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培训(4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基础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基础*标志认证集团*一、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一、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1、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2、锻压与冲剪机械3、起重机械4、木工机械5、焊接设备6、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1、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方法将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设备。金属切削机床上装卡被加工工件和切削刀具,带动工件和刀具进行相对运动。在相对运动中,刀具从工件表面切去多余的金属层,使工件成为符合预定技术要求的机器零件。 1)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源 a)金属切削机床的驱动电能:可能会使人员受到触电伤害。b)相对人体运动的静止部件:如,操作人员接触切削刀具、突出较长的机械部分、毛坯、工具
2、和设备边缘锋利飞边及表面粗燥部分,可能会受到伤害。c)旋转部件:旋转轴、凸块和孔、研磨工具和切削刀具,易绞缠人体。d)内旋转咬合部件: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面的咬合,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部分,可能造成人员的绞伤、碾伤。 1)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源e)往复运动或滑动的部件:单向运动、往复运动或滑动、旋转与滑动组合、振动部件,会造成人员的伤害。f)飞出物:飞出的装夹具或机械部件,飞出的切屑或工件,会击伤人员。 2)金属切削机床危险源的控制措施a)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 。b)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c)用专用工具清理铁屑,带护目镜。d)加工细长杆轴料时,尾部安防弯
3、装置及设料架。e)零部件装卡牢固。f)及时维修防护保险装置、防护栏、保护盖等安全防护、保护装置。e)杜绝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等违章现象,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砂轮机的安全技术砂轮机是机械工厂最常用的机械设备之一,各个工种都可能用到它。砂轮质脆易碎、转速高、使用频繁,极易伤人。它的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它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职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a)砂轮机安装 安装位置。砂轮机禁止安装在正对着附近设备及操作人员或经常有人过往的地方。较大的车间应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如果因厂房地形的限制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
4、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挡板要求牢固有效。砂轮的平衡。砂轮不平衡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砂轮高速旋转时,引起振动;另一方面,不平衡加速了主轴轴承的磨损,严重时会造成砂轮的破裂,造成事故。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平衡调试,砂轮在经过整形修整后或在工作中发现不平衡时,应重复进行调试直到平衡。a)砂轮机安装砂轮与卡盘的匹配。匹配问题主要是指卡盘与砂轮的安装配套问题。按标准要求,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此外,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mm、厚
5、度为12mm的软垫。砂轮机的防护罩。防护罩是砂轮机最主要的防护装置,其作用是当砂轮在工作中因故破坏时,能够有效地罩住砂轮碎片,保证人员的安全。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65;防护罩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不得随意拆卸或丢弃不用。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时必须设挡屑屏板,以遮挡磨削飞屑,避免伤及操作人员。它安装于防护罩开口正端,宽度应大于砂轮防护罩宽度,并且应牢固地固定在防护罩上。此外,砂轮圆周表面与挡板的间隙应小于6mm a)砂轮机安装砂轮机的工件托架。托架是砂轮机常用的附件之一。砂轮直径在150mm以上的 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被磨工
6、件最小外形尺寸的l2,但最大不应超过3mm。砂轮机的接地保护。砂轮机的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b)砂轮机使用禁止侧面磨削。按规定,用圆周表面做工作面的砂轮不宜使用侧面进行磨削。砂轮的径向强度较大,而轴向强度很小,且受到不平衡的侧向力作用,操作者用力过大会造成砂轮破碎,甚至伤人。不准正面操作。使用砂轮机磨削工件时,操作者应站在砂轮的侧面,不得在砂轮的正面进行操作,以免砂轮破碎飞出伤人。不准共同操作。2人共用1台砂轮机同时操作,是一种严重的违章操作,应严格禁止。2、锻压与冲剪机械锻造是金属压力加工的方法之一,它是机械制造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锻造加工时金属材料所处温度状态的不同,锻造又可
7、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 冲压机械设备包括剪板机、曲柄压力机和液压机等。 1)锻压机械的危险源a)锻造生产是在金属灼热的状态下进行的(如低碳钢锻造温度范围在7501250之间),由于有大量的手工作业,稍不小心就可能发生灼伤。b)锻造车间里的加热炉和灼热的钢锭、毛坯及锻件不断地发散出大量的辐射热(锻件在锻压终了时,仍然具有相当高的温度),工人可能受到热辐射的侵害。c)锻造车间的加热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可能排入车间的空气中,不但会影响工人健康,还降低了车间内的能见度(对于燃烧固体燃料的加热炉,情况就更为严重),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1)锻压机械的危险源d)锻造加工所使用的设备如空气锤、蒸汽锤、
8、摩擦压力机等,工作时发出的都是冲击力。设备在承受这种冲击载荷时,本身容易突然损坏(如锻锤活塞杆的突然折断)而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压力机(如水压机、曲柄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精压机)、剪床等在工作时,冲击性虽然较小,但设备的突然损坏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操作者往往碎不及防,也有可能导致工伤事故。e)锻造设备在工作中的作用力是很大的,如曲柄压力机、拉伸锻压机和水压机这类锻压设备,它们的工作条件虽较平稳,但其工作部件所发生的力量却很大,如我国已制造和使用的12000t的锻造水压机。就是常见的100150t的压力机,所发出的力量已足够大。如果模子安装或操作时稍不正确,大部分的作用力就不是作用在工件上,而是
9、作用在模子、工具或设备本身的部件上了。这样,某种安装调整上的错误或工具操作的不当,就可能引起机件的损坏以及其他严重的设备或人身事故。 1)锻压机械的危险源f)锻工的工具和辅助工具,特别是手锻和自由锻的工具、夹钳等名目繁多,这些工具都是一起放在工作地点的。在工作中,工具的更换很频繁,存放往往非常杂乱,这就必然增加对这些工具检查的困难,当锻造中需用某一工具而又不能迅速找到时,有时会“凑合”使用类似的工具,为此往往会造成工伤事故。g)由于锻造车间设备在运行中产生噪声和振动,可能使工作地点嘈杂,影响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分散了注意力,因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2)锻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 a)锻压机械的
10、机架和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或毛刺。b)外露的传动装置(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曲柄传动或皮带传动等)必须有防护罩。防护罩需用铰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部件上。c)锻压机械的起动装置必须能保证对设备进行迅速开关,并保证设备运行和停车状态的连续可靠。2)锻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d)起动装置的结构应能防止锻压设备意外地开动或自动开动。较大型的空气锤或蒸汽一空气自由锤一般是用手柄操纵的,应该设置简易的操作室或屏蔽装置。模锻锤的脚踏板也应置于某种挡板之下,操作者需将脚伸人挡板内进行操纵。设备上使用的模具都必须严格按照图样上提出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进行制造,紧固模具的斜楔应经退火处理,锻锤端部只允许局部淬火,端部一旦
11、卷曲,则应停止使用或修复后再使用。e)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mm。2)锻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f)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g) 蓄力器通往水压机的主管上必须装有当水耗量突然增高时能自动关闭水管的装置。h)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安全阀必须由技术检查员加铅封,并定期进行检查。i)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2)锻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j)安设在独立室内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位置指示器,使操作人员能在水压机的工作地点上观察到荷重的位置。k)新安装和经过大修
12、理的锻压设备应该根据设备图样和技术说明书进行验收和试验。l)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锻压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3)冲压机械的危险源a)设备结构:相当一部分冲压设备采用的是刚性离合器。这是利用凸轮或结合键机构使离合器接合或脱开,一旦接合运行,就一定要完成一个循环,才会停止。假如在此循环中的下冲程,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b)动作失控:设备在运行中还会受到经常性的强烈冲击和震动,使一些零部件变形、磨损以至碎裂,引起设备动作失控而可能发生连冲事故。3)冲压机械的危险源c)开关失灵:设备的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动作。d)模具:模
13、具担负着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个系统能量的集中释放部位。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有缺陷,可增加受伤的可能性。有缺陷的模具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 4)冲压作业安全技术 a)手用安全工具。使用安全工具操作时,用专用工具将单件毛坯放人模内并将冲制后的零件、废料取出,实现模外作业,避免用手直接伸人上下模口之间,保证人体安全。采用劳动强度小、使用灵活方便的手工工具。b)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模具防护的内容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以此代替手工进出料方式,将操作者的双手隔离在冲模危险区之外,
14、实行作业保护。模具安全防护装置不应增大劳动强度。 4)冲压作业安全技术c)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推手式保护装置,是一种与滑块联动的,通过挡板的摆动将手推离开模口的机械式保护装置;摆杆护手装置又称拨手保护装置,是运用杠杆原理将手拨开的装置;拉手安全装置,是一种用滑轮、杠杆、绳索将操作者的手动作与滑块运动联动的装置;机械式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对作业干扰影响较大,操作人员不太喜欢使用,有局限性。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是一种用电气开关控制的保护装置。起动滑块时,强制将人手限制在模外,实现
15、隔离保护。只有操作者的双手同时按下两个按钮时,中间继电器才有电,电磁铁动作,滑块启动。凸轮中开关在下死点前处于开路状态,若中途放开任何一个开关时,电磁铁都会失电,使滑块停止运动,直到滑块到达下死点后,凸轮开关才闭合,这时放开按钮,滑块仍能自动回程。光电式保护装置。是由一套光电开关与机械装置组合而成的。它是在冲模前设置各种发光源,形成光束并封闭操作者前侧、上下模具处的危险区。当操作者手停留或误人该区域时,使光束受阻,发出电信号,经放大后由控制线路作用使继电器动作,最后使滑块自动停止或不能下行,从而保证操作者人体安全。光电式保护装置按光源不同,可分为红外光电保护装置和白炽光电保护装置。 5)剪板机
16、安全操作要求a)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剪板机各部位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是否完好,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清除台面及周围放置的工具、量具等杂物以及边角废料。b)不应独自1人操作剪板机,应由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取料等,并确定1个人统一指挥。c)应根据规定的剪板厚度,调整剪刀间隙。不准同时剪切两种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板料,不得叠料剪切。剪切的板料要求表面平整,不准剪切无法压紧的较窄板料。5)剪板机安全操作要求d)剪板机的皮带、飞轮、齿轮以及轴等运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e)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的距离应最少保持200mm,并且离开压紧装置。在剪板机上安置的防护栅栏不能让操作者看不到裁切的部位。
17、作业后产生的废料有棱角,操作者应及时清除,防止被刺伤、割伤。3、起重机械按运动方式,起重机械可分为以下4种基本类型:a)轻小型起重机械。千斤顶、手拉葫芦、滑车、绞车、电动葫芦、单轨起重机械等,多为单一的升降运动机构。b) 桥架类型起重机械。分为梁式、通用桥式、门式和冶金桥、装卸桥式及缆索起重机械等。具有2个及2个以上运动机构的起重机械,通过各种控制器或按钮操纵各机构的运动。一般有起升、大车和小车运行机构,将重物在三维空间内搬运。c) 臂架类型起重机械。有固定旋转式、门座式、塔式、汽车式、轮胎式、履带式及铁路起重机械、浮游式起重机械等种类。一般来说,其工作机构除起升机和运行机构外(固定臂架式无运
18、行机构),还有变幅机构、旋转机构。d)升降类型起重机械。如载人电梯或载货电梯、货物提升机等,其特点是虽只有一个升降机构,但安全装置与其他附属装置较为完善,可靠性大。此类起重机械有人工和自动控制2种。1)起重机械的危险源a)重物坠落:吊距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b)起重机失稳倾翻: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1)起重机械的危险
19、源c)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d)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伤害。1)起重机械的危险源e)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f)其他伤害: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
20、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2)起重机易损零部件的安全要求a)吊钩b)钢丝绳c)滑轮与卷筒d)制动器a)吊钩的安全要求吊钩在起重作业中受到频繁重载荷冲击的反复作用,一旦发生断裂,可导致重物坠落,因此要求吊钩有足够的承载力,同时要求有一定韧性。吊钩应有制造厂的检验合格证明(吊钩额定起重量和检验标记应打印在钩身低应力区)。否则应对吊钩进行材料化学成分检验和必要的机械性能实验(如拉力、冲击试验),还应测量吊钩的原始开口度尺寸。a)吊钩的安全要求通过目测、触摸检查吊钩的表面状况。在用吊钩的表面应该光洁,无毛刺、锐角,不得有裂纹、折叠、过烧等缺陷,吊钩缺陷不得补焊。通过探伤装置检查吊钩的内
21、部状况。吊钩不得有内部裂纹、白点和影响使用安全的任何夹杂物等缺陷。有条件的应安装防止吊物脱钩的安全装置。b)钢丝绳的安全要求钢丝绳是起重机械的重要零件之一,用于提升机构、变幅机构、牵引机构,有时也用于旋转机构。起重机械吊挂物品也采用钢丝绳。此外,钢丝绳还用作桅杆起重机械的桅杆张紧绳、缆索起重机械与架空索道的承载索和牵引索。起重机械主要采用挠性较好的双绕绳。这种钢丝绳是用钢丝捻成绳股,再用数条绳股围绕1个芯子捻成绳。钢丝绳在使用时,每月至少要润滑2次。润滑前先用钢丝刷子刷去钢丝绳上的污物并用煤油清洗,然后用加热到80以上的润滑油蘸浸钢丝绳,使润滑油浸到绳芯。 b)钢丝绳的安全要求钢丝绳的更新标准
22、由每一捻距内的钢丝折断数决定。捻距就是任一个钢丝绳股,环绕绳芯一周的轴向距离。对于6股绳,在绳上一条直线上数6节就是这条绳的捻距。表1-2是钢丝绳报废断丝数。对于复合型钢丝绳中的钢丝,断丝数的计算方法是:细丝1根算1丝,粗丝1根算1.7丝。钢丝绳有锈蚀或磨损时,将报废断丝数按表1-3折减,并按折减后的断丝数报废。b)钢丝绳的安全要求 b)钢丝绳的安全要求 c)滑轮与卷筒的安全要求滑轮、卷筒和钢丝绳三者共同组成起重机的卷绕系统,将驱动装置的回转运动转换成吊载的升降直线运动。滑轮和卷筒是起重机的重要部件,它们的缺陷或运行异常会加速钢丝绳的磨损,导致钢丝绳脱槽、吊钩。c)滑轮与卷筒的安全要求滑轮的使
23、用安全要求: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规定值。平衡滑轮的值,对于桥式类型的起重机与一般滑轮取等值;对于臂架类型起重机取不小于一般滑轮值得0.6倍。滑轮不应有缺损和裂纹,滑轮槽应光洁平整,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滑轮应配置防止钢丝绳跳出绳槽的装置。金属铸造的滑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裂纹、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滑轮轴磨损量达原直径的3%;其他磨损钢丝绳的缺陷。c)滑轮与卷筒的安全要求卷筒安全使用要求: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对钢丝绳尾端的固定情况,应每月检查一次。在使用的任何状
24、态,必须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保留足够的安全圈。单层缠绕卷筒的筒体端部应有凸缘。凸缘应比最外层钢丝绳或链条高出2倍的钢丝绳直径或链条的宽度。卷筒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裂纹;筒壁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绳槽磨损量大于钢丝绳直径1/4且不能修复时。d)制动器的安全要求起重机配置制动器的安全要求: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变幅、运行、旋转机构都必须装设制动器;起升机构、边幅机构的制动器,必须是常闭式制动器;调运炽热金属或其他危险品的起升机构,以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起升机构,每套独立的驱动装置都应装设两套支持制动器。d)制动器的安全要求人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必须装设制动器或停止
25、器。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满足下式要求: MzkM 式中:Mz制动器的制动力矩; M制动器所在轴的传动力矩; k 安全系数。d)制动器的安全要求制动器安全检查的要求: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不应有妨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沾染油污;制动带或制动瓦块的磨擦材料的磨损程度;制动带或制动瓦块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理论接触面积的70%;制动器应有符合操作频度的热容量,不得出现过热现象;控制制动器的操纵部位(如踏板、操纵手柄等),应有防滑性能;人力控制制动器,施加的力与行程不应大于规定的要求。d)制动器的安全要求制动器的报废要求(制动器的零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更换或修整):裂纹;制动带或制动瓦块摩擦
26、垫片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弹簧出现塑性变形;铰接小轴或轴孔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5%;制动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裂纹;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其他机构的制动轮的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轮面凹凸不平度达1.5mm时,修复后轮缘厚度应能满足要求。3)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按安全功能大致可分为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指示报警装置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几类。各种类型的起重机应按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要求装设安全防护装置,并在使用中及时检查、维护,使其保持正常工作性能。3)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a)安全装置,是指通过自身的机构功能,可以限制或防止起重作业的
27、某种危险发生的装置。安全装置可以是单一功能装置,也可以是与防护装置联用的组合装置。安全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分为:限制载荷的装置。例如,超载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缓冲器、极限力矩限制器等。限定行程位置的装置。例如,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防止吊臂后倾装置、轨道端部止挡等;定位装置。例如,支腿回缩锁定装置、回转定位装置、夹轨钳和锚定装置或铁鞋等;其他安全装置。例如,联锁保护装置、安全钩、扫轨板等。3)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b)防护装置。这是指通过设置实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例如,走台栏杆、暴露的活动部件的防护罩、导电滑线防护板、电气设备的防雨罩,以及起重作业范围内临时
28、设置的安全珊栏等。c)安全信息提示和报警。这是用来显示起重机工作状态的装置,是人们用以观察和监控系统过程的手段,有些装置与控制调整联锁,有些装置兼有报警功能。属于此类装置的有: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幅度指示计、水平仪、风速风级报警器、登机信号按钮、倒退报警装置、危险电压报警器等。d)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照明、信号、通讯、安全色标等。 4、木工机械木工机械有:跑车带锯机、轻型带锯机、纵锯圆锯机、横截锯机、平刨机、压刨机、木铣床、木磨床等。木工机械的特点是切削速度高,刀轴转速一般达到25004000 r/min,有时甚至更高,因而转动惯性大,难于制动。1)木工机械的危险源机械危险源:主要包括刀具的
29、切割伤害、木料的冲击伤害、飞出物的打击伤害。生物性危险源:木工机械加工的木材有生物毒性、过敏性和活性等,可引起皮肤病、视力失调、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病变、过敏等。化学危险源:化学防腐和粘结是木材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序,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引起中毒、皮炎或损害呼吸道粘膜,甚至诱发癌症。粉尘危险源:木材加工产生的木粉尘可导致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可表现为肺叶纤维化。火灾和爆炸危险源:木材有发生火灾可能性;木粉尘有粉尘爆炸的可能性。噪声和振动危险源:木工机械能产生噪声和振动。2)木工机械的安全技术a)按照“油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和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剪)且有挡”的要求,以及安全器送料的安全要求,对各种木工机
30、械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b)对产生噪声、木粉尘或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机械设备,应配置与其机械运转相连接的消声、吸尘或通风装置,以消除或减轻职业危害,维护工人的安全健康。c)木工机械的刀轴与电器应有安全联控装置,在装卸或更换刀具及维修时,能切断电源并保持断开位置,以防止误触电源开关或突然供电启动机械。2)木工机械的安全技术d)针对木材加工作业中的木料反弹危险,应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或设置分离刀、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e)在装设正常启动和停机操纵装置的同时,还应专门设置遇事故紧急停机的安全控制装置。5、焊接设备1)气焊与气割 气焊与气割的主要危险是爆炸和火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金属熔渣飞溅、烟气、弧光
