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写景状物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之写景状物散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之中考复习之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1、景物特征、景物特征【答题思路】【答题思路】 外在特点外在特点+内在精神品质内在精神品质【答题注意点】【答题注意点】 1、分点作答;、分点作答; 2、筛选全面,注意整合、概括,避免重复。、筛选全面,注意整合、概括,避免重复。示例:(周练四)木棉花开示例:(周练四)木棉花开 通读全文,说说木棉有哪些特点?(通读全文,说说木棉有哪些特点?(4分)分)【答案】【答案】 外:躯干挺拔;花朵硕大且红艳。外:躯干挺拔;花朵硕大且红艳。 内:奋发向上,默默无闻,傲然正气。内:奋发向上,默默无闻,傲然正气。外在特征易被忽视!外在特征易被忽视!示例:(周练五)灯笼草
2、:大地上的静物示例:(周练五)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根据全文内容,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概括灯笼草的特点。灯笼草的特点。【答案】【答案】 扎根大地,亲近自然;扎根大地,亲近自然; 坚守乡村,固守家园;坚守乡村,固守家园;深处低位,清心寡欲;深处低位,清心寡欲;平凡宁静,默默无闻;平凡宁静,默默无闻;不在意生存的环境,顽强的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顽强的活着;无私奉献。无私奉献。筛选筛选+概括!概括!2、赏析题(词语、句子、次要对象、文题)赏析题(词语、句子、次要对象、文题)【思路思路】赏析形式赏析形式+效果效果+描写对象特征描写对象特征+情感情感【注意注意】1、赏析形式的角度有:修辞手法、描、赏析
3、形式的角度有:修辞手法、描写特点(多种感官、动静结合等)、句式、写特点(多种感官、动静结合等)、句式、用词等,要考虑全面;用词等,要考虑全面; 2、效果与形式上的特点要对应效果与形式上的特点要对应; 3、描写对象特征关注外在和内在;、描写对象特征关注外在和内在; 4、赏析非主体描写对象时要考虑其作、赏析非主体描写对象时要考虑其作用,即要联系主体对象特征(对比、烘托);用,即要联系主体对象特征(对比、烘托); 5、情感要具体,不能简单写、情感要具体,不能简单写“喜爱、喜爱、赞美赞美”。词语赏析示例:(随堂练习缸中日月)词语赏析示例:(随堂练习缸中日月)请赏析第请赏析第段中加框的词语段中加框的词语
4、“漾漾”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4分)分) 【答案】【答案】化抽象为具体(把喜悦的情感比作水波荡漾),化抽象为具体(把喜悦的情感比作水波荡漾),(形式上的特点)(形式上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农人丰收时的自足和幸福,生动形象地写出农人丰收时的自足和幸福,(描写对象的特点)(描写对象的特点)抒写了缸见证了农人的岁月流年(或缸给农人抒写了缸见证了农人的岁月流年(或缸给农人带来了收获、来年的希望)带来了收获、来年的希望)(情感)(情感)。 句子赏析示例:(月考一秋天的黄昏)句子赏析示例:(月考一秋天的黄昏)第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你是驾
5、着白云朵的鸟。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答案】【答案】把棉花把棉花比作比作白云,把你白云,把你比作比作鸟鸟(双比喻)(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柔软洁白柔软,童年的,童年的快乐快乐自在,自在,(喻体特点)(喻体特点)表达了对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童年生活的怀念。(情感)(情感)句子赏析示例:(周末练习二野菊)句子赏析示例:(周末练习二野菊)请从修辞或语言运用角度赏析文章第请从修辞或语言运用角度赏析文章第段划线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子的表达效果。【答案】【答案】比喻的修辞,比喻的修辞,(修辞)(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菊在故土的晚秋田野开放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菊在故
6、土的晚秋田野开放的颜色、姿态,颜色、姿态,(内容)(内容)突出了秋菊的生机和不畏风霜傲然姿态突出了秋菊的生机和不畏风霜傲然姿态(特点),(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情感)(情感)句子赏析句子赏析新题新题:(周练蝉声):(周练蝉声)第第段加框句子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段加框句子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具体分析其妙处。(请任选一种具体分析其妙处。(4分分)【答案】拟人角度:【答案】拟人角度:“高踞高踞”、“吟吟”,将蝉拟人化,将蝉拟人化,(手法说(手法说明)明)生动形象描写出蝉栖于树上高亢欢快鸣叫的生动形象描写出蝉栖于树上高亢欢快鸣叫的动态;
7、动态;(内容)(内容)既符合蝉于树上高声鸣叫的自然形态,也表既符合蝉于树上高声鸣叫的自然形态,也表现出蝉能高声表达出夏日丰收喜悦的智慧,现出蝉能高声表达出夏日丰收喜悦的智慧,(妙处)(妙处)巧妙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赞美,对故乡巧妙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赞美,对故乡丰收美景的喜悦。丰收美景的喜悦。(情感)(情感)文题妙处赏析题示例(导学秋日的灯盏文题妙处赏析题示例(导学秋日的灯盏 赏析标题赏析标题“秋日的灯盏秋日的灯盏”的的妙处妙处。 【答案】【答案】 比喻,将秋天的果实比作秋天里的灯盏;比喻,将秋天的果实比作秋天里的灯盏;生动形象,给人温暖、踏实的感觉;生动形象,给人温暖、踏实的感觉;表现了
