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85186204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病虫害的症状与诊断(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1学习目标1.了解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2.了解虫害发生规律 。3.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2自主学习n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n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n影响虫害发生因素n虫害发生规律3第一节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与特点(一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大量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的过程和现象。(二二)植物病害流行的特点植物病害流行的特点 1、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群体发生病害 2、有一定的强度(发病面积、发病率、严重度)和速度(传染快速) 3、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2、特殊气候和品种 4、植物病害流行呈现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周期性和季节性;地域性和田间分布模式4(三三)植物流行病、常发病、地方病植物流行病、常发病、地方病相互转变流行病流行病发生具有爆发性或延迟性,前者有明显发病高峰,后者无明显高峰。在老病区成为常发病在老病区成为常发病常发病常发病呈平衡状态,稳态流行。是在一个地方流行年代已久的病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流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流行地方病地方病地区性常发病传入新区传入新区5二、植物流行病害类型二、植物流行病害类型分类依据特点分类依据特点流行病类型流行病类型病病原原物物繁繁殖殖对对策策单利病害单利病害复利病害复利病害菌菌 量量 积积 累累 速速

3、度度积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是是 否否 有有 再再 侵侵 染染单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病病害害特特点点(1)(1)病原物繁殖率低,无再病原物繁殖率低,无再侵染;侵染;(2)(2)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害。(3)(3)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4)(4)病原物的传播体寿命较病原物的传播体寿命较长,抗逆性强。长,抗逆性强。(5)(5)病原物越冬率高,菌量病原物越冬率高,菌量需逐年累积。需逐年累积。(1)(1)病原物繁殖率高,再侵病原物繁殖率高,再侵染频繁。染频繁。(2)(2)多局部病害。多局部病害。(3)(3)为气传、流

4、水传播,昆为气传、流水传播,昆虫等介体传播。虫等介体传播。(4)(4)病原物传播体寿命不长,病原物传播体寿命不长,抗逆性弱。抗逆性弱。(5)(5)病原物越冬率不高,条病原物越冬率不高,条件适合短期内完成菌量积累。件适合短期内完成菌量积累。6 各类流行病害的防治策略 1.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单利病害):病害流行主要是由于初始菌量的作用而导致。 防治策略:防治策略:消灭和控制初侵染病原。 主要措施:主要措施: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清园和利用垂直抗病品种。 2.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复利病害):病害流行则主要由再侵染频率和流行速度引起。 防治策略:防治策略:控制病害的再侵染和减缓病害流行速度。

5、主要措施:主要措施:利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喷施保护性杀菌剂。7三、植物病害流行动态三、植物病害流行动态 (一)植物流行病的时间动态:包括一个生长季节内的植物病害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年度间的植物病害数量变动。1 1、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 )的流行动态:的流行动态:(1) (1) 季节流行的基本形式季节流行的基本形式: :寄主的感病生育期、病害的再侵染次数、环境条件对流行影响病害流行形式。8发病率发病率发病率时间(日月)时间(日月)时间(日月)型型单峰单峰型型多峰多峰型型9()流行阶段划分()流行阶段划分 S S型流行曲线是多循环病害季节性流行的基本形式型

6、流行曲线是多循环病害季节性流行的基本形式0.050.500.951.00病情指数增长期始发期逻辑斯蒂期盛发期衰退期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病害始发期是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病害始发期是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流行阶段划分()流行阶段划分 0.050.500.951.00病情指数增长期始发期逻辑斯蒂期盛发期衰退期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10(3 3)逐年流行动态)逐年流行动态: : 年度间病情波动大,主要表现形式: 突发性流行突发性流行在某一地突然爆发流行,此后可能多年不再流行。主要影响因子主要影响因子:新的作物品种大面积引进种植或病原物新的

7、毒性小种形成。周期性流行周期性流行病害流行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主要影响因子:气候的变化,品种抗病性的兴衰循环。112.2.单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 (积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 )的流行动态的流行动态: :(1)(1)季节性流行动态季节性流行动态: :全部病害由初侵染菌量决定,侵染和发病时间集中,季节性流行不明显。(2)(2)逐年流行动态:逐年流行动态: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相同作物品种,病害流行模式可为折线型。抑病因子出现抑病因子出现病情逐年增长期病情逐年增长期病情自然抑制期病情自然抑制期年年度度病病情情时间(年)时间(年)单循环病害逐年流行动态曲线单循环病害逐年流

