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4558661 上传时间:2024-08-3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0.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什么是藏象五脏?(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什么(shn me)是是藏象藏象五脏?五脏?第一页,共七十九页。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shngl)功能和生理(shngl)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第二页,共七十九页。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xumi),主藏神。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第三页,共七十九页。(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2、血液(xuy)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第四页,共七十九页。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tu dng)血液的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第五页,共七十九页。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chngyng)脉道通利心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搏动血运于心脉系统的血液充盈 心推动血液脉与心相连的脉道通利畅达 运行于脉中 第六页,共七十九页。2.藏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

3、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xngg)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第七页,共七十九页。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bx)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神能驭气,以调控和主宰脏腑的功能。 心 神 气 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藏 驭 第八页,共七十九页。(二)生理(shngl)特性1、阳脏:五行属火2、主通明(tng

4、mng):血运在通畅;藏神在明灵。第九页,共七十九页。(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gunx)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sh r jn mi),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第十页,共七十九页。2、在窍为舌(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2)舌反映心主血脉(xumi)的功能状态。(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主血脉(xumi)主藏神第十一页,共七十九页。3、在志为喜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hunsn),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第十二页,共七十九页。4、在液为汗 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

5、藏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yn r)有“汗汗为心之液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血汗同源”之说。5、与夏气相通(xingtng)应 五行同属于火第十三页,共七十九页。第十四页,共七十九页。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hx);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第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qt)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第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2)主一

6、身之气 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它由宗气 、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在肺合成的宗气是一身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肺调节(tioji)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tioji)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第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2 主行水 1)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t ni)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肺肺为为水水之上源)之上源) 2)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 第十八页,共七十九页。肺主行水的机理示意图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将津液上输

7、头面诸窍, 代谢为代谢为 外达全身皮毛肌腠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肺气宣发肺气宣发 汗汗 肺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主 控制腠理开阖控制腠理开阖 行行 调节汗的排泄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调控 水水 将津液下输其它将津液下输其它(qt)(qt)脏腑脏腑 肺气肃降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尿 第十九页,共七十九页。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hx),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肺朝朝百百脉脉,是是气气运运血血的的具具体体现。体体现。 第二十页,共七十九页。(2)

8、主治节: 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tioji)全身气气、血血、水水的运行、输布。 A.A.治理调节气治理调节气主气主气 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 调理一身之气调理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运行升降出入运行 B.B.治理调节血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肺朝百脉 C.治理调节水治理调节水行水行水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九页。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九页。(二)生理特性(txng) 1 1 肺为华盖肺为华盖 覆盖各脏腑,位置最高覆盖各脏腑,位置最高 2 2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 生理:肺体娇嫩,与外界直接相通生理:肺体娇嫩,与外界直接相通 病理:病理:肺与外界相通肺与外界相通 ,外邪易,外邪易袭肺肺; 它脏病变,常累及于

9、肺它脏病变,常累及于肺。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九页。 3 主宣发与肃降 1)主宣发: 是指肺气的向上是指肺气的向上(xingshng)(xingshng)向外的布散作用向外的布散作用 2)主肃降: 是指肺气的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是指肺气的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肺主宣发与肃降作用之比较 肺气的宣发作用 肺气的肃降作用 呼出体内浊气 吸进自然界清气 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 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 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jt)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10、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xun f)卫气于皮毛 肺 皮毛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2 2 在窍为鼻在窍为鼻 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xiju),喉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 3 3 在志为忧在志为忧 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yushng)”解。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4 4 在液为涕在液为涕 5 5 与秋气相通与秋气相通(xingtng)(xingtng)应应 五行同属于金金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九页。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九页。

11、 三、脾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txng)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第三十页,共七十九页。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zmin)理解:运, 化, 转运转运(zhun yn)(zhun yn)、转、转输;输;消化消化(xiohu)(xiohu)(变(变化)。化)。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九页。(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cjn)(cjn)食物的食物的消消化化和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

12、。(谷精)的功能。运化之运化之“化化”运化之运化之“运运”生理生理(shngl)(shngl)过程(掌握):过程(掌握):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吸收水谷精微;吸收水谷精微;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 转化为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九页。内经原文(yunwn)(了解)“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或胀痛,水谷精微不得及时转运粪便中夹杂不消化食物脾不运化,食欲不振水谷精微随糟粕而下,作“水谷精微”解“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衰少,衰少,精气血生化不足精气血生化不足“中央土以灌四傍”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九

13、页。 脾运化水谷的一般脾运化水谷的一般(ybn)(ybn)过程示意图过程示意图 食物胃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食 糜 中央土 水谷之精 灌四旁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小肠脾 食 为胃行 物 其津液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残 渣 肾受脏腑之精而藏之 大肠 粪 便 体外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九页。(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 调节调节(tioji)(tioji)水液代谢水液代谢(掌握) 。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xun f)(xun f)肃降,布散全身肃降,布散全身;水液代谢水液代谢(dixi)(dixi)枢纽枢纽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上行水液依赖于脾

