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高考生物高考生物 (课标专用)1.(2018天 津 理 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考点考点1 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五年高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错误。知识归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部分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
2、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2017课 标,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反射的种类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A正确;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后条件反射不能完成而膝跳反射可以正常完成,B错误;甲
3、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C正确;胰腺的生理活动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D正确。知识拓展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各细胞、组织或器官中,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作用,如各种消化腺。3.(2017海 南 单 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答案D小脑的主要
4、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4.(2016上海单科,10,2分)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体内不会发生的是()A.胃肠蠕动加速B.血糖升高C.呼吸加速D.心跳加快答案A将建立反射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会发生条件反射,体内的肾上腺素会增加,从而引起血糖升高,新陈代谢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也加快,但小鼠体内胃肠蠕动不会加速。知识拓展恐惧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分泌“应急激素”肾上腺素
5、,肾上腺素能促进血糖升高,同时交感神经使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加快,但胃肠蠕动不会加快。5.(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C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以促进相关神经元
6、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故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错误。6.(2017北京理综,29,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
7、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
8、序列相同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C、B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1)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谷氨酸)作
9、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2)分析图示可知: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进而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过程,即胞内的A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序列相反(C酶正常磷酸化胞内肽段T),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C酶磷酸化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的短肽,从而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
10、)。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为验证假设,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用HFS处理的对照实验,并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神经细胞)和分子水平(蛋白质分子)揭示了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规律总结实验方案评价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一看对照(有无对照及对照设计是否合理);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是否完整);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验证方法是否得当);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实验器材、药剂选择是否得当);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7.(2014四川理综,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1、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直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答案(1)传入神经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3)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4)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
12、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8.(2014上海单科,24,2分)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13、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答案B脚趾皮肤分布的传入神经末梢及相应皮肤构成了感受器,环割剥除脚趾皮肤可以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B项正确。9.(2012重 庆 理 综,5,6分)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到突触时,由突触
14、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完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选项D正确。动物被阉割后,其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选项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选项B错误;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发生的,这个生理反应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并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活动,C错误。失分警示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准确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异同,是丢分的主要原因。10.(2012课标,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
15、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
16、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球状膨大部分。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由图b知:神经元的细胞体膜充当突触后膜。1.(2018课标,3,6分)神 经 细 胞 处 于 静 息 状 态 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考点考点2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
17、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意。知识拓展离子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2.(2018江 苏 单 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K+的外流
18、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以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知识的掌握和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涉及静息电位的产生,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动作电位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关系。3.(2017海 南 单 科,13,2分)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
19、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缺氧时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4.(2017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20、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5.
21、(2016课标,4,6分,0.70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易错警示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顺
22、浓度梯度)有关;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顺浓度梯度)有关;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依靠钠钾泵进行排钠吸钾过程(逆浓度梯度)。6.(2015江苏单科,18,2分)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的相关内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
23、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知识拓展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方式。被动运输中的离子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输中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7.(2015浙江理综,4,6分)血 液 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
24、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答案D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知识拓展(1)静息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细胞外液K+浓度较低时,K+外流加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引起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加大。(2)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8
25、.(2014江 苏 单 科,11,2分)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9.(2016课标,30,9分,0.73)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
26、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
27、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解后反思一是要立足于教材,掌握好基础知识,包括课本上的“相关信息”“学科交叉”“知识链接”等栏目;二是要提升审题、获取信息等能力;三是要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10.(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
