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84899280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研讨会第一部分20修改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年山西思品中考科目说明解读及中考改革方向 山西省教科院初中思品教研员 张增建 本专题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2012年山西思品中考题小结;第二部分:2013年山西思品中考科目说明解 读及改革方向;第三部分:复习建议;第一部分:2012年山西思品中考题总结总结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山西2012年中考思品命题的总原则二、2012年思品中考题的八大特点三、存在的六大问题一、山西2012年中考思品命题的总原则 以公民教育为中心,结合山西课改成果,充分挖掘开卷优势; 同时,寻找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考改促课改; 努力命制一套具有改革风向标意义的全新试题。总体评价:从考后反馈及分析来看: 这套题新课程

2、理念体现较为充分,改革力度大,有新意,内在变化大,对全省思品教学及改革已经起到促进作用,考改促课改的意图得到体现。但总体难度加大,信息量密集,思考空间拓宽,出现改革不适应,并引发争议。总体基本是肯定的,对改革大方向予以肯定和支持,但在技术层面需要改进。二、具体来看有八大特点:第一,强化公民教育,现代意识体现明显。 第二,对选择题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造。第三,刻意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第四,坚持“大体框架有,固定题型无”格局。第五,首次拓宽了思品命题题材的领域。第六,继续适当而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第七,站在初中生的视角,人文色彩浓厚。第八,研究性学习有突破。第一,强化公民教育,注入现代意识。“培养合

3、格现代公民”应该成为这个学科的宗旨,也是时代发展趋势。2012年山西思品中考题对此做了积极努力。 比如,第6题电影老寨所反映出的农村民主政治及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当代几乎所有影片都极少触碰的敏感题材,民主意识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欠缺的,也是当代中学生急需补上的普世价值观。比如,第19题上海交大研究生雷闻要求中央53位部长公布工资信息,表面看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消息,实际上反映中国社会开始真正与世界接轨 公民意识的觉醒。第二,对选择题进行大力度的改造。 选择题近年来受到的诟病越来越多。 2012年山西开始有意识加以改造,并努力使其优势真正显示出来。 具体从四个角度加以改造:一是:不再设置“

4、为错而错”、人为制造干扰项成答案选项的作法,包括选项故弄玄虚,似是而非的倾向。因此,2012年山西思品中考对这种作法进行了全面围堵。 二是:题型多样。全卷12道题的套路和问法基本没有雷同,让考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并保持一种思维上的警觉,避免平时练题条件反射式的弊端。三是:选择题的选项设置,符合考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 例如,以前选择题喜欢罗列带圈序号的知识点或内容,然后再将这些带圈序号组合ABCD。好处是可扩大容量、增加难度和“正面”设问;缺点是考生思维要绕弯,有点别扭。 因此,山西2012年只有第11题如此,即四个选项两对两错,无法用四选一,此法正是用武之地。四是:探寻选择题的新用法。例如密

5、集组合,加大信息量,广纳知识点。 2012年山西开始做新的尝试,如第10题同时聚集了4个主干知识点。第4题则结集了四幅漫画。第三,刻意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注重与高中阶段深层次能力的衔接,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2012年通过两种类型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种是系统考查:即2011年开始的“五大思维模式”并列、因果、辩证、递进和混合等; 一种是零散考查:见缝插针,随手检测。 系统考查:主要为分析说明题和实践探究题。 具体为16题“电价听证会”为并列思维,17题“数学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因果,18题A问为因果,B问为辩证加因果,19题小论文为递进和并列思维的混合。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都是并列思维,1

6、6题与18题“文化产业积极意义”,不要求完整答,5点答出3点即可,改变以往并列思维题“尽最多答”,导致“答案虚化”的不良倾向,及总怕“答不全”的畏惧心埋。(当然,有的完整答)零散考查:即小题小分,随手考查,到处出现。这也是2012年考查思维品质的又一个特点。 比如,14题(1)问只有注意到保质期、生产日期和买饮料时间等三个要素,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过期食品”的结论。 比如19题“用什么方法调查”,如果不加思索, 笼统答上“问卷”之类的,就正好反映出考生不习惯于严谨思考的不良习惯。 此外,分析说明题等有说理倾向的试题,均有形成篇章的答案,目的也是强调内在逻辑性,与五大思维模式的本质相匹配。第四,

7、坚持“大体框架有,固定题型无”。 近年来,思品中考试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形:题型固定且越来越僵化,甚至出现题型重于内容的不良倾向。 山西的对策是:努力形成“大体框架有,具体题型无”的理想格局。具体说,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包括非选择题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等大框架必须有,但其中题型千变万化,随内容的需求而定。 2012年的选择题就是这样:非选择题也是这样,既有13题倒过来的传统填空题,也有15题的语境辩析题;既有17题中规中矩的分析说明题,也有19题平实中见功力的实践探究题。 有的乍看起来吓人,可实际是虚张声势。如10题和18题就试图如比,有点“披着狼皮的羊”的架势。 其实,只要有这种感