31、也会危及操作人员的健康。 电石(碳化钙,CaC2)是气焊与气割作业的基本原料。电石遇水生成的乙炔(C2H2:)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水量不足且散热不好时,局部过热引起乙炔热分解,也可能导致爆炸。2)电焊 电焊是带有电击、弧光伤害、灼伤、爆炸和火灾等多种危险的作业。 1)气焊与气割a)电石储存和使用安全要求电石应避免受潮,库房必须严防漏雨,盛放容器应密封良好,电石桶上应有防火防湿安全标志。电石库不得设在可能积水处,库房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250.6m。电石库房应为耐火建筑,房顶应设有自然通风的风帽,库房周围10m以内不得有明火,库房内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 1)气焊与气割搬运电石桶应防止碰撞
32、或滚动。开启电石桶应使用不发生火花的被铜合金工具;使用铜制工具时,其含铜量应低于70。空电石桶内可能滞留有可燃气体,其附近不得有明火。电石库应备有黄砂和干粉、二氧化碳等不含水的灭火器。1)气焊与气割b)乙炔发生器装置安全要求乙炔发生器本体及安全阀、回火防止器(水封安全阀)、安全膜(或卸压孔)应保持完好,不得有泄漏、堵塞。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内的水量应符合要求,乙炔发生器内水温不得超过60,气体温度不得超过90。宜采用块度2580 mm的电石,不宜采用块度15mm以下的电石和电石粉粒,以防分解太快。如乙炔发生器内部冻结,只能用热水、蒸汽解冻,而不能用明火或电热器具加热。不得用氧气顶吹乙炔皮管。
33、1)气焊与气割使用前,应尽量放出乙炔发生器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每班工作结束前,应放出乙炔发生器内的电石灰和污水。乙炔发生器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附近不得有引燃源。回火防止器只能接用一把焊枪;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应垂直安装;使用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前,应放出其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冰冻季节,工作完毕后应放出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内的存水;冰冻季节宜采用干式回火防止器。炔发生器安全膜的膜片应采用响应快的脆性材料制作;其强度按工作压力的1.5倍确定。乙炔发生器内的压力不得超过150 kPa(表压)。气割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较乙炔的爆炸危险小,使用中应注意防止回火;气瓶出口应装有减压器。1)气焊与气割c)氧气瓶
34、安全要求氧气瓶内压力高达1.5 MPa,有较大的爆炸危险。氧气瓶本体及氧气表等附件应保持完好。装减压器前稍稍开启阀门,吹去阀门内的灰尘;减压器应安装牢固;装好后先缓缓打开氧气瓶阀门,再渐渐旋紧减压器的螺杆;装好的减压器不得漏气。氧气瓶或减压器冻结时不得用明火、炽热铁块烘烤或用铁器敲击,而只能用温水解冻。 1)气焊与气割使用时拧紧皮管接头螺母后,应先打开气门吹出皮管内的灰尘和渣屑;不用时应将皮管挂起。氧气操作人员不应穿有油污的工作服、手套,使用有油污的工具。氧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充气前应留有100150 kPa的压力。氧气瓶应远离高温场所和明火,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2)电焊a)交流弧焊机的
35、安全要求弧焊机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弧焊机应与安装环境条件相适应;弧焊机应避免受潮,并能防止异物进人。弧焊机外壳应可靠接保护导体;为了防止高压窜人低压带来的危险,弧焊机二次侧的一个点也应当接保护导体。弧焊机一次额定电压应与电源电压相符合;工作电流不得超过相应暂载率下的许用电流。弧焊机应经端子排接线;接线应正确,应避免产生有害的环流。 2)电焊多台焊机应尽量均匀地分接于三相电源,尽量保持三相平衡。弧焊机的一、二次电源线均应采用铜心橡皮电缆(橡皮套软线);一次线长度不宜超过23m。弧焊机一、二次线圈绝缘电阻合格。移动焊机必须停电进行。在电击危险性大的环境作业,弧焊机二次侧宜装设熄弧自动断电装置。弧焊
36、作业时应穿戴绝缘鞋、手套、工作服、面罩等防护用品;在金属容器中工作时,还应戴上头盔、护肘等防护用品。2)电焊b)电焊作业防火防爆安全要求离焊接作业点5m以内及下方不得有易燃物品, 10 m以内不得有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不得在储存汽油、煤油等易燃物品的容器上进行焊接作业。焊接管子时,管子两端应当打开,并不得有易燃物品。不得带压焊接压力容器。不论是电焊还是气焊,焊接盛过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容器前,均应先打开盖反复清洗容器内残留的危险物质;在锅炉内、管道内、井下、地坑内焊接前,也应先清除其内残留的危险物质。 6、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安监管管二字20
37、0511号)2)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16856-1997)3)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226.1-2002)4)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15760-2004)5)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GB5226.2-2002 )6、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1985)7)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1993)8)锻压机械 安全技术条件(GB17120-1997)9)冷冲压安全规程(GB13887-1992)10)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6077-1985)11)木工机床 安
38、全通则(GB12557-2000)二、电气安全技术1、电气事故的种类2、触电事故控制技术3、雷电事故控制技术4、静电事故控制技术5、电气装置安全6、电气防火防爆7、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1、电气事故的种类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
39、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 ,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1、电气事故的种类2)雷击事故 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3)静电事故 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1、电气事故的种类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危害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 kHz以上的电磁波。高频电磁波除对人体有伤害外,还能造成感应放电
40、和高频干扰。各种无线电设备均可能产生电磁辐射。高频金属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设备、高频焊接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高频热合机、绝缘材料干燥设备)也是有电磁辐射危险的设备。为防止电磁辐射的危害、应采取屏蔽、吸收等专门的预防措施。用于高频防护的板状屏蔽和网状屏蔽均可用铜材、铝材或钢材制成。必要时可考虑双层屏蔽。如果在板状屏蔽上涂上一层微小的颗粒材料,则可减少电磁波的反射,更有效地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构成所谓吸收屏蔽。1、电气事故的种类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电气装置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供电突然中断。
41、这种情况会使生产过程陷人混乱,造成经济损失。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异常带电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当带电的生产设施或其中的部分意外带电。异常带电容易导致人员受到伤害。2、触电事故控制技术1)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 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 1)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a)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任何情况下绝
42、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1)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b)屏护 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遮栏出人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1)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c)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
43、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lm。在高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应满足表14所列各项最小距离的要求。1)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1)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 在架空线路进行起重作业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可参考表15所列数值。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a)IT系统(保护接地) 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其构成如图1一7所示。图中,L1、L2、L3是相线
44、,N是中性点,z是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RP是人体电阻,RE是保护接地电阻,IE是接地电流。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I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l00kvA时,要求凡鉴RE
45、10。在不接地的10kv配电网中,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并满足下式要求: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b)TT系统TT系统如图1一8所示。图中,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性线(也叫做工作零线)。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TT系统的接地凡也能大幅度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因此,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2)间接接触电
46、击控制技术c)TN系统(保护接零) TN系统相当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典型的TN系统如图19所示。图中,PE是保护零线,Rs叫做重复接地。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2)间接接触电击控制技术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a)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
47、)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加强绝缘是具有与上述双重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类设备。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按加强绝缘设计。类设备的铭牌上应有“回”形标志。类设备的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 ,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M ,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7M 。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b)安全电压(特低电压)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类设备。安全电压限值是在任何情
48、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 V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特低电压额定值有42 V、36 V、24 V、 12 V和6V。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 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 V或24 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通常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安全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与二次之间有良好的绝缘,其间还可用接地的屏蔽进行隔离。安全电压边应与一次边保
49、持双重绝缘的水平。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的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不得与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或其他电气回路连接。安全电压的插销座不得与其他电压的插销座有插错的可能。安全隔离变压器的一次边和二次边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元件。如果电压值与安全电压值相符,而由于功能上的原因,电源或回路配置不完全符合安全电压的要求,则称之为功能特低电压。应用功能特低电压需配合补充安全措施。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c)电气隔离 电气隔离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电气隔离是通过采用一次边、二次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电气隔离的安全实质是阻断二次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流的通路。电气隔离的电源变压器必
50、须是隔离变压器,二次边必须保持独立,应保证电源电压U500 V、线路长度L200 m。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d)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动作信号经处理后带动执行元件动作,促使线路迅速分断。电磁式电流型漏电保护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OTA是零序电流互感器,FV是极化电磁铁线圈,SB是试验按钮,R为限流电阻。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动作电流从6 mA至20 A有很多等级。其中,30 mA及30 mA以下的属高灵敏度
51、,主要用于防止触电事故;30 mA以上、1000mA及1000 mA以下的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 mA以上的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为了避免误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动作电流的1/2。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指动作时最大分断时间。快速型和定时限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符合表f-7的要求。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有金属外壳的类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式电动工具,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电气设备,临时性电气设备,宾馆客房内的插座,触电危险性较大的民用建筑物内的插座,游泳池或浴池类场所的
52、水中照明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以及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医用电气设备(胸腔手术室的除外)等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的选用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浴室、游泳池、隧道等电击危险性很大的场合,应选用高灵敏度的漏电保护装置。单相线路选用二级保护器,仅带三相负载的三相线路可选用三级保护器,动力与照明合用的三相四线线路和三相照明线路必须选用级保护器。3)其他电击控制技术运行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应当定期检查和试验。保护器外壳各部及其上部件、连接端子应保持清洁、完好无损;胶木外壳不应变形、变色,不应有裂纹和烧伤痕迹;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动作电流等应标志清楚,
53、并应与运行线路的条件和要求相符合。保护器外壳防护等级应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接线端子不应松动,连接部位不得变色;接线端子不应有明显腐蚀;保护器工作时不应有杂音;漏电保护开关的操作手柄应灵活、可靠,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用试验按钮试验其可靠性。3、雷电事故控制技术1)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防雷技术1)雷电的种类及危害a)雷电种类直击雷。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大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感应雷。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
54、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高大导体上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体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从而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球雷。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波。1)雷电的种类及危害b)雷电危害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kA至
55、数百kA)、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kA/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kV至数千kV)的特点。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火灾和爆炸。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触电。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电气设备绝缘因雷击而损坏,也可使人遭到电击。设备和设施损坏。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伴随的汽化力、静电力、电磁力可毁坏重要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大规模停电。
56、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2)防雷技术a)防雷建筑物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指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指对国家政治或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以及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指需要防雷的除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2)防雷技术b)直击雷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
57、站等,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2)防雷技术c)二次放电防护为了防护二次放电,不论是空气中或地下,都必须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任何情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m,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跨按。2)防雷技术d)感应雷防护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筑物、重要的电力设施应考虑感应雷防护。为了防止静电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
58、、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为了防止电磁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平行管道、相距不到100mm的管道用金属线跨接起来。2)防雷技术e)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可能有雷电冲击进入室内的建筑物应考虑雷电冲击波防护。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对于建筑物,可采用以下措施:全长直接埋地电缆供电,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接地;架空线转电缆供电,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金具等
59、一起接地;架空线供电,入户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一起接地。2)防雷技术f)人身防雷雷暴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尽量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雷暴时,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它们相连的各种金属设备。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4、静电事故控制技
60、术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2)防静电措施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a)静电的产生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一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下列工艺过程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 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
61、起立等。 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b)静电的特点静电电压高。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固体静电可达20104 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气静电可达10000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0000V以上。静电泄漏慢。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静电泄漏很慢。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和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1)静电的特性及危害c)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2)防静电措施 静电最
