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辅导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4950212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177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心理学》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心理学》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心理学》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心理学》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辅导(1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心理学心理学?培训辅导培训辅导舟山蓉浦学院罗信席第一章第一章概论概论一、心理学概念一、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科学家冯特于德国科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它标志着科学

2、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三、心理学的流派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被称为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它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它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强调内省方法。本的要素,强调内省方法。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它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像流水一样的,称之为“意识流。3、行为主义心理学1古典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3、华生,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认为“教育是万能的。2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着重在知觉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7、认

4、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吸取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认为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没有特定代表人物,前期皮亚杰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后期奈瑟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四、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2、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

5、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定义见书P15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并能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方法。用测验法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研究: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特征秘外界因素的关系;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注意:所用量表要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测验种类繁多,使用时要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进

6、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被试的心理现象。4、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六、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六、单项选择题摘选2002年4月: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

7、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2002年10月: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年。A.1879B.1897C.1789D.1798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冯特B.詹姆斯C.华生D.魏太默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2003年年4月:月: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的规律的科学。的规律的科学。A心理过程心理过程B心理活动心理活动C认识过程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个性心理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A柯勒柯勒B斯金纳斯金纳C弗洛伊

8、德弗洛伊德D马斯洛马斯洛3、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方法是A观察法观察法B测验法测验法C实验法实验法D调查法调查法2003年年10月:月: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的。A.1798B.1879C.1789D.1897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

9、方法称为。A.实验法实验法B.测验法测验法C.调查法调查法D.观察法观察法2004年年4月:月:1.以下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以下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俄

10、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学说2.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手段。采取了手段。A.统计分析统计分析B.测验测验C.调查研究调查研究D.口语报告口语报告2005年年4月:月: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行为活动的规律9.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

11、意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A.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2005年年10月:月:3.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属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属于。A.测量法测量法B.观察法观察法C.调查法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七、多项选择题摘选:2003年4月:1、学习心理学

12、的意义在于A调整行为B控制行为C改变生活D防病治病E放松自己2005年10月:6.属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领域。A.工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心理测量学D.教育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2006年4月:4、以下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有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B.实验与认知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E.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二章第二章意识与注意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性质一、意识的性质一意识的概念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

13、外在的人、事、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意识活动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物变化的觉知。意识活动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二意识的状态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晰。3、白日梦状态白日梦是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14、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做梦二者之间,似乎是一方面清醒着一方面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的情况下自发产生。4、睡眠状态睡眠状态还是有意识活动。二、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2注意的集中性2、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联系: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最集中;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人的注意很少;白日梦状态,人的注意极少;睡眠状态,注意基本停

15、止活动。三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及人自身的状态。2、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活动的目的、任务等。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指人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说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和进程。人的生物节律: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日节律指人和动物的行为和生理、心理的日周期变化。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

16、期性循环。二睡眠1、人正常清醒状态:脑电波为波,频率很快,振幅不大。2、睡眠过程的5个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冥想状态波1-7分钟第二阶段:轻睡期轻度睡眠波10-25分第三、四阶段:沉睡期深度睡眠波半小时最后阶段:快速眼动睡眠简称REM眼球快速跳动,肌肉完全瘫痪,很难唤醒。三失眠失眠有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四梦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那么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一

17、种无意识活动。梦有以下特征:第一,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第三,睡眠中和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梦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四、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由催眠师诱导形成。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二是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二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三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

18、、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称为心理促动药物。心理促动药物的种类:1、镇静剂:指一些中枢神经抑制剂,如鸦片、海洛因、吗啡等。2、兴奋剂:指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活动性的一类药物,如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和安非他命等。3、迷幻剂:指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物质,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五、单项选择题:2002年4月: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2002年10月:4.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意识状态。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失眠。A.

19、假性B.情景性C.失律性D.功能性2003年4月:4、学生上课“走神现象属于A意识失空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C白日梦状态D半睡眠状态5、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失眠A情景性B假性C失律性D兴奋性2003年10月: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2004年4月、10月:3.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B.白日梦C.自动化的D.睡眠4.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2005年4月有

20、:10.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波波波波2005年10月:5.睡眠的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以为主,它的频率很慢而振幅极大。波波波波六、多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2003年年10月:月:1.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2002年年10月:月:1.注意的特点主要有()A.指向性B.集中性C.有意性D.无意性E.稳定性2.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A.静止B.紊乱C.感觉麻痹D.解除抑制E.轻松2003年年4月:月:2、人的行为与时间循环相联系,构成人的生物、人的行为与时间循环相联系,构成人的生物节律的时间