28、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其Na+/K+比与体液中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
29、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和NaH2PO4,任氏液中Na+/K+比与组织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提高到15%,相当于细胞外液浓度增大,会造成标本细胞失水引起标本活性降低。(3)该标本中脊髓损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正常,仍然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
30、,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5)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会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持续刺激突触后膜,导致肌肉痉挛;突触前膜不释放乙酰胆碱及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不开放,均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肌肉松弛。故题中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疑难突破(1)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这是兴奋传递的生理机制。(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水解或转移,若不能水解或不转移,则持续发挥作用;若神经递质不能释放,或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兴奋不能传递。11.(2014重庆理综,6,6分)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
31、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答案B突触小泡的运输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正确;神经元与其他体细胞一样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是由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的,C正确;突触小体产生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才会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12.(2014上海单科,17,2分)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
32、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正确。13.(2013海 南 单 科,18,2分)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答案B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存在于
33、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14.(2013海南单科,19,2分)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答案BK+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Na+、Cl-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B错误。15
34、.(2015福建理综,27,14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
35、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答案(1)缺氧时间(2)外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解析本题以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实验为背景,考查了神经调节和实验分析的相关知识。(1)由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缺氧时间。(2)由于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图中静息电位数值为负值,所以膜电位的测量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的。当静息电位由-
36、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阈强度逐渐加大,因此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逐渐降低。(3)由图可知,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由于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所以不能产生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对离子的主动运输产生影响。知识拓展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16.(2015北京理综,29,17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
37、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
38、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填“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
39、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答案(17分)(1)神经冲动/兴奋神经递质后膜(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次数明显少(3)溶剂Ma、c、f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给药方法解析(1)灯光刺激大鼠视网膜细胞,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传至下一神经元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2)为探讨酶A活性对D鼠药物依赖的影响,需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组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D鼠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若实验组D鼠按压给药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则
40、表明抑制酶A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3)探究特定RNA对D鼠药物依赖性的影响实验中,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需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核苷酸种类、数目相同但序列完全不同的另一段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若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给药方法等因素对实验结果无影响。17.(2014重庆理综,7,10分)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
41、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答案(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解析(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由于感受器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电信号的频率不同,刺激越强,电信号频率越大,故
42、不同强度的刺激会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受刺激后,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这可能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受损。1.(2018甘 肃 兰 州 大 学 附 中 月 考,2)以下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考点考点1 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三年模拟A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答案B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
43、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错误;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C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2.(2018辽 宁 沈 阳 质 检,3)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器指的就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B.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C.位于脊髓的某些中枢一般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的答案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错误;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
44、此不属于反射,B错误;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易错警示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感受器可将刺激转化成神经信号,效应器可接受神经信号发生相应的反应。3.(2018黑龙江鹤岗中学高三期末,14)手 不 小 心 摸 到 滚 烫 的 开 水 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感到疼痛的顺序是()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B.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C.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D.变化不定答案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45、,是低级神经中枢,感到疼痛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当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开水壶时,神经冲动先传导到脊髓,再沿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所以是先发生缩手反射,再感觉到疼痛。4.(2018辽 宁 丹 东 期 末,19)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答案A此人能看懂文字听懂语言,说明V区与H区功能
46、正常,不能讲话,说明S区受损,A正确;盲人“阅读”时首先手指移动,这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然后用手指触摸“文字”,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最后将盲文的形状翻译出一定的意义,这与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要用到视觉中枢和大脑皮层V区去阅读题目,作答时又要用到大脑皮层W区以书写,C错误;跑步过程中需要有位于小脑的平衡中枢、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调节,D错误。5.(2018黑 龙 江 牡 丹 江 期 末)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恰当的是()A.瞬 间 增 大 轴 突 末 端 细
47、胞 膜 对C的通透性会减慢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考点考点2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答案D图示显示C a2+可促进突触小泡向细胞膜移动,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过程为胞吐,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过程表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受刺激,Na+内流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表示递质重新进入突触前膜,该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6.(2018吉 林 普 通 中 学 二 调,17)如图为某神经网络结构