62、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防止静电影响生产也是有效的。a)环境危险程度控制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措施,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程度。2)防静电措施b)工艺控制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漏,可采用导电性工具;为了减轻火花放电和感应带电的危险,可采用阻值为107109的导电性工具。为了限制产生危险的静电,烃类燃油在管道内流动时,流速与管径应满足以下关系; v2D0.64 式中 v流速,m/s; D管径,m。为了防止静电放电
63、,在液体灌装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和溅射,应将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装油前清除罐底积水和污物,以减少附加静电。2)防静电措施c)接地接地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为了防止火花放电,应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并予以接地。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超过1M即可,对于金属导体,为了检测方便,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01000。对于产生和积累静电的高绝缘材料,宜通过106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接地。2)防静电措施d)增湿为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为了提高降低静
64、电的效果,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70%。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防止高温环境里的绝缘体上的静电。e)抗静电添加剂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漏,消除静电的危险。 2)防静电措施f)静电中和器静电中和器又叫静电消除器。静电中和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g)加强静电安全管理静电安全管理包括制定相关静电安全操作规程、静电安全指标和开展静电安全教育、静电检测等内容。5、电气装置安全1)变配电站安全2
65、)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3)电气线路安全4)配电柜(箱)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1)变配电站安全 变配电站是企业的动力枢纽。变配电站装有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高低压开关、高低压母线、电缆等多种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变配电站发生事故,不仅使整个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还可能导致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a)变配电站位置变配电站位置应符合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从安全角度考虑,变配电站应避开易燃易爆环境;变配电站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并不得设在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变配电站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变配电站的选址和建筑应考虑灭火、防蚀、防污、防水、防雨、防雪、防振的要求。地势低洼处不宜建变配电站
66、。变配电站应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1)变配电站安全b)建筑结构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变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两面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作的实体门。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室内油量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储油坑应能容纳100%的油。1)变配电站安全c)间距、屏护和隔离变配电站各部间距和屏护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室外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应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
67、内,油量60600kg者必须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间隔内。d)通道变配电站室内各通道应符合要求。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雪上超过15m时,应增加出口。1)变配电站安全e)通风 蓄电池室、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应有良好的通风。f)封堵门窗及孔洞应设置网孔小于10mm10mm的金属网,防止小动物钻入。通向站外的孔洞、沟道应予封堵。g)标志变配电站的重要部位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h)联锁装置断路器与隔离开关操动机构之间、电力电容器的开关与其放电负荷之间应装有可靠的联锁装置。1)变配电站安全i)电气设备正常运
68、行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油量、油色、温度指示应正常;连接点应无松动、过热迹象;门窗、围栏等辅助设施应完好;声音应正常,应无异常气味;瓷绝缘不得掉瓷、有裂纹和放电痕迹并保持清洁;充油设备不得漏油、渗油。j)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变配电站应备有绝缘杆、绝缘夹钳、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绝缘站台、各种标示牌、临时接地线、验电器、脚扣、安全带、梯子等各种安全用具。变配电站应配备可用于带电灭火的灭火器材。1)变配电站安全k)技术资料变配电站应备有高压系统图、低压系统图、电缆布线图、二次回路接线图、设备使用说明书、试验记录、测量记录、检修记录、运行记录等技术资料。l)管理制度变配电站应建立并执行各项行之有效
69、的规章制度,如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值班制度、巡视制度、检查制度、检修制度及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2)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 除上述变配电站的一般安全要求外,变压器等设备尚需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电力变压器电力变压器是变配电站的核心设备,按照绝缘结构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所用油的闪点在135160之间,属于可燃液体。变压器内的固体绝缘衬垫、纸板、棉纱、布、木材等都属于可燃物质,其火灾危险性较大,而且有爆炸的危险。a)电力变压器变压器的安装:变压器各部件及本体的固定必须牢固。电气连接必须良好,铝导体与变压器的连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变压器
70、的接地一般是其低压绕组中性点、外壳及其阀型避雷器三者共用的接地(见图)。接地必须良好,接地线上应有可断开的连接点。变压器防爆管喷口前方不得有可燃物体。位于地下的变压器室的门、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均应为防火门。居住建筑物内安装的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超过400kVA。10kV变压器壳体距门不应小于1m,距墙不应小于0.8m(装有操作开关时不应小于1.2m)。采用自然通风时,变压器室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1.1m。室外变压器容量不超过315 kVA者可柱上安装,315 kVA以上者应在台上安装;一次引线和二次引线均应采用绝缘导线;柱上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裸导
71、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5m;变压器台高度一般不应低于0.5m,其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7m,变压器壳体距围栏不应小于1m,变压器操作面距围栏不应小于2m。变压器室的门和围栏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的明显标志。 a)电力变压器变压器的运行:运行中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偏差不得超过额定值的5%,低压最大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上层油温一般不应超过85;冷却装置应保持正常,呼吸器内吸潮剂的颜色应为淡蓝色;通向气体继电器的阀门和散热器的阀门应在打开状态,防爆管的膜片应完整,变压器室的门窗、通风孔、百叶窗、防护网、照明灯应完好;室外变压器基础不得下沉,电杆应牢固,不得倾斜。干式变压器的安装场所
72、应有良好的通风,且空气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2)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b)电力电容器电力电容器是充油设备,安装、运行或操作不当即可能着火甚至发生爆炸,电容器的残留电荷还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电容器的安装:电容器所在环境温度一般不应超过40,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海拔高度不应超过1000m,周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气,不应有大量灰尘或纤维,所安装环境应无易燃、易爆危险或强烈振动。总油量300kg以上的高压电容器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室内,总油量300kg以下的高压电容器和低压电容器应视其油量的多少安装在有防爆墙的间隔内或有隔板的间隔内。电容器应避免阳光直射,受阳光直射的窗玻璃应涂以白色
73、。电容器室应有良好的通风。电容器分层安装时应保证必要的通风条件。电容器外壳和钢架均应采取接地(或接零)措施。电容器应有合格的放电装置。高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跌开式熔断器保护和控制;总容量100300kvar时,应采用负荷开关保护和控制;总容量300kvar以上时,应采用真空断路器或其他断路器保护和控制。低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交流接触器、刀开关、熔断器或刀熔开关保护和控制;总容量100kuar以上时,应采用低压断路器保护和控制。b)电力电容器电容器运行:电容器运行中电流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倍;电压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
74、倍;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的规定值(一般为60或65)。电容器外壳不应有明显变形,不应有漏油痕迹。电容器的开关设备、保护电器和放电装置应保持完好。2)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c)高压开关高压开关主要包括高压断路器、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隔离开关。高压开关用以完成电路的转换,有较大的危险性。高压断路器。高压断路器是高压开关设备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开关设备。高压断路器有强力灭弧装置,既能在正常情况下接通和分断负荷电流,又能借助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情况下切断过载电流和短路电流。断路器分断电路时,如电弧不能及时熄灭,不但断路器本身可能受到严重损坏,还可能迅速发展为弧光短路,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故。按照灭弧介质和
75、灭弧方式,高压断路器可分为少油断路器、多油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固体产气断路器和磁吹断路器。高压断路器必须与高压隔离开关串联使用,由断路器接通和分断电流、由隔离开关隔断电源。因此,切断电路时必须先拉开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接通电路时必须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合上断路器。为确保断路器与隔离开关之间的正确操作顺序,除严格执行操作制度外,10kV系统中常安装机械式或电磁式联锁装置。c)高压开关高压隔离开关。高压隔离开关简称刀闸。隔离开关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接通和分断负荷电流,更不能用来切断短路电流。隔离开关主要用来隔断电源,以保证检修和倒闸操作的安全。隔离开关安装
76、应当牢固,电气连接应当紧密、接触良好,与铜、铝导体连接须采用铜铝过渡接头。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操作。拉闸、合闸前应检查与之串联安装的断路器是否在分闸位置。运行中的高压隔离开关连接部位温度不得超过75,机构应保持灵活。c)高压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负荷开关有比较简单的灭弧装置,用来接通和断开负荷电流。负荷开关必须与有高分断能力的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由熔断器切断短路电流。高压负荷开关分断负荷电流时有强电弧产生,因此,其前方不得有可燃物。3)电气线路安全a)架空线路凡杆距超过25m,利用杆塔敷设的高、低压电力线路都属于架空线路。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杆塔、横担、绝缘子、金具、基础及拉线组成。架空线路木电
77、杆梢径不应小于150mm,不得有腐朽、严重弯曲、劈裂等迹象,顶部应做成斜坡形,根部应做防腐处理。水泥电杆钢筋不得外露,杆身弯曲不超过杆长的0.2%。 绝缘子的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瓷件瓷釉光滑,无裂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如果受到地形限制时,亦不应小于30。拉线穿过公路时其高度不应小于6m。拉线绝缘子高度不应小于2.5m。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工程设施、建筑物、树木、其他线路之间,以及同一线路的导线与导线之间均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电气线路安全b)电缆线路电缆线路主要由电力电缆、终端接头、中间接头及支撑件组成。电缆线路有电缆沟或电缆隧道敷
78、设、直接埋入地下敷设、桥架敷设、支架敷设、钢索吊挂敷设等敷设方式。三相四线系统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1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的要求。表中D为电缆外径。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类型多芯单芯控制电缆10D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或钢铠护套10D裸铅包护套15D钢铠护套2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20D电缆进入电缆沟、遂道、竖井、建筑物、盘(柜)处应予封堵。电缆直接敷设不得应用非铠装电缆。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或标桩。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
79、应保证密封良好,防止受潮。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的外壳与电缆金属护套及铠装层均应良好接地。 4)配电柜(箱)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a)配电柜(箱)安装配电柜(箱)应用不可燃材料制作。触电危险性小的生产场所和办公室,可安装开启式的配电板。触电危险性大或作业环境较差的加工车间、铸造、锻造、热处理、锅炉房、木工房等场所,应安装封闭式箱柜。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作业场所,必须安装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施。配电柜(箱)各电气元件、仪表、开关和线路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柜(箱)内应无积尘、积水和杂物。落地安装的柜(箱)底面应高出地面5
80、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为1.21.5 m,柜(箱)前方0.8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保护线连接可靠。柜(箱)以外不得有裸带电体外露,装设在柜(箱)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必须有可靠的屏护。4)配电柜(箱)b)配电柜(箱)运行 配电柜(箱)内各电气元件及线路应接触良好、连接可靠,不得有严重发热、烧损现象。配电柜(箱)的门应完好,门锁应有专人保管。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a)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按照触电防护方式,电气设备分为以下4类:0类。这种设备仅仅依靠基本绝缘来防止触电。0类设备外壳上和内部的不带电导体上都没有接地端子。类。这种设备除依靠基本绝缘外,还有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类设
81、备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但内部有接地端子,自设备内引出带有保护插头的电源线。类。这种设备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保护措施。类。这种设备依靠特低安全电压供电,以防止触电。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b)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包括:对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的防护、对人体触及内部危险部件的防护、对水进入内部的防护。外壳防护等级按如下方法标志:不要求规定特征数字时,其位置由字母“X”代替(如果两个字母都省略,则用“XX”表示);附加字母和(或)补充字母可省略,不需代替;当使用一个以上的补充字母时,应按字母顺序排列。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c)电动机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
82、机。交流电动机又分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即感应电动机),而异步电动机又分绕线型电动机和笼型电动机。电动机是工业企业最常用的用电设备。作为动力机,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生产企业中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占总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电动机的电压、电流、频率、温升等运行参数应符合要求,电压波动不得超过-5%+10%,电压不平衡不得超过5%,电流不平衡不得超过10%。任何情况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电动机必须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并根据需要装设过载保护、断相保护和低电压保护。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应取为异步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2.5倍。热继电器热元件的
83、额定电流应取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1.5倍,其整定值应接近但不小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电动机应保持主体完整、零附件齐全、无损坏、并保持清洁。除原始技术资料外,还应建立电动机运行记录、试验记录、检修记录等资料。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d)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电钻、手砂轮、冲击电钻、电锤、手电锯等工具。移动式设备包括蛙夯、振捣器、水磨石磨平机等电气设备。触电危险性: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是触电事故较多的用电设备。事故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工具和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人与工具之间的接触电阻小,一旦工具带电,将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操作者一旦触
84、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这些工具和设备有很大的移动性,其电源线容易受拉、磨而损坏,电源线连接处容易脱落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这些工具和设备没有固定的工位,运行时振动大,而且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本身容易损坏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d)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条件:类、类设备没有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要求;类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设备的保护线应接保护干线。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或地线)不应单独敷设,而应当与电源线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即采用带有保护心线的橡皮套软线作为电源线。电源线不得有破损或龟裂,中间不得有接头,电源线
85、与设备之间的防止拉脱的紧固装置应保持完好。设备的软电缆及其插头不得任意接长、拆除或调换。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地)插孔和插头。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类设备。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类或类设备。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别危险场所,应使用类设备。如果使用类设备,则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而且,类设备的隔离变压器、类设备的漏电保护器以及、类设备控制箱和电源连接器等必须放在外面。使用类设备应配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设备的电源开关不得失灵、不得破损并应安装牢固,接线
86、不得松动,转动部分应灵活。绝缘电阻合格,带电部分与可触及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类设备不低于2M,类设备不低于7 M。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e)电焊设备 手工电弧焊应用很广,其危险因素也比较多。其主要安全要求如下:电弧熄灭时焊钳电压较高,为了防止触电及其他事故,电焊工人应当戴帆布手套、穿胶底鞋。在金属容器中工作时,还应戴上头盔、护肘等防护用品。电焊工人的防护用品还应能防止烧伤和射线伤害。在高度触电危险环境中进行电焊时,可以安装空载自停装置。固定使用的弧焊机的电源线与普通配电线路同样要求,移动使用的弧焊机的电源线应按临时线处理。弧焊机的二次线路最好采用两条绝缘线。弧焊机的电源线上应装设隔离电器、主开关
87、和短路保护电器。电焊机外露导电部分应采取保护接零(或接地)措施。为了防止高压窜入低压造成的危险和危害,交流弧焊机二次侧应当接零(或接地)。但必须注意二次侧接焊钳的一端是不允许接零或接地的,二次侧的另一条线也只能一点接零(或接地),以防止部分焊接电流经其他导体构成回路。弧焊机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 M,二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 M。弧焊机应安装在干燥、通风良好,不应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有严重尘垢的环境或剧烈振动的环境。室外使用的弧焊机应采取防雨雪措施,工作地点下方有可燃物品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移动焊机时必须停电。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f)低压控制电器 低压控制电器主要用
