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5062320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总论经络腧穴学总论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一)经络学总论(一)经络学总论l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l2 2、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发展。、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发展。l3 3、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l4 4、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l5 5、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 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l6 6

2、、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l7 7、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2024/9/12经络腧穴学总论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二)腧穴学总论(二)腧穴学总论l1、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l2、了解腧穴的命名。了解腧穴的命名。l3、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l4、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l5、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2024/9/13经络腧穴学总论1、经、经络络(TheChannelsandCollaterals)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

3、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一)经络学总论(一)经络学总论2024/9/14经络腧穴学总论2、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2024/9/15经络腧穴学总论3、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经脉云:“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2024/9/16经络腧穴学总论4、经络的发现、经络的发现A、体表反应点体表反应点和和针刺感应现象针刺感应现象的归纳的归纳B、穴位主治性能的总

4、结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C、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D、气功气功锻炼中锻炼中“行气行气”现象的总结现象的总结E、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2024/9/17经络腧穴学总论体表反应点体表反应点指前人在临床实践中诊察到某一内脏或某一部位有病时,有时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等感觉,或在皮肤上出现结节以及色泽变化等表现。2024/9/18经络腧穴学总论针刺感应现象针刺感应现象l当针刺一定部位时,会有酸胀的感觉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温灸时也会有热感由施灸部位向远处扩散,推拿时也会产生温热、酸麻等感觉沿一定的经路传导。“得气”、“行气”、“针感”“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2024/9

5、/19经络腧穴学总论气功气功l古称“导引”、按跷、行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气蓄丹田”“小周天”“大周天”2024/9/110经络腧穴学总论5、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A、关于经脉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内经十二经脉难经奇经八脉B、经脉与腧穴的关系内经记载160个针灸甲乙经发展到349个针灸大成359个现代361个C、病候学方面:经脉辨证2024/9/111经络腧穴学总论6、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2024/9/112经络腧穴学总论经经脉脉l十二经脉l十二经别l奇经八脉2024/9/113经络腧穴学总论(1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手三

6、阴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2024/9/114经络腧穴学总论2024/9/115经络腧穴学总论1 1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2 2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3 3 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A、十二经脉命名原则十二经脉命名原则2024/9/116经络腧穴学总论阴经(属脏)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侧,阳经行于外侧)手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

7、上肢上肢前部前部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中部中部少阴心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阳小肠经后部后部足足太阴脾经太阴脾经阳明胃经阳明胃经下肢下肢前部前部厥阴肝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阳胆经中部中部少阴肾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经后部后部B、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十二经脉名称分类2024/9/117经络腧穴学总论1四肢阴经(脏)阳经(腑)循行部位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肢前线中线后线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下肢前线中线后线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四肢部四肢部2024/9/118经络腧穴学总论手三阴

8、经均起与胸部,手三阴经均起与胸部, 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 胸腹部第一侧线胸腹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胸腹部第二侧线胸腹部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胸腹部第三侧线胸腹部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胁、腰侧面胁、腰侧面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躯干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躯干部2024/9/119经络腧穴学总论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手足阳明经脉手足阳明经脉头面部头面部手足少阳经脉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侧头部足太阳经脉足太阳经脉头顶部,头顶部,手太阳经脉手太阳经脉头颊部头颊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

9、面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面部2024/9/120经络腧穴学总论C、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阴,从足走腹。”2024/9/121经络腧穴学总论头头胸胸手手腹腹足足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2024/9/122经络腧穴学总论D D、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流注次序2024/9/123经络腧穴学总论E、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

10、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2024/9/124经络腧穴学总论(2)十二经别)十二经别l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l起于四肢,循行体内脏腑深部,上出颈项浅部。l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联系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达到某些正经未能达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来补充正经之不足。2024/9/125经络腧穴学总论(3)奇经八脉)奇经八脉l 任脉l 督脉 l 冲脉l 带脉l 阴维脉l 阳维脉l 阴跷脉l 阳跷脉2024/9/126经络腧

11、穴学总论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作用l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l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2024/9/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督脉)督脉l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 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l 基本功能: 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 与脑,脊髓,肾关系密切。2024/9/128经络腧穴学总论2)任脉)任脉l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 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l循行循行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 行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2024/9/129经络腧穴学总论3