21、有节律的时间有A1年年B28天天C90分钟分钟D.一个月一个月E一星期一星期2004年年10月:月:3.注意的特点主要有注意的特点主要有()。A.指向性指向性B.集中性集中性C.有意性有意性D.无意性无意性E.稳定性稳定性2005年年4月:月:3.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周期性循环,还有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还有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排尿、荷尔蒙分泌等,这属于这属于。A.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的起伏现象B.生物节律现象生物节律现象C.机体机体“生物钟的表现生物钟的表现D.日节律现象日节律现象第三章第三章感觉

22、与知觉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述一、感觉概述一概念一概念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性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超感知觉:也称超感知觉:也称“第六感觉,指通过不同于正常第六感觉,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可能性。感觉分类:感觉分类: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包括触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痛觉温度觉、痛觉3、内部感觉:机体觉

23、、肌动觉、平衡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肌动觉、平衡觉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1收集信息2转换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人的感受性通过训练能改变。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四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简称jnd.韦伯定律:指描述

24、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关系的规律。这一规律最早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的,称为韦伯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用K表示,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费希纳定律:在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二、视觉一视觉现象可见光是电磁波,波长约400至750毫微米。感觉适应: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叫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和暗适应。色觉:在一定强度下,一种波长的光引起一种特定的颜色感觉。颜色感觉有三种属性:色调、

25、饱和度和亮度。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由混合光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所决定。白、灰、黑系列混合光不具色调。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也就是饱和度越大。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二视觉的机制眼睛的结构:光线角膜虹膜环绕的瞳孔水晶体聚焦在眼球后部的视网膜上成像。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底部,是真正的感光机构,光能向神经活动的转换是在网膜上实现的。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最主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棒体细胞集中于网膜中心,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对微弱光线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锥体细胞分布视网膜的中心向外缘逐渐增多,对颜色

26、敏感,可以使人细微地分辨颜色。明适应、暗适应机制,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内的一种化学物质视黄醛与蛋白质的分离即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与结合即视红质的恢复过程。三色觉理论三原色说: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也称杨-黑理论。他们认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为敏感。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颜色,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视觉。这种理论已有很多证据,但不能解释视觉后像。拮抗理论:由黑林提出。他认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每一对的两个要素如红与绿、黄与蓝,其作用

27、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另一个就激活。用此理论可解释视觉后像。三、听觉一听觉现象空气振动传导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产生了听觉。声音的三种属性一:音强、音高、音色。音强: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常人听觉音高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音色: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称音色。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听觉疲劳:如果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便称作听觉疲劳。混合音: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拍音:假设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那

28、么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声音的掩蔽: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那么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二听觉的机制听觉与耳:外耳耳廓收集到的声音中耳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的小薄膜蜗牛壳蜗牛壳内基底膜毛细胞大脑。听觉的理论:1、位置学说,也称行波学说。是由生理学家贝克西提出的。他发现是位于基底膜上的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对不同的特定频率发生最大反应,基底膜上接近卵圆窗部位的毛细胞反应高频声音,越是远端部分的毛细胞越对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反应,并且把该频率的信号传给听神经。听神经细胞都对一个特定的频率最敏感,因此通过听神经中不同神经的激活,人就听到了

29、不同音高的声音。位置学说对于人能够听到的最低频率,找不到与之相对的毛细胞。2、频率匹配学说。认为,在极低的声音作用下,整个基底膜被激活,而不是它的特定部位。对1000赫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是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称为频率匹配学说。四、知觉一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珠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知觉的产生还需要借助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是在人的实践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的。二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

30、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格式塔学派指出人所知觉到的是整个的事物。对整体的知觉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知觉组织原那么有如下规律: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良好图形。2、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3、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正确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在知觉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使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为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三几种复杂的知觉1、深度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

31、引起的。一方面是刺激物的特性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作为线索,另一方面那么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眼肌的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有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时间知觉的线索: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五、社会知觉一概念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做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

32、人的知觉、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二社会认知的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人们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取足够的信息。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他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人们搜集到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完成了信息搜集选择之后,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对象的其他

33、品质的现象。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六、单项选择题六、单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性绝对感觉性C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听觉适应C嗅觉刺

34、激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味觉刺激2002年年10月:月: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A.视知觉视知觉B.听知觉听知觉C.视、听知觉视、听知觉D.视、感知视、感知觉觉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绝对感觉阈限是指()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D.差异觉察能力差异觉察能力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毫微米。A.500600B.01000C.3801280D.400750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003年4月:6、人们认识外

35、部世界的第一步是A视觉B听觉 C感觉 D知觉7、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关系A正比B同比C反比 D对比8、以下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主观性D知觉的恒常性2003年年10月:月: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A.暗适应暗适应B.明适应明适应C.不适应不适应D.知觉适应知觉适应2004年年4月:月:5.感觉是对直接