88、来接通、断开线路和用来控制电气设备,包括刀开关、低压断路器、减压起动器、电磁起动器等。控制电器一般安全要求:电压、电流、断流容量、操作频率、温升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结构形式与使用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灭弧装置(包括灭弧罩、灭弧触头、灭弧用绝缘板)完好。触头接触表面光洁、接触紧密并有足够的接触压力,各极触头应当同时动作。防护完善,门(或盖)上的联锁装置可靠,外壳、手柄、漆层无变形和损伤。安装合理、牢固,操作方便,且能防止自行合闸。一般情况下,电源线应接在固定触头上。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接地(或接零)良好。绝缘电阻符合要求。f)低压控制电器刀开关:刀开关是手动开关,包括胶盖刀开关、石板刀开关、铁壳开
89、关、转扳开关、组合开关等。刀开关没有或只有极为简单的灭弧装置,不能切断短路电流。因此,刀开关下方应装有熔体或熔断器。对于容量较大的线路,刀开关须与切断短路电流能力的其他开关串联使用。用刀开关操作异步电动机及其他有冲击电流的动力负荷时,刀开关的额定电流应大于负荷电流的3倍,并应该在刀开关上方另装一组熔断器。刀开关所配用熔断器和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得大于开关的额定电流。f)低压控制电器低压断路器:低压断路器是具有很强的灭弧能力的低压开关。低压断路器的合闸、分闸可由人工操作,也可在故障情况下自动分闸。低压断路器瞬时动作过电流脱扣器用于短路保护,其动作电流的调整范围多为额定电流的410倍。其整定电流应大于
90、线路上可能出现的峰值电流,并应为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的2/3。长延时动作过电流脱扣器应按照线路计算负荷电流或电动机额定电流整定,用于过载保护。运行中的低压断路器的机构应保持灵活,各部分应保持干净。触头磨损超过原来厚度的1/3时,应予更换。应定期检查各脱扣器的整定值。f)低压控制电器接触器。接触器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温度不得过高,分合指示应接触器的实际状态相符,连接和安装应牢固,机构应灵活,接地或接零应良好,接触器运行环境应无有害因素。触头应接触良好、紧密,不得过热;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不得有变形和烧伤痕迹;触头应有足够的压力和开距;主触头同时性应良好;灭弧罩不得松动、
91、缺损。声音不得过大,铁心应吸合良好,短路环不应脱落或损坏,铁心固定螺栓不得松动,吸引线圈不得过热,绝缘电阻必须合格。5)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g)低压保护电器低压保护电器主要用来获取、转换和传递信号,并通过其他电器对电路实现控制。熔断器和热继电器属于最常见的低压保护电器。熔断器。熔断器有管式熔断器、插式熔断器、螺塞式熔断器等多种形式。管式熔断器有两种:一种是纤维材料管,由纤维材料分解大量气体灭弧;一种是陶瓷管,管内填充石英砂,由石英砂冷却和熄灭电弧。管式熔断器和螺塞式熔断器都是封闭式结构,电弧不容易与外界接触,适用范围较广。管式熔断器多用于大容量的线路。螺塞式熔断器和插式熔断器用于中、小容量线路。
92、熔断器熔体的热容量很小,动作很快,宜于用作短路保护元件。在照明线路及其他没有冲击载荷的线路中,熔断器也可用作过载保护元件。熔断器的防护型式应满足生产环境的要求,其额定电压符合线路电压,其额定电流满足安全条件和工作条件的要求,其极限分断电流大于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对于单台笼型电动机,熔体额定电流按下式选取: IFU=(1.52.5)IN 式中IFU熔体额定电流,A; IN电动机额定电流,A。对于没有冲击负荷的线路,熔体额定电流可按下式选取: IFU=(0.851)IW 式中IW线路导线许用电流,A。同一熔断器可以配用几种不同规格的熔体,但熔体的额定电流不是超过熔断器的额定电流。熔断器各
93、接触部位应接触良好。爆炸危险的环境不得装设电弧可能与周围介质接触的熔断器,一般环境也必须考虑防止电弧飞出的措施。不得轻易改变熔体的规格,不得使用不明规格的熔体。热继电器。热继电器也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它主要由热元件、双金属片、控制触头等组成。热继电器的热容量较大,动作不快,只用于过载保护。热元件的额定电流原则上按电动机的额定电流选取。对于过载能力较低的电动机,如果启动条件允许,可按其额定电流的60%80%选取;对于工作繁重的电动机,可按其额定电流的110%125%选取;对于照明线路,可按负荷电流的0.851倍选取。6、电气防火防爆1)电气引燃源2)危险物质3)危险环境4)电气防爆1)电气
94、引燃源a)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生产危险温度。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它们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严重过载。过载量太
95、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铁心过热。电气设备铁心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除使铁心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电炉、电烘
96、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可能引燃成灾。白炽灯泡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 。1)电气引燃源b)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
97、成二次引燃源。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 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等。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包括短路、漏电、松动、接地、断线、分离时形成的电火花及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表面发生的闪络等。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等。2)危险物质爆炸危险物质分为3类。 类:矿井甲烷; 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类:
98、爆炸性粉尘、纤维。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为6组,见表。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为3组,见表。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A级、B级、C级。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A级和B级。 气体、蒸气、薄气体、蒸气、薄雾雾按引燃温度分按引燃温度分组组组别T1T2T3T4T5T6引燃温度/450450T300300T200200T135135T100100T85 粉粉尘尘、纤维纤维按引燃温度分按引燃温度分组组组别T11T12T13引燃温度/T270270T200200T1403)危险环境a)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0区是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
99、时间频繁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的容器、储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外,很少存在0区。1区是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2区是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3)危险环境b)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区是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11区是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c)火灾危险环境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分别是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悬浮状或堆积状
100、的可燃粉体或纤维和可燃固体存在,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4)电气防爆a)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类型。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标志d)、增安型(标志e)、充油型(标志o)、充砂型(标志q)、本质安全型(标志i)、正压型(标志p)、无火花型(标志n)和特殊型(标志s)设备。例如dBT4是隔爆型、B级、T4组的防爆型电气设备。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应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典型例子见表。气体、蒸气危气体、蒸气危险环险环境境电电气气设备选设备选型型电气设备类别爆炸危险
101、环境区别0区1区2区本质安全本质安全隔爆正压充油增安本质安全隔爆正压充油增安无火花型鼠笼型感应电动机开关、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开关及按钮操作箱、操作柜固定式灯移动式灯注:表示适用,表示尽量避免采用。 粉粉尘尘、纤维纤维危危险环险环境境电电气气设备选设备选型型电气设备类别爆炸危险环境区别10区11区尘密正压充油尘密正压IP65IP54配电装置电动机鼠笼型带电刷电器和仪表固定安装移动式携带式照明灯具火灾危火灾危险环险环境境电电气气设备选设备选型型电气设备类别火灾危险环境级别21区22区23区电机固定安装IP44IP54IP21移动式和携带式IP54IP54电器和仪表固定安装充油型、IP54、IP44I
102、P54IP44移动式和携带式IP54IP44照明灯具固定安装IP2XIP5XIP2X移动式和携带式IP5X配电装置接线盒4)电气防爆a)防爆电气线路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位置选择。应当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敷设电气线路。敷设方式选择。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隔离密封。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导线材料选择。爆炸危险环境等级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
103、。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2.5 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引向低压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额定电流的1.25倍。电气线路的连接。1区和2区的电气线路的中间接头必须在与该危险环境相适应的防爆型的接线盒或接头盒内部。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2区的电气线路若
104、选用铝芯电缆或导线时,必须有可靠的用铜铝过渡接头。7、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GB16895.212004)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GB/T17045199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199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6829199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7、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隔离变压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要求(JIS C9742200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1992)电力变压器 第1部分 总则(GB
105、1094.1199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199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199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三、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1、防灭火和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2、火灾与爆炸过程和控制基本原则3、工业建筑防火与防爆4、火灾与爆炸监测5、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6、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7、控制点火源8、灭火措施9、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1、防灭火和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a)燃烧的基本条件b)爆炸的基本条件c)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d)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e)防爆技术基本理
106、论及应用a)燃烧的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b)爆炸的基本条件存在可燃物质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混合物受火源作用c)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根据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的道理,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上述理论,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采取防火技术措施:消除点火源;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扩大。d)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就会熄灭,这是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上述理论,常用的灭火方法
107、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抑制法。e)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就是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上述理论,防爆技术措施有:消除可燃物;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控制点火源。2、火灾与爆炸过程和控制基本原则a)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 当燃烧失去控制而发生火灾时,将经历下列发展阶段: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和阴燃。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物体,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燃烧速度最快,放出强大辐射热,气体温度高、对流加剧。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弱,终至熄灭。2、火灾与爆炸
108、过程和控制基本原则b)影响火灾变化的因素可燃物的数量。可燃物的数量越多,火灾载荷密度越高,则火势发展越猛烈;如果可燃物较少,火势发展较弱;如果可燃物之间不相互连接,则一处可燃物燃尽后,火灾会趋向熄灭。空气流量。室内火灾初起阶段,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足够时,只要可燃物量多,燃烧就会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火势的逐步扩大,室内空气量逐渐减少,这时只有不断从室外补充新鲜空气,即增大空气的流量,燃烧才能继续,并不断扩大。如果空气量不足,火势会趋向减弱阶段。蒸发潜热。可燃液体和固体是在受热后蒸发出气体的燃烧。液体和固体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蒸发,这热量称蒸发潜热。蒸发潜热大的物质需要较多的热量才能蒸发,火灾发展
109、速度较慢。2、火灾与爆炸过程和控制基本原则c)防止火灾的基本原则 防火的要点是根据对火灾发展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以下基本措施:严格控制火源;监视酝酿期特征;采用耐火材料;阻止火焰的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组织训练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2、火灾与爆炸过程和控制基本原则d)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虽然发生于顷刻之间,但它还是有下列的发展过程: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相互扩散,均匀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爆炸开始;由于连锁反应过程的发展,爆炸范围扩大和爆炸威力升级;最后是完成化学反应,爆炸威力造成灾害性破坏。2、火灾与爆炸过程和控
110、制基本原则e)防止爆炸的基本原则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第一过程出现,控制第二过程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其基本原则有: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严格控制点火源;燃爆开始就及时泄出压力;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监测报警。3、工业建筑防火与防爆1)火灾危险性分类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3)耐火要求4)防火分隔与防爆泄压1)火灾危险性分类工业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和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进行确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分别将生产和储存
111、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将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甲、乙2类,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3类。1)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确定耐火要求、布置工艺装置、选择电器设备型式等,以及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依据,而且依此确定防爆泄压面积、安全疏散距离、消防用火、采暖通风方式以及灭火器数量等。参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93等。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a)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b)爆炸性粉
112、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c)火灾危险区域划分a)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依据划分出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确定电气装置的防爆要求。见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b)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依据划分出的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确定电气装置的防爆要求。见爆炸和火灾危险
113、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c)火灾危险区域划分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依据划分出的火灾危险区域,确定电气装置的防火要求。见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3)耐火要求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不燃烧体:用不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难燃
114、烧体: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燃烧体: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3)耐火要求对于不同功能种类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应确定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参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93等。4)防火分隔与防爆泄压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防火间距: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防烟分区:在建筑内部屋
115、顶或顶板、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防爆泄压: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泄压装置,构成薄弱环节,一旦爆炸发生时,这些薄弱环节首先遭受破坏,瞬时把大量气体和热量泄入大气,削弱爆炸威力的升级,从而减轻承重结构受到的爆炸压力,避免造成倒塌破坏。4、火灾与爆炸监测a)火灾监测仪表b)测爆仪a)火灾监测仪表感温报警仪:包括定温式和差动式。适用于那些经常存在大量烟雾、粉尘或水蒸气等场所。感烟报警器:灵敏度较高、寿命较长、价格较低,适用于火灾初起阶段有阴燃的场所。如宾馆、图书馆、变配电室、百货仓库等起火后即能生成烟雾的场所。不适用于灰尘较大、水蒸气弥漫等场所
116、,如锅炉房、厨房等,以及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感光报警器:利用物质燃烧时火焰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不适用于明火作业的场所。b)测爆仪监测可燃气体泄漏和积聚程度。热催化:利用检测元件与可燃气体氧化反应,释放的燃烧热。热导:利用被测气体的导热性与纯净空气的导热性差异。气敏:利用气敏半导体检测元件吸附可燃性气体后,电阻下降。5、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阻火装置:防止火焰窜入设备、容器与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内扩展。其工作原理是在可燃气体进出口两侧之间设置阻火介质,当任意一侧着火时,火焰的传播被阻而不会烧向另一侧。常用的阻火装置有安全水封、阻火器和单向阀。泄压装置:包括安全阀和爆破片。6、防止形成爆炸
117、性混合物a)设备密闭:装盛可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路,如果气密性不好,就会由于介质的流动性和扩散性,逸出可燃易爆物质,使设备和管路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设备或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时,空气就会渗入,使设备或系统内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b)厂房通风:要使设备达到绝对密闭是很难办到的,总会有一些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而且生产过程中某些工艺(如喷漆)有时也会挥发出可燃性物质。因此,必须用通风的方法使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危险的程度,一般应控制在爆炸下限的1/5以下。6、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c)惰性气体保护:当可燃性物质可能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时,向混合物中送入氮、二氧化碳、水
118、蒸气、烟道气等惰性气体,其作用一是缩小甚至消除爆炸极限范围,二是将混合物冲淡。d)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以不燃或难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或易燃材料,是防火与防爆的根本性措施。e)危险物品的贮存:性质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如果贮存不当,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7、控制点火源a)明火b)摩擦和撞击c)电气设备d)静电放电a)明火指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敞开火焰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热量,是引起火灾的主要着火源。在生产过程中,加热易燃液体时,应当采用热水、水蒸气或密闭的电器以及其他安全的加热设备。如果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该密闭。动火作业采用工作票制。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杜绝其他火源,如吸烟等。明火与有火灾及