8、行动态曲线12流行动态流行动态时间跨度时间跨度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病理过程病理过程研究水准研究水准逐年流行动态季节流行动态病理进程动态数年至数十年一个生长季节一个病程年天小时多年多循环单循环群体与生态系群体个体3.3.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的三级规模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的三级规模13(二)植物流行病的空间动态1.1.菌源和菌源中心菌源和菌源中心 菌源菌源: :病菌传播体来源; 菌源中心菌源中心: :病菌扩散点,可以是一个病斑、一丛病株、一排病株或一块病田。 菌源三种类型:菌源三种类型:点源(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单个发病中心); 线源:(一侧或多侧具有连线的病株或发病中心);区源(发病田或病区)三类菌源的

9、顺风单向传播图点源线源区源142. 2. 病害传播的田间图式病害传播的田间图式(1)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中心式传播中心式传播: :有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少,病原物繁殖能力强,再侵染重要的病害。如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 弥散式传播弥散式传播: :无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作用大, 再侵染为次要的病害。如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粉病、小麦赤霉病。 病害田间分布流行病类型防治措施15中心式传播的成偶法检验示意图病株健株调调查查方方向向(2)成偶法检验 同一行中相连两病株,成偶数为1、相连三病株成偶数为2,类推。全区实查成偶数大于理论成偶数,则为中心式传播。理论成偶数=1

10、n (-1)n-调查总株数;调查总株数; 病株数病株数甲田实查成偶数:;甲田实查成偶数:;n=60; =14理论成偶数理论成偶数=1/6014(14-1)=3.363.3甲田甲田为为中心式中心式传传播播.乙田实查成偶数:乙田实查成偶数:3;n=60; =14理论成偶数理论成偶数=1/6014(14-1)=3.333.3乙乙田不为中心式传播田不为中心式传播. 甲 乙 163 3、病害流行的区域性、病害流行的区域性主要损害区主要损害区边缘损边缘损害区害区边缘损边缘损害区害区无病区无病区无病区无病区无病或无病或偶发区偶发区无病区无病区寄生物最适温度区寄生植物寄生物最适潮湿度17四、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

11、因素四、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因素毒性病原物存在毒性病原物存在并有大量增殖的并有大量增殖的势能势能有利于病原物增殖扩散和病情发展的环境条件有足够支持病害有足够支持病害流行的时间流行的时间病害流行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与基本因素基本因素感病性一致的寄主植物大面积连片种植感病性一致的寄主植物大面积连片种植18五、植物病害流行的群体遗传学基础五、植物病害流行的群体遗传学基础(一一) 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1 1、概念、概念定向选择:是寄主群体对病原物群体中毒性基因的选择性稳定化选择:是寄主群体对病原物群体中无毒或弱毒性基因的选择性稳定化选择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定向选择多品种搭配或水平抗性品种多品种搭配或水平抗性品

12、种病原物群体病原物群体大面积单一垂直抗性品种大面积单一垂直抗性品种病原物群体病原物群体微效基因弱毒小种或基因主效基因毒性小种无毒小种2 2、定向选择的成因及克服办法、定向选择的成因及克服办法19(二二)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变异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变异1、寄主抗病性变异、寄主抗病性变异(1)寄主抗性基因变异 (2)病原物毒性改变(3)环境因素变化 (4)抗病品种兴衰循环2、病原物毒性小种的形成途径、病原物毒性小种的形成途径(1)(1)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有性杂交、细胞融合、准性生殖(2)(2)突变突变:病原物受极端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致病性突然改变(3)(3)适应适应: :原有小种对抗

13、病品种产生的适应性变化(4)(4)转变转变:原的劣势小种上升为优势毒性小种20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植物病害预测预报一、一、 植物病害预测概述植物病害预测概述(一)概念(一)概念 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发生流行状况,称为预测; 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称为预报。有时对两者并不作严格的区分,通称病害预测预报,简称病害测报。 病害预测预报主要内容: (1)病害流行因素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预测 (3)预测结果 (4)预防或防治措施21 (二)可供预测病害的条件(二)可供预测病害的条件 1、植物病害应该是生产上重要的,流行规律具有偶发性、突发性

