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串模块 构建通史时空逻辑构建通史时空逻辑联热点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攻大题 决胜江苏卷增分制高点决胜江苏卷增分制高点构建通史时空逻辑串模块时时段段特特征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政治制度上带有部族和血缘关系的特征,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时段一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1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新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刀耕火种丝织、彩陶技术壁
2、画、陶器绘画夏代(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出现早期商业交换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井田制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商业有了初步发展甲骨文、金文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井田制纺织业地位非常重要商贸频繁、骨贝、铜贝出现礼乐文化诗经中的大部分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商鞅变法出现郡县制铁犁牛耕、都江堰等人工冶铁、淬火工艺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百家争鸣司南楚辞1.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先秦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和
3、井田制。前者是奴隶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后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前者是由后者决定的。在井田制下,土地归周王所有,所以以此为前提,周王才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推行分封制。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宗法制也瓦解了。2跨模块结合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3)思想:礼乐制度崩溃
4、,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4)教育: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针对训练
5、3答案解析1232.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这一趋势表明了 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解解析析材料“骤减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体现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1233.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
6、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A.统治利益B.商业生产能力C.社会制度D.争霸需求答案解析123时时段段特特征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时段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
7、的发展1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秦代(前21前207年)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市”的管理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崇尚法家,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产生西汉(前202公元9年)汉承秦制设立“中朝”察举制牛耕逐渐普及全国纺织技术发达、丝国、铁业官营制度商运活跃、丝绸之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纸术产生汉赋东汉(25220年)沿用西汉政治制度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牛挽犁出现水排商运活跃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推行均田制灌钢法“草市”出现道教、佛教盛行抱朴子、火药王羲之、顾恺之1.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思想之间的
8、关系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典型特征。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特别是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加速了各地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也要求统治者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秦朝时期实行“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到摧残;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儒学地位的变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深受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影响。2跨模块结合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战乱频繁,使中原
9、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地区环境相对安定,江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佛教、道教得到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南北方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南北方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教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解析针对训练3解解析析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4565.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
10、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封建思想之复活”是指汉朝 A.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分封制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解解析析“封建”在中国古代是“封邦建国”的简称,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封建”的典型,汉朝初期部分推行了封国制度,故B项正确。4566.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解析解析材料“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表明选官制度不受门第影响,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为门第等级,士族世袭政治特权,该变化表明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456答案解析时时段段特特征征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
12、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段三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1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隋代(581618年)创立科举制开凿京杭大运河“三教合一”唐代(618907年)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出现曲辕犁、筒车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瓷、北白瓷的格局柜坊、飞钱儒学复兴运动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文人画、唐诗、词、书法艺术步入盛世宋代(9601276年)二府三司制王安石变法出现水转翻车,形成稻麦轮作的两熟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五大官窑海运发达;交子出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程朱理学
13、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风俗画、宋词繁荣、行书四大家元代(12711368年)行省制、“腹里”、 宣政院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广泛种植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元青花瓷海运发达王祯:转轮排字盘书法家赵孟、元曲、话本小说1.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2跨模块结合点(2)经济制度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
14、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事制度府兵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募兵制,唐玄宗建立,是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2.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15、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两宋时期,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和绘画艺术的发展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宋词、话本、风俗画、戏曲等得到发展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7.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夷夏大防的观念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D.维护国家
16、的主权答案解析针对训练37898.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解析7899.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答案解析789时时段段特特征征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
17、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文化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时段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1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明代(13681644年)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大兴水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帮、会馆出现,对外贸易受限王守仁、李贽铜活字小说西游记等清前期(16361840年)康熙帝捍卫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重视河防、海塘
18、建设粉彩瓷器商业区相当繁华,但对外贸易受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反君主专制思想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1.明清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明清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是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3)文化上:理学进一步强化,思想界因循守旧,死气沉沉。2跨模块结合点2.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 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市场化、专业
19、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10.(2017课标全国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解析针对训练31011
20、1211.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解析1011121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解析10
