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4785296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详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8个文言虚词详解1经史子集经史子集何其何其多,多,常见虚词十八个。常见虚词十八个。之乎者也乃焉之乎者也乃焉矣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与与然然而而。若若属先得识规属先得识规则则,且于且于文中辨差别。文中辨差别。文言功夫当日进,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书海扬帆定自得。2 三、三、【乎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吗”“呢呢”。儿寒乎?欲食儿寒乎?欲食乎乎? 欲安所归欲安所归乎乎?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吗”“呢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

2、后生于吾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乎?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乎?4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啊”“”“呀呀”等等。宜宜乎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3(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乎山水之间也

3、。(乎:于)山水之间也。(乎:于)今虽死今虽死乎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生生乎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乎吾。(前一个吾。(前一个“乎乎”,在;后一个,在;后一个“乎乎”,比),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乎己。(乎:对)己。(乎:对)(三)可作词尾,译为(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浩浩浩浩乎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飘飘乎乎如遗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 六、六、【且且】 (一)用作连词。一)用作连词。 1 1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表示递进关系,

4、可译作“而且而且”“”“并且并且”。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且己久疲。己久疲。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且问备曰。问备曰。2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况且况且”“”“再说再说”。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且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3 3表示让步关系,表示让步关系,“尚且尚且”“”“还还”。臣死臣死且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避,卮酒安足辞!犹犹且且从师而问焉。从师而问焉。4 4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作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又”。示赵弱示赵弱且且怯也。

5、怯也。命如南山石,四体康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且直。直。5 (二)用作副词。(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不出,火且且尽。尽。”若属皆若属皆且且为所虏。为所虏。2暂且,姑且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誓不相隔卿,且且暂还家去。暂还家去。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且焉止息。焉止息。【且夫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况且”,“再说再说”。例:。例: 且夫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且夫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6、。6 七、七、【若若】 (一)用作动词。(一)用作动词。1像,好像。像,好像。其其若若是,孰有御之。是,孰有御之。吾不忍其觳觫,吾不忍其觳觫,若若无罪而就死地。无罪而就死地。2及,比得上。及,比得上。徐公不徐公不若若君之美也。君之美也。 (二)用作代词。(二)用作代词。1.第二人称,相当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你们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你的”。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不者,不者,若若属皆且为所虏。属皆且为所虏。2表近指,相当于表近指,相当于“这这”“这样这样”“如此如此”。以以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

7、求鱼也。7 (三)用作连词。(三)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如果”“假设假设”等。等。若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若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2至,至于。至,至于。若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若夫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于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于“要说那要说那”“像那像那”的意思。的意思。若夫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

8、乎待哉!乎待哉!【若何若何】怎么样。怎么样。 以闲敝邑,以闲敝邑,若何若何?8 十、十、【焉焉】(一)代词。(一)代词。 1相当于相当于“之之”。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犹且从师而问犹且从师而问焉焉。微波入微波入焉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涵淡澎湃而为此也。2哪里,怎么。哪里,怎么。 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文信侯叱曰: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清而不肯,去!我身自清而不肯,焉焉能行之?能行之?”9(二)语气词。(二)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了”“啊啊”“呢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焉。 一羽之

9、不举,为不用力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焉。 则牛羊何择则牛羊何择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焉,或否,或否焉焉,小学,小学而大遗。而大遗。 少少焉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词尾,相当于作词尾,相当于“然然”,译为,译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盘盘盘盘焉焉,囷囷,囷囷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焉。10(三)兼词。(三)兼词。 1相当于相当于“于之于之

10、”“于此于此”“于彼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在其中)。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从这里)。2相当于相当于“于何于何”,译为,译为“在哪里在哪里”“从哪里从哪里”等。等。 且且焉焉置土石?置土石?11 十一、十一、【也也】(一)句末语气词。(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表示判断语气。张良曰: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1、3 3表示感叹的语气。表示感叹的语气。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宜乎百姓之为我爱也。宜乎百姓之为我爱也。4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族灭也?12(二)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二)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是说也,人常疑之。是说也,人常疑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乎?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3

12、十三、十三、【因因】 (一)介词。(一)介词。 1 1依照,根据。依照,根据。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 2依靠,凭借。依靠,凭借。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3 3趁着,趁此。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44 4通过,经由。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张唐曰:张唐曰:“请因孺子行。请因孺子行。”

13、(二)副词,于是,就;因而。(二)副词,于是,就;因而。因拔刀斫前奏案。因拔刀斫前奏案。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因持璧却立(三)名词,原因,缘由,机缘。(三)名词,原因,缘由,机缘。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四)动词,根据,沿袭,继续。(四)动词,根据,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蒙故业,因遗策。15 十五、十五、【与与】 (一)介词。(一)介词。 1 1译作译作“和和”“”“跟跟”“”“同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君安与项伯有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2 2译作译作“给给”“”“替替”。陈涉少时

14、,尝与人佣耕。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3 3译作译作“比比”“”“和和比较比较”。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二)连词,译作(二)连词,译作“和和”“”“跟跟”“”“同同”。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6(三)动词。(三)动词。1 1译作译作“给予给予”“”“授予授予”。 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一生彘肩。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2 2结交,亲附。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5、。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 3译作译作“参加参加”“”“参与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之子与师。(四)通假。通四)通假。通“欤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然则废衅钟与?然则废衅钟与?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孰与孰与】【】【与与孰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跟比较,哪一个比较,哪一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沛公曰: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君少长?”17 十六、十六、【则则】(一)连词。(一)连词。1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就”“”“便便”

16、曰:曰:“壮士!赐之卮酒。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假使”“”“如果如果”“”“要是要是就就”“”“那么那么”“”“就就”“”“便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3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则”连用,每个连用,每个“则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

17、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就”,或不,或不译。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则获邑,大则得城。184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译为“可是可是”“”“却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非”“”“不不”呼应着用,译为呼应着用,译为“就是就是”“

18、”“不是不是就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二)副词。(二)副词。1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是是”“”“就就是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已经”“”“原来原来”“”“原来已经原来已经”。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及诸河,则在舟中矣。19 十七、十七、【者者】(一)代词。(一)代词。1 1指人、物、事、时、地等,相当于指人、物、事、时、地等,相当于“的的”,“的(人、的(人、东西、事情)东西、事情)”。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19、强援,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2 2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译为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译为“个方个方面面”“”“样东西样东西”“”“件事情件事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3 3用作用作“若若”“”“似似”的宾语,译为的宾语,译为“的样子的样子”。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言之,貌若甚戚者。言之,貌若甚戚者。4 4用在用在“今今”“”“昔昔”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20、的时候”,也可,也可不译。不译。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205 5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二)助词。(二)助词。1 1放在主语后面,表示语音停顿,引出判断,不必译出。放在主语后面,表示语音停顿,引出判断,不必译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

21、授业解惑也。2 2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 3放在疑问句的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语气。放在疑问句的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语气。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1 十八、十八、【之之】(一)代词。(一)代词。1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他”“”“她她”“”“它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人称。曰

22、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 2指示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此此”“”“这这”“”“这这些些”。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郯子之徒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其贤不及孔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22(二)助词。(二)助词。1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

23、的“的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2 2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3 3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譬若

24、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34 4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 5衬音助词,用于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衬音助词,用于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顷之,烟炎张天。顷之,烟炎张天。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三)动词。可译作(三)动词。可译作“往往”“”“至至”“”“到到去去”。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牛何之?”?”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