36、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属性的反映。A.个别个别B.整体整体C.外部外部D.本质本质6.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A.感受性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绝对感觉阈C.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7.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A.转换转换B.收集信息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中枢加工2004年年10月:月:19.双眼视差是()知觉的重要线索。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七、多项选择题七、多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B

37、.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3.皮肤觉通常包括()A.感觉B.触觉C.痛觉D.温度觉E.痒觉4.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E.远近效应5.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注意D.思维E.意识6.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2003年4月:3.黑林的拮抗理论认为构成颜色对比或互补的是A红与蓝B黑与白C红与绿D黄与蓝E红与黑4、知觉的恒常性一般表现为等方面的恒常性A温度B大小C形状D颜色 E空间第四章第四章记忆与学习记忆与学习一、记忆概述一、

38、记忆概述一概念一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二记忆的基本过程1、编码: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编码: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式。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

39、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理刺激的心理表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的效果。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的效果。2、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3、提取:信息从记忆中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三记忆的类型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其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

40、忆陈述性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民。情景记忆: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我们日常所从事的大多数活动中,三种记忆都要参加。二、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信息保存时间几十到几百毫秒。在感觉寄存器中,信息可能受到注意,经过编码获得意义,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加工活动,如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感觉信息存储形式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简称视象和声象。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

41、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但如果加以复述复述分为保持性复核与精细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存储,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见书P85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其特点是:信息的编码形式以语义编码为主也有视觉编码;容量大是个天文数字;保持时间长,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获得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中一条重要途径是进行精细的复述,与旧的经验联系起来,赋予

42、一定的意义,并对信息进行组织。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概念体系、语义网络、图式等组织形式存储在大脑中。三、遗忘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绘制了遗忘曲线或叫保持曲线。说明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二遗忘的原因遗忘产生的原因,心理学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有两种,分别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三

43、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1、提取线索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景和状态的依存性。情景依存性记忆: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状态依存性记忆:学习时的心理状态被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信息。3、情绪的作用。4、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的材料比过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四有意遗忘为了减轻心理不安使自己感觉更好,人们有意识地不使某些引起不愉快体验的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有意遗忘。有意遗忘属于人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心理防卫机制。五克服遗忘的方法1、采用适当的复习策略。安排好复习时间,及时、系统的复习;注意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注意复习的方法,较好的有尝试背诵法。2、运用记忆术。记忆

44、术是有效提高记忆中编码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术。常用的有地点法、韵律法、记笔记。四、学习一学习的定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的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

45、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三学习的分类依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依学习内容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四学习的策略1、复习策略略2、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3、MURDER学习策略系统:心境设置、理解、回忆、领会消化、扩展、复查。4、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回忆、复习。五、单项选择题:五、单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种秒种A12B2040C6070D7080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A前摄干扰前摄干扰B倒摄

46、干扰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感觉登记B注意注意 C组块组块 D复述复述2002年年10月:月:11.研究说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研究说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A.时快时慢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先快后慢2003年10月: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提取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A.72B.52C.82D.922004年4月: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

47、为陈述性记忆和。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1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A.群集B.摘录C.过度学习D.列提纲6.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六、多项选择题:2002年4月: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2003年4月:5、记忆的基本过程有A编码 B保持C整理D提取 E系统化2

48、003年10月: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2005年10月:1.长时记忆中的主要编码形式为。A.声音代码B.语义代码C.动作代码D.直接代码E.视觉代码第五章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与特征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主要特征:间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

49、密切关系。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二思维的过程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2、比较、比较3、抽象和概括、抽象和概括三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不同划分: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逻辑思维: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划分:聚合思维:指人们根据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那么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

50、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3、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以划分:常规思维: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二、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珠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内涵增加,外延减小。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51、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那么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二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经验中吸取的某些事物的共同特性为基础逐步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概念形成的过程是指个体学会概念的过程,也就是把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在一组,而把有不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不同的组别之中,然后再把这些组和不同的名称联系起来的过程。有关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说明,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包括辨别、抽象、分化、提出假设和检验

52、假设等一系列阶段。三、推理和问题解决一推理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又称假言推理。二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思维任务。解决问题时,个体所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完成。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看,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这三部分共同界

53、定了所谓的问题空间。问题解决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至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必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些认知操作也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使初始状态逐步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搜索

54、算子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主要有:1、算法式: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2、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启发式方法。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2爬山法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3

55、逆向工作法也称目标递归策略,就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非认知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问题表征的方式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因此,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3、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4、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一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56、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以下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高智力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两者的相关不显著。2、人格因素创造性个体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3、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政治环境对相应群体的创造表现产生影响;文化多样性会促进创造力。4、动机因素创造性活动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

