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道德觉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5789763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部分道德觉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11部分道德觉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11部分道德觉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11部分道德觉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11部分道德觉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部分道德觉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部分道德觉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1章章 道德觉解道德觉解11.1 从常识道德达到的交往伦理学从常识道德达到的交往伦理学11.11 基于常识道德的交往伦理学的一些基于常识道德的交往伦理学的一些特点特点11.12 在交往伦理学与合理完备的伦理学在交往伦理学与合理完备的伦理学之间之间 11.2 人的道德觉解的可能性人的道德觉解的可能性11.21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合理完备的伦理学?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合理完备的伦理学?11.21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合理完备的伦理学?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合理完备的伦理学?11.23 道德觉解作为一种可能性道德觉解作为一种可能性 11.3 道德觉解的轨迹道德觉解的轨迹11.31 常识道德作为初步的道德觉解常

2、识道德作为初步的道德觉解 11.32 道德觉解的三个主要阶段道德觉解的三个主要阶段 第第12章章 道德觉解道德觉解12.1 尽责任与守规则尽责任与守规则12.2 规则的两个自明的证明规则的两个自明的证明12.21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12.22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12.3 从规则的觉解从规则的觉解12.31 从规矩、规则到伦从规矩、规则到伦-理理12.32 外在性的伦外在性的伦-理理 第第13章章 可普遍化原则可普遍化原则13.1 “立法者立法者”观点观点 13.11 实践理性对道德自主性的诉求实践理性对道德自主性的诉求13.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

3、施于人”13.13 “每个人作为立法者每个人作为立法者”13.2 道德人观点道德人观点13.21 不可以把他人只当作手段不可以把他人只当作手段13.22 “自律自律”为什么值得期求为什么值得期求?13.23 人们为什么会去想象一个人们为什么会去想象一个“公正的公正的”或或“明智的明智的”“旁观者旁观者”?简短的结论简短的结论“ “立法者立法者立法者立法者” ”的观点和的观点和的观点和的观点和“ “道德人道德人道德人道德人” ”的观点:实践理智的发展的观点:实践理智的发展的观点:实践理智的发展的观点:实践理智的发展走向两种对实践准则的可普遍化原理的推理观点。走向两种对实践准则的可普遍化原理的推理

4、观点。走向两种对实践准则的可普遍化原理的推理观点。走向两种对实践准则的可普遍化原理的推理观点。这两种推理观点是基本相容并可以相互补充的:不把其他这两种推理观点是基本相容并可以相互补充的:不把其他这两种推理观点是基本相容并可以相互补充的:不把其他这两种推理观点是基本相容并可以相互补充的:不把其他的相关者仅仅当作我们的手段,正是我们期望能够被其他的相关者仅仅当作我们的手段,正是我们期望能够被其他的相关者仅仅当作我们的手段,正是我们期望能够被其他的相关者仅仅当作我们的手段,正是我们期望能够被其他人们接受为他们愿意接受其约束并期望能够成为普遍律法人们接受为他们愿意接受其约束并期望能够成为普遍律法人们接

5、受为他们愿意接受其约束并期望能够成为普遍律法人们接受为他们愿意接受其约束并期望能够成为普遍律法的准则。的准则。的准则。的准则。第第14章章 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14.1 什么是利己主义什么是利己主义?14.11 利己主义与对人类实践的不充分理利己主义与对人类实践的不充分理解解14.12 对快乐主义的批评性说明对快乐主义的批评性说明14.13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与效用主义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与效用主义14.14 伦理利己主义与心理利己主义伦理利己主义与心理利己主义 14.2 利己主义作为实践准则利己主义作为实践准则14.21 利己主义实践准则相关于哪些目的利己主义实践准则相关于哪些

6、目的性活动性活动?14.22 “立法者立法者”观点的检验观点的检验14.23 “道德人道德人”观点的检验观点的检验14.3 合理利己主义的合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合理性”14.31 合理利己主义所合乎的四种理智合理利己主义所合乎的四种理智14.32 四种理智的性质四种理智的性质14.4 作为道德劝诫的伦理利己主义作为道德劝诫的伦理利己主义14.41 一个利己主义者是否真的会劝导另一个利己主义者是否真的会劝导另一个人一个人 成为利己主义者成为利己主义者?14.42 “利己主义的劝诫利己主义的劝诫”何以发生何以发生?14.43 日常道德劝诫的实质日常道德劝诫的实质第第15章章 权利论权利论15.1

7、自主的道德人的涵义自主的道德人的涵义15.11 实践理智思考的一种自我质疑以及实践理智思考的一种自我质疑以及它为什么发生它为什么发生15.12 能表达我们作为自主的道德人的观能表达我们作为自主的道德人的观点的准则作为暂时确定之点点的准则作为暂时确定之点15.13 我们作为实践者的两种属性我们作为实践者的两种属性15.2 作为正当性理由的权利作为正当性理由的权利15.21 权利与正当性的直接关联权利与正当性的直接关联15.22 权利与自尊权利与自尊15.23 为什么权利不使我们感到骄傲为什么权利不使我们感到骄傲?第第16章章 责任论责任论16.1 道理理解层面的责任道理理解层面的责任 16.2

8、对合责任的行为的悟解对合责任的行为的悟解16.3 在责任与德性之间在责任与德性之间16.1 道理理解层面的责任道理理解层面的责任 16.11 尊重感情的性质尊重感情的性质16.12 自尊与尊重:主动性的方面自尊与尊重:主动性的方面16.13 相互性的方面相互性的方面16.14 责任论与权利论责任论与权利论16.2对合责任的行为的悟解对合责任的行为的悟解16.21 尽责任的行为与尊重尽责任的行为与尊重16.22 合乎责任的与出于责任的行为的区合乎责任的与出于责任的行为的区分:康德的例证分:康德的例证16.23 对康德分析的批评性评注对康德分析的批评性评注16.3 在责任与德性之间在责任与德性之间

9、 16.31 康德的康德的“自由的选择者自由的选择者”观点观点16.32 康德在德性与责任关系上的纠缠及康德在德性与责任关系上的纠缠及其原因其原因附论:对康德责任论的概括与评论附论:对康德责任论的概括与评论(1)我们把康德的责任论作为对普遍实践准)我们把康德的责任论作为对普遍实践准则,以及对我们作为自主的道德人的观点则,以及对我们作为自主的道德人的观点的责任论解释的代表。的责任论解释的代表。(2)我们一直尽可能在可以经验观察的范围)我们一直尽可能在可以经验观察的范围内,阐发康德关于责任的实践理智思考的内,阐发康德关于责任的实践理智思考的意义。意义。(3)康德的责任论分为三个阶段。)康德的责任论分为三个阶段。(4)我们把德性阐述为责任范畴的实践理智)我们把德性阐述为责任范畴的实践理智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5)康德坚持德性所欲实现的目的仅仅是纯)康德坚持德性所欲实现的目的仅仅是纯粹理智位自身确立的。粹理智位自身确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