12、)冲脉冲脉l循行: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步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至目眶下。l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 二经脉气血;冲为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2024/9/130经络腧穴学总论4)带脉)带脉l循行循行 起于季(侧胸部11,12肋),斜向下 行,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l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约束纵行诸脉 2024/9/131经络腧穴学总论5)阴跷脉阴跷脉阳跷脉阳跷脉基本基本功能功能: 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之功 。 “分主一身之阴阳”2024/9/132经络腧穴学总论6)阴维脉阴维脉阳维脉阳维脉基本基本

13、功能功能: 阴维脉 “维络诸阴”, 主一身之里。 阳维脉 “维络诸阳”, 主一身之表。2024/9/133经络腧穴学总论(4)络脉络脉l十五络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之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之躯干部的任脉(身前)督脉(身后)各一条络脉,部的任脉(身前)督脉(身后)各一条络脉,及脾之大络(身侧),总称十五络脉。及脾之大络(身侧),总称十五络脉。l概念:概念: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l功用:功用: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2024/9/134经络腧穴学总论十五络穴十五络穴手太阴肺经之络

14、列缺手阳明大肠经之络偏历手少阴心经之络通里手太阳小肠经之络支正手厥阴心包经之络内关手少阳三焦之络外关足太阴脾经之络公孙足阳明胃经之络丰隆足少阴肾经大钟足太阳膀胱经之络飞扬足厥阴肝经之络蠡沟足少阳胆经之络光明任脉之络鸠尾督脉之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2024/9/135经络腧穴学总论(5)经筋与皮部)经筋与皮部l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作用是约束骨骼,维护关节的运动的功能。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皮肤的一定部位的分区,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2024/9/136经络腧穴学总论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1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联

15、系脏腑器官2 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3 3、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作用4 4、调节机能平衡、调节机能平衡 2024/9/137经络腧穴学总论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1 1、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2 2、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3 3、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4 4、用于疾病的预防、用于疾病的预防2024/9/138经络腧穴学总论经络的现代研究经络的现代研究l 1 1、经络与生物电、经络与生物电l 2 2、经络与脉管、经络与脉管l 3 3、经络与神经节段、经络与神经节段l 4 4、经络与神经、经络与神经体液系统体液系统l 5 5、经络与中枢神经

16、、经络与中枢神经l 6 6、经络与控制论、经络与控制论2024/9/139经络腧穴学总论1、腧穴、腧穴l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也是针灸推拿及其它一些外治法的部位。(二)腧穴学总论(二)腧穴学总论2024/9/140经络腧穴学总论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经外奇穴(3)阿是穴)阿是穴2024/9/141经络腧穴学总论指指分分布布于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和和任任脉脉、督督脉脉上上的的腧穴腧穴。(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2024/9/142经络腧穴学总论2024/9/143经络腧穴学总论(2)经外奇穴)经外奇穴指有一指有一定穴名和位定穴名和位置,但不

17、列置,但不列入十四经系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统的腧穴。2024/9/144经络腧穴学总论(3)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又称“天应穴天应穴”,是指患病时,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在身体上暂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 “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空穴,即得便快,或痛处,是若里当其处,不问空穴,即得便快,或痛处,是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2024/9/145经络腧穴学总论3、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2024/9/146经络腧穴学总论4、腧穴的作用、腧穴的作用远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18、特殊作用近治作用近治作用2024/9/147经络腧穴学总论5、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1)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2)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3)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2024/9/148经络腧穴学总论A固定标志固定标志 人体人体五官、毛五官、毛发、爪甲、乳头、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脐窝、骨骼等皆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作为取穴的标志。(1)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2024/9/149经络腧穴学总论B活动标志活动标志指各部关节、指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肌肉、肌腱皮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空隙、凹陷、

19、皱纹、尖端等尖端等。2024/9/150经络腧穴学总论(2)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 以骨节为主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定穴的标准。2024/9/15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4/9/152经络腧穴学总论2024/9/153经络腧穴学总论2024/9/154经络腧穴学总论(3)手指同身寸法)手指同身寸法2024/9/155经络腧穴学总论足三里足三里(S36)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犊鼻犊鼻穴下穴下3寸寸,胫骨前,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嵴外一横指2024/9/156经络腧穴学总论犊犊鼻鼻屈膝,在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凹陷中取穴2024/9/157经络腧穴学总论(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在第一、二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中点取穴合合谷谷2024/9/158经络腧穴学总论2024/9/159经络腧穴学总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