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讲义(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由于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园艺林业等多个学科,因此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是很多的,在具体实践或创作中,除应遵循上述学科相关理论方法之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方法,如景观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景变序迁理论、自然线势与飘积理论,量化设计理论等,这些理论之间既相互关系,又相对独立,在规划设计中有各自的方法与作用,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景观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由于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园艺林业等多个学科,因此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是很多的,在具体实践或创作中,除应遵循上述学科相关理论方法之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
2、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方法,如景观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景变序迁理论、自然线势与飘积理论,量化设计理论等,这些理论之间既相互关系,又相对独立,在规划设计中有各自的方法与作用,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景观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景观规划设计的层面 进行景观设计,我们必须认识景观学中的各个层面,人们最初认识的景观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其次是空间,在空间设计中包含了人的创意,这也是人工造园艺术性的体现。而对于景观和审美还取决于人的审美心理,因此时间也是景观的重要特征,可见景观是具有多个层面的 景观的环境效果 园林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是以满足人类使用和欢愉为目的的。西方园林景观建筑师哈伯德(Hubbard)认为:景
3、观建筑环境最重要的功能,是在人类的聚居环境中与乡间的自然景色中创造并保存美。同时都市中的人远离了乡村的景致,因而迫切的需要经由自然与景观艺术的帮助,以提供美丽且平静的景色与声音,来舒解他们每日紧张生活的压力,所以园林景观建筑也重视改善都市人群日常生活的舒适性、方便与健康,并相信与自然景观的接触对人类的品德、健康与幸福是绝对必要的。 人力造成的影响而使景观改变 自然的景观效果品质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品质的景观效果 景观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学派 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自然景观资源的严重破坏,环境的视觉污染也与环境的其它污染一样,日益严重,并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面对这一问题,美英等发达国家自二十世纪六十年
4、代中期开始出台一系列保护风景美学资源的法令这些法律的实施,标志着长期以来为人所享用但并不为人所珍惜的风景美学资源,将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由此就产生了以景观质量的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景观美学研究学科。该领域研究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点,研究人员除园林景观规划专家及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外,还有心理及行为科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与方法,带到景观美学研究领域中来,从而使这一领域学派林立,方法各异。目前,较为统一的划分为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牌、认识学派(或
5、称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专家学派 专家学派的景观评价工作,由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景观质量。从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方面来分析,强调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法则来主导景观质量的分级。此外,专家学派还常常把生态学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标准,因此,专家学派内部还有生态学派和形式美学派之分。 美 国 林 务 局 的 风 景 管 理 系 统 VMS (Visual Management System)(USDAForest Seruice);美 国 土 地 管 理 局 的 风 景 资 源 管 理 VRM(Vieual Resoun
6、er Managemrent)(USDIBurean of Land Management);美国土壤保护局的风景资源管理LRM(Landscape Resounes Management)(USDA,SCS1978,Schauman & Adams 1979);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VIA(Visual Impact Assessment)(Itami 1986);加拿大森林防务部门的有关风景评价及管理系统(如Canada1981) 专家学派的VMS和VRM系统 景观分类 景观质量评价 敏感性评价 管理目标 视觉质量(冲击)评价(Visnal impact assessment) 心理物理
7、学派 心理物理学派是把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方法应用到景观评价中,通过测量公众对景观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景观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各景观成份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所以这种评价模型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即景观美景度;二是对构成景观的各成份的客观测量。 心理物理学派在景观评价中应用 森林景观评价及管理应用 SBE(美 景 度 估 测 值 )=0.20*( 阔 叶 草 , 磅 / 英亩)+0.60*(胸径16吋的西黄松,株数/英亩 ) -0.10*( 采 伐 残 遗 物 , 立 方 /英 亩 )+0.26*(灌木,磅/英亩)+0.04*(禾草,磅/英亩)-0。001*(胸径
8、5吋的西黄松,株/英亩)-0.02*(胸径5-16寸的西黄松,株/英亩)-3.87远景景观评价应用 多元回归方程: SBE=127.12+10.32SHRP- 0.57SHRP2+1.79BVF-6.77MDAM-61.07FORDEN+0.93FLT 娱乐景观评价的应用 具有不同娱乐爱好的人对森林砍伐具有不同的审美态度,爱好狩猎和娱乐兴趣的人,往往对砍伐抱肯定态度,而爱好露营、漂流等活动的人,则持否定态度者居多。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娱乐)爱好,也直接影响人的审美评判标准。此外Schroeder和Anderson等人还对城市娱乐区进行研究,发现娱乐区的安全感与人们的审美评判不存在线性关系。 心