8、人们的喜悦和希望;表现了人们的喜悦和希望;(以上三点为赏析)(以上三点为赏析)点明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主旨;文章以文章以“秋日的灯盏秋日的灯盏”为线索结构全文;为线索结构全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以上三点为作用和形式(以上三点为作用和形式上的特点)上的特点) 3、作用题(特殊段落、次要形象、文题)、作用题(特殊段落、次要形象、文题)【答题基本思路答题基本思路】1、特殊段落写了什么、特殊段落写了什么/次要对象什么特征;次要对象什么特征;2、内容上的作用:对主要内容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对主要内容的作用/对主题对主题描写对象的作用;对描写对象的作用;对情感情感表达、揭示主旨的作
9、用;表达、揭示主旨的作用;3、结构上结构上的作用:根据特殊段落所在的位置的作用:根据特殊段落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考虑联系上下文考虑4、形式上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等、形式上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等示例随堂练习沙漠绿洲示例随堂练习沙漠绿洲请说说第(请说说第(5)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答案】描写了天鹅湖里鹤的姿态优美,描写了天鹅湖里鹤的姿态优美,(内容概括)(内容概括)表达我对这种景象的喜爱;表达我对这种景象的喜爱;(情感)(情感)烘托出沙漠里的树木创造出的绿洲充满生机与烘托出沙漠里的树木创造出的绿洲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迷醉;活力,令人迷醉;(与主体描写对象的关系)(与主体
10、描写对象的关系)为下文具体描写沙漠里的树木,表现它们的坚为下文具体描写沙漠里的树木,表现它们的坚韧勇敢的精神做铺垫。韧勇敢的精神做铺垫。(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月考温暖的灯笼)(月考温暖的灯笼)文章第文章第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答案】【答案】不能。不能。写了现在孩子们享受不到我童年时打灯笼的那种写了现在孩子们享受不到我童年时打灯笼的那种狂欢;狂欢;(内容)(内容)和上文我童年打灯笼的快乐构成对比呼应;和上文我童年打灯笼的快乐构成对比呼应;(作(作用)用)表达了对自己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表达了对自己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传统民俗不能
11、传承的遗憾。者对这一传统民俗不能传承的遗憾。(情感)(情感)(1 1)形式上)形式上 手法使用(比喻、双关等等),生动形象,激手法使用(比喻、双关等等),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效果;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效果;(2 2)内容上)内容上 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揭示文章的主体对象及其特征、暗示主题中心;揭示文章的主体对象及其特征、暗示主题中心;表达作者的感情。表达作者的感情。(3 3)结构上)结构上 构成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总结全篇。构成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总结全篇。举例略(可参看第举例略(可参看第1010张幻灯片)张幻灯片) 文题文题作用题解题思路:作用题解题思路:4
12、、句子含义理解、句子含义理解【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抓住关键词理解表层、深层含义;、抓住关键词理解表层、深层含义;2、情感、情感示例(月考故乡的果实)示例(月考故乡的果实)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9)段加框句子的理解。)段加框句子的理解。 那些生命在黑暗中都应活得激动,彼此游弋那些生命在黑暗中都应活得激动,彼此游弋在爱的网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盲目!在爱的网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盲目!【答案】【答案】根须输送营养,促进果实生长;果实拼命生根须输送营养,促进果实生长;果实拼命生长,奉献自己的果肉。长,奉献自己的果肉。(表层)(表层)每个生命都在努力(盲目、一味)地生长,每
13、个生命都在努力(盲目、一味)地生长,都在奉献着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生命之都在奉献着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生命之间互相供养。间互相供养。(深层)(深层)表达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表达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情感)(情感)5、复杂情感、复杂情感【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立足文本,所见即所得,文章中出现的都、立足文本,所见即所得,文章中出现的都要考虑;要考虑;2、注意合并、整合,做到从不同角度进行提、注意合并、整合,做到从不同角度进行提炼。炼。(月考秋天的黄昏)(月考秋天的黄昏)从全文来看,第从全文来看,第段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段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5 5分)分)【答案】【