57、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发展。创造性活动本身也可产生动机。四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心理学上对创造性的评估有许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验。这类测验要求个体对一个具体的要求给出几个反应,认为观念流畅性是创造过程的关键成分。在这一类测验中,最著名的是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测验。五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创造性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做好以下工作:1重视发展发散思维2丰富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利用原型启发。4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途径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

58、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五、单项选择题:2002年4月: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B.多C.小D.增加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59、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2003年4月:9、“一题多解表达的是A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2003年10月: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2004年4月:11.下面哪

60、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A.直观性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C.间接性D.概括性12.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13.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A.例证B.外延C.名称D.属性2004年10月:4.梦属于()。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六、多项选择题:2002年10月:6.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2003年4月:6、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想像性E目标性2005年4月:4.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认知性操

61、作B.操作复杂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E.操作系列性第六章第六章智力智力一、智力概述一、智力概述一智力的性质一智力的性质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一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一般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般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这种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二能力二能力能

62、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两层涵义:个体的实际能力和潜性心理特征。有两层涵义:个体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能力种类很多,一般有:在能力。能力种类很多,一般有:1、按倾向性可划分为:、按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识。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密切地联系着。2、按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指接

63、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3、按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可划分为: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三智商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是根据一种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分为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只适用于儿童。离差智商表示的是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其实质是个

64、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四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人类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有接近一半的人智商在90到110之间。在智力结构上,每个人也有所不同,如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缺乏音乐才能等。不同个体在智力发展的过程方面也有差异,有的早熟,有的晚成。2、智力的团体差异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同时,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差异量比较小。五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发展可划分成三个阶段:增长阶段出生到25岁左右、稳定阶段25岁左右到60岁左右

65、和衰退阶段60岁以后。二、智力的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论1、智力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他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种是一般因素即g因素,是决定一个人在各种测验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正相关的因素。另一种为特殊因素即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种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他认为g因素就是智力。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环境的测验度量,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它一部分是由教育

66、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与液体智力不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3、智力多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他提出智力由7种基本心理能力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记忆能力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这是一种多因素论。二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三智力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他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

67、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内容: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产物: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应用。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O种。四智力的认知理论1、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经验性智力。情境智力又称实践智力。2、PASS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PASS指“计划注意同

68、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甲种认知过程。三、智力的测量一智力测验概述1、什么是智力测验心理测验意指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是对人的智力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2、智力测验的产生和发展最早对智力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优生学家高尔顿。他设计了多种测量工具用于度量人们在各种感觉辨别力上的差异,并以这种差异作为智力水平的指标。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3、智力测验的种类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个别测验: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如比内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团体测

69、验:指能够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者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施测。2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文字测验:指测验的题目以文字材料组成并呈现,要求受测者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作答。非文字测验:指测验题目不以文字表述,受试者不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作答的测验。非文字测验的说明由主试口头表达,测验题目多属于图画、工具、模型等,对仪器、实物等的辨认或操作的操作性测验也属于非文字测验。3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速度测验关注的是回答题目的速度,要求受测者尽快的作答,完成题目越多越好。难度测验关注的是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地思考,准确地回答以下问题。4、心理测验的基本性质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心理特质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

70、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如学习动机、记忆广度、推理能力和情绪稳定性等等。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4心理测量的工具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二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1、信度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1再测信度:是指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它是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人前后进行两次测验,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就是再测信度。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2评分者信度:指不同评分者之间在测验结果计分上的一致性。几个评分者评分越一致,评分者信度越高。3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同质性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或分测验中各题目所测内容的一致性。也称分半信度。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

71、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1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2构想效度:表示一个测验是否达到了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测量。3预测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性,也就是对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预测到什么程度。3、常模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系统。三经典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内测验:一种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适用于218岁的被试。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

72、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需要个别施测。3、团体智力测验:目前,广泛应用的团体智力测验是英国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四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一般注重的是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性向测验: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成就测验或称成绩测验,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由于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教育测验。四、智力的影响因素影响人的智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一方面智力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智力也受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些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智力的发展与水平差异。1、遗传因素。家庭谱系研究与

73、双生子研究都证明遗传因素对人的智力具有较大的影响。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能力的发展。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早期干预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不过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弱。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能促进多种知识和智力技能的发展。4、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五、单项选择题:2002年4月: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

74、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2002年10月: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2003年4月:8、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是A机遇因素B智力因素C人格因素D环境因素E动机因素10、智力是一种A综合认知能力B适应能力C学习能力D思维能力11、某学生的智商是130,表示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天才智力12、智力的三元理论是由提出的。A塞斯登B斯皮尔曼C斯腾伯格D达斯2003年10月:1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

75、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2004年4月:14.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15.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2004年10月: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A.常模B.效度C.难度D.信度六、多项选择题:2002年4月: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E.知名度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潜在才能B.能力

76、倾向C.性别倾向D.性别态度E.成就2002年10月:7.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A.记忆力B.注意力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E.节奏感知力2003年10月:4.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A.内容效B.直接效度C.构想效度D.间接效度E.预测效度2004年10月:1.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是()。A.言语能力B.数学能力C.记忆能力D.空间知觉E.推理能力2005年4月:10.晶体智力。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E.是对学习速度的测量2005年10月:7.流体智力是。A.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度量B.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C.

