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比如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虽很简短,但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关于寓言:关于寓言: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
2、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关于作者:关于作者:郑人买履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体裁寓言,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孤愤五蠹。l鞋子鞋子郑人有欲买郑人有欲买履履者,先自者,先自度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曰:“吾忘持吾忘持度度。”反归反归取取之。及反,市罢,之。及反,市罢,遂遂不得履。人曰: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不试之以足?”曰:曰:“宁宁信信度度,无自信也。,无自信也。”ldusunngdd动词:量长
3、短动词:量长短名词:量好的尺码名词:量好的尺码yu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
4、大小呢?”他回答说: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己的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至之市,。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吾忘持度。”反反归取之。归取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不试之以足?”曰: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
5、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人:郑国人郑人:郑国人 欲:想要欲:想要 者:者:的人的人其其足:他的,指郑人的足:他的,指郑人的 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就,然后”置:放置:放之:量好的尺寸之:量好的尺寸 其其坐:他的坐:他的“郑人有欲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者”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相当于相当于“有欲买有欲买履之郑人履之郑人”,定,定语后置是为了突语后置是为了突出中心词出中心词“郑人郑人”坐,坐,同同“座座”,座位,座位。这是一种古文这是一种古文通假通假现象。现象。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座位座位”这个这个意思的意思的“
6、座座”字,就借用同音字字,就借用同音字“坐坐”来来代替代替,直至后来有了,直至后来有了“座座”字为止。这就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坐坐”就叫做就叫做“座座”的的通假字通假字,“座座”为为本字本字。注意: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的意思。至之市,而忘操之。至之市,而忘操之。至:等到至:等到 之:动词,到之:动词,到去去 市:集市市:集市 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却”操:持,拿操:持,拿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寸。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到了前往集
7、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得履,乃曰: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吾忘持度。”反反归取之。归取之。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就返回家拿尺寸家拿尺寸。乃:于是,就乃:于是,就 度: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度: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反:通假字反:通假字, ,同同“返返”, ,返回返回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反,反,同同“返返”,返回,返回。这是一种古文这是一种古文通假通假现象。现象。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返回返回”这个意这个
8、意思的思的“返返”字,就借用同音字字,就借用同音字“反反”来来代替代替,直至后来有了直至后来有了“返返”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借)现象。其中,“反反”就叫做就叫做“返返”的的通假字通假字,“返返”为为本字本字。注意: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买到鞋。及:等到及:等到 罢:结束罢:结束 遂:终于遂:终于人曰: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不试之以足?”曰:曰:“宁信度,宁信度,无
9、自信也。无自信也。”有人问: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脚。”何:为什么何:为什么之:指履,之:指履,以:用以:用宁:宁可宁:宁可度:指量好的尺码。度:指量好的尺码。 自:自己自:自己“试之以足试之以足”即即“以足试之以足试之” 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活动活动1 1: 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余?为什么? 不多余,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不多余,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何不试之以足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的疑惑,又把郑人固
10、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活动活动2 2: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什么道理? 寓意:做事迷信教条而不寓意: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刻舟求剑刻舟求剑选自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亦,亦称称吕览吕览,体裁寓言,是战国末秦相吕,体裁寓言,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吕不韦,战国末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年政治家 j q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是吾剑之所
11、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舟止,从其所契者者 y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亦惑乎? 楚人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其其剑剑自自舟中坠舟中坠于于水,水,遽遽 契契 其其舟,曰:舟,曰:“是是吾剑吾剑之之所从坠所从坠。”舟舟止止,从,从其其所契所契者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而剑不行,求剑剑不行,求剑若此若此,不,不亦惑亦惑乎?乎? 他的他的 从从 到到 立即立即 雕刻雕刻 那个那个也糊涂也糊涂楚国人楚国人这、这儿这、这儿停止停止的地方的地方他他连词,表转连词,表转折,但是折,但是像像 这样这样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
12、坠于水,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
13、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很糊涂吗?活动活动1. 1. “那个人那个人”能找到宝剑吗?为什能找到宝剑吗?为什么?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么?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没有,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没有,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活动活动2. 2.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个什么道理?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这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这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守旧、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取灵活对策的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