8、觉了,山西思品中考的“绿色”生态就意味着开始恢复了。第五,首次拓宽了思品命题题材的领域。 2012年山西思品中考试题选材广泛,较为考究。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直接试题考查科学素养及能反映想象、质疑、动手能力等倾向。 主要为8题和12题。第8题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天才创新家”。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想象、质疑、动手实践等三大能力的支撑,并突破思维定势。下列选项哪一个判断是错误的: A.用纸做的“锅”能烧开水;鲜鸡蛋放在清水里下沉,可加一定量的盐后则会上浮。不相信?请做实验。这是动手实践能力的体现 B.德国一位地理学家看世界地图时偶然发现:世界七大洲如果拼接起来,彼此边缘大体吻合。于是,他便推想

9、七大洲当初可能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七块并发生位移。由此他提出著名的“大陆漂移说”。这是质疑能力的体现 C.如果西瓜蔓挂在铁架上生长,产量不是更高吗?煤炭能否直接坑口发电或通过管道封闭运输?这是想象能力的体现 D.小康水平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1000美元,这是邓小平当年提出的。随着时代发展,这个指标还适用吗?这是质疑能力的体现第8题评析: 该题应该是思品中考从未涉足过的一个领域。但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山东版和北师大版均有较大篇幅的表述。目的: 从民族发展角度:这些能力是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公民教育角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素养的前提; 从学生成长角度:它与高中阶

10、段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相衔接。第六,继续适当而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 “能力立意”现在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全面屏闭,消极影响自不待言。 因此,从2011年2012年开始山西中考有意留出一席之地,采用传统填空题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约有10 %的分值,7分左右。第七,站在初中生视角,人文色彩浓厚。 脱离初中生的生活和审美习惯,或空洞说教,或宏大政治语境,是思品中考题易出现的通病。所以,山西2012年对此努力更突出: 选择初中生熟悉和理解的生活或材料; 即便考时政或国情,也要选取一个适合角度进行“学生化”改造,例如第6题考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通过电影老寨切入; 不主张无原则要求照搬课本的

11、学科语言;同时: 全卷人文气息浓厚,可读性强、有感染力,基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比如,全卷图文并茂,讲究布局美观,有一个整体设计,包括漫画、图表、图案等元素的穿插使用,其中4题集中使用四幅漫画,颇出新意。第八,研究性学习有突破 研究性学习基本成为2012年的主角。 采取全卷渗透和专设大题(改造“实践探 究题”)两种考查方式,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全方位推进。 并有三个着力点: 1.强调体验和实践; 2.注重探究; 3.对“实践探究题”的改造。1强调体验和实践: 全卷19道题基本如此,强调学生接触现实,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课本知识,通过思考和实践,学以致用。 比如,7题配置四部法律专著的实物封

12、面。 比如,19题“请写一例你在初中参加过的课外活动(阅读过的一部非文学类名著)”,更直截了当:不要只管分数,要接触生活!2.注重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落脚点在“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探究”;山西学案教学的核心在“探究”。 今年14题推出过期食品,19题(1)问得出“应试教育挤占课外活动”,18题“文化产业的积极意义”,12题“黄河水的变化”,都是如此。第12题 材料一 从诗经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内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两岸长满高大的檀树,可谓山清水秀。 材料二 杜牧阿房宫赋讲,建起阿房宫的代价是砍光四川山区的树木,可见当时长安城建设耗材惊人,估计是把临近吕粱山砍秃后

13、,才远去四川砍伐。根据材料,下列观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 坏、水 土流失所造成的 B古今事实证明,人类只要随心所欲地索取自然, 生态恶化的问 题就会出现 C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小,种类少,因此人均占有 量更少 D以史为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3.对“实践探究题”的改造。 山西保持“实践探究题”原有的叫法,但实质是向研究性学习逐步靠拢,并着重突出探究和开放的本质特点。第19题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初二6班一个小组的课题是“我国初中生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通过网络问卷等多种方式,他们收集了大量材料,准备完成该课题的论文。材料一 北方6省初

14、中生课外活动问卷调查统计(共1000份)课外活动调查内容 家庭作业做到晚10点 周六日在校外补课 每学期去过3次图书馆 参观科技馆或博物馆 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学生所占比例 90% 66% 8% 6% 17% 材料二 访谈时多数初三学生回答:“现在学习这样紧张,哪有时间啊!而且搞课外活动有啥用?成绩好考个好学校,才是最要紧的!”材料三 世界前100项最有影响的现代发明,中国没有一项,诺贝尔奖至今空白。假如你是该课题组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1)针对材料一,你得出的结论:(1分) (2)请举一例你在初中参加过的课外活动(或阅 读过的一部非文学类名著)。(1分) (3)如果要调查你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15、的基本情 况,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2分) (4)针对上述材料,请你写一篇关于课外活动的 小论文。 (8分,请写标题)19题的评析更象“研究性学习”。理由其一,有一个“真实”的课题“我国初中生课外活动情调查”,这是初中生熟悉的,也是当前教育的软肋。同时创设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完成课题,并提供三个材料。搭建起研究性学习所需平台;其二,4问4个任务,环环相扣,并照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链条;其三,(2)问和(3)问分值不大,但意义深远。其四,重心在小论文,综合多种能力和多个知识点,灵活结合试题所给三个材料,纵横说理,正反论证,层层推进,雄辩有力,这无疑是留给那些善于思考与表达的学生一个