14、或周期性; 2、作物具有经济重要性,当地的主要粮食或经济作物; 3、对病害具有成熟而有效有防治手段目前我国负责植物病虫害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工作的部门:省、地区和县级植保植检站。22(三三)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类型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类型长期预测(趋势分析)中期预测(发生期和流行程度)短期预测(防治时间与对象)依据长期天气预报品种布局和感病性时效期限:年或季度为农资供应计划提供和生产提供依据时效期限:季度或月时效期限:周或天为制定防治决策和防治准备提供依据发病数量、菌量、作物生育期、天气要素天气要素、菌源和病情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23(四)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与预测方(四)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与预测方法法

15、1根据菌量预测 单循环病害的侵染概率较为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可以根据越冬菌量预测发病数量。 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 流行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而初侵染菌源不是限制因素的多循环病害。 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综合菌量和气象因素的流行学效应,作为预测的依据,已用于许多病害。 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预测24 二、病害预测的程序二、病害预测的程序 信信息息采采集集与与输输入入:菌菌源源、品品种种、气气候候、作作物物生生长长 相相 、 栽栽 培培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构构建预测模型,建预测模型,经验推理、预经验推理、预测公式、系统测公式、系统模型模型信信息息输输出出:发发布布

16、预预报报25(一)信息的收集:(一)信息的收集: 1 1、当年信息收集:、当年信息收集:(1)越冬菌源量调查(2)品种抗病性、播插期、感病生育期分析(3)气象资料与病菌活动期(4)田间病害发生动态监测:始发期、始发田、品种等 方法:设立观测圃,田间定点观测和田间普查,种子(及病菌起程场所)带菌量检测等。具体方法和计算见实验指导书。 、历史资料收藏:、历史资料收藏:对历年病害发生的资料要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收藏,作为当年病害发生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用于构建预测模型的基本数据。 、病害地理学的相关信息:、病害地理学的相关信息:相邻地区同类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26(二)信息处理1、经验预测法:根据已

17、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2、数理统计预测:构建数学模型,采用回归分析等3、计算机模拟技术:信息数字化处理,编程和系统分析(三)发布预报:公布预报结果。病害发生期、流行程度、危害水平、防治时间、防治对象田和主要作物品种、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27三、现代化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与任务三、现代化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一)新技术的应用(一)新技术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进行病害预测:)与遥感技术进行病害预测: GIS:是将病害地理学、绘图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硬件和各种软件支持下将不同来源的空间地物属性信息与地理定位信息相结合,并进行叠加分析,以数

18、据或图象形式发布预测结果。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装载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的平台上的照相机或多光谱扫描仪(MSS)等遥感传感器,测定和收集从地表目标物反射的辐射或电磁波数据,从而获得目标物及其相关信息。遥感技术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及时而有效的数据。 2、多媒体技术发布病害预报:、多媒体技术发布病害预报: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声图文相结合、及时而广泛;可采用音像形式进行交流和指导。28(二)预测预报的新类型(二)预测预报的新类型1、超长期预测2、负预测(否定性预测)3、损失与防效预测4、品种抗性寿命预测5、病害地位变动预测6、病害预测指导作用的广泛性(三)预测预报的重要作物病害增替(三)预测

19、预报的重要作物病害增替经济作物病害可能成为植物保护和病害预测预报的重点。29(四)构建现代化植物病害监测与防御系统(四)构建现代化植物病害监测与防御系统 以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生物学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灾害性作物病害为靶标,研究建立现代化的植物病害监测系统。 1 1、建立超长期的生物灾害预警系统。、建立超长期的生物灾害预警系统。开展大区域植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报。 2 2、建立、建立“生物入侵生物入侵”防御系统。防御系统。加强前期病害诊断和病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重视新病害、新病原诊断和鉴定;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防危害性病原物的“生物入侵”。鸣谢: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鸣谢: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