9、理物理学方法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范围极广,远不止如上所述,如Latimer、Malm等人在1981年研究大气的光学特性与人的审美评判间的关系,发现大气的光学质量与审美评判有很高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以大气物理因子如色度、光彩、太阳高度角、云量为自度量来预测景观质量的关系模型。 心理物理学派特点: 一是景观审美是景观与人之间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心理物理学派的目的正是为了建立反映这种主客观作用的关系模型; 二是承认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景观审美观,并把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景观质量衡量的标准;三是人们对景观的审美评判(景观质量)是可以通过景观的自然要素来预测和定量的。 认知学派 认知学
10、派把景观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景观对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景观的审美过程。 “可解性”(Making sense) “可索性”(Inuoluement) “情感唤起”模型 认知学派是从更为抽象的维量出发(如复杂性、神秘性等)来整体把握景观,强调景观评价模型的普遍适用性。同时,许多研究证明了用维量来估测景观质量的可靠性和灵敏性。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抽象的维量分析,那就意味着它只是一种理论分析途径,只有把这些抽象的维量同具体景观因素相联系时,才能使认知学派具有实用价值,也才能使理论本身更趋完美。所以一般来说,认知学派需同心理物理学派的评价方
11、法相结合。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几乎把人的这种作用提到了绝对高度,把人对景观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因此,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们的关于景观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及名人的日记等来分析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同时,经验学派也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方式,记述现代人对具体景观的感受和评价,但这种方法同心理物理学派常用方法有所不同,被测试人不是简单地给景观评出优劣,而要详细地描述他的个人经历体会及关于某景观的感受等,其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景观美景度量表,而是为了分析某种景观价值所产生的背景、环境。 景观环境的综合评价
12、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化 景观环境的生态价值 景观环境的生活意义 景观环境的文化内涵 景观环境的再创造和时效 量化设计理论 量化设计是在上述景观评价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它涉及多方面如景观环境容量的确定,植物的生态、功能及作用的量化,环境质量的模糊(Fuzzy)评判等。关于景观环境容量的确定将在第十二章中讲述,本节将以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量化控制为例,来说明园林景观环境中某些要素的量化设计问题。 绿色植物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量化控制分析 绿色植物因其自身的生态习性及本体特征,在其生长过程中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一定的阻挡、滞留作用,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滞尘效果与作用
13、.在此前的研究中,对许多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滞尘作用与效果提供了大量的量化数据,但大多为特定条件下的理论值(饱和值),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受气候、季节等诸多环境因素影响,这些数据在具体规划设计中难以采用,可操作性差.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取得何种量化数据,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才能通过植物绿化更有效地控制局部地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为不同地区、不同空气状况的环境提供植物绿化的量化设计依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组成及危害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通常又称为粉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空气中粉尘的成份是极其复杂的,一般来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空气中粉尘的成
14、份是有所不同的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地表上几乎所有的物体表面都附着有粉尘,因此会对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材料造成一定的腐蚀,对绿色植物也有损害作用,不利于环境卫生、环境美化,对城市风貌影响很大; 空气中的粉尘可导致多种上呼吸道疾病,如游离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硅成分,在肺组织中可形成胶体溶液,从而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矽肺病”; 空气中的粉尘可导致人群皮肤过敏症,是传播疾病的途径之一;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过高还是导致形成大雾的主要原因,对人类活动带来不便; 空气粉尘含量过高可加剧局部环境“热岛效应”,从而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绿色植物生态习性及对粉尘的吸收作用 绿色植物因其丰富的外形
15、特征及生态习性,可以有效阻挡地面粉尘进入空气中,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有良好的滞留作用.一般来说,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吹不易晃动、叶面粗糙且多茸毛、总叶量又大的植物,更有利于滞尘. 影响绿色植物滞尘作用的因素及特点 由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成份相当复杂,粒径大小及形式又各不相同,加上各种环境因素及植物自身千姿百态的形体特征和生态习性差异,使得绿色植物的滞尘作用,受到诸多方面的极为复杂的影响.对植物滞尘作用影响较为明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植物自身的本体特征;二是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 植物本体特征 自然环境因素 其它因素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植物滞尘的功能、机制及原理