48、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F的存在,导致兴奋在此反射弧中双向传导B.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3个答案CF的存在,只是导致该反射弧参与的调节中有反馈调节,A错误;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由于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兴奋,所以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兴奋,即D处膜外电位不一定会改变,C正确;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4个,三个神经元分别是C、D、F,一个效应器细胞E,D错误。规律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所释放的递
49、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不一定会产生兴奋,具体要看神经递质的种类以及因刺激产生的兴奋强度大小。7.(2017青海西宁高三一模,5)如 图 显 示 的 是 正 常 神 经 元 和 受 到 一 种 药 物 处 理 后 的 神 经 元 膜 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答案D用药物处理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较正常的低,说明Na+内流量较正常少,即药物阻断了部分Na+通道,故D正确。8.(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2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
50、+通道打开,膜外大量Na+顺浓度梯度流入膜内,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与此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B.神经纤维从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答案B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会测出电位差,A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
51、电位偏转一次,故神经纤维从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B正确;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错误;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D错误。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五校联谊,12)如 图 甲 是 青 蛙 离 体 的 神 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
52、分)B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答案C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以刺激C处,A、D两处发生不同步兴奋,A错误;由于突触部位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故刺激D处,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B错误;代表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这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兴奋不能从E传递到F,D错误。2.(2018辽宁盘锦高中月考,38)利 用 不 同 的 处 理 使 神 经 纤 维 上 膜 电 位 产 生 不 同 的 变 化,下列有关处理方式、作用机理或对应结果正确的是()A.图甲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某种药物处理使Na+通
53、道未开放B.如果某药物使Cl-通道打开,会出现图丁所示结果C.如果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会出现图乙结果D.图乙和图丁结果的处理方法相同答案B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可能是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A错误;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可能是处理后Cl-内流导致的,B正确;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可能是某种药物处理使Na+通道未开放,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和图丁结果的处理方法不同,D错误。3.(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5)如 图 是 以 枪 乌 贼 的 粗 大 神 经 纤 维 作 为 实 验 材 料 测 定 其 受 刺 激 前后的电位变
54、化情况,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B.在b点右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C.在a、b两点中央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答案D当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的两侧发生电位变化,兴奋沿刺激点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然后a点兴奋,如图中情况,后恢复为静息电位,然后b点兴奋,如图中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A正确;在b点右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然后b、a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情况,最后a、b两点
55、电位归为静息电位,B正确;在a、b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所以会出现图和的情况,C正确;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情况,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情况,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D错误。4.(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15)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 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施加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A.先左后右,再向右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答案C同时刺激c、d,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
56、,由d处刺激引起的兴奋刚好传导到b,此时a电极处为负电位,b电极处为正电位,即指针先向左偏转,a、b兴奋过后指针右转复原;当c点产生的兴奋传到b点时,a、b电极处均为正电位,此时指针左转至中间,b点兴奋过后指针右转复原,C正确。规律总结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是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所致,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发生变化必将引起电流表指针的偏转。5.(2018陕西黄陵中学模拟,6)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若 在 实 验 条 件 下 刺 激 部 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注:为神经纤维末梢,为神经元细胞体(含短树突)
57、,为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答案B由于a刺激位点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B正确;由于b刺激位点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突触不会兴奋,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D错误。6.(2018甘肃张掖高三检测,4)图 甲 表 示 突 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5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中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答案C兴奋传导到a处,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所以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因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B错误;乙图状态是由Na+内流造成的,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Na+内流减少,图乙所示膜
59、电位会降低,即低于+40mV,C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而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D错误。易错警示正确认识兴奋在突触传递过程中信号形式的转化。题中a为突触前膜,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为突触后膜,可完成化学信号v电信号的转变;在完整的突触结构中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7.(2017黑龙江双鸭山高三一模,5)如 图 为 某 动 物 体 内 神 经 调 节 的 部 分 结 构 示 意 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
60、一次偏转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2个突触小体,A错误;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C正确;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8.(2017陕西西安高三三模,3)给 予 相 同 位 置 不 同 刺 激,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传入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B.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感受器和感觉中枢不同C.不同强度的
61、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D.从刺激到感觉形成,在完整的信号通路中都以电信号为信息编码形式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答案D传入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由于膜内钾离子大量外流,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A正确;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如热刺激引起热觉,感受器为温觉感受器,感觉中枢为相关温觉中枢,B正确;图示显示刺激强度小,传入神经上电信号频率小,感觉强度小,反之则相反,C正确;从刺激到感觉形成,兴奋要通过神经纤维和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
