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84302850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零一三年九月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简简 介介基本情况(人员、资产及藏书)基本情况(人员、资产及藏书)研究领域(畜牧、兽医、草原研究领域(畜牧、兽医、草原)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对外交流概况概况机构设置(院机构、研究室机构)机构设置(院机构、研究室机构)实验室及学科建设实验室及学科建设科技服务、在研项目科技服务、在研项目科研平台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证书、专利、荣誉等)科研成果(证书、专利、荣誉等)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青海省唯一的省级畜牧业综合性科研机构。现设有畜牧、兽医、草原、高原家畜生态养殖四个专业研究所,有院办公室、组织人事处

2、、科研管理处、财务处、后勤服务中心等5个处级机构。概概 况况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20%42%36%2%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全院现有职工17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人,正高26人,副高56人,中级47人,初级3人,享受国家级、省级政府津贴专家3人,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 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3人,博士后1人、博士11人、硕士31人。 全院现有总资产2639万元,其中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近500万元。出版学术期刊青海畜牧兽医杂志。中外文藏书3.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8种近万卷,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我院设有定点赠送藏书点。近年来,由青海大学图书馆提供文献支持,可共享“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ABI农学数据库”等9个中外数据库,为我院科研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资产及藏书资产及藏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机关处室机关处室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后勤服务中心院办公室科研管理处组织人事处财务处高原生态家畜养殖技术研究所草原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兽医研究所绿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科研平台青藏高原牦牛研究中心藏羊产业技术体系 牦牛产业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海东综合试验站西宁综合试验站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机构设置机构设置国家实验室青海省饲草产业技术体系 绒毛用羊体系普通病岗位专家青海大学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4、观测与研究站青海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我院已设置的重点学科与优势特色研究领根据我院已设置的重点学科与优势特色研究领域,相应的院级研究室有域,相应的院级研究室有1414个个: :1、饲料加工技术研究室2、高原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室3、高原动物繁殖研究室4、动物纤维分析研究室5、动物产品加工研究室6、高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暨生物毒素研究基地7、兽医生物技术研究室8、高原人畜共患病研究室9、高原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10、高原动物病毒病研究室11、草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研究室12、冬虫夏草研究室13、高寒草地保护研究室14、牧草加工及草坪研究室研究室机构研究室机构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室动物疫病诊断

5、及生物毒素研制研究室高原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高原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兽医生物技术研究室兽医生物技术研究室幼畜疾病及病毒病研究室幼畜疾病及病毒病研究室人兽共患病研究室人兽共患病研究室 我院是以畜牧、兽医、草原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的畜牧业综合研究机构,重点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研究领域及历史贡献研究领域及历史贡献 重点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藏羊、柴达木绒山羊等家畜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家畜有机健康养殖、动物营养调控、特色畜产品加工以及高原动物种质遗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在已育成的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大通牦牛等品种培育、欧

6、拉型藏羊的有机养殖、胚胎工程技术(如世界首例试管犏牛的研究)等工作中做出了主要贡献。研究领域研究领域畜牧畜牧 柴达木绒山羊新品种欧拉型藏羊的有机养殖 世界首例试管犏牛 在高寒草地生态建设中作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对抗寒耐旱牧草培育和“黑土滩”治理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牧草引种选育方面:已建立800余份燕麦品种资源种质库及数据库,30多年来重点推广青引1号、青引2号等20余种高产燕麦品种;选育出了多叶老芒麦、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等二十多个优良牧草品种,其中一些品种已成为我省高寒牧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种植的当家品种,在青海省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

7、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领域研究领域草原草原 选育了青牧选育了青牧1 1号老芒麦、青海扁号老芒麦、青海扁茎早熟禾等多年生牧草品种茎早熟禾等多年生牧草品种8 8个,青个,青引引1 1号、号、2 2号、号、3 3号燕麦等一年生饲草号燕麦等一年生饲草品种品种6 6个,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个,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这些品种已在我省人会审定登记,这些品种已在我省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中成为当家品种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中成为当家品种和主导品种。和主导品种。新品种选育多年生牧草品种8个一年生饲料品种6个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青海中华羊茅青海

8、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444燕麦苏联甜燕麦青引1号燕麦青引2号燕麦青引3号莜麦玉树莞根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青牧青牧1号老芒麦号老芒麦青引青引3号莜麦号莜麦青引青引2号燕麦由青永久号燕麦由青永久473燕麦选育燕麦选育而来。株高而来。株高144161cm,适应性强,生,适应性强,生育期育期98天。籽实产量天。籽实产量253360kg/亩,青亩,青干草干草1187 1653kg/亩。亩。青引青引1 1号号青引青引2 2号号青引青引1号燕麦是由青永久号燕麦是由青永久001燕麦选育而燕麦选育而来。株高来。株高125157cm,抗旱耐寒,生育期短,抗旱