16、极其复杂,诸因素之间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想全面描述它们是困难的,而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能全面反映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更是难上加难.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我们可以测定某一特定条件下某种植物的滞尘量,或测定环境中植物群落的滞尘效果,但缺乏直接应用于实践的较为全面及合理的植物量化设计数据,以致大多数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只能考虑视觉传达方面的因素,而无法在量化方面更进一步。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实验模型,运用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同时与实测数据相对照取得相关数据和修正系数,进而建立数据库,以便为工程实践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至少应进行2-3个周期(2-3年)来采集相关数据,
17、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反复验算修正,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结合实际项目作对照试验,从而找出数学模型的缺陷,验证所选诸因素的和理性,以便进行改进和调整。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选用实验对象应具备代表性和普遍性,可针对某地区选取不同类别植物分别进行测试,如可在五类植物(地被植物、常绿灌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落叶乔木)中按植物本体特征差异选取多种样本作为测试对象,开始每一类可先选取2-3种,进而对全区域常用绿化植物进行推算或测试,以便提供完整的设计参考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研究周期内所有气候及环境资料应与该地区常年统计资料进行对照,以便使所得数据更具代表性; 各种数据的取得可选用其平均
18、量,在针对具体环境设计时,尽可能选取最不利条件下的环境粉尘量作为计算依据; 人工环境清洁对局部区域空气粉尘浓度亦有影响,在此并未计入; 由于环境中诸因素极其复杂,在研究测试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初期研究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景观视觉设计与透视理论 视觉设计与形态心理学理论 园林景观艺术的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认识人的视觉特性,把握视觉设计的基本规律,使景观中优秀的成分展示于人的面前,不好的因素能最大限度的隐藏,正如园冶中所说:“俗则屏之,佳则收之”。 视觉设计通常有五个要素:点线面、质感、形式、明暗、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对景观环境体量、空间、色
19、彩、质感、形态及意境等的设计,使人产生舒适、愉快和心理上的联想或感觉等。 视觉透视现象与园林景观设计 视觉中的12种透视现象 1.肌理特征透视法(Texture Perspective) 2. 尺寸透视法(Size Perspective) 3.一点透视法(Linear Perspective) 4.双目视差透视法(Binocular Perspective) 5.动态透视法(Motion Perspective) 6.大气层透视法(Aerial Perspective) 7.景深透视法(Perspective of Blur) 8.上下位置透视法 (Relative urward loeat
20、ion in the visnal field) 9.叠像透视法 (Shiff in the amount of double imagery) 10.运动速度的变化(Shiff in the hate of motion)11.外轮廓线的完整或连续 (Completeness or continuity of out line) 12.光影变化关系(产生的透视感) (Transitions betweeh light and shade) 表面肌理 表面肌理 自然线势及飘积理论 园林景观艺术属造型艺术中的形象艺术,它是研究自然形象的再现、观念造型、联想造型等观念客观化的一个分支的艺术领域。对
21、自然美加以人工或艺术化时,它的表现方式应服从于支配自然本身的一些规律。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自然为素材的一门艺术,最好保持其素材的自然气息。仿效自然就要遵循自然的结构和秩序。当再现某些自然形象时,线势这个最有力的表现手段,必然成为应用的一种方法。 飘积(drift)与河曲(bend of a river) 自然界的自然力对地貌景物影响最为普遍的是风力、水力(流水、雨水)、地质重力、气体膨胀力与化学腐蚀力等。这些自然力作用于植物群落、山石岩体、砂土地形、江河川道、水际岸边等自然形体表面,历时日久,则显示出自然力对其形体的影响作用。如植物群落的密茂疏稀、山石岩体顶部的突兀浑圆、塬梁峁沟的自然均衡与稳定、
22、地形的展延与竖向阶梯形的迭落、河道的弯曲与蜿蜒、洲际岸边的凸凹宛转与隆起平伸等等。 飘积线势飘积线势 风力为主力及雨、日照、地形、地表迳流等自然力,构成了自然植物群落的参差错落分布的形态,凸凹宛转的林际线,高低起伏与曲伸流畅的山林轮廓线。 风雨为主及其他自然作用于无生命的山体、岩石构成了自然山石景物的外貌:如山石岩体部的突兀浑圆;塬梁峁沟的自然均衡与稳定;高山与丘陵连绵无际流畅的山际轮廓线等。 风力作用于沙漠、戈壁滩而构成的均匀流畅的沙漠轮廓线。 流水为主的自然力,所构成的河道的弯曲(河曲)与蜿蜒、洲际岸边的凸凹宛转与隆起平伸等更为流畅的自然线势。自然线势在人工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自然力的飘积作
23、用,常使自然影响的形体表面呈圆浑、稳定匀衡状态,线形呈曲线和下向动势(垂直与倾斜)。群体结构的空间分布呈钝角过渡,其景物形象与轮廓均表现出强烈的自然气息和动势。格兰特还发现自然曲线线势具有动态感,可使之产生稳定、中速、快速运动等景观心理效果。 水面边缘形成为“四不象”形态,类似某种形象如动物则容易误导人的视觉联想;水面应有一个主要空间和几个次要空间组成,且以桥、洞涵等手段体现水面之源,使之貌似活水; 在岸边主要观景点的视野范围内,岸线凹凸曲折变化应不少于三个层次,较大水面时可以湖心岛作为调节;岸线曲折有致,辅以山石、花木等处理,不作规整光滑之处理。 关于生态美学 在研究自然力的飘积现象和自然景
24、物形状的曲线线势的特征时,已经涉及到了生态美学,所以在这里概要的了解一下国际上研究生态美学初步得出的概念和它的体系。它的结构构成包括:环境、自然、景观、形状和美的感知层次(外表的和内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直观与精神的、情感与理性的等),例如色彩、形态构成和谐的比例,属于外表层次。对审美客体结构美的感知归入理性层次。在这方面,注意力集中在大自然和艺术都具有的美感和美的概念范畴上。其中艺术偏于感觉上的美,环境重视观念上的美。所以生态美,实质上包括生态体系结构、功能、合理性的理解,它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理性的美,这种美的基础是质朴、节约、源泉、简洁、纯洁、恒常、精华、永恒等等。 本部分专题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