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十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5162855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第十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第十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第十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第十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第十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第十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第十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章第十章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等。一、现金的管理一、现金的管理 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是指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可以立即购买材料、设备、支付工资等。持有足够的现金,能够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现金是企业收益能力最低的资产,持有太多的现金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能力。因此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是现金管理的重要内容。1、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交易动机。 是指企业为了正常正常的经营需要而储备的

2、现金。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交纳税金等。预防动机。是指预防意外事件需要而保持的现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总是稳定的,某期的现金流出量可能会意想不到的大,因此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除了要满足正常的需要外,应适当增加持有量,以应付突发事件。投机动机。是指企业持有货币资金以便从预期的有价证券价格变动中得到好处。 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应等于: 交易需要额+预防需要额+投机需要额 但是后两部分与企业的临时借款能力及愿意承担风险大小等因素有关,变动性较大,而交易需要额较为稳定。2、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直接法(现金收支法): 直接法是直接根据预算期内影响企业现金的收支的各项经济业务,逐项预测各项现金收入和支出数,编制

3、现金预算的方法。 现金预算表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本期销售预算以及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收回等资料,确定本期营业现金收入和其他现金收入。其他现金收入主要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 理财活动的现金收入,如银行借款、出售固定资产收入 第二步:根据本期各项费用预算资料,确定本期营业现金流出和其他现金流出。其他现金流出主要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的现金流出,如购买固定资产、支付利息等现金流出; 第三步:确定本期现金结余的最低存量,以此推算本期现金的不足数及多余数。不足时可向外借款,多余时可归还借款或对外投资。 下表是按直接法编制的现金预算表(单位:万元)。3、现金最佳余额的测算存货模式 最佳现金余额是指

4、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是最为有利的数额,即成本最低时的货币持有量。 该种模式是假定企业对未来的货币资金需要完全可以预测,并假设收入是每隔一段时间发生的,支出是在一段时期内均衡发生的。当一个企业每次获取大量营业款时,往往不会长久保留在帐户上而会投资有价证券,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等到需要使用时,再将其转化为实际货币资金。 如果企业期初持有Q元货币资金,在这笔资金用完后,即时间为t1时,企业销售有价证券Q元补充,然后这笔资金又逐渐用完,至时间t2,再出售Q元的有价证券,如此周而复始.货币资金余额 Q Q/2 t1 t2 时间模式用图表示如下:一般认为,现金资产是非盈利资产,即便有利息收入,也很低。如果

5、企业将这部分现金进行对外投资,例如对外贷款,则可以获得按当时资本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因此企业持有一定的现金,则意味着放弃了 一些获利机会,这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持有现金量越大,其机会成本越大。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成本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每次将有价证券变现时,都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和手续费,即转化成本。持有现金量越小,转换次数越多,转化成本越高。 这样便存在一个最佳现金持有量,能够使总成本最低。成本总成本机会成本转换成本现金持有量设:TC为总成本, T为给定时间内现金需求量,Q为现金余额,i为机会成本率(即一元的机会成本),F为每次转换的固定成本,则: 机会成本转化成本最佳现金余额 考虑机会成本

6、和转化成本后的总成本TC计算公式为:如果存在这样一个Q值,使TC等于最小,则该Q值就是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通过对上式中的Q求导数,并令其结果等于零,就可求得最佳现金持有量。 若将最佳现金持有量记为Q*,则有: 企业现金持有量从Q逐渐趋向零时,就需要再次筹资,因此现金余额不断从最高到零,筹资将不断进行下去, 每期筹资的次数=T / N 例,某企业每月货币资金总需要量为50万元,每天支出量较为均衡,每次为筹集资金应付的相关成本60元,货币资金月利率8 ,则该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为:每月筹集货币资金次数为:4、现金的日常管理、现金的日常管理 现金日常管理的目的是加速现金的周转速度,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

7、有效地控制现金支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运用下列策略:1)加速收款 发生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规模,但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因此需实施妥善的收款策略,缩短收账时间。2)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企业在不影响自己的信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3)合理使用现金浮游量。 从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到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帐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占用的现金量称为现金的浮游量。尽管企业已开出支票,但仍可以使用,不过须注意控制使用时间。4)闲置现金投资管理。这些现金头寸可用于短期证券投资以获取利息收入或资本利得,如果管理得当,可为企业增加相当可观的净收益。财务人员通常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

8、有国库券、可转让大额存单等。二、应收账款的管理二、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商业竞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1、应收账款成本、应收账款成本1)机会成本。企业销售过程中形成了应收账款,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定的投资盈利的机会,便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算:2)管理成本。包括有:对客户信誉情况调查费、收账费用等。3)坏账损失成本。这是应收账款最大的风险所在。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就是: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负担成本之间作出权衡。2、信用政策的确定、信用政策的确定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不同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