9、耐寒,生育期短,在东部农区在东部农区95天左右,籽实产量天左右,籽实产量230322kg/亩,青干草亩,青干草10071438kg /亩。亩。青引青引3号莜麦是由青永久号莜麦是由青永久887燕麦选育而来。粮饲兼用型品种,株高燕麦选育而来。粮饲兼用型品种,株高120150cm,圆,圆锥花序,穗形周散。千粒重锥花序,穗形周散。千粒重19.024.5g,早熟,生育天数,早熟,生育天数86130天。产量:青干草天。产量:青干草8600kg/hm2 12866kg/hm2,种子,种子2050kg/hm2 2730kg/hm2,耐瘠薄、耐寒、适应性,耐瘠薄、耐寒、适应性强、抗倒伏,适合青海省高寒地区海拔强

10、、抗倒伏,适合青海省高寒地区海拔17003000m地区种植。适口性好,家畜喜食;营地区种植。适口性好,家畜喜食;营养价值高,也是燕麦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养价值高,也是燕麦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青引青引3号莜麦号莜麦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刈用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刈用型黑土滩人工草地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黑黑土土滩滩治治理理毒毒草草防防治治生生态态治治理理 1. 主要进行高原动物疫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兽医生物技术等的研究,为我省扑灭和控制多种动物疫病的流行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我省消灭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了羊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研制

11、出羊、猪、鸡、兔大肠杆菌苗、牛羊肉毒梭菌苗、羊口膜炎苗、黑疫菌苗、牛病毒性腹泻弱毒苗等有效菌(疫)苗。通过区系调查、季节动态、药物驱除等研究,减轻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基本查清了我省疫情种类,分布、流行情况,以此制定出我省牲畜主要疫病的防制程序,并开发出新型防治兽药、疫苗和生物制剂等。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兽医兽医 2. 其中“D型肉毒生物灭鼠剂”是我院科研人员利用在国内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一株D型肉毒梭菌、采用自行设计并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的双向透析器培养研制而成的。经研究,该菌产毒能力高,所产毒素对鼠类具有杀灭作用。具有适口性好、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人畜安全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生物灭鼠剂。已取

12、得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和农业部农药登记证。目前在青海三江源区、西藏那曲,新疆哈密,甘肃碌曲、山丹,内蒙等地用D型肉毒灭鼠剂进行了对高原鼠兔、根田鼠、长爪沙鼠,兔尾黄鼠及黑线姬鼠等的灭治,灭鼠面积累计已达1.67亿亩,灭效均达90%以上,有效遏止了鼠害的发生。在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研究领域领域兽医兽医 围绕三江源生态恢复保护与治理战略的实施、“211”工程建设,按照“突出特色优势学科、稳定正在发展学科、积极培育新型学科”的原则,对我院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研究领域,通过凝练研究方向、整合资源,、确定了重点学科方向和特色研究领域13个,并配置相应的研究

13、室18个,实验室16个,设置和组建了9个科研创新团队,确立了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建成结构清晰、符合实际的学科发展基础。9个科研团队列入青海大学科研团队中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 我院现有国家层面实验室3个:青海省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实验室)(2010年8月获批)、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2009年11月获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11月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2008年4月获批省级)、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2007年6月获批省级)实验

14、室建设实验室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 省级研究中心2个:“青藏高原牦牛研究中心和青海草业工程研究中心”。另外我院在玉树州和果洛州分别建有“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可取得三江源地区土、草、气、水文数据等为主体的高原基础地理信息。目前两个观测站的试验和生活设施初具规模,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学科发展、学术交流提供保障。为国内外学者提供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科研平台科研平台 我院为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依托单位,有4个国家级农业综合试验站和1个岗位科学家岗位,分别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海东综合试

15、验站;西宁综合试验站、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和绒毛用羊体系普通病岗位专家。 同时我院也是青海省牛(奶、肉、绒)产业、羊(肉、绒、毛)产业、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等的依托单位。科研平台科研平台青海大学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站青海大学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站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集示范引领、技术孵化、良种选育、科技培训、辐射带动、观光旅游于一体,运用先进装备、发挥人才优势,为海北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等发挥重要作用。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搭建施