16、广阔的展示空间。四、存在的六大问题和困惑第一,考生做题时间仓促。 普遍反映做不完,分析原因,题量大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全卷阅读量约4300字,比2011年增加三四百字,答题量约为800字,比2011年略有增加;关键是多数题需“思考”,思考同样需要时间。 对此,2013年要采取措施,合理调整控制,使多数学生在70分钟能完成题量。第二,引领意义大于典型意义。 包括选择题改造有的未必成功,尤其是有关“创新意识和能力”及“科学素养”的8题,以及带探究性质的有关“古代森林资源滥伐问题”的12题,大家能认可,但没有产生共鸣和肯定。 为什么呢?是命题理念超前,还是传统观念深重,抑或是命题技巧不够? 第三,将选

17、择题“选错的一项“理解为逆向思维。 不少老师认为选择题的问错的一项就是逆向思维,有的甚至统计出12道选择题,逆向思维的占了半数。 回答:本身这种理解和做法应试说是不正确的,是否带有应试思维的倾向?因为命题时并没有考虑这些,而且关键这不应该是逆向思维。 什么是逆向思维? 它是与定势思维相反的超常思维,比如缝纫机的发明,比如电锯的发明,比如野生动物公园,比如司马光砸缸救人等。它是说思维的过程,是“线性思维”才有资格。 但选择题的“正确”与“错误”,只是一种判断,是判断就有这两种结论,是“点性思维”,这也是选择题本源就有。第四,改革步伐的加快,与现实应试教育多年的积重难返,形成较大的矛盾。 最主要的

18、是,用多年形成的应试思维和传统理念,评判现行改革的中考题,因此难以理解沟通,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看不顺眼,乃至是“鸡鸭对话”。 这是所谓“中考改革不适应”的关键所在。 第五,中考命题技巧有欠缺,甚至出现瑕疵。 有的设问可以更完善;(11题) 有的答案不周密;(18题第2问) 有的出现明显瑕疵。(有两处:18 题“奥特曼”和1题“政协”,尽 管不影响做题,但毕竟不是正确的) 党和国家领导人?(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注意: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人大(权力和制定法律) 国务院(行政) 法院(审判) 检察院(监督) 军委(军事) 政治党派:共产党和8个民主党派(政协) 社团组织:总工会、妇联、共青团、

19、社科 院、文联、消协、学校、新闻 (全国有200多个吃财政事业单位)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 第六,违背了有争议需回避的中考命题原则。 如11题和18题(2)问引发的争议很大。 虽为学术性质的,而且是探究性质的试题,并且可有种种的理由来辩护,包括认为部分教师的理念有待提高,但就现状而言,此题出现在中考中,应该是不合适的。 但客观上起到了新旧理念的冲突、教材与时代内容如何整合、初三学生究竟该考什么等大讨论。第11题:近日,有一位妇女涉嫌诈骗潜逃,警察到学校要找该妇女刚上初中的孩子,试图询问其母下落。结果遭到该校校长的坚决拒绝。下列评价校长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符合学

20、校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不利于教育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与传统的大义灭亲的传统违背,是非不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父母过错与孩子无关,学校不鼓励学生揭发父母、撕裂亲情的违反人性的做法 A. B. C. D. 第11题需要说明的是:其一,“课程目标”中“能力”“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其二,开卷的本质是需要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进行思考,“思考”应该是最重要的;同时科目说明要求“开放探究”约15分的题,具体为第8题,第11题,第18题(2)问,第19题的前三问,共16分。其三,是阻止警察的理由。其四,与课本观点不吻合的问题。注意三点:首先探究题不是必须按课本,而是具体按情景;其次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表述;再次,现代法律意识是尊重权利大于义务,作为校长着重考虑的是保护自己的学生。其五,“鼓励不鼓励不反对反对” 校长是不鼓励,并不意味着“反对”;即便小学生要揭发,应知情前提下的自愿行为。其六,初三学生应该接受新理念,面对复杂 事物并能加以辨别的能力。其七,不仅是保护未成年人并对其权利予以最大的尊重,而且是中国基层社会自觉依法对公权力的合理限制,普通人的人权得到充分彰显;并引发了对传统文化和教育合理性的深入思考。(课本观点滞后?)其八,改为开放的“分析说明题”效果更好。谢谢老师们!请多提宝贵意见!大家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