62、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9.(2016辽 宁 鞍 山 一 中 四 模,5)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答案D肌肉及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肌肉和神经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针刺肌肉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图中电流计所在的传出神经,电流计不发生偏转,A项错误;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63、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B项错误;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C项错误;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其原因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脊髓中枢内相应的突触受到抑制,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6分)10.(2018吉林梅河口中学一模,30)(10分)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通过一系列的开创性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嗅觉是动物的重要感觉之一,动物机体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如图表示组成嗅觉感受器的嗅觉受体细胞。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嗅觉受体细胞的末端形成嗅纤毛,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引起嗅
64、觉。(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Na+通道开放,此时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3)若要测定某种物质对人嗅觉的影响,则凡有神经系统疾患、嗅觉障碍的人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从而干扰测试结果。(4)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A.Na+流入细胞内B.Ca2+流入细胞内C.K+流出细胞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答案(1)树突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2)由
65、负变正(3)反射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C解析(1)神经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面的髓鞘共同构成一根神经纤维。图中嗅觉受体细胞的树突末端形成嗅纤毛,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内流,导致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3)若要测定某种物质对人嗅觉的影响,前提是受试者反射弧必需完整,凡有神经系统疾患、嗅觉障碍的人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甲状腺激素分泌过
66、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4)根据题意,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Na+或Ca2+流入细胞内均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而K+流出细胞则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有利于神经递质释放,所以C符合题意,A、B、D错误。11.(2018重庆4月调研,30)(6分)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如图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图中神经元
67、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其释放的神经递质除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外,在特定情况下,也能使腺体分泌或。(2)A点受到刺激兴奋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的跨膜运输引起的,B点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在A处施加一个适宜的刺激,M和N的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填“一次”“两次”或“多次”)。(3)利用图中A和B两试验点以及M和N两电流计来探究兴奋在结构处的传递特点(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不要求结果预测):。答案(1)突触小体肌肉收缩(2)Na+外负内正两次、多次(3)刺激A点,观察电流计N的偏转情况;刺激B点,观察电流
68、计M的偏转情况解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轴突末端的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因此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某些腺体分泌或肌肉收缩。(2)A点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点受到刺激时,Na+内流至细胞内,引起A点的电位发生变化,B点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在A处施加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M的右侧电极,后传导到M的左侧电极,所以M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由于的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特殊,且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所以N的指针能发生多次偏
69、转。(3)利用图中A和B两试验点以及M和N两电流计来探究兴奋在结构处的传递特点的实验思路:刺激A点,观察电流计N的偏转情况;刺激B点,观察电流计M的偏转情况。12.(2018吉林普通中学二调,30)(8分)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X、Y、Z代表信号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脂肪细胞瘦素神经元A”属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中的饱中枢,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此时神经元B的神经纤维膜内电
70、位为,这些变化导致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从而使饱中枢兴奋,食欲降低;同时饥中枢兴奋性,降低人的食欲。(3)已知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推测胰岛素与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关系是作用。(4)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现对某一肥胖患者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体内含有能与瘦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该疾病属于病,注射瘦素(填“能”或“不能”)取得明显疗效。答案(1)体液调节大脑皮层(2)负增大(或上升)下降(或降低)(3)拮抗(4)自身免疫不能解析(1)结合题图分析,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这种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调节反应,属于体液调节。各种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所以饱觉也是在
71、大脑皮层形成。(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使信号分子X增加;神经元B受抑制,Y的分泌量减少,所以X和Y的比值会增大,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也减少,饥中枢受抑制(即兴奋性降低),降低人的食欲;由于神经元B受抑制,所以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与静息电位相同,即膜外为正,膜内为负。(3)已知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但是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胰岛素与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关系是拮抗作用。(4)某些肥胖患者自身抗体与瘦素受体结合,这种病在免
72、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如果能与瘦素受体结合的抗体没有被清除,直接注射瘦素是没有明显疗效的。13.(2017吉林实验中学高三四模,32)(10分)阿尔茨海默症(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知: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和突触的差异,请回答:(1)神经细胞生活在哪种细胞外液中?。图1中共有个突触,神经冲动由图中C点传至D点远比从A点传至C点慢,其原因是。(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率
73、。由此也说明,突触小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需要线粒体提供的,乙酰胆碱以方式释放后可与后膜的结合,使突触后膜后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其生理意义是。(3)该病初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人脑长期记忆与的建立有关。答案(1)组织液5神经冲动从C点传到D点需经过突触(2)降低能量胞吐受体兴奋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3)新突触解析(1)体内的神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形成的,图1中共有5个突触。因神经冲动经突触传递需发生信号形式的转变,故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A到C)传导速度比经过突触(C到D)的传递速度快。(2)突触小体内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都需消
74、耗能量,线粒体供能不足将影响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乙酰胆碱以胞吐方式释放,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随后乙酰胆碱立即被水解,可避免因乙酰胆碱刺激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精准性。(3)人类的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4.(2017东北三省四市高三联合体联考,31)(12分)图甲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的位置关系,图乙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所示的、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四个可能位点。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却没有感觉,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2)若在图甲中处给一适宜刺激,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此时在受刺激部
75、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填“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3)图乙中,a、b为。图乙中显示的效应器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B.fC.皮肤D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临床上可以部分切除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从而使其分泌的减少,进而减少抗体的产生。答案(1)(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局部电流不属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3)突触D(4)自身免疫病胸腺淋巴因子解析(1)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
76、但没有感觉,说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且神经冲动不能传给大脑皮层,故受损。(2)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若在图甲中处给一适宜刺激,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因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3)图乙中,a、b为突触,感受器是g,效应器有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需要T淋巴细胞。因此,临床上可以切除部分胸腺来降低机体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