14、上输于肺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赖肾之气化,赖肾之气化,清者上输,浊清者上输,浊者形成尿液者形成尿液宣发至皮毛,宣发至皮毛,形成汗液形成汗液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九页。病理变化(理解(lji))内经原文(yunwn)(了解)“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及其他脾失健及其他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运的临床表现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游溢精气 清中之清 水饮胃 头面诸窍 宣发 全身皮毛 散精(津液) 肌肉腠理 小肠 脾 肺 清 浊 清中之浊肃降 大肠 其它(qt)藏府 肃降 浊中之清 肾 之浊尿 膀胱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九页。运化食物(s

15、hw)与运化水液的关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fngmin),同时进行。脾为“后天(hutin)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九页。2.主统血 统摄(tngsh)、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shngl)机理(掌握):脾气健运则气血(q xu)生化有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病理(理解)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肌衄阴道出血阴道出血皮下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见下部出血多见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九页。 (二)生理特性(txng) 1.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1)升清(掌握) 上输水谷精微(jngwi)于心、肺,化生气

16、血以濡养全身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和” 清,叶桂病理(bngl)(理解)脾不升清清气不升反降清气不升清气不升精气下泄精气下泄浊气不降浊气不降第四十页,共七十九页。 (2)升举内脏(掌握) 维持内脏位置(wi zhi)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病理病理(bngl)(bngl)(理解)中气下(理解)中气下陷陷又名又名“阴挺阴挺”又名又名“直肠脱垂直肠脱垂”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二)生理(shngl)特性 2.喜燥恶湿 “脾燥则升” (了解) 吴达医学(yxu)求是 健脾益气(y q)药物温燥多见 白术、薏苡仁等。病理(了解)病理(了解)湿邪困脾湿邪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

17、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gun x) 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gngnng)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jru)软弱无力, 甚至痿废不用中医称之为中医称之为“痿证证”内经原文(了解):“脾主四肢”“治痿独取阳明”四肢又名四肢又名“四末四末”“阳明阳明”代指脾胃代指脾胃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九页。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气健旺(jinwng),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sl)伤脾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chn xi)相通应 第四十四页,共

18、七十九页。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九页。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四、肝四、肝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二)生理(shngl)特性 1、肝为刚脏 2、肝主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一)生理功能 1. 1.主疏泄主疏泄 字面(zmin)理解:疏, 泄, 疏通疏通(shtng)(shtng)、畅达;、畅达;发散发散(fsn)(fsn)、升散。、升散。基本概念:肝肝气气具具有有疏疏通通、畅畅达达全全身身气气机机,进进而而促促进进精精血血津津液液的的运运行行输输布布、脾脾胃胃之之气气的的升升降降、胆胆汁汁的的分分泌泌排排泄泄以以及及情情志志的的舒舒

19、畅畅等作用等作用。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九页。 调畅全身(qun shn)气机气机,气的升降(shngjing)出入运动全身脏腑、经络、形体(xngt)、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入运动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生理(掌握)生理(掌握)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气血运行正常生命活动正常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九页。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lji))肝之疏泄功能(gngnng)失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肝气肝气(gnq)上上逆:逆: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太过太过不及不及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的病理变化即升

20、、动、散太过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即升、动、散不及面红目赤面红目赤头痛头痛胸胁乳房走窜胀痛胸胁乳房走窜胀痛吐血、咯血、卒然昏厥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急躁易怒暴怒急躁易怒暴怒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第五十页,共七十九页。 (1)促进血液与津液(jny)的运行生理生理(shngl)(shngl)(掌握)(掌握)全身(qun shn)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血及津液运行正常气属阳主动,血及气属阳主动,血及津液属阴主静,故津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血及津液气能行血及津液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九页。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lji))肝气肝

21、气(gnq)郁郁结结血行不畅:血行不畅:津行失常津行失常(shchng)瘀血瘀血癥积癥积 肿块固定不移且较为肿块固定不移且较为坚硬,疼痛明显坚硬,疼痛明显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 舌质暗,有瘀斑舌质暗,有瘀斑 水肿水肿梅核气梅核气肝气上逆肝气上逆吐血、咯血、卒然昏厥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经过多,崩漏月经过多,崩漏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2)促进脾胃的纳化功能(gngnng)及胆汁的分泌排泄生理生理(shngl)(shngl)(掌握)(掌握)调畅脾胃(pwi)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促进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肝之精气化生肝之精气化生第五十三页

22、,共七十九页。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lji))肝疏泄异常( 肝 气(gnq)郁结)脾不升清上:眩晕(xunyn)下:飧泄胃不降浊上:呕逆中:左上腹胀痛下:便秘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右胁胀痛,口苦,右胁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纳食不化,黄疸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3)调畅情志(qn zh)全身(qun shn)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gngnng)正常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情志活动正常情志活动正常“形为神之宅”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