119、爆炸危险的厂房和仓库等相邻时,应保证足够的安全间距,如化工厂内的火局与甲、乙、丙生产装置、油罐和隔油池应保持100m的防火间距。b)摩擦和撞击摩擦和撞击往往是导致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物品等着火爆炸的点火源之一。例如机器轴承的摩擦发热、铁器和机件的撞击、钢铁工具的相互撞击、砂轮的摩擦等都能引起火灾;甚至铁桶容器裂开时,亦能产生火花,引起逸出的可燃气体或蒸气着火。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机件的运转部分应该用两种材料制作,其中之一是不发生火花的有色金属材料(如铜、铝)。敲打工具应由铍铜合金或包铜的钢制作。等。c)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或线路出现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时,就成为引起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着
120、火、爆炸的一个主要点火源。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出现事故火花和危险温度。保持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升等参数不超过允许值,保持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能力以及良好的连接等。在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按照防爆结构和防爆性能的不同特点,防爆电器设备可分为增安型、隔爆型、充油型、充砂型、通风充气型、本质安全型、无火花型、特殊型等。d)静电放电静电防护主要是设法消除或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的条件,主要有工艺控制法、泄漏法和中和法等。工艺控制法就是采取合理选用材料、改进设备和系统结构、限制流体的速度以及净化输送物料、防止混入杂质等措施,控制静电产生和积累的条件,使其不会达到危险程度。泄漏法是采取
121、增湿、导体接地、采用抗静电添加剂和导电性地面等措施,处使静电电荷从绝缘体上自行消散。中和法是在静电电荷密集的地方设法产生带电离子,使该处静电电荷被中和,从而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8、灭火措施a)灭火剂b)灭火器配置c)消防设施a)灭火剂消防用水:具有冷却、窒息、冲击作用;不宜扑灭电、比水轻的油类等火灾。泡沫:利用水的冷却作用和泡沫层隔绝空气的窒息作用;可燃性液体的火灾最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剂:通过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扑灭火灾;适用于电、遇水燃烧物质、精密机械设备火灾扑灭。四氯化碳:通过蒸发冷却和稀释氧浓度,扑灭火灾;适用于带电设备的灭火,禁止用来扑救电石和钾、钠、铝、镁等的火灾。a)灭火剂干粉灭火
122、剂:细微的固体颗粒,抑制燃烧;扑救可燃气体、电气设备、油类、遇水燃烧物质等物品火灾,不宜扑灭精密设备等火灾。卤代烷:通过卤族原子取代碳氢化合物中氢原子,生成化合物机理灭火;适用扑灭电气、气体、液体、固体火灾;1994年国家环保局关于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卤代烷灭火器的通知b)灭火器配置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
123、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依据灭火场所的危险等级等因素,确定灭火器的配置基准。c)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灭火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99修订版)、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1992(2000年版)等。 9、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
124、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9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99修订版)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1992(2000年版)等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运输安全3、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要求4、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置技
125、术5、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1)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2)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1)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a)替代b)变更工艺c)隔离d)通风e)个体防护f)保持卫生 a)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烃替代脱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等。 b)变更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
126、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c)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d)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借助于
127、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则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d)通风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
128、气,抽出污染空气,进而稀释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而降低其浓度。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在冶炼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e)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它仅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
129、,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器具、手足防护用品等。f)保持卫生保持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弃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2)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a)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替代。密闭。惰性气体保护。通风置换。安全监测及连锁。 2)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b)消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点火源有明火、高温表
130、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的做法有: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c)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运输安全1)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2)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3)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的安全技术4)危险化学品包装安全要求5)接触和混合储运的危险性1)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a)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b)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在
131、指定的铁路、公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托运物品必须与托运单上所列的品名相符。托运未列入国家品名表内的危险物品时,应附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技术鉴定书。c)危险物品的装卸人员,应按装运危险物品的性质,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 1)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d)危险物品装卸前,应对车(船)搬运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不得留有残渣,对装有剧毒物品的车(船),卸车(船)后必须洗刷干净。e)装运爆炸、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禁忌物料不得混运;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
132、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运输强氧化剂、爆炸品及用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没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不得用铁底板车及汽车挂车;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温度较高地区装运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等危险物品,要有防晒设施;放射性物品应用专用运输搬运车和抬架搬运,装卸机械应按规定负荷降低25%的装卸量;遇水燃烧物品及有毒物品,禁止用小型机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承运。1)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f)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g)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会车。运输危险物品的行车路线,必须事先经当
133、地公安交通部门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h)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i)运输散装固体危险物品,应根据性质,采取防火、防爆、防水、防粉尘飞扬和遮阳等措施。1)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j)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时,托运人应当向公安部门提交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运输单位、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经营单位和购买单位资质情况的材料。k)运输危险化
134、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交托运时应当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并告知承运人。1)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l)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2)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a)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b)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及储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
135、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c)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2)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d)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e)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的规定。同一区域储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化学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化学品的性能标志。f)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g)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h)储存危险化学
136、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3)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的安全技术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等标准分别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的要求、储量的限制以及不同类别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求。4)危险化学品包装安全要求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把危险货物包装分成3类: 类包装: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类包装:货物具有的
137、危险性小,包装强度要求一般。标准里还规定了这些包装的基本要求、性能试验和检验方法等,也规定了包装容器的类型和标记代号。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15098-1994)规定了划分各类危险化学品运输包装类别的基本原则。5)接触和混合储运的危险性某些化学品接触或混合时其危险性增加。有些化学品接触或混合易燃烧,还有些接触或混合易发生爆炸。还有些化学品在发生事故时,所使用的灭火方法不同。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
138、1999)等标准的附录中均附有危险化学品混存性能互抵表。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之间的抵触和不相容性,避免将禁忌物料混储混运,以便保证储运安全。3、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要求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条件和要求2)剧毒品的经营 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条件和要求a)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规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应坐落在交通便利、便于疏散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的建筑物应符合GBJ16-1987的要求。从事危险化学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应具备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安、消防部门批准的专用危险化学品仓库(自有或租用)。所经营
139、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业务经营场所。零售业务的店面应与繁华商业区或居住人口稠密区保持500m以上距离。零售业务的店面经营面积(不含库房)应不小于60,其店面内不得设有生活设施。零售业务的店面内只许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其存放总质量不得超过1t。零售业务的店面内危险化学品的摆放应布局合理,禁忌物料不能混放。综合性商场(含建材市场)所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应有专柜存放。零售业务的店面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库房(或罩棚)应有实墙相隔。单一品种存放量不能超过500,总质量不能超过2t。零售店面备货库房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与禁忌分别采用隔离储存、隔开储存或分离储存等不同方式进行储存。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140、的条件和要求b)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要求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经理应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从事经营活动。企业业务经营人员应通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条件和要求c)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一般要有危险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剧毒物品购销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手续环节交接责任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经营人员岗位责任制;商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等。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条件和要求d)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危险化
141、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规定了零售业务的范围。零售业务只许经营除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剧毒物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零售业务的店面内显著位置应设有“禁止明火”等警示标志。零售业务的店面应放置有效的消防、急救安全设施。零售业务的店面备货库房应报公安、消防部门批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应专车专用。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并有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得有下列行为: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和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的灭鼠药
142、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销售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当遵守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危险化学品商店内只能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其总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2)剧毒品的经营a)剧毒化学品的销售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
143、、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年。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发现被盗、丢失、误售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2)剧毒品的经营b)购买剧毒化学品,应遵守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4、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置技术1)泄漏处理及火灾
144、控制 2)废弃物销毁 1)泄漏处理及火灾控制a)泄漏处理b)火灾控制a)泄漏处理泄漏源控制。利用截止阀切断泄漏源,在线堵漏减少泄漏量或利用备用泄料装置使其安全释放。泄漏物处理。现场泄漏物要及时地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在处理时,还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特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b)火灾控制灭火一般注意事项:正确选择灭火剂并充分发挥其效能。常用的灭火剂有水、蒸汽、二氧化碳、干粉和泡沫等。由于灭火剂的种类较多,效能各不相同,所以在扑救火灾时,一定要根据燃烧物料的性质、设备设施的特点、火源点部位(高、低)及其火势等情况,要选择冷却、灭火效能特别高的灭火剂扑救火灾,充分发挥灭火剂各自的冷却与灭火的最大效
145、能。注意保护重点部位。例如,当某个区域内有大量易燃易爆或毒性化学物质时,就应该把这个部位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实施冷却保护的同时,要尽快地组织力量消灭其周围的火源点,以防灾情扩大。防止复燃复爆。将火灾消灭以后,要留有必要数量的灭火力量继续冷却燃烧区内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等,消除着火源,同时将泄漏出的危险化学品及时处理。对可以用水灭火的场所要尽量使用蒸汽或喷雾水流稀释,排除空间内残存的可燃气体或蒸气,以防止复燃复爆。防止高温危害。火场上高温的存在不仅造成火势蔓延扩大,也会威胁灭火人员安全。可以使用喷水降温、利用掩体保护、穿隔热服装保护、定时组织换班等方法避免高温危害。防止毒害危害。发生火灾时
146、,可能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光气等有毒物质。在扑救时,应当设置警戒区,进入警戒区的抢险人员应当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并采取适当的手段消除毒物。b)火灾控制几种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注意事项: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后果。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另外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一般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
147、、卤代烷扑救、但钾、钠、铝、镁等物品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无效。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使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等覆盖。对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引起粉尘爆炸。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扑救;水溶性液体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2,4二硝基苯甲醚、
148、二硝基萘、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固体,爱热放出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易发生爆炸。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点火源。2)废弃物销毁 a)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危险废弃物。使危险废弃物无害化采用的方法是使它们变成高度不溶性的物质,也就是固化/稳定化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固化/稳定化方法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凝胶固化、熔融固化和陶瓷固化。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固化废弃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工业废弃物可以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对于粒度很小的固体废弃物,为了防止填埋过程中引起粉尘污染,可装
