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护理应用简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急救护理应用简明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急救中医急救护理的应用护理的应用现代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现代中医急诊学的概念1古代中医急救的起源与成就古代中医急救的起源与成就2中医急救护理特点中医急救护理特点3中医常用急救护理技术中医常用急救护理技术4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目前由于现代急救医学的飞速发展及其他原因,中医治疗急症的阵地越来越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中医面临巨大挑战。 中医能不能承担急救医护任务,要不要开展急救工作,是新形势给中医提出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医急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医急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姜醋制作方法 配 方
2、 生姜100克 米醋250克。 制 法 1、将生姜洗净后,切成细丝,浸泡在米醋 中 ,装入瓷罐内,密闭封存,备用。 2、胃病者,每次空腹服用10毫升。 3、解鱼蟹毒者,用姜醋作调料即可 功 效 温胃止痛,解鱼蟹毒。适用于胃寒疼痛,属于虚寒性的萎缩性胃炎,蛔虫性腹痛等。 服 法 适量。中医急救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中医急救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中暑急救四字诀: 搬 擦 服 掐一、现代中医急诊学的概念一、现代中医急诊学的概念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 既不同于现代医学急诊学,也不同于传统中医急症的概念,
3、而是以中医医学为主体,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应该体现中医的本质和现代科学进步的内容。中医急诊的治疗原则中医急诊的治疗原则 一、基本原则:明辨虚实 权治缓急; 动态观察 辨证救治; 己病防变 随证救治 二、常用三法:扶正法、 祛邪法、 扶正祛邪二、古代中医急救的起源与成就二、古代中医急救的起源与成就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误食了一些毒物,导致吐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发生;有时却使原来的疾病好转或痊愈。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地总结,出现了早期的药物疗法。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
4、实践过程。当人们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植物治疗疾病时,这些植物就变成了药物。 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因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创伤很多,就自发地运用野草、树叶、草药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形成最原始的急救方法。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对伤口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急症理论和经验,奠定了中医急症证治的理论基础。东汉著名
5、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急症辨证论治的先河,首次提出六经辨证的思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单方验方,是中医第一本急救手册,急危重症的用药、处理的方法等都囊括在内。明末吴又可编著瘟疫论,创立温疫辨证施治理论,温病主要是指各种烈性的传染病。 我国古代在急救方面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即使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的急救方法算起,也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中医传统急救的方法丰富多样,其适应症更是遍及临床各科,几乎涵盖了现代急救的全部项目。有些项目不但在过去长期领先于世界,而且至今仍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对自缢者使用原始人工呼吸术。“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
6、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倾,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 金匮要略约成书于公元219年,比虎克的动物人工呼吸实验还早1400多年。而国外应用人工呼吸于人体急救的最早记录是1897年,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1 1、原始人工呼吸术、原始人工呼吸术南北朝时,梁朝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加进改进方法,将患者“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个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人即噫噫,勿复吹也。”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前辈所使用急救工人呼吸法的继承和发展,则倡导沿用“以筒内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
7、无令气得出,半日,死人即苏,可勿吹也”。 我之前是我之前是经常泄精,而且常泄精,而且还有有颈椎病,脖椎病,脖子感子感觉很僵硬,一扭很僵硬,一扭头就感到很疼,后来就感到很疼,后来朋友朋友给我介我介绍了一个老中医,他了一个老中医,他说我那是我那是因因为脊柱里的脊柱里的肾精不充盈,精不充盈,导致骨髓枯竭,致骨髓枯竭,骨骼得不到滋养,就会骨骼得不到滋养,就会变硬或硬或变形,甚至形,甚至增生,增生,这其其实按照中医理按照中医理论,都是骨髓外,都是骨髓外溢的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其原因在于肾不藏精。那个老不藏精。那个老中医中医给我开了几副我开了几副药给我我调理,后来我就理,后来我就被被调理好了,我理好了,
8、我觉得蛮靠得蛮靠谱的,大家有需的,大家有需求的可以加他求的可以加他卫星:星:msdf0032 2、溺水急救术、溺水急救术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提出了溺水的急救术:“肘后疗溺死一宿者尚可活方,取瓮倾之,以死人伏瓮上,令口临瓮口,燃以芦火二七把,烧瓮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小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则活,芦尽更益为之,取活而止。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瓮,勿甚热。冬天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得暖”。“若卒无瓮,可就岸穿地,令如瓮烧之令暖,乃以死人著上”,也可“用车彀为之,当勿隐其腹,乃令得低头,使水出。并熬灰数斛以偻身,湿即易”。 3 3、导尿术、导尿术急救方记载:“取印成盐七颗,捣筛作末,用青葱叶尖盛盐末,开便孔
9、内叶小头内炊之,令盐末入孔即通,非常有效。”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改进为:“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较法国医生拿力敦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要早1200多年。4 4、咽喉异物的急救法、咽喉异物的急救法 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载:“今吞针哽在喉中,若含磁石口中,或吸针出耳”。再用,误吞金属钗等物,哽于咽喉而不出,急救法是:“取韭菜暴令萎,煮使熟勿切食大束”,钗即随韭菜之纤维和粪便而出。至今小儿误吞钉或曲形针之类,亦用此法排出。5 5、止血法、止血法应用烧烙止血法,在秦汉时已相当普遍。外台秘要中载:“便烧铁篦烙之”。孙思邈