23、解)生理(掌握)生理(掌握)肝失疏泄肝失疏泄太过太过不及不及急躁易怒暴怒急躁易怒暴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肝气上逆肝气上逆”“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九页。 (4)促进男子排精,女子(nz)排卵行经 全身(qun shn)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gngnng)正常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经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生理(掌握)生理(掌握)肝失疏泄男子排精不畅女子行经异常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一)生理功能 2. 2.主藏血: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fngzh)(fngzh)出血的功能。出血的功能。 (1 1)涵养)

24、涵养(hnyng)(hnyng)肝气肝气 (2 2)调节)调节(tioji)(tioji)血量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4 4)为经血之源)为经血之源(3 3)濡养肝及筋目)濡养肝及筋目(5 5)防止出血)防止出血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二)生理(shngl)特性 1. 肝为刚脏疏泄与藏血的关系:相辅相成疏泄与藏血的关系:相辅相成(xing f xing chng)(xing f xing chng),相互为用,相互为用疏泄疏泄藏血藏血 2.肝主升发 肝气(gnq)易升易散 肝为将军之官 肝气易升 “体阴而用阳”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九页。

25、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gun x) 1.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膜,包括肌腱(jjin)和韧带。还包括一些条索状的组织,如大的神经纤维,表浅的静脉血管等。 肝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灵活(ln hu)有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 爪,爪甲,“爪为筋之余”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九页。 2. 在窍为目“五脏六腑(w zng li f)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3. 在志为怒 4. 在液为泪 5. 与春气相通(xingtng)应第六十页,共七十九页。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26、。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五、肾五、肾 (一)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2.主水 3.主纳气 (二)生理特性(txng) 主蛰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通于冬气。 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九页。肾为先天(xintin)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一)生理功能 1. 1.藏精,主生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27、腑气化 (1)藏精的概念: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wich)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九页。(2 2)肾精的构成:)肾精的构成: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后天(hutin)之精融合而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肾精合成后天之精部分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九页。(3 3)肾精的作用)肾精的作用A.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女子(nz)一七至七七,男子一八至八八的规

28、律性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方面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九页。肾精肾气(shnq)主司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女七七(qq)男八八女二七(rq)男二八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九页。B.推动(tudng)和调控脏腑气化: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部分: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为根;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为本。故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为五脏阴阳之本。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九页。肾精肾气(shnq)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shnq)肾阴肾阳化分凉润宁静抑制(yzh)沉降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对立协调第七十页,共七十九页。肾为五脏(wzng

29、)阴阳之本“久病及肾”之说肾精肾气(shnq)肾阴肾阳化分肺阴心阴肝阴脾阴胃阴肺阳心阳肝阳(nyn)脾阳胃阳协调对立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肾气对于水液代谢的主司和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肾气对参与(cny)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肾阳有促进脾肺等脏输布水液的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肾气通过蒸化作用,能升清降浊,生成尿液,并控制尿液排泄。 第七十二页,共七十九页。肾主水示意图胃脾肺肾膀胱(pnggung)其他(qt)脏腑水饮头面(tumia

30、n)诸窍全身皮毛肺气宣发肺气肃降浊液浊中之浊浊中之清脾气散精肾气蒸化第七十三页,共七十九页。 3.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肾气衰减,摄纳无力(wl),则会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第七十四页,共七十九页。(二)生理特性 肾的主要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 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 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

31、作用。 君火,即心之阳气,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 相对于心火,其他脏腑(zngf)之火皆称为相火。 生理状态下是各脏腑的阳气,又称“少火”,病理状态下是各脏腑的亢盛之火,又称“壮火”。 肝之相火称为“雷火”,肾之相火称为“龙火”。 君火与相火的关系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 “龙潜海底,雷寄泽中” 第七十五页,共七十九页。君火相火君火与相火之间的关系(gunx)即心火,指心之阳气(ynq)及其化生的心神指心火(xnhu)以外的其他脏腑之火,即各脏腑的阳气肾之相火又称龙火,肝之相火又称雷火生理之火称为少火,病理之火称为壮火调控明著守位第七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二)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gu

32、nx)1.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2.在窍为耳及二阴3.在志为恐4.在液为唾5.与冬气相通应第七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肾与形、窍、液、时的关系(gun x)图 肾精髓血骨腔骨髓(su)脊髓(jsu)腔脊髓颅腔脑髓藏互化化汇聚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发为血之余其华在发耳为肾窍齿为骨之余脑为髓海唾为肾之液第七十八页,共七十九页。内容(nirng)总结什么是藏象五脏。涵义(hn y):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水。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C.治理调节水行水。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的关系:。病理(理解)脾不统血。病理(理解)脾不升清。病理(理解)中气下陷。病理(了解)湿邪困脾。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唾为肾之液第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