换技术及其探索1、广播的先驱费森登2、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n1906美国德福雷斯特研制成功了三级真空管。n1906圣诞夜匹斯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费森登,在实验室成功播放了布道演说和音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n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马可尼公司报务员戴维萨尔诺夫无线电收到消息,第一个传播,预言广播将是最有效的传播媒介。n1916年,美国李德福雷斯特在纽约的试验电台广播了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这是世界上第一

73、次新闻广播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9/3/202410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广播事业的形成:二、广播事业的形成:1920年代年代n 1920年年11月月2日,无线电广播事业开端日,无线电广播事业开端,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最初播放总统竞选得票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n1922年莫斯科广播电台、法国国营电台、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音。n1923年德国、1924年意大利、1925年日本建立电台。n戴维萨尔诺夫1926创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9/3/202410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三、广播的黄金

74、时代:广播的黄金时代: 20世纪世纪30-40年代年代n无线广播分地上波传播和卫星传输马可尼n有线广播莫尔斯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的电话系统。电话网有线广播网。n广播的发展(20世纪30-40年代),二战。调频(70年代)卫星传送(80)数字音频(90)9/3/202410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贝尔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1922)电话的发明者电话的发明者n是亚历山大贝尔。贝尔出生在英国一个声学世家,后移居美国。在波士顿曾开办过聋哑人教师的学校。由于职业上的原因,他研究过听和说的生理功 能。后受聘为波士顿大学声音生理学教授,1873年,他

75、辞去教授职务,开始专心研制电话。 要研制成电话,先要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在贝尔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这个问题。1875年贝尔在工作中看到电报机中应用了能 够把电信号和机械运动互相转换的电磁铁,这使他受到了启发。贝尔开始设计电磁式电话。他最初把音叉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音叉振动引起铁芯相应运动,产生感 应电流,电流信号传到导线另一头经过转换,变成声信号,随后,贝尔又把音叉换成能够随着声音振动的金属片,把铁芯改作磁棒,经过反复实验,制成了实用的电话装置。1876年,贝尔又获得了美国的电话专利,他不仅发明了电话,而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话公司。9/3/2024106外国新闻传

76、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二节第二节 电视的产生和发展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1926贝尔德(英)电视之父。2、19361936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伦敦)建立世界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定时播出黑白节目,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3、电视发展三阶段:黑白、彩色、卫星电视9/3/2024107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l黑白电视阶段: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l彩色电视阶段: 1949年9月,美国彩色摄像管和显像管。 1951,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试播彩电节目。 1954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世界第一。1960日本世界第二。l卫星电视阶段:

77、1962年美发射“电星一号”欧美之间第一次卫星传播。 卫星转播电视(点点面)、卫星直播电视(点点)。无线和有线。9/3/202410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n数字电视n高清电视n我国手机电视2006年完成地面布点试验,2008年正式运营9/3/202410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电视的变化我们电视有电视以来我们一直被电视所改变,而同时电视也改变不了被人改变的命运。黑白黑白彩色彩色模拟模拟数字数字高清高清P2PP2PVODVODVblogVblog9/3/202411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三节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现状广播电视的现

78、状v现状v政治特征v管理体制一、广播电视的现状一、广播电视的现状(1998年数字)年数字)n收音机:3人一台。非洲173/1000人,北美1989/1000人n电视机:5人一台。北美(1076/1000人)、大洋洲(380/1000)、欧洲(357/1000)、拉丁美洲(188/1000)、亚洲(127/1000)、非洲(41/1000)n不平衡。9/3/202411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我国电台电视台已达我国电台电视台已达2507座座n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2006年8月19日在第四届亚洲传媒论坛开幕式上说截至2005年底我国电台电视台已达2507座,有收音机、电视界

79、9亿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58%、95.81%。9/3/202411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广播电视的政治特征二、广播电视的政治特征n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高度商业化和垄断化特征,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服务。n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n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满足本国人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9/3/2024114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三、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一)广播电视机构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n国有国营n国有公营n社会公营n私有私营n公私合营公共广播电视:重视

80、社会效益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9/3/2024115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国家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方式1、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单一的国有国营体制,广播电视台是事业单位,政府直接管理。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种管理方式:n美国以私营的商业广播电视为主;n西欧长期不允许开办私营的商业台,一直采用公共广播电视。80年代后,开放商业广播电视,竞争机制,多种体制共存。国家发营业执照,监管节目和广告。3、发展中国家:有的单一的共有体制,有的公私并存。9/3/2024116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五章第五章 国际互联网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 从传播的角度讲,国际互联

81、网开创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同一载体同时并存的新的传播形态,是传播史上又一个里程碑。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脱胎于1969年12月的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发展三阶段:n1、1969-1986,互联网的产生和早期应用阶段:网络菲民用化n2、1986-1995,互联网的民用化和商业化阶段(全球资讯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n3、1995-,互联网继续发展和网上服务竞争阶段。传统媒体向互联网渗透,1994第一家网上报纸出现。2000年,美国时代华纳(世界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被美国在线收购,“旧媒体的整合”,“全媒体”集团

82、。9/3/2024118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二节第二节 互联网传播的属性和特点互联网传播的属性和特点一、互联网的属性: 数字化信息平台,代表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网广播。第四媒体。二、互联网传播的特点:n数字化信息容量大多功能(远程登录、文件传送协议、电子邮件、公告牌)多媒体链接星状网络(多点对多点)交互性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全球传播9/3/2024119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三节第三节 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广播时代的变化n新生力量的加入竞争改变了新闻主体原有的地位格局:上网媒体的新闻网站、网

83、上自生媒体(个人和非传统新闻机构)n网络门户之争9/3/2024120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二、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运作流程中的影响二、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运作流程中的影响互联网的影响贯穿新闻传播的运作过程: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发布反馈n在线信息采集n把关权的分散:1998年1月17日深夜“麦特德拉吉现象”与新闻周刊n多媒体和超链接的信息产品n全天候新闻发布n多渠道反馈9/3/2024121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三、网广播的三、网广播的“受众受众”n受众的构成:n受众的地位:传受两者日渐一体化。9/3/2024122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第四节第四节 互联网发展的趋向互联网发展的趋向一、互联网的未来n智能化的“推送技术”n无线移动网络n操作傻瓜化。语言翻译程序二、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与网广播共存与融合9/3/2024123外国新闻传播史-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付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