10、在论述牙齿涌血不止的治疗时,强调烧钉赤,炷血孔中而止“。古人用金银打成烙铁,每用艾火燃烧通红,乘热烫患处,再燃再烫,用于止血,效果可靠。 6 6、尸厥、脱气的急救、尸厥、脱气的急救 古籍出现卒死、昏沉、昏绝等名称,是描述现代称之为休克的病名。内经中载:“针过其日数则脱气”及“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尺厥。”脱气是一种轻型的休克,尸厥则是休克严重的病例。 其急救的方法有针灸、按摩、热熨、吹耳、热汤药等。如史记仓公传载扁鹊在诊断虢国太子病时说:“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扁鹊抢救虢国太子时,乃使其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取三阳、五会”。顷刻太
11、子复苏,又使弟子豹,“为五分之熨,熨两肋下,再熬以汤剂调理,二十余天而愈”。 汉代著名外伤科医家华佗发明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术、刮骨术。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书于公元610年)中记载了创伤内异物剔除术、肠断裂缝合术和结扎止血法。甚至还描写了肠吻合手术的步骤、方法、缝合以及护理等 ,可见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很发达。7 7、急症手术、急症手术8 8、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明清时期,其学术上最为重大的发展是温病学说的兴起。首创“疠气”学说,脱却“六淫”致病因素圈子,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病因学说。他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温疫是感触疠气而引起,邪从口鼻而入,伏匿膜厚
12、,迨其溃发则有九种传变。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三、中医急救护理的特点三、中医急救护理的特点 1、辨证施护 如高热的患者,西医常规是物理降温,而中医则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降温,实热证可用生石膏等煎汤擦洗,风寒证当用麻黄类方煎汤擦洗,以免闭门留寇、湿邪内留或汗出过多而虚脱。 阳虚证在液体治疗时,当注意液体的滴入速度易慢不宜快,亡阴重症在液体治疗时当加快输液速度。 2、整体观 中医护理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
13、,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符合人类健康需求。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的体现。 3、情志护理 急诊科的护理对象多数以急、重、危、险症候为主,常伴有烦躁、易怒、沮丧,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26 4 4、治未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最早提出了“治未病治未病”:“圣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以及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四、中医常见的急
14、救护理技术四、中医常见的急救护理技术嗅鼻法催吐法针刺法 艾炙法拔火罐疗法刮痧法 推拿法 穴位注射中药灌肠嗅鼻法嗅鼻法 用药物吹入鼻道或直接闻嗅刺激鼻粘膜,通过嗅神经传达到中枢而引起反射性的喷嚏,兴奋知觉神经而使昏迷的病人苏醒过来。常用的药物为通关散,由猪牙皂角、细辛各等份组成,有通开窍的功用。催吐法催吐法 在急救中主要用作清除食道、胃肠中的食物和咽喉气管中的异物、痰等,以达到宣通呼吸道、吐出进入胃中的毒物的目的。其常用的催吐药有瓜蒂散,由瓜蒂、赤小豆各等份组成,有涌吐痰食的功用。使用催吐药时要慎重,宜用于体质健壮的病人,年老体弱、孕妇、有心脏病和吐血史的人不宜使用。 针刺法针刺法 针法是用三棱
15、针、圆针等针刺放血,或以毫针重刺激对昏迷晕厥病人进行急救,达到复苏的目的。常用穴位有人中、百会、合谷、十宣、少商等。常用急救穴位首歌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艾炙法艾炙法 艾炙法是以艾条在一定穴位上燃烧,以其温热透过皮肤刺激神经血管等而达到强心兴奋的作用,常用穴位因病而异,炙时应全神贯注,防止烧灼皮肤;凡头、面、胸部及有毛发的地方(除百会穴外) ,一般不宜艾炙。 拔火罐疗法拔火罐疗法 以特制的玻璃瓶或陶罐,用点燃的棉球在里面晃一下(闪火法)或将点燃棉球投入后(投火法),立刻覆盖在病人一定部位上,利用火罐吸住皮肤,给以温热的刺激,活血行气,使人体气血流畅而收到止病消肿的
16、作用。但是体质弱、皮肤容易出血和有广泛性皮肤病成皮肤有严重过敏的,心力衰竭、抽搐的病人不宜使用。刮刮 痧痧 法法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3推拿法推拿法 以推拿手法在体表、肌肉、关节进行推、按、揉、捻、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并刺激神经,使之兴奋而收到治疗作用。另有小儿捏脊八法,对小儿高热和食积有一定的功效。但有急性炎症、急性传染病、大面积皮肤疾患、肿瘤、皮肤容易出血、体质虚弱病人不宜使用。发热患者,针刺大椎放血;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牙痛患者,针刺颊车、合谷;高血压患者
17、,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肠梗阻患者,清肠饮灌肠;有机磷中毒患者,生大黄粉冲水洗胃;在抢救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发热发热肾虚真的是男人心里无法言说的痛,我之前是严重早泄,硬度也不够,后来居然又阳痿了,和老婆一个月都难得有一次,每次几乎都不到一分钟,老婆对我别提有多失望了,后来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老中医,他给我开了几副中药,吃了大概一个月,我的那些毛病就都好了,效果真的很不错,有需要的可以加他薇|杏:msdf00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7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8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9止呃逆止呃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18、院 40止呕吐止呕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3止胃痛止胃痛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4治便秘治便秘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5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6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79 9、列缺、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法: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头痛,牙痛,头项强痛。(头项寻列缺)操作: 向上斜刺0.5 0.8寸,可灸。10、涌泉、涌泉定位:当足底2、3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足趾跖屈时凹陷处。作用:滋阴降火,醒脑安神。主治:头痛,头昏,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狂,昏厥。操作:直刺0.50.8寸。总结总结 中医在医学的历史舞台上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中医急救,更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的重要财富。中医急救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今天,尤其在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护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知识的缺乏,很多方法被错误的应用,以至于中医急救方法越来越被遗忘在角落,如何发扬中国的传统医学,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