14、答案】对安详丰满的对安详丰满的乡村生活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的喜爱和怀念,对对童年童年快乐自在生活的怀念,快乐自在生活的怀念,对对母亲母亲的怀念,的怀念,对对城市生活城市生活的不满。的不满。示例:(随堂练习缸中日月)示例:(随堂练习缸中日月)阅读全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中蕴含了作者阅读全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中蕴含了作者哪些哪些复杂的情感?复杂的情感?对对缸缸的喜爱和赞美;的喜爱和赞美;对对农人农人朴实无华、辛勤智慧的赞美;朴实无华、辛勤智慧的赞美;对对母亲母亲、农村农村生活场景的怀念;生活场景的怀念;对农村对农村生活生活的热爱;的热爱;对对故乡故乡的怀念。的怀念。(每点(每点1 1分)分) 6、
15、情感梳理、情感梳理【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根据所给信息,对应文本相关内容,确、根据所给信息,对应文本相关内容,确定所要提取、概括的范围;定所要提取、概括的范围;2、根据文本,筛选、概括表现情感(心理、根据文本,筛选、概括表现情感(心理、情绪)的词语。情绪)的词语。3、注意词语概括的准确性,区分度要明显。、注意词语概括的准确性,区分度要明显。示例(月考沙漠绿洲)示例(月考沙漠绿洲)随着作者的行踪,作者的感受也不断变化,请通随着作者的行踪,作者的感受也不断变化,请通读全文,填写下列横线。读全文,填写下列横线。广袤戈壁,广袤戈壁, 压迫压迫 穿越沙海,穿越沙海, 天鹅湖天鹅湖畔,畔, 绕行树下,
16、绕行树下, 感动感动 分析:广袤戈壁,分析:广袤戈壁, 压迫压迫 (第(第1、2段)段)穿越沙海,穿越沙海, (第(第3、4段)段)天鹅湖畔,天鹅湖畔, (第(第5、6段)段)绕行树下,绕行树下, 感动感动 (第(第712段)段)【答案】【答案】(惊险)遗憾;陶醉(惊险)遗憾;陶醉7、结构、组材、结构、组材【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明确结构为内容、为主题服务;、明确结构为内容、为主题服务;2、由浅入深,由总到分答题;、由浅入深,由总到分答题;3、考虑具体详略写的段落(对象)的作用、考虑具体详略写的段落(对象)的作用示例:(示例:(2014年淮安中考试卷)听雁年淮安中考试卷)听雁简要概括文章第
17、简要概括文章第35段是如何围绕段是如何围绕“听听”来组织材料来组织材料的。的。【答案】【答案】文章以文章以“听听”为线索,先写群体再写个体(由为线索,先写群体再写个体(由一般到特殊):先写群雁的高亢的鸣叫,再写一般到特殊):先写群雁的高亢的鸣叫,再写头雁指挥雁阵时的不同声音;最后写孤雁凄楚头雁指挥雁阵时的不同声音;最后写孤雁凄楚的叫声;的叫声;最后重点强调最后重点强调“头雁头雁”在雁阵中的作用。在雁阵中的作用。新题示例(月考独树的追求)文章详写胡杨,略写新题示例(月考独树的追求)文章详写胡杨,略写榕树,这是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想法。榕树,这是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想法。【答案】【
18、答案】文章略写了榕树在优越条件下的形态奇异、生命旺盛文章略写了榕树在优越条件下的形态奇异、生命旺盛(1分),详写了胡杨在艰难困境中顽强不屈,突出分),详写了胡杨在艰难困境中顽强不屈,突出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生存(1分),分),这二者都能突显主题,但是胡杨更能突显文章的主题:这二者都能突显主题,但是胡杨更能突显文章的主题: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2分)。分)。(或者答写榕树衬托出胡杨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不屈、(或者答写榕树衬托出胡杨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不屈、努力生长,为下文具体描
19、写胡杨的特点做铺垫。可以努力生长,为下文具体描写胡杨的特点做铺垫。可以给给1分)分)8、主题感悟、启示、主题感悟、启示【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明确题干提示,要求从哪里获得启示;、明确题干提示,要求从哪里获得启示;2、注意题干中是否有、注意题干中是否有“结合自身实际结合自身实际”的要求,的要求,先谈理解,再谈启示,再联系生活举例。先谈理解,再谈启示,再联系生活举例。示例:(示例:(2014中考)听雁中考)听雁综观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上综观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答案】坚韧、顽强;坚韧、顽强;智慧;智慧;团结互助;团结
20、互助;仁爱;仁爱;坚贞;坚贞;有责任能担当有责任能担当(先谈大雁的品质,再谈自身实际!)(先谈大雁的品质,再谈自身实际!)【答案】【答案】也许我们会遭受也许我们会遭受人生的不幸人生的不幸或是或是艰苦环境的磨艰苦环境的磨折折,我们应该,我们应该勇敢坚强面对,坚守自己的理想勇敢坚强面对,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和追求,才能创造生命,才能创造生命精彩精彩(意对即可)。(意对即可)。具体联系树的命运。具体联系树的命运。 先命运,后启示!先命运,后启示!示例:(月考沙漠里的绿洲)示例:(月考沙漠里的绿洲)联系沙漠里那些联系沙漠里那些“躺倒和蹲伏的树躺倒和蹲伏的树”的的命运命运,请,请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