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5005111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通论:第四章 油菜玉米病害(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第四节 油菜、玉米病害油菜、玉米病害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小斑病 在世界各油菜生产区均有分布,我国在世界各油菜生产区均有分布,我国尤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最为普遍和严重,尤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发病率一般发病率10103030,严重时,严重时8080以上,以上,造成减产造成减产10107070,含油量锐减。,含油量锐减。 油菜各生育阶段均可感病,以油菜各生育阶段均可感病,以开花结开花结果果期发病最多。病菌能侵染油菜地上各部期发病最多。病菌能侵染油菜地上各部分,尤以分,尤以茎杆茎杆受害造成的损失最重。受害造成的损失最重。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 rape

2、Sclerotinia stem rot苗苗期期病病害害症症状状受害茎与叶柄湿腐,长出白色菌丝,形成黑色菌核受害茎与叶柄湿腐,长出白色菌丝,形成黑色菌核一一 症状症状花瓣极易感染,掉落到其他部位可引起新的病斑花瓣极易感染,掉落到其他部位可引起新的病斑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自衰老叶片开始。初暗青色水渍成株期叶片发病多自衰老叶片开始。初暗青色水渍状,后黄褐色,外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穿孔。状,后黄褐色,外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穿孔。 茎杆发病,产茎杆发病,产生中灰白色,边生中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后缘褐色病斑。后期髓部中空,极期髓部中空,极易折断,内有黑易折断,内有黑色菌核,病茎部色菌核,病茎部以

3、上枯死。以上枯死。后期症状后期症状二二 病原菌病原菌核盘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um 子囊菌门盘菌纲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盘菌纲核盘菌属 菌核不规则,黒色,抵抗干旱和低温的能力强。萌菌核不规则,黒色,抵抗干旱和低温的能力强。萌发为肉质子囊盘,浅褐色,上排列子囊。适温发为肉质子囊盘,浅褐色,上排列子囊。适温15152020,RH85%RH85%。 分泌多种果胶酶、纤维素分解酶、蛋白质分解酶及分泌多种果胶酶、纤维素分解酶、蛋白质分解酶及草酸等分解、杀死寄主细胞。草酸等分解、杀死寄主细胞。 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寄主范围广,可侵染6464科科450450多种植物,除十字花科多种植物

4、,除十字花科外,还可侵染莴苣、向日葵、胡萝卜、大豆、蚕豆等。外,还可侵染莴苣、向日葵、胡萝卜、大豆、蚕豆等。核盘菌培养性状核盘菌培养性状菌核切面菌核切面拟薄壁组织疏丝组织核盘菌菌核在沙粒上萌发产生子囊盘核盘菌菌核在沙粒上萌发产生子囊盘核盘菌子囊盘核盘菌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和子囊孢子三三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萌发侵染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萌发侵染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上引起叶片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粘附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粘附病花瓣、病叶片,而引发茎部病害。病花瓣、病叶片,而引发茎部病害。初侵染感染花瓣初侵染感染花瓣接

5、触侵染接触侵染杀死植株杀死植株形成菌核形成菌核菌核在土壤中休眠菌核在土壤中休眠 子囊盘子囊盘子囊孢子子囊孢子CABA: 初侵染初侵染; B: 接触侵染接触侵染; C:休眠(越夏越冬)休眠(越夏越冬)四四 发病因素发病因素 菌核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数量、菌核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数量、油菜花期(油菜花期(2 24 4月)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因素。月)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因素。l越冬菌核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l油菜花期(油菜花期(2 24 4月)气候条件月)气候条件花期花期RHRH小于小于60% 发病很少;小于发病很少;小于75% 75% 较轻;大于较轻

6、;大于80%80%较快;大较快;大于于85% 85% 严重;严重;旬降雨量少于旬降雨量少于10mm,10mm,发病很少发病很少;少于少于30mm 30mm 较轻较轻;多于多于50mm,50mm,严重。严重。 油菜成熟前油菜成熟前2020天内大量降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天内大量降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氮肥施用量过大,易感病。氮肥施用量过大,易感病。 无抗病品种无抗病品种五五 防治防治 抗抗耐病耐病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比白菜型抗病;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比白菜型抗病; 中油中油821较抗较抗 轮作:与禾本科植物轮作,与水稻效果最佳轮作:与禾本科植物轮作,与水稻效果最佳 适时播种:使花期错开子囊盘发

7、生期适时播种:使花期错开子囊盘发生期 药剂防治:盛花期叶病株率药剂防治:盛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以上、茎病株率1%时开始防治时开始防治,菌核净、多菌灵、灭病威、甲基硫,菌核净、多菌灵、灭病威、甲基硫菌灵等,菌灵等,7-10d 1次,次,2-3次。次。 生物防治:盾壳霉、木霉和粘帚霉等生物防治菌生物防治:盾壳霉、木霉和粘帚霉等生物防治菌向日葵菌核病(北方向日葵种植区)向日葵菌核病(北方向日葵种植区) 向日葵菌核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向日葵菌核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里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发病率一般都在发病率一般都在5050左右左右,严重时可达,严重时