149、入编织袋后填埋。2)废弃物销毁 b)爆炸性物品的销毁 凡确认不能使用的爆炸性物品,必须予以销毁,在销毁以前应报告当地公安部门,选择适当的地点、时间及销毁方法。一般可采用以下4种方法:爆炸法、烧毁法、溶解法、化学分解法。c)有机过氧化物废弃物处理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易燃、易爆品。其废弃物应从作业场所清除并销毁,其方法主要取决于该过氧化物的物化性质,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外理方法主要有:分解、烧毁、填埋。5、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1)毒性危险化学品2)腐蚀性危险化学品 3)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4)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1)毒性危险化学
150、品毒性危险化学品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剂量后,就会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所谓慢性中毒就是毒性危险化学品长时期、小剂量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若在较短时间(一般为36个月)有较大剂量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体内所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若毒性危险化学品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毒性危险化学品在体内的毒性与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产环境、劳动强度、个体因素以及几种毒性危险化学品的联合作用有关。1)毒性危险化学品a)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b)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c)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d)一些毒性物质污染的处理a)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
151、的途径呼吸道。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呼吸道。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性危险化学品,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呼吸道吸收程度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吸收越快。皮肤。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也比较常见。脂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衩皮肤吸收。 消化道。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性危险化学品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途径而进入消化道。误食也是进入消化道的途径,如将亚哨酸钠当食用盐用引起中毒。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
152、性危险化学品,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b)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刺激。刺激说明身体已与有毒化学品有了相当的接触,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过敏。某些化学品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如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这种症状不一定在接触的部位出现,而可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引起这种症状的化学品有很多,如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等。 窒息。窒息涉及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麻醉和昏迷。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人体
153、由许多系统组成,所谓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致癌。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物质的许多年以后才表现出来,潜伏期一般为440年。 致畸。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胎儿的脑、心脏、胳膊和腿等重要器官正在发育,一些研究表明化学物质可能干扰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如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从而导致胎儿畸形。致突变。某些化学品对人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实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
154、质对后代有影响。 尘肺。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尘肺病患者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时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一般很难在早期发现肺的变化。 c)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救护者现场准备。急性中毒发生时,毒性危险化学品大多是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入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衣,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否则,不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故扩大。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在抢救抬运过程中,不能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应松开
155、患者衣服、腰带并使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以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对于已经泄漏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者进行中和处理,降低毒性危险化学品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c)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要注意防止清洗剂促进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吸收,以及清洗剂本身所致的呼吸中毒。对于黏稠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可以用大量肥皂水冲洗(
156、敌白虫不能用碱性液冲洗),尤其要注意皮肤褶皱、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对于水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先用棉絮、干布擦掉毒性危险化学品,再用清水冲洗。 若毒性危险化学品经口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于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以保护胃黏膜。令中毒患者呼吸氧气。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在采取现场抢救措施的同时,应准备车辆或担架,以便将中毒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d)一些毒性物质污染的处理对氰化钠、氰化钾及其他氰化物的污染,可用硫代硫酸钠的水溶
157、液浇在污染处,因为硫代硫酸钠与氰化物反应,可以生成毒性低的硫氰酸盐。然后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冲洗干净。也可用硫酸亚铁、高锰酸钾、次氯酸钠代替硫代硫酸钠。对硫、磷及其他有机磷剧毒农药,如苯硫磷、敌死通等首先用生石灰将泄漏的药液吸干,然后用碱水湿透污染处,用热水冲洗后再用冷水冲洗干净。因为有机磷农药属于磷酸酶类、硫代磷酸酶类、氟代磷酸酯类毒性危险化学品,在碱性溶液中会迅速分解破坏而失去毒性。d)一些毒性物质污染的处理硫酸二甲酯泄漏后,先将氨水洒在污染处进行中和,也可用漂白粉或5倍水浸湿污染处,再用碱水浸湿,最后用热水和冷水各冲洗一次。甲醛泄漏后,可用漂白粉加5倍水浸湿污染处,因为甲醛可以被漂白粉氧
158、化成甲酸,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苯胺泄漏后,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浸湿污染处,再用水冲洗。因为苯胺呈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如与硫酸化合,可生成硫酸盐。d)一些毒性物质污染的处理汞泄漏后可先行收集,然后在污染处用硫磺粉覆盖,因汞挥发出来的蒸气遇硫磺生成硫化汞而不致逸出,最后冲洗干净。磷容器破裂失去水保护将会产生燃烧,此时应先戴好防毒面具,用工具将黄磷移放到完好的盛器中,切勿用手接触。污染处用石灰乳浸湿,再用水冲洗。被黄磷污染的用具,可用5%硫酸铜溶液冲洗。砷泄漏后可用碱水和氢氧化铁解毒,再用水冲洗。溴泄漏后可用氨水使生成铵盐,再用水冲洗。2)腐蚀性危险化学品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肺
159、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3)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放出有穿透力、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流)的性质。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在于它的放射性。其放射性强度越大,危险性就越大。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3种类型的放射伤害:a)对
160、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嗑睡、昏迷、震颤、痉挛,可在两天内死亡。b)对肠胃的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虚弱和虚脱,症状消失后可出现急性昏迷,通常可在两周内死亡。c)对造血系统的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但很快能好转,经过约23周无症状之后,出现脱发、经常性流鼻血,再出现腹泻,极度憔悴,通常在26周后死亡。4)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一般来讲,在安全技术措施中,改善劳动条件,排除危害因素是根本性的措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事故救援和抢修过程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就成为人身安全的主要手段。从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着眼,防护用品应防止其由呼
161、吸道、暴露部位、消化道等侵入人体。如前所述,因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呼吸道,所以主要介绍呼吸道防毒劳动防护用具的选用原则,见表 。呼吸道防毒面具选用表品类使用范围过渡式全面罩式头罩式面具毒性气体的体积浓度低,一般不高于1%,具体选择按GB2890-1995进行面罩式面具导管式直接式半面罩式双罐式防毒口罩单罐式防毒口罩简易式防毒口罩隔离式自给式供氧(气)式氧气呼吸器毒性气体浓度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空气呼吸器生氧式生氧面具自救器上述情况短暂时间事故自救用隔离式送风长管式电动式毒性气体浓度高、缺氧的固定作业人工式自吸长管式同上,导管限长10m,管内径18 五、道
162、路交通和运输安全技术1、道路交通和运输主要危险源辨识所考虑的因素2、人员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3、车辆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4、道路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5、环境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1、道路交通和运输主要危险源辨识所考虑的因素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环境(气候条件、路外境观等)。2、人员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驾驶人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收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凭借这种“深度知觉”驾驶人形成
163、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事道路交通和运输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通过一定的职业适合性的测试和职业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 行人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 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 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 乘客: 乘客的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乘客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日常要从社会各个层面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
164、。 3、车辆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车辆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要从车辆行驶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方面考虑: 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控制车辆因素的危险源,除在车辆设计、制造阶段考虑之外,平时保持良好车况也是十分重要的。应按有关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检验,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主要
165、总成、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检验方法。车主要对机动车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 此外,超载、超速运行也会使车辆失去主动安全性,应对其实施控制。 4、道路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路面 为满足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路面应具有以下性能: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等。 为保证安全,行车道的路面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相关标准,路面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车道宽度、紧急停车带、爬坡道和变速车道也要满足规定的要求。视距 视距是指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司机应能看到行车路线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超车、错车 、错车、发现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采取停车、避让等措施,在完成这些操作过程
166、中所必需的最短的时间里汽车的行驶路程。 在道路平面和纵面设计中应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以确保行车安全。线形 道路几何线形要素的构成是否合理,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对交通安全又很大影响。 平曲线:平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 竖曲线: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人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驾驶人的观察和判断,易产生事故。 坡度:由于下坡来不及制动或制动失灵,会造成事故。 线形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仅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而且与线形组合是否协调有密切关系,即使线形标准都符合规范,但组合不好仍然会导致事故。 道路线形设计和施工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
167、、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之间的平衡。在曲线部分,应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地超高。纵断面线形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交叉口特性 当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时便产生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立体 交叉口不同交通流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车流的冲突,从而易导致交通事故。 为减少交叉口事故发生,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应尽量设置立体交叉。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湖蓝、隔离栅、照明设施、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安全设施
168、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人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人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应以道路交通 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5、环境因素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气候条件 高原气候条件下车辆行驶,易造成气压制动装置供气压力不足;液压制动装置管路发生气阻;轮胎气压增大,容易发生爆胎;驾驶员产生高原反应。 高原气候条件下车辆
169、行驶,要经常检查制动气压表,保证行车有足够的制动气压;选用矿油型制动液,消除“气阻”现象;经常检查有关机件和轮胎气压,缩短维护周期;尽量多用发动机制动;保证驾驶员健康,消除高原反应症。 严寒气候条件下的行车,道路被冰雪覆盖,给行车安全带来危害。冰雪道路因附着系数低, 制动距离延长,扩大了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寒气候条件下,车外气温很低,水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会产生雾气或结冰覆盖在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员视线。此外,严寒气候下启动烤车或给冷却系加注防冻液都易引起火灾;低温下橡胶制品如制动软管、脾丸、轮胎等脆裂损坏和制动皮碗收缩等都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影响。 冰雪路面行车要控制好安全距离
170、,采取防滑措施;为防止严寒气候下,玻璃结冰、蒙雾,可以采取给挡风玻璃送暖风或涂油雾的措施;严寒气候下,最好将车停入专门的车库。 炎热气候下,因气温高会使车辆故障增加。气温高,醇型制动液容易产生“气阻”,使制动失灵,应选用矿油型制动液。高温下行驶,轮胎温度升高,橡胶软化,强度变差,加之胎内气温升高,压力增大,很容易爆胎造成事故。行车中要及时检查轮胎气压,必要时选择荫凉处休息,待气压正常后再行车。 雨天、雾天路面潮湿,附着力下降,制动距离增大,制动容易发生侧滑,因此应避免紧急制动。雨天、雾天视线很差,驾驶员看不清车前障碍,因此应保持雨刮器、防雾灯、前照灯、尾灯的完好有效。雨天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因穿戴
171、雨具而使视力、听力发生障碍,因此驾驶员要特别注意观察他们的动态和行为。夜间行驶 夜间行车光线与白昼相差过大,道路视界不清,空间知觉破坏,驾驶员视认性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夜间行驶尽量不要超车,要合理使用灯光和控制车速,严禁疲劳驾驶。六、特种设备安全技术1、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标准1、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1)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2)承压类特种设备3)机电类特种设备1)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2)承压类特种设备a)锅炉b)压力容器a)锅
172、炉锅炉是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将热能传递给水、汽、导热油等工质,从而产生蒸汽、热气或通过导热工质输出热量的设备。 锅炉由“锅”和“炉”以及相配套的附件、自控装置、附属设备组成。“锅”是指锅炉接受热量,并将热量传给水、汽、导热油等工质的受热面系统,是锅炉中储存或输送锅水或蒸汽的密闭受压部分。:“锅”主要包括锅筒(或锅壳)、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对流管束及集箱等。“炉”是指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空间和烟气流通的通道炉堂和烟道。“炉”主要包括燃烧设备和炉墙等。a)锅炉锅炉安全附件:安全阀。安全阀是锅炉上重要安全附件之一,它对锅炉内部压力极限值的控制及对锅炉的安全
173、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阀应按规定配置,合理安装,结构完整,灵敏、可靠。应每年对其检验、定压一次并铅封完好,每月自动排放试验一次,每周手动排放试验一次,做好记录并签名。a)锅炉压力表。压力表用于准确地测量锅炉上所需测量部分压力的大小。 锅炉必须装有与锅筒(锅壳)蒸汽空间直接相连接的压力表。 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面的量程范围,一般应在工作压力的1.53倍。 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表的刻盘上应划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标志。 压力表装置齐全(压力表、存水弯管、三通旋塞)。应每半年对其校验一次,并铅封完好。 a)锅炉水位计。水位计用于显示锅炉内水位的高低。水位计应安装合理,便于观察,且灵敏可靠。每台锅
174、炉至少应装两只独立的水位计,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0.2t/h的锅炉可只装一只。水位计应设置放水管并接至安全地点。玻璃管式水位计应有防护装置。温度测量装置。温度是锅炉热力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掌握锅炉的运行状况,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在锅炉热力系统中,锅炉的给水、蒸汽、烟气等介质均需依靠温度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监视。a)锅炉保护装置 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超温报警装置安装在热水锅炉的出口处,当锅炉的水温超过规定的水温时,自动报警。 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当锅炉内的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或低于最低安全水位时,水位警报器就自动发出警报。 锅炉熄火保护装置。当锅炉炉膛熄火时,锅炉熄火保护装
175、置作用,切断燃料供应,并发出相应信号。 排污阀或放水装置。排污阀或放水装置的作用是排放锅水蒸发而残留下的水垢、泥渣及其他有害物质。 防爆门。为防止炉膛和尾部烟道再次燃烧造成破坏,常采用在炉膛和烟道易爆处装设防爆门。 锅炉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工业自动化仪表对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调节。b)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盛装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它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冶金、机械、轻纺、医药、国防等工业领域。 b)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安全阀。安全阀是一种由进口静压开启的自动泄压阀门,它依靠介质自身