77、用于处理熟悉的问题D.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第七章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动机与行为一、动机与行为一动机概念一动机概念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有如下功能:有如下功能:1、激活功能、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二动机的产生二动机的产生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1、内部需要:需要是个体内部生理与心理不平衡、内部需要:需要是个体内部生理与心理不平衡状态,它是个体活

78、动的动力与源泉。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状态,它是个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础上产生的。2、外部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三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四动机与工作效率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正确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正确工作效率。动机的最正确水平随活动性质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二、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

79、动机,有以下几种:一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1合作2情谊3归属。二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有以下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3正确的归因方式。三工作动机工作动机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工作动机理论基于不同的人性观: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三、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

80、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驱动的。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与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三认知与期待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于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于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和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和调控作用。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研究者非常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

81、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四、情绪情感一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情绪构成的三个层面:1、主观体验: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反映了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2、生理唤醒:如当人激动时,血压会升高;愤怒时,浑身发抖等等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3、外部行为:如人悲伤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等,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有时人们的外部行为会出现与主观体验不一致的现象。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

82、联系。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联系:情绪情感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包含着情感。三情绪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情绪状态:1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2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

83、验。3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3、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体验。四情绪情感的表达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五、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1、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和消极减力的,也有兼

84、具两种动力性质的。2、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1、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2、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表达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

85、,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六、单项选择题:2002年4月: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2002年10月: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2003年4月:1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动机A外在B内在 C主导D社会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表情B心境 C激情D应激15、最有利于发挥最正确工作效率的是强度的动机

86、A高B低C中等D无16、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动机A外在B内在 C自然D从属2003年10月:14.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2004年4月:16.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17.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以下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2004年10月:15.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七、多项选择题:七、多项

87、选择题:2002年4月: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E.集中功能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境性B.激动性C.暂时性D.表浅性E.外显性2003年年4月:月:9、社会性动机包括、社会性动机包括A交往动机交往动机B成就动机成就动机C工作动机工作动机D权力动机权力动机E归属动机归属动机2003年年10月:月: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A.内在动机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外在动机C.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E.主导动机主导动机6.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

88、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B.具有坚定信念具有坚定信念C.能够正能够正确归因确归因D.计较个人得失计较个人得失E.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7.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道德感道德感B.理智感理智感C.美感美感D.幸福感幸福感E.紧张感紧张感第八章第八章人格人格一、人格性质一、人格性质一人格定义一人格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

89、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具有以下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心理品质。它具有以下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复杂性、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二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由多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结构,主要包括人格是一个由多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结构,主要包括五大系统:五大系统:1、知、知-情情-意系统意系统是反映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是反映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个人风格特点。如认知风格、情感特点和行为方式。个人风格特点。如认知风格、情感特点和行为方式。2、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

90、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3、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种成分。能力表现出人们活动效率上的差异,气质表达出人格生理特征上的差异,性格反映出人格的社会品质上的差异。5、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

91、条件。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二、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1、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

92、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而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2、系列型与同时型系列型是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的认知风格。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假设或一种属性,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女性擅长系列加工方式。同时型是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的风格。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男性擅长同时加工方式。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

93、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这种人称之为场独立性。他们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场依存性的人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他们在对信息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把这种人称之为场依存性。他们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二气质差异气质就是人们平常说脾气禀性。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气质各具特色。胆汁质的特点是脾

94、气暴躁,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粘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很强。抑郁质的特点是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聪明而定于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优柔寡断。三性格差异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要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价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有好坏之分。性格的结构分为四大方面: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

95、、情绪特征、理智特征。三、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共性特质是要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3、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五种人格特质: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

96、谨慎性。二人格类型说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对立型、多元型模式。1、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积极和建设性的为T型,消极和破坏性的为T-型。2、对立型模式内向与外向人格外向人格特征:情感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于交际,有卓越的实行力与统率力等。内向人格特征:做事谨慎、情感内隐、藏而不露、深思熟虑、顾虑重重、不善交际,好内省,缺乏实际行动,适应环境困难。3、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四、人格成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早期经验、学校、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生物遗传是