9、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1)信用标准 是指企业同意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如果企业信用标准订的太高,也就是只对少数信誉好的客户赊销,则可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坏帐损失,但会影响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订的太低,虽然有利于扩大销售,但会增加坏帐损失和应收帐款投资的机会成本。 2)信用期限 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物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如“1/10,N/30”的含义是全部款项必须在30日内付清,30天为信用期限。企业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但也会使平均收账期延长,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增加,相应的机会成本、坏帐损失和收帐费用的增加。因此,企业应根据延长信用期限增加

10、的收入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而定。3)现金折扣 是 产 品 售 价 的 扣 减 期 限 和 折 扣 比 率 。“1/10,N/30”的含义为:如果客户在发票开出后的10日内付款,可以享受1%的折扣,因此10天为折扣期限,1%为现金折扣比率。企业决定是否提供以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应根据提供折扣所得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而定。例,某公司2002年预测的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1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70%,资金成本率为10%,假设企业收帐政策不变,固定成本总额不变。该企业准备了三个信用条件的备选方案:A方案信用期限为20天;B方案信用期限为40天;C方案信用期限为60天。各种备选方案估计的赊销水平、坏帐

11、百分比和收帐费用等有关数据见下表: 由表中的资料可知,在这三种方案中,B方案的获利最大,它比A方案增加收益万元。比C方案增加收益万元。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以B方案为最佳。5、应收账款的收账 应收账款的账龄有长有短,一般账龄越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1)加强对应收账款情况的监督 利用账龄分析表了解应收账款有多少在信用期内,多少已经超过了信用期,及各账龄应收款所占的比重。对于不同账龄的欠款,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2)制定收账政策 包括:对于拖欠期较短的客户,不予过多的打搅,以免失去市场;对于拖欠期较长的客户,应频繁地书信、电话催讨;对于过期很

12、长的客户,必要时提请诉讼等。三、存货的管理三、存货的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自身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其中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是工业企业存货的主要内容。1、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成本采购成本。主要是指存货的买价、运输费等。采购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采购的数量及单价。订货成本。是指为了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主要指采购费用(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等)。订货成本与采购的数量关系不大,而与采购的次数密切相关。若某期存货需求量一定的条件下,每次订货数量越少,订货次数就越多,订货成本就越大。储存成本。是指存货在储备过程中发生的仓

13、库保管费、保险费、存货占用资金所支付的利息等。它与存储量直接相关,而与订货次数关系不大。要降低储存成本,则应减少每次采购的存货量,增加采购次数,降低存货平均库存量,降低储存成本。2、存货管理的目标、存货管理的目标 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以及出于价格 上的考虑,往往要储备一定量的存货。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而且会增加仓储费、保险费、管理人工费等。进行存货管理就是要尽量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平衡,确定最合理的存货水平。3、经济订货量 对存货成本分析可知,若每次订货量增大,则存货储存量增大,储存成本增大;但订货次数减少,订货成本降低;反之,则存货储存量降低,储存成本减少,

14、但订货次数增多,订货成本增加。因此随着订货批量的大小变化,两种成本互为消长。 经济订货量是指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低时的采购量。例、某企业全年耗用某种材料为20000公斤,每次订货成本为600元,每公斤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元。则经济订货量为: =1789公斤 全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次 即12次4、保险库存量的确定 保险库存量是企业为了防止临时性存货需求量增大而多储备的存货数量。一般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保险库存量也越大。计算公式为: S=式中:S保险储备量m预计最大日耗用量d平均正常日耗用量r预计最长交货时间L平均交货时间 例,某公司甲材料,年需要量为7200千克,计算出经济订货量为600千克,

15、每年订货12次。假设甲材料全年平均日需求量为20千克,平均交货时间为10天。预计最大日需求量为25千克,预计最长交货时间为14天。该公司甲材料的保险储备量为:S= =100(千克)注意:从生产的连续性来看,保险库存量越大越安全,但是太大的保险库存量会加大储存费用。因此确定保险库存量应该在存货短缺损失和存储费用之间作出平衡。(若企业的存货需求量很稳定,也可以不考虑保险库存)5、订货点的确定 订货点是指在订购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应保持的存货量。也就是存货还剩多少时,就应发出订货单。 订货点确定的方法是:将企业订货提前期内的正常耗用量加上保险库存量。即: 订货点=平均正常日耗用量平均交货时间+保险

16、库存量 = dL + S例、沿用上例数据,确定订货点为: dL + S=20 10100300千克。6、ABC分类法 一个企业的存货品种很多,一般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就是将存货按其总价值的大小分成A、B、C三类,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ABC分类法的过程概括如下:(1)根据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量及价格计算该种存货的资金占用额;(2)计算每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比重;(3)根据比重大小将全部存货分成三类:比重大的划为A类,比重次之的划为B类,其余的划为C类;(4)对各类实行不同的管理: A类存货一般种类较少,但占用额较大,因此应实行重点管理,如采用周转法确定资金占用额,用经济批量法进行订货量控制。有效地控制A类存货,就能基本保证存货资金的有效控制。 B类存货实施次重点管理,可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严格管理,可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条件,归类控制。 C类存货一般种类很多,但资金占用仅占很小的比重,一般只凭经验进行资金的规划和控制,而不必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