176、的压力排出一定数量的流体介质, 以防止容器或系统内的压力超过预定的安全值。当容器内的压力恢复正常后,阀门自行关闭,并阻止介质继续排出。安全阀分全启式安全阀和微启式安全阀。根据安全阀的整体结构和加载方式可以分为静重式、杠杆式、弹簧式和先导式4种。b)压力容器爆破片。爆破片装置是一种非重闭式泄压装置,由进口静压使爆破片受压爆破而泄放出介质,以防止容器或系统内的压力超过预定的安全值。爆破片又称为爆破膜或防爆膜,是一种断裂型安全泄放装置。与安全阀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泄压反应快、密封性能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并联组合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
177、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b)压力容器爆破帽。爆破帽为一端封闭,中间有一薄弱层面的厚壁短管,爆破压力误差较小,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超高压容器。超压时其断裂的薄弱层面在开槽处。由于其工作时通常还有温度影响,因此,一般均选用热处理性能稳定,且随温度变化较小的高强度材料(如34CrNi3Mo等)制造,其破爆压力与材料强度之比一般为0.20.5。易熔塞。易熔塞属于“熔化型”(“温度型”)安全泄放装置,它的动作取决于容器壁的温度,主要用于中、低压的小型压力容器,在盛装液化气体的钢瓶中应用更为广泛。 b)压力容器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是一种特殊结构和特殊用途的阀门,它通常与截止阀串
178、联安装在紧靠容器的介质出口管道上。其作用是在管道发生大量泄漏时紧急止漏,一般还具有过流闭止及超温闭止的性能,并能在近程和远程独立进行操作。减压阀。减压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膜片、弹簧、活塞等敏感元件改变阀瓣与阀座之间的间隙,在介质通过时产生节流,因而压力下降而使其减压的阀门。b)压力容器压力表。压力表是指示容器内介质压力的仪表,是压力容器的重要安全装置。按其结构和作用原理,压力表可分为液柱式、弹性元件式、活塞式和电量式四大类。液位计。液位计。液位计又称液面计,是用来观察和测量容器内液体位置变化情况的仪表。特别是对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液位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质冷热
179、程度的仪表,可用来测量压力容器介质的温度。对于需要控制壁温的容器,还必须装设测试壁温的温度计。3)机电类特种设备a)电梯b)起重机械c)大型游乐设施d)客运索道a)电梯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轨道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电梯可能发生的危险一般有:人员被挤压、撞击和发生坠落、剪切;人员被电击、轿厢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轿厢超速或因断绳造成坠落;由于材料失效而造成结构破坏等。保证电梯的安全性,除了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电气控制和拖动的可靠性等因素外,还应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设置专门
180、的安全装置。a)电梯电梯安全装置:防超越行程的保护 为防止电梯由于控制方面的故障,轿厢超越顶层或底层端站继续运行,必须设置保护装置以防止发生严重的后果和结构损坏。 防止越程的保护装置一般是由设在井道内上下端站附近的强迫换速开关、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组成。这些开关或碰轮都安装在固定于导轨的支架上,由安装在轿厢上的打板(撞杆)触动而动作。a)电梯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 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制动器失灵或制动力不足,以及超载拖动绳断裂等原因,都会造成轿厢超速和坠落。因此,电梯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防超速和断绳的保护装置是安全钳限速器系统。安全钳是一种使轿厢(或对重)停止向下运动的机械装置,凡
181、是由钢丝绳或链条悬挂的电梯轿厢均应设置安全钳。当地坑下有人能进入的空间时,对重也可设安全钳。安全钳一般都安装在轿架的底梁上,成对地同时作用在导轨上。a)电梯 限速器是限制电梯运行速度的装置,一般安装在机房。当轿厢上行或下行超速时,通过电气触点使电梯停止运行。当下行超速。电气触点动作仍不能使电梯停止,速度达到一定值后,限速器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夹住导轨将轿厢制停;当由于断绳造成轿厢(或对重)坠落时,也由限速的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安全钳和限速器动作后,必须将轿厢(或对重)提起,并经专业人员调整后方能恢复使用。a)电梯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 防人员坠落和剪切的保护主要由门、门锁和
182、门的电气安全触点联合承担。安全标准要求: 当轿门和层门中任一门扇未关好和门锁未啮合7以上时,电梯不能启动。 当电梯运行时轿门和层门中任一门扇被打开,电梯应立即停止运行。 当轿厢不在层站时,在站层门外不能将层门打开。 紧急开锁的钥匙只能交给一名负责人员,只有紧急情况下才能由专业人员使用。a)电梯缓冲装置 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或制动失灵等发生轿厢或对重落底时,缓冲器将吸收轿厢或对重的动能,提供最后的保护,以保证人员和电梯的安全。 缓冲器分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前者主要以弹簧和聚氨酯材料等为缓冲元件,后者主要是油压缓冲器。a)电梯报警和救援装置 当人员被困在轿厢内时,通过电梯内的报警或
183、通信装置应能将情况及时通知管理人员,通过救援装置将人员安全救出轿厢。 报警装置。电梯必须安装应急照明和报警装置,并由应急电源供电。 救援装置。电梯困人的救援以往主要采用自救的方法,即轿厢内的操纵人员从上部安全窗爬上轿顶将层门打开。随着电梯的发展,无人员操纵电梯的广泛使用,自救的方法受到限制。因此,现在电梯从设计上就决定了救援必须从外部进行。 a)电梯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 停止开关一般称急停开关,按要求安装在轿顶。底坑和滑轮间必须装设停止开关。停止开关应符合电气安全触点的要求,应是双稳态非自动复位的,误动作不能使其释放。停止开关要求是红色的,并标有“停止”和“运行”的位置,若是刀闸式或拨杆式开
184、关,应以把手或拨杆朝下为停止位置。 检修运行是为便于检修和维护而设置的运行状态,由安装在轿顶或其他地方的检修运行装置进行控制。检修运行装置包括一个运行状态转换开关、操纵运行的方向按钮和停止开关。该装置也可以与能防止误动作的特殊开关一起从轿顶控制门机构的动作。a)电梯消防功能 发生火灾时井道往往是烟气和火焰蔓延的通道,而且一般层门温度在70以上时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乘员的安全,在火灾发生时电梯必须具有使楼内所有电梯停止应答召唤信号,直接返回撤离层站的功能,即具有火灾自动返基站功能。机械伤害的防护 当人接近电梯的运动部分时可能会产生撞击、挤压、绞碾等事故,在工作场地由于地面的高低差也可能会产生摔跌等
185、危险,所以必须采取防护。电气安全保护 包括直接触电防护;间接触电防护;电气故障防护;电气安全装置。b)起重机械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t,其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起重机,以及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b)起重机械起重机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 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抗屈曲能力。 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 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 b)起重机械起重机安全装置: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 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
186、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包括主副起升机构)均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运行极限位置都应装设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跨度等于或超过40m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缓冲器。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桥式、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以及门座起重机或升降机等都要装设缓冲器。b)起重机械防风防爬装置。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露天工作于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如门式起重机、装卸桥、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均应装设防风防爬装置。此外,在露天跨工作的桥架式或门式起重机因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地形风。它持续
187、时间较短,但风力很强,足以吹动起重机做较长距离的滑行,并可能撞毁轨道端部止档,造成脱轨或跌落。所以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在露天跨工作的桥式起重机也宜装设防风夹轨器和锚定装置或铁鞋。 起重机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3类:夹轨器、锚定装置和铁鞋。按照防风装置的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自动作用与非自动作用两类。b)起重机械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 安全钩。单主梁起重机,由于起吊重物是在主梁的一侧进行,重物等对小车产生一个倾翻力矩,由垂直反轨轮或水平反轨轮产生的抗倾翻力矩使小车保持平衡,不能倾翻。但是,只靠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在风灾、意外冲击、车轮破碎、检修等情况时的安全。因此,这种类型的起重机应安装安全钩
188、。安全钩根据小车和轨轮形式的不同,也设计成不同的结构。b)起重机械 防后倾装置。用柔性钢丝绳牵引吊臂进行变幅的起重机,当遇到突然卸载等情况时,会产生使吊臂后倾的力,从而造成吊臂超过最小幅度,发生吊臂后倾的事故。因此,这类起重机应安装后倾装置。吊臂后倾主要由几种原因造成:起升用的吊具、索具或起升用钢丝绳存在缺陷,在起吊过程中突然断裂,使重物突然坠落;或者由于起重工绑挂不当,起吊过程中重物散落、脱钩。这些情况都会形成突然卸载,造成吊臂反弹后倾事故。为了防止这类事故,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流动式起重机和动臂式塔式起重机上应安装防后倾装置(液压变幅除外)。b)起重机械 回转锁定装置。回转锁定装置是
189、指臂架起重机处于运输、行驶或非工作状态时,锁住回转部分,使之不能转动的装置。 回转锁定器常见形式有机械锁定器和液压锁定器两种。其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用锁销插入方法、压板顶压方法或螺栓紧定方式等。液压式锁定器通常用双作用活塞式油缸对转台进行锁定。回转锁定装置的原理基本相同。b)起重机械起重量限制器 形式和功能。超载保护装置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停止型和综合型两种。按结构形式分,有电气型和机械型两种。 超载保护装置应具有下列功能:动载抑制功能、自动工作功能、自动保险功能。 工作原理。起重量限制器主要用于桥架型起重机,其主导产品是电气型。电气型产品一般由载荷传感器和二次仪表两部分组成。 载荷传感
190、器使用电阻应变式或压磁式传感器,根据安装位置配置专用安装附件。传感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压式、拉式和剪切梁式3种。b)起重机械力矩限制器 动臂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动臂变幅的塔式起重机一般使用机械型力矩限制器。 小车变幅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小车变幅式起重机一般使用起重量限制器和起重力矩限制器来共同实施超载保护。 流动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流动式起重机一般使用力矩限制器进行超载保护。b)起重机械防碰装置。 防碰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反射型。由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和反射板组成。直射型。检测波不经过反射板反射的产品统称为直射型。危险电压报警器。 臂架型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
191、臂架、钢丝绳等过于接近甚至碰触电线,都会造成感电或触电事故。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东欧各国和日本等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研制危险电压报警器,目前已进入系列化生产阶段。 c)大型游乐设施目前纳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范围的游乐设施有:转马类、滑行车类、观缆车类、自控飞机类、陀螺类、飞行塔类、架空游览车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电池车类、水上游乐类(水上摩托、快艇和游船除外)、滑道、滑索、蹦极和其他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用组合游乐设施除外),以及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d)客运索道索道是利用架空绳索、支承和牵引客车(或货车)等
192、运送乘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和拖牵索道等。客运索道按其运行方式可以分为往复式和循环式两大类。往复式索道又可分为承重与牵引分开的往复式单客厢索道,承重和牵引分开的车组往复式索道,以及承重和牵引合一的单线车组往复式索道3种。循环式索道又可分为连续循环式、间歇循环式(运行停止运行)及脉动循环式(快速运行慢速运行快速运行)3种。客运索道还可按照使用的抱索器形式和运载工具的形式进行分类。按使用的抱索器形式分,有固定抱索器客运索道和脱挂式抱索器客运索道;按所用的运载工具形式分,有吊厢式、吊椅式、吊篮式和拖牵式等。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1)特种设备常见的事故及预防2)特种设备检
193、修安全技术1)特种设备常见的事故及预防a)锅炉爆炸事故及预防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a)锅炉爆炸事故及预防水蒸气爆炸 锅炉中容纳水及水蒸气较多的大型部件,如锅筒及水冷壁集箱等,在正常工作时,或者处于水汽两相共存的饱和状态,或者是充满了饱和水,容器内的压力则等于或接近锅炉的工作压力,水的温度则是该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一旦该容器破裂,容器内液面上的压力瞬间下降为大气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对应的水的饱和温度是100。原工作压力下高于100的饱和水此时成了极不稳定、在大气压力下难于存在的“过饱和水”,其中的一部分即瞬时汽化,体积骤然膨胀许多倍,在容器周围空间形成爆炸。a)锅炉
194、爆炸事故及预防超压爆炸 超压爆炸指由于安全阀、压力表不齐全、损坏或装设错误,操作人员擅离岗位或放弃监视责任,关闭或关小出汽通道,无承压能力的生活锅炉改作承压蒸汽锅炉等原因,致使锅炉主要承压部件简体、封头、管板、炉胆等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承载能力而造成的锅炉爆炸。 超压爆炸是小型锅炉最常见的爆炸情况之一。预防这类爆炸的主要措施是加强运行管理。a)锅炉爆炸事故及预防缺陷导致爆炸 缺陷导致爆炸指锅炉承受的压力并未超过额定压力,但因锅炉主要承压部件出现裂纹、严重变形、腐蚀、组织变化等情况,导致主要承压部件丧失承载能力,突然大面积破裂爆炸。 缺陷导致的爆炸也是锅炉常见的爆炸情况之一。预防这类爆炸,除加强锅炉
195、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察外,还应加强锅炉检验,发现锅炉缺陷及时处理,避免锅炉主要承压部件带缺陷运行。a)锅炉爆炸事故及预防严重缺水导致爆炸 锅炉的主要承压部件如锅筒、封头、管板、炉胆等,不少是直接受火焰加热的。锅炉一旦严重缺水,上述主要受压部件得不到正常冷却,甚至被烧,金属温度急剧上升甚至被烧红。这样的缺水情况是严禁加水的,应立即停炉。如给严重缺水的锅炉上水,往往酿成爆炸事故。长时间缺水干烧的锅炉也会爆炸。 防止这类爆炸的主要措施也是加强运行管理。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 :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 冲击波超压大于0.10MPa时,在其直接冲击下大部分人
196、员会死亡;0.050.10MPa的超压可严重损伤人的内脏或引起死亡;0.030.05MPa的超压会损伤人的听觉器官或产生骨折;超压0.020.03MPa也可使人体受到轻微伤害。 锅炉压力容器因严重超压而爆炸时,其爆炸能量远大于按工作压力估算的爆炸能量,破坏和伤害情况也严重得多。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 锅炉压力容器破裂爆炸时,高速喷出的气流可将壳体反向推出,有些壳体破裂成块或片向四周飞散。这些具有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片,在飞出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动能,也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碎片还可能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引起连续爆炸或火灾,造成更大危害。 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介质
197、伤害。 主要是有毒介质的毒害和高温蒸汽的烫伤。 在压力容器所盛装的液化气体中有很多是毒性介质,如液氨、液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氢氟酸等。盛装这些介质的容器破裂时,大量液体瞬间气化并向周围大气扩散,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不但造成人员中毒、致死致病,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中毒区的动植物。 有毒介质由容器泄放气化后,体积增大100250倍。所形成的毒害区的大小及毒害程度,取决于容器内有毒介质的质量、容器破裂前的介质温度和压力、介质毒性。 锅炉爆炸释放的高温汽水混合物,会使爆炸中心附近的人员烫伤。其他高温介质泄放气化也会灼烫伤害现场人员。 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二次爆炸及燃烧危害。 当容器所盛
198、装的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容器破裂爆炸在现场形成大量可燃蒸气,并迅即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混合气,在扩散中遇明火即形成二次爆炸。 可燃液化气体容器的这种燃烧爆炸,常使现场附近变成一片火海,造成严重的后果。 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压力容器快开门事故危害。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开关盖频繁,在容器泄压未尽前或带压下打开端盖,以及端盖未完全闭合就升压,极易造成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产生爆炸事故。b)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预防: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如采用全焊透结构,能自由膨胀等,避免应力集中、几何突变。针对设备使用工况,选用塑性、韧性较好的材料。强度计算及安全阀排量计算符合标准。 制
199、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缺陷的材料或使用错钢材、焊接材料。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重物失落事故 :脱绳事故。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 造成脱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重物的捆绑方法与要领不当,造成重物滑脱;吊装重心选择不当,造成偏载起吊或吊装中心不稳,使重物脱落;吊载遭到碰撞、冲击而摇摆不定,造成重物失落等。脱钩事故。脱钩事故是指重物、吊装绳
200、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脱钩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吊钩缺少护钩装置;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吊装方法不当,吊钩钩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等。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断绳事故。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因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起升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斜吊、斜拉造成乱绳挤伤切断钢丝绳;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造成疲劳变形、磨损损伤;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 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吊钩上吊装绳夹角太大(120),使吊装绳上的拉力超过极限值而拉断;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
201、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吊装绳破断;吊装绳与重物之间接触处无垫片等保护措施,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吊钩断裂事故。吊钩断裂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吊钩断裂事故的原因有吊钩材质有缺陷;吊钩因长期磨损,使断面减少;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或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断裂。 起重机械失落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起升机构取物缠绕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2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压板固定及楔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也会造成
202、失落事故。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挤伤事故 :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在车间、仓库等室内场所,地面作业人员处于大型吊具或吊载与机器设备、土建墙壁、牛腿立柱等障碍物之间的狭窄地带,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造成挤伤事故。或者由于吊装不合理,造成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人员致伤。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电梯、升降货梯、建筑升降机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被挤压在轿箱、吊笼与井壁、井架之间而造成挤伤的事故也时有发生。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机体与建筑物间的挤伤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高空从事桥式起重机维护检修人员中,被挤在起重机端梁与支承、承轨梁的立柱或墙壁之间,
203、或在高空承轨梁侧通道通过时被运行的起重机击伤。机体回转挤伤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野外作业的汽车、轮胎和履带起重机作业中,往往由于此类作业的起重机回转时配重部分将吊装、指挥和其他作业人员撞伤,或把上述人员挤压在起重机配重与建筑物之间致伤。 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翻转作业中的挤伤事故。从事吊装、翻转、倒个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装卡不牢,吊具选择不当,重物倾斜下坠,吊装选位不佳,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造成吊载失稳、吊载摆动冲击,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碰、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这种类型事故在挤压事故中尤为突出。 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坠落事故:从机体上滑落摔伤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于在