97、人格形成的基础,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决定作用,家庭是人格发展的最初的环境,而童年经验对日后的人格发展具有潜在的影响,学校那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格施加作用的因素,自然环境只对人格起暂时的影响作用。所以,人格是各种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五、人格测量一测验法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究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为自陈问卷法。自陈量表法是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通常由一系列和问题组成,每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

98、验:现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适用于16岁以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以上的群体。有26类题目10个分量表。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简称EPPSEPPS是以美国心理学家莫瑞所列举的人类15种需求为基础,共有225个题目,主要功能是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心理需求上相对于一般人的强弱程度,然后绘出人格剖面图,一个人15项人格的定位状况,便一目了然。3、青年性格问卷本问卷主要面对青年,尤其适用于大中学生。问卷共由230道题组成。二投射法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是由假设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

99、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假设干人格特性。投射测验是个别施测。1、罗夏克墨渍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设计的共包括10张墨渍卡片,其中5张为彩色,5张为黑白图形。2、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TAT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编制,测验性质与看图说故事的形式很相似。全套测验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组成。3、句子完成法简称SCTSCT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地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依据受测者的反应内容来推断受测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内心冲突等。六、单项选择题:六、单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

100、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多血质B.胆汁质胆汁质C.粘液质粘液质D.抑郁制抑郁制2002年年10月:月: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气质。气质。A.胆汁质胆汁质B.多血质多血质C.粘液质粘液质D.抑郁质抑郁质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特征。特征。A.理智理智B.情绪情绪C.意志意志D.态度态度2003年年4月:月:17.安静稳重、自制力强的人一般属于安静稳重、自制力强的人一般属于气质气质A胆汁质胆汁质B多血

101、质多血质C粘液质粘液质D抑郁质抑郁质1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A独立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2003年10月:15.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6.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A.10B.12C.16D.242004年10月:9.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A.自陈量表法B.主题统觉测验C.罗夏克墨迹测验D.句子完成法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A.气质与性格B.认知方式C.心理过程D.心理状态11.投射法测量了人格()层面

102、的内容。A.意识B.无意识C.客观D.自然12.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表达在()方面。A.特性与共性B.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C.能力与人格D.生理与社会1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七、多项选择题:2002年4月: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E.功能性2003年10月:8.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A.罗夏克墨渍测验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D.主题统觉测验E.16PF2005年10月:2.场独立性的人。A.善于抽象思维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D.对社会定向

103、的知识更感兴趣第九章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一、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人类个体的社会效,具有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人类个体的社会效,具有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人类个体在发展进化中逐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人类个体在发展进化中逐渐形成了集合、团结、共同抵御外敌的社会适应能力,渐形成了集合、团结、共同抵御外敌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进一步的集群发展和个体的成长中,上代对下代提供在进一步的集群发展和个体的成长中,上代对下

104、代提供关心、给养,使子代形成温暖、舒适和安全感,建立人关心、给养,使子代形成温暖、舒适和安全感,建立人类基本的情感联系,此为人类社会效的本能与合群基础。类基本的情感联系,此为人类社会效的本能与合群基础。此外个体的进一步学习与成长,离不开与他人的对照,此外个体的进一步学习与成长,离不开与他人的对照,离不开他人的刺激,也就是说,是社会学习过程为个体离不开他人的刺激,也就是说,是社会学习过程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因此当一个能够对自己进行肯定时,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因此当一个能够对自己进行肯定时,他必然不能脱离与他人的交往。他必然不能脱离与他人的交往。二人际交往理论1、人际交往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提

105、出的耸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二是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三种基本的需要: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六种行为倾向: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主动表示友好、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2、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

106、品交换。人的行为服从社会交换规律,如果某一特定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的话,他就越会表现这种行为,而某一行为付出的代价很大,获得的收益又不大的话,个体就不会继续从事这种行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还包括非物质的交换。社会交换过程中包含了深层的心理估价的问题。二、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一人际沟通1、人际沟通:主要指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2、人际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沟通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

107、能,个人通过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实现与他人的联系,明确人际关系的行动方向,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3、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和沟通背景。4、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沟通: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2非言语沟通:表情、眼行为、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间。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四类:象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常对身体语言有不同的理解,他们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说明:常常作为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调节:能够调节沟通过程,强化或弱化沟通者传达的意义、节奏和情感。情感表露:在沟通中,沟通者的坐姿、站姿、走姿等也传达着很多的信息,特

108、别是情感信息。二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交往者有进一步接触的倾向,互相在态度上能够获得接受,在上得到互相肯定,就会表现为互相喜欢,互相喜欢的个体就表现为彼此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1、相似性与接近性。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但当交往双方的角色不同时,人们往往喜欢那些行为与其角色相符合的人,由于交往双方的角色常常表现为互补,所以人们会喜欢那些与自己行为互补的人。2、个人品质。个人的内在和外在品质是影响交往重要因素,随着交往的深入,内在品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三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测量主要彩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所首创。1