21、1112解解析析根据材料信息“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并引起较大关注,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联热点热考点热考点1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中多有创新,富有成效,国家治理能力也有显著提高。针对练针对练1(2017盐城七校联考)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九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舆马廷尉掌刑辟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宫室治粟内史掌谷货少府掌山海池泽
22、之税六部吏部掌职官铨选户部掌税收财政礼部掌文仪外事兵部掌兵籍军令刑部掌司法刑狱工部掌营造工程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解解析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九卿的职责包括国家政务和皇家事务,而六部只管国家政务,所以,从九卿到六部是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热考点热考点2郡县治,天下安郡县治,天下安古人曰:“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同志借用古人的说法,强调的是当前政局和地方各级官员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出色业绩,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针针对对练练2(2017淮安高三质检)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
23、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末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解解析析A、B不符合史实,秦汉时期由中央任命的官吏是郡守和县级官吏,啬夫不在之列。地方人民不知郡县,可见管理地方的力度还不够,地方有一定的自治色彩。答案解析热考点热考点3低碳发展与人口增长低碳发展与人口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环境破坏严重,低碳发展刻不容缓。因此,我国目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
24、济。同时注意解决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出台有关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针针对对练练3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人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答案解析热考点热考点4“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
25、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针针对对练练4(2017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质检)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答案解析解解析析长沙铜官窑的瓷器打广告语,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都是为了扩大市场,体现出其市场营销策略,故选B。材料反映不出A、C、D三项。热考点热考点5道德中国道德中国国无德不兴,德不可空谈,伟大的
26、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品德。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仍需大力弘扬。针针对对练练5(2017南通十校联考)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该思想家 A.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B.要求缓和社会矛盾C.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D.吸纳了法家的思想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根据材料,解决人性恶的方法是通过后天的教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对人性教化的探讨,没有涉及社会矛盾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探讨了对人性改造的方法,没有探讨国家管理,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通
27、过教化使人符合圣贤的标准,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热考点热考点6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多元一体,兼容并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血脉相连。习近平同志提出:“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深深根植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针针对对练练6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反映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答案解析热考点热考点7反腐倡廉,权力运行的监督与
28、制约反腐倡廉,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针对练针对练7(2017江苏常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材料料“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
29、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于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1)据材料,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答案解析答答案案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机制: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解析解析特点从地位权力、与中央的关系、职责等方面概括,机制据材料概括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
30、义。答案解析答案答案目的: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解解析析目的联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可得出是“抑制地方势力”。意义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吏治整顿等角度概括。决胜江苏卷增分制高点攻大题一、考情考向与命题规律一、考情考向与命题规律江苏卷江苏卷21题题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年份材料段数 设问数 分值考查主题2017年2段3问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2016年2段3问12分汉代商业政策2015年2段3问12分中国文化与国家稳定统一的关系2014年3段4问14分中国历代王朝对中枢权力的调控201
31、3年3段4问12分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思想江苏卷非选择题21题解题突破命题规律分析命题规律分析1.题型较为稳定。(1)材料段数为23段,文字阅读量不是太大。(2)设问数目基本3问,有时4问。(3)分值多为12分,最高达到14分。2.考查的内容皆是中国古代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模块。也就是说第21题定性为中国古代史范围的非选择题。3.从试题结构上看,基本上三段式:主题语材料设问。这种形式是比较固定的。4.从考查的内容看,第21题基本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设问由易到难,从史实概括到理解升华呈递进关系,符合认识规范。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大跨度的综合。5.从答案上看,基本上呈要点化,文字比较
32、简洁,答案文字量较少。二、高考典例二、高考典例(2017江苏单科,2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材料料一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材料料二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
33、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
34、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三、答题流程三、答题流程第一步先浏览材料第一步先浏览材料(1)浏览指快速阅读,先大体知道材料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2)题头语有考向的导向性。如本题中的“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大体确定了材料内容与命题考向。(3)划出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如材料一,美洲作物传入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发展商业发达。材料二,民间贸易兴起开始海禁中国出超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第第二二步步设设问问要要细细审审。对设问中的各个因素都不能忽略,最关键的是求答内容。如第(1)问要求
35、回答“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时间限定在“明朝中后期”,关键在于理解“商品经济”这一概念的含义。答案来源限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有两个答题点:一是“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注意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结合;二是“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也要注意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第(3)问要求回答“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一要注意“积极”限定,二要注意答案来源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第三三步步概概括括设设问问要要求求,调调动动知知识识,确确定定答答案案要要点点。答案来源,各问要求不一,不外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答案要点数要考虑该问所赋的分值数。分值低
36、的要简,分值高的要多。江苏卷一般1个要点给1分,重要内容多至2分。这个过程可像写作文一样列个提纲。第四步精心书写答案。第四步精心书写答案。根据所构思的答案提纲,精心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要点要全、叙述要有条理、文字要工整,概念要准确,要有逻辑性。答案四、针对训练四、针对训练(2017盐城模拟)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一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
37、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材料料二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材料料三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38、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答案变化:市民阶级正式产生。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科技进步和宋明理学。据材料“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可知宋代形成了市民阶级。答案解析(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解析答案答案说明:指南针应用于
39、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解析解析设问要求是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技在宋朝发展的表现回答即可。(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答案解析答答案案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解解析析从材料反映的理学兴起的背景是“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结合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等可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以“仁、义、礼、智”道德规范行为;材料“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表明理学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