204、高空起重机上进行维护、检修作业中。一些检修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作业时不戴安全带,由于脚下滑动、障碍物绊倒或起重机突然启动造成晃动,使作业人员失稳从高空坠落于地面而受伤。机体撞击坠落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检修作业中,因缺乏严格的现场安全监督制度,检修人员遭到其他作业的起重机端梁或悬臂撞击,从高空坠落受伤。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轿箱坠落摔伤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载客电梯、货梯或建筑升降机升降运转中,由于起升钢丝绳破断、钢丝绳固定端脱落,使乘客及操作者随轿箱、货箱一起坠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维修工具零部件坠落砸伤事故。在高空起重机上从事检修作业时,常常因不小心,使维修更换的零部件或维护检修工具
205、从起重机机体上滑落,造成砸伤地面作业人员和机器设备等事故。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振动坠落事故。这类事故不经常发生。起重机个别零部件因安装连接不牢,如螺栓未能按要求拧入一定的深度,螺母锁紧装置失效,或因年久失修个别连接环节松动,当起重机遇到冲击或振动时,就会出现因连接松动造成某一零部件从机体脱落,造成砸伤地面作业人员或砸伤机器设备的事故。制动下滑坠落事故。这类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性能失效,多为制动器制动环或制动衬料磨损严重而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换,导致刹车失灵,或制动轴断裂,造成重物急速下滑坠落于地面,砸伤地面作业人员或机器设备。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触电事故:室内作业的触电
206、事故。室内起重机的动力电源是电击事故的根源,遭受触电电击伤害者多为操作人员和电气检修作业人员。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从人的因素分析,多为缺乏起重机基本安全操作规程知识、起重机基本电气控制原理知识、起重机电气安全检查要领,不重视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如不穿绝缘鞋、不带试电笔进行电气检修等。从起重机自身的电气设施角度看,发生触电事故多为起重机电气系统及周围相应环境缺乏必要的触电安全保护。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室外作业的触电事故。随着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室外施工现场从事起重运输作业的自行式起重机,如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越来越多,虽然这些起重机的动力源非电力,但出现触电事故并不少见。这
207、主要是在作业现场往往有裸露的高压输电线,由于现场安全指挥监督混乱,常有自行起重机的臂架或起升钢丝绳摆动触及高压输电线,使机体连电,进而造成操作人员或吊装作业人员间接遭到高压电线中的高压电击伤。 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触电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电压、保证绝缘的可靠性、加强屏护保护、严格保证配电最小安全净距、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加强漏电触电保护。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机体毁坏事故:断臂事故。各种类型的悬臂起重机,由于悬臂设计不合理、制造装配有缺陷或者长期使用已有疲劳损坏隐患,一旦超载起吊就易造成断臂或悬臂严重变形等毁机事故。倾翻事故。倾翻事故是自行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自行式起重机倾翻事故大
208、多是由起重机作业前支承不当引发,如野外作业场地支承地基松软,起重机支腿未能全部伸出等。起重量限制器或起重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动作失灵、悬臂伸长与规定起重量不符、超载起吊等因素也都会造成自行式起重机倾翻事故。c)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机体摔伤事故。在室外作业的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由于无防风夹轨器,无车轮止垫或无固定锚链等,或者上述安全设施机能失效,当遇到强风吹击时,可能会倾倒、移位,甚至从栈轿上翻落,造成严重的机体摔伤事故。相互撞毁事故。在同一跨中的多台桥式类型起重机由于相互之间无缓冲碰撞保护措施,或缓冲碰撞保护设施毁坏失效,易因起重机相互碰撞致伤。在野外作业的多台悬臂起重机群
209、中,悬臂回转作业中也难免相互撞击而出现碰撞事故。2)特种设备检修安全技术a)锅炉检修前的准备工作b)压力容器检修前注意事项c)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a)锅炉检修前的准备工作锅炉检修前,要让锅炉按正常停炉程序停炉,缓慢冷却,用锅水循环和炉内通风等方式,逐步把锅内和炉膛内的温度降底下来。当锅水温度降到80以下时,把被检验锅炉上的各种门孔统统打开。打开门孔时注意防止被蒸汽、热水或烟气烫伤。 要把被检验锅炉上蒸汽、给水、排污等管道与其他运行中锅炉相应管道的通路隔断。隔断用的盲板要有足够的强度,以免被运行中的高压介质鼓破。隔断位置要明确指示出来。被检验锅炉的燃烧室和烟道,要与总烟道或其他运行锅炉相通的烟道
210、隔断。烟道闸门要关严密,并于隔断后进行通风。b)压力容器检修前注意事项容器检验前,必须彻底切断容器与其他还有压力或气体的设备的连接管道,特别是与可燃或有毒介质的设备的通路。不但要关闭阀门,还必须用盲板严密封闭,以免阀门漏气,致使可燃或有毒的气体漏入容器内,引起着火爆炸或中毒事故。容器内部的介质要全部排净。盛装可燃、有毒或窒息性介质的容器还应进行清洗、置换或消毒等技术处理,并经取样分析合格。与容器有关的电源,如容器的搅拌装置、翻转机构等的电源必须切断,并有明显的禁止接通的指示标志。c)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注意通风和监护。在进入锅筒、容器前,必须将锅筒、容器上的人孔和集箱上的手孔全部打开,使空气对
211、流一定时间,充分通风。进入锅筒、容器进行检验时,器外必须有人监护。在进入烟道或燃烧室检查前,也必须进行通风。注意用电安全。在锅筒和潮湿的烟道内检验而用电灯照明时,照明电压不应超过24V;在比较干燥的烟道内,在有妥善的安全措施情况下,可采用不高于36V的照明电压。进入容器检验时,应使用电压不超过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源电压超过36V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锅炉、容器内严禁采用明火照明。c)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禁止带压拆装连接部件。检验锅炉和压力容器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方能进行,不能在器内有压力的情况下卸下或上紧
212、螺栓或其他坚固件,以防发生意外事故。禁止自行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锅炉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一般都用水作加压介质,不能用气体作加压介质,否则十分危险。个别容器由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用水作耐压试验时,即使设计规定可以有气压代替水压,也要在试验前经过全面检查,核算强度,并按设计的规定认真采取确实可靠的措施以后方能进行,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标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堆积(劳锅字1991
213、8号)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56号)锅炉使用登记办法(劳人锅19862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08号)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标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发1996140号)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质检锅200334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13号令)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运营与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11号)游乐园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85号令)七、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七、职业危
214、害控制技术 1、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2、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3、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1、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3)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a)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棍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1)生
215、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b)分类 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a)粉尘的化学成分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化学
216、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b)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人的机会就越多。直径小于5u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c)溶解度与密度 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
217、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要考虑密度这一因素。d)形状与硬度 粉尘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并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如某些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纤维)。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e)荷电性 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粉尘的这一性质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
218、荷电的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f)爆炸性 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各种煤尘为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7g/m3,糖为10.3g/m3。3)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a)改革工艺过程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b)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3)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c
219、)密闭尘源 在不妨碍生产操作的情况下,可将产尘设备围罩起来,使操作人员与粉尘隔离。d)通风除尘 采用局部抽风,将含尘气体通过抽风罩捕集,管道输送到指定地点,利用除尘器将粉尘分离后排放干净气体。通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风机等几个部分。e)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卫生,注意清洗。 2、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2)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3)密闭空间作业管理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a)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
220、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b)毒物形态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氯、澳、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烟。直径小于0.1u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锡时产生的氧化锡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林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
221、可引起粉尘飞扬。 2)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a)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b)采用自动化生产工艺和密闭设备c)隔离操作d)通风净化e)个体防护a)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和产品要优先考虑选择无毒、低毒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无毒、低毒原料或工艺应运而生,例如无苯油漆、无铅汽油、无氰电镀、无汞仪表的出现,已经为消除铅、苯、汞的危害提供了技术保障。b)采用自动化生产工艺和密闭设备采用自动化生产工艺和将产生毒源的设备密闭是防止毒物外逸的有效措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有效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也改善了劳动条件,对于那
222、些非用有毒物质的生产工艺应尽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并辅之于通风净化设施。c)隔离操作把工人操作地点与产生毒源的生产设备隔离开,即使是生产设备有毒物外逸到生产环境中,而操作者却在干净的隔离室内工作,不受毒物的危害。遥测遥控及电视监控等都是采取隔离措施的主要技术手段。d)通风净化某些工艺过程产生有毒气体时,应采取通风净化措施,即将有毒气体通过吸气设备集中起来送入净化装置除去有毒物质,再将干净尾气排入大气环境中。根据含毒气体的理化特性和净化机理,其净化技术一般可以分为气溶胶的分离与净化、有毒气体的燃烧净化、有毒蒸气的冷凝净化、有毒气体的吸收净化、有毒气体的吸附净化。e)个体防护工人短时间进入有毒气体浓
223、度较高的地点,如清罐、清釜作业,或在事故抢险工作中,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作为一项辅助或临时性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及护油膏等。3)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密闭空间( confined space )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人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对于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的管理规定,一是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人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人密闭空间(non-permi
224、t confined space);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人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人者落人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人密闭空间(简称准人密闭空间,permit-required confined space,permit space)。3)密闭空间作业管理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被准入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以下简称监护者)及其职责。在密闭空间外
225、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提供应急救援保障。3、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1)噪声2)振动3)辐射4)异常气象条件1)噪声a)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b)噪声的控制措施a)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
226、声。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 dB(A)。据调查,我国生产场雳的噪声声级超过90 dB(A)者占32%-42%,中高频噪声占比例最大。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阑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阐移,临床上称噪声聋。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b)噪声的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2)振动a)产生振动的机
227、械b)振动的控制措施b)振动的控制措施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a)产生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
228、、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铆钉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多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3)辐射a)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c)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a)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上。当一根导线有交流电通过时,导线周围辐射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电场和磁场形式存在,并以波动形式向四周传播,人们把这种交替变化的,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a射
229、线等。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 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 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射频辐射。射频辐射又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量很小。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3个波段。 高频作业,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高频介质加热对象是不良导体,广泛用于塑料热合、棉纱与木材的干燥、粮食烘干及橡胶硫化等。高频等离子技术用于高温化学
230、反应和高温熔炼。 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 微波作业,如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及茶叶等加工,医药与纺织印染等行业。烘干粮食、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是微波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应用。医疗卫生上主要用于消毒、灭菌与理疗等。 生产场所接触微波辐射多由于设备密闭结构不严,造成微波能量外泄或由各种辐射结构(天线)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
231、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红外线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 2000C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
232、、氧乙炔气焊、氨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激光。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利用激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用于焊接、打孔、
233、切割和热处理等。在农业中激光可应用于育种、杀虫。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肤色深浅、组织水分和角质层厚度等。激光能烧伤皮肤。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
234、个体防护3方面。激光器要有安全设施,在光束可能泄漏处应设置防光封闭罩;工作室围护结构应使用吸光材料,色调要暗,不能裸眼看光;使用适当个体防护用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等。我国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GB 10435-1989)有相应规定。 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电离辐射来源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a、刀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下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
235、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也迅速发展,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b)非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4)异常气象条件a)异常气象条件种类b)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a)异常气象条件种类高温作业 生产场所的热源可来自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机械摩擦和转动产热以及
236、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燕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染、缀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a)异常气象条件种类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缀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
237、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及采矿等低气压作业。b)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高温作业防护 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隔热 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b)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保健措施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个体防护 使用耐热工作服等。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异常气压的预防 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应注意有职业禁忌证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