109、、社会测量法的原理与假设。2、社会测量法实施的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首先,被试根据不同要求在群体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几个人,对其按照自己选择的喜好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对被试的选择结果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制作“人际关系矩阵表进行统计,以确定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和最不受欢迎的人。3、社会测量法的应用三、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一群体概念、功能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群体的主要功能:1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总之,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知、情、意三方面都无所不在。二一般

110、特性1、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那么。其基本作用是对成员具有比较和评价的作用。2、群体的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它表达了群体的整体性的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和负性力量。正性力量包括三个含义。一是成员间的人际吸引。二是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三是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负性力量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二是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而不得不坚持留在原单位。3、群体中的角色4、群体的领导二社会影响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1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

111、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社会干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产生原因:心理学家扎琼克指出,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活动驱力或动机,这种驱力或动机的增加对作业成绩的影响依作业的性质而定,当作业所需要的反应是已经长久练习了的或天生即会时,动机的增强将对个体起促进作用。当作业所需要的反应是尚未完全学会的行为时,动机的增强反而会破坏个体的表现。2社会惰化:指个人与他人一起完成作业时,不如单干时出力多的现象。产生原因: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认为,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2、去个体化去个体

112、化:指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的现象。产生原因:首先是匿名性,个体在匿名的状态下,个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于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也就减低了,往往会认为没有人能够对自己有所评价,因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之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

113、而降低了自我意识。3、群体的决策行为1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产生原因:一是信息的影响。群体讨论可以使某一种观点得到加强或支持,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个体造成压力,从而使他们最终倾向于服从群体压力,而群体的意见经过讨论,被进一步极端化。二是社会规范的影响。人们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往往会去支持与自己的观点接近而又较为极端的意见或态度。2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至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思维。4、从众与服

114、从1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从众也具有消极的意义。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对从众现象进行了经典的研究。从众的原因: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2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或者某种规范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服从与从众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从众情况下的个体,虽然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愿去行动,但却是自愿的,而在服从情况下的个体,那么完全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应别人的要求去行动的。服从产生的原因:第一,合法权力。我们通常认为,在一定情境下

115、,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第二,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特别是当有指挥官主动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在自己,而在指挥官,于是发生了责任转移使得人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四、单项选择题:2002年4月: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2002年10月:1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03年10月:17.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

116、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A.服从B.从众C.信任D.接受2004年年4月:月:18.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A.两极性两极性B.动力性动力性C.统合性统合性D.遗传性遗传性2005年年4月:月:2.以下以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A.规范性规范性B.社会性社会性C.接近性接近性D.合群性合群性14.“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作用。作用。A.社会惰化社会惰化B.社会干扰社会干扰C.去个体化去个体化D.从众从众2

117、0.社会测量法由心理学家社会测量法由心理学家所首创。所首创。A.加德纳加德纳B.莫雷诺莫雷诺C.斯金纳斯金纳D.比纳比纳五、多项选择题:2002年10月:8.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A.成就B.包容C.情感D.支配E.生存2005年4月:5.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C.成员间彼此喜欢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E.调节成员的思想和行为9.群体的主要功能有:。A.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B.认知功能C.角色功能D.目标功能第十章第十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科学的健康观念一科学的健康观念健康是指身

118、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二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原那么: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原那么: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心理过程是

119、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健康水平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2轻度失调心理。3严重病态心理。三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二、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的概念压力:也叫应激,是表现出某

120、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当代的压力概念有三种含义: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包括心理成分和生理成分。三是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景。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包括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二压力的身心反应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1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役系统等方面。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压力状态

121、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抗拒、衰竭。2压力下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3压力下的行为反应,有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有正向行为反应和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1、影响压力的因素:1经验: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增加经验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2准备状态:对即将面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的感受。有应付压力的准备也是减轻伤害的重要因素。3认知: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压力情境使有

122、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那么平静对待。4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A型性格者比B型性格者面对压力时,性格中的不利因素更会显现出来。5环境: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小环境主要指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如工作称心如意,家庭和睦美满,来自环境的压力就小。四处理压力的方法1、应对压力的策略:1处理困扰,直接改变压力来源:攻击破坏;逃避使自己置身于威胁之外;寻找其他途径商讨、交涉、妥协;预防未来压力增加个人抗压力。2减轻不适感,调节自己:以身体为主的活动使用药物、放松等;以认知为主的活动分散注意力、幻想等;歪曲现实的潜意识活动。2、正确的应对方法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