8、可达8080以上,对向日葵的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莴苣菌核病莴苣菌核病 玉米大斑、小斑病玉米大斑、小斑病Northern/Southern blight of corn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均居第三位。玉米病害主要有小斑病、小麦,均居第三位。玉米病害主要有小斑病、大斑病等。大斑病等。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均为世界性病害。大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均为世界性病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北方玉米区和南方冷凉山区,斑病主要发生在北方玉米区和南方冷凉山区,一般减产一般减产15-20%15-20%,

9、严重时减产,严重时减产50%50%以上;小斑以上;小斑病在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发生严重,中等发生病在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发生严重,中等发生损失损失10-20%10-20%,严重达,严重达30-80%30-80%。造成果穗减少,。造成果穗减少,种子干瘪,千粒重减少。种子干瘪,千粒重减少。 小斑病从下部叶片小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病斑小,开始,病斑小,椭圆形。椭圆形。病斑小而多病斑小而多,整个生育,整个生育期皆可出现。期皆可出现。 大斑病主要危害叶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位沿叶脉形成片。病斑位沿叶脉形成的长的长梭形梭形斑,下部叶片斑,下部叶片开始。开始。病斑大而少病斑大而少,生,生长后期出现。长后期出现

10、。一一 症状症状二二 病原菌病原菌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 突脐蠕孢属突脐蠕孢属 玉米大斑突脐蠕孢(玉米大斑突脐蠕孢( Exserohilum turcicum) 大斑病菌大斑病菌 离蠕孢属玉蜀黍离蠕孢(双极蠕孢离蠕孢属玉蜀黍离蠕孢(双极蠕孢 Bipolaris maydis) 小斑病菌小斑病菌 大斑病菌菌丝生长适温大斑病菌菌丝生长适温10-3510-35,最适为,最适为28-3028-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3-30 13-30 ,最适最适20 20 ,孢子萌发侵入适宜温度,孢子萌发侵入适宜温度23-25 23-25 。侵染也需要高湿侵染

11、也需要高湿度度; ; 小斑病菌菌丝生长适温小斑病菌菌丝生长适温10-3510-35,最适,最适28-3028-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3-3323-33,最适最适2525,孢子,孢子萌发及侵入适宜温度萌发及侵入适宜温度26-3226-32,侵染需要高湿度侵染需要高湿度RH90%RH90%。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多个分隔,暗色,顶端屈膝状,分生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多个分隔,暗色,顶端屈膝状,分生孢子多个分隔,暗色。分生孢子,梭形:孢子多个分隔,暗色。分生孢子,梭形: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2-8个分隔、脐明显突出。个分隔、脐明显突出。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 3

12、-13个分隔、弯曲、脐凹陷于基细胞内。个分隔、弯曲、脐凹陷于基细胞内。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 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 大斑病菌根据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分为两大斑病菌根据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分为两个专化型:高梁专化型和玉米专化型。除玉米个专化型:高梁专化型和玉米专化型。除玉米外,还可侵染高梁。外,还可侵染高梁。 小斑病菌有三个生理小种,小斑病菌有三个生理小种,T T、O O和和C C小种。小种。T T和和C C分别对分别对T T型和型和C C型细胞质玉米型细胞质玉米具有强毒力,具有强毒力,O O型对不同细胞质的玉米毒力无专化性。我国以型对不同细胞质的玉米毒力无专化性。我国以O O型为优势小种。型

13、为优势小种。玉米大小斑病害循环玉米大小斑病害循环四四 发病因素发病因素 寄主抗病性寄主抗病性: 无免疫品种,但丹玉无免疫品种,但丹玉13、掖丹、掖丹13等抗病性强等抗病性强 新叶抗性强,前期比后期抗。新叶抗性强,前期比后期抗。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菌源充足品种感病时,温湿度是发病的:菌源充足品种感病时,温湿度是发病的关键因子。大斑病发病适温关键因子。大斑病发病适温20-25,小斑病高于,小斑病高于2525;RH90%。 6-8月,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决定病害的程月,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决定病害的程度。度。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排水不良、过渡密植造成田间湿度大,:排水不良、过渡密植造成田间湿度大,利于发病。利于发病。五五 防治防治 抗病品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 减少菌源:减少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翻耕,加速病残体玉米收获后及时翻耕,加速病残体腐烂,秸秆带出田,摘除病叶腐烂,秸秆带出田,摘除病叶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小斑病病株率小斑病病株率70%70%,病叶率,病叶率20%20%时;时;大斑病病株率大斑病病株率100%100%、病叶率、病叶率30%30%时,防治时,防治, ,防治药防治药剂如多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等。剂如多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等。Ustilago maydisCorn Smut玉米丝黑穗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