123、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P263。三、心理健康与挫折一挫折的概念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包括挫折情景和挫折感受。二挫折的产生的原因外在因素:常指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社会动乱等。内在因素: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三挫折后的反应1、攻击行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

124、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心理防御机制作用有二重性。积极的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只能起到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四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四、心理健康与焦虑一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二焦虑的主要类型1、广泛性焦虑障碍有广泛性焦虑障碍体验的人持续感到害怕,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这种无来由的恐惧症状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2、恐慌障碍有恐慌障碍的人,

125、会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这种焦虑可能只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天,而后会消失,却又会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3、恐惧症恐惧症是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如对蜘蛛、不洁物或高处的恐惧。恐惧症可分为: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3特殊恐惧症。4、强迫症有强迫症的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这样的人可能会无法停止去想某一个词,也可能会有不断的要洗手的要求,被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控制。他们强烈地感到要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5、创伤后应激症创伤后应激症最常见的表现是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创伤事件指给

126、个体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和伤害的事件,如上目睹亲人或朋友的死亡、被强奸、受到战争或灾害的伤害等。当事人在清醒时被痛苦和不断出现的回忆所困扰,在睡眠时那么出现关于创作事件的噩梦。对创作事件的重复体验常常是不真实的好像是在经历一个慢动作的梦,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个体体验到情感上的麻木。三焦虑的应对策略1、认清焦虑状况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那么: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3、学会放松自己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5、进行理性思考6、接受专业治疗五、单项选择题:五、单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18.某生学习

127、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2003年4月:19、恐惧症来自于A挫折B焦虑C压力D幻想2003年10月:18.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方法?A.文饰B.转移C.投射D.幻想19.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2004年4月:19.健康的概念是指。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六、多项选择题:2002年4月: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一般

128、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D.严重病态心理E.精神病2002年10月:8.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A.成就B.包容C.情感D.支配E.生存9.影响压力的因素有()A.心情B.经验C.准备状态D.认知E.家庭2003年4月:10、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智力正常B了解并接受自己C身强力壮D适应环境E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2003年10月:9.克服焦虑的原那么有。A.运用想象B.放松自己C.认清焦虑状况D.不回避E.正面迎战2004年4月:1.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人压力感不同,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A.经验B.准备状态C.认知D.性格E.环境2005年10月:8.

129、等属于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减轻不适感。A.放松B.歪曲现实C.攻击D.逃避E.幻想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毕生发展毕生发展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心理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心理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心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程。心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持续过程。持续过程。毕生发展的观点主要是:毕生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

130、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中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年龄特征:指在一定年龄阶段中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关键年龄:又称关键期,指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

131、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三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个体的先天的遗传的素质仅仅为个体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只有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够使先天的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法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每一个年龄组的被试被称作一个“群体。2、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3、群体序列研究法这种方法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

132、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二、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发展1、胎儿的身体发展2、新生儿心理的发生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1、婴幼儿的生理发展2、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三个原那么:1由上到下。2由内到外。3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动作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三儿童期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性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感知觉是配搭认知过程,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然后学会了语言,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了高级的认知活动。皮亚杰的儿

133、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如下:1、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2、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定制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4、形式运算阶段在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

134、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集中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与类型、性别社会化和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五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第二阶段:权威阶段67、8岁第三阶段:可逆性阶段810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六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划分水平1前习俗水平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2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水平2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道德阶段4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水平3后习俗水平阶段5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

135、段6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三、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1、青少年时期智力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已经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已经不再依赖于具体事物来进行运算和思考,而是能够抽象思维,根据概念提出各种假设,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得出各种可能的结果。2、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个体能够区分“我与“非我开始,这时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的区别,以后逐渐明白自己名字的意思,代词“我的意思获得社会

136、自我,再以后才逐步进入主观化自我的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的重视,与父母冲突,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四、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成年初期二中年期三老年期五、单项选择题:五、单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37、2002年年10月:月: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因素造成的。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20.青少年期一般指()岁。A612B.1218C.618D.10202003年4月:20、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叫研究法A横断B纵向C序列D实验2004年4月:19.健康的概念是指。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20.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A.关键期或敏感期B.行为学习期C.习得期D.发展期六、多项选择题:六、多项选择题:2002年年4月:月: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横断研

138、究法横断研究法B.封闭式研究法封闭式研究法C.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D.开放式研究法开放式研究法E.群体序列研究法群体序列研究法2002年年10月:月:10.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那么是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那么是()A.由上到下由上到下B.由内到外由内到外C.由轻到重由轻到重D.由脚到头由脚到头E.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单到复杂2003年年4月:月:10、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智力正常智力正常B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并接受自己C身强力壮身强力壮D适应环境适应环境E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2003年年10月:月:10.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A.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D.数运算阶段数运算阶段E.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