16、展才华和本领的平台。为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选派科研人员赴国外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考察培训、参观学习和研修,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及时了解掌握了科研前沿动态与信息、国外先进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提高了科研工作能力。派出人员学习归来后,及时总结并安排专场学术报告,将国外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方法、研究动态及理念等介绍给大家,为派出学习人员和科研人员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寻找水平差距,找准工作定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途径。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我院科技人员勇于创新,积极投身服务“三农”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等部委的认可和肯定,先后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劳模,青

17、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海大学“十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青海省实施的“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我院先后有 位科技人员分别入选学术领军人才、拔尖学科带头人、创新教学科研骨干3个不同层次。 我院入选青海省农牧科研领域人才“小高地”。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我院承担着青海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学2个硕士学位点的教学任务。现培养学生共65人,其中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18人,草学专业47人。牧科院导师现培养学生共35人,动物营养13人,草学22人。 草业科学实现一级硕士点,二级博士点的突破。人才培养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科研团队发展的重中之重。草原所坚持以人才为核人

18、才培养是科研团队发展的重中之重。草原所坚持以人才为核心,从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青年科研人员三个层次培养人才,已心,从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青年科研人员三个层次培养人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研究生171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727人。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理人。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同时加强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加强论和专业知识学,同时加强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加强实践活动,参加科研、生产和学术交流,拓展知识面。团队成员先后实践活动,参加科研、生产和学术交流,拓展知识面。团队成员先后多次以访问学者、西部之光等多种形式留学、进修,加强交流合作,

19、多次以访问学者、西部之光等多种形式留学、进修,加强交流合作,每年有每年有1010人次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以提升创新团队科研水人次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以提升创新团队科研水平。平。20082008年被评为青海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年被评为青海大学优秀科研团队。 近年来,围绕我省生态畜牧业的建设发展,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战略,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为我省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兽医所引进日本国家原生动物疾病研究中心、埼玉县农林综合研究中心畜产研究所、宫崎大学、北海道

20、大学农学部、法国农科院家畜病理与寄生虫病研究所、意大利比萨大学兽医学院、德国科隆大学等国兽医寄生虫专家、育种专家、试剂盒研制专家、野生动物调查专家人/次。草原所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结构开展了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接待国外专家20人次来青开展学术交流,派出10多人次到国外进行专业进修和留学,大大提升了专业科研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对外交流对外交流2009年,国家科技部授予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为全国第四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这是青海省获此殊荣的首批单位。与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宫崎大学、日本国家原生动物疾病研究中心、北海道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

21、、图西亚大学等通过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途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院与日本宫崎大学农学部于2005年签订了国际友好交流协定, 双方在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派遣人员进修、学术研讨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2009年共同申报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年续签合作协议,在原有基础上又拓宽了合作研究领域,增加了畜牧学、草业科学、兽医学及食品科学等领域。2008年,牧科院草原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土壤、作物与食品学院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2009年,畜牧研究所与意大利图西亚大学动物科学系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2012年,畜牧研究所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达成协

22、议,初步签订了合作协议,2013年起双方已开始进行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 由牧科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利用体外受精生产优良犏牛胚胎技术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2012年3月4日“国内外首例试管犏牛”诞生,这是我院在牦牛繁殖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该项技术的研究为优良犏牛胚胎的体外工厂化生产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进一步开展牦牛分子胚胎工程学研究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该项目实验牛场又产下3头体外受精犏牛,对今后犏牛在牧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承担的兽医学、草业科学相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原生动物疾病诊断、寄生虫病防控和牧

23、草育种栽培等方面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对外交流对外交流国际学术交流 承担“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项目奶牛现代化饲养技术”引智培训项目、 “中国青海省人兽共患包虫病和皮蝇病流行病学的研究与防控措施的建立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赤子来青服务活动暨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及“三江源地区饮用水源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相关技术示范培训班”等学术研讨会和培训项目,邀请了多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来青海授课与交流,获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效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好评。 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科技服务科技服务 截止到2012年底,我

24、院在研项目共81项,其中畜牧所39项,草原所26项,兽医所12项,青海大学4项。在研项目在研项目 建院60多年来,我院共取得科研成果34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1项, 其中“十一五”以来取得科研成果有90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1项,45%的科研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成果科研成果 “D型肉毒灭鼠剂在草地书海治理重点推广应用”和“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新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个;“D型肉毒灭鼠剂的研制及应用”获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D型肉毒梭菌的研究及其毒素在灭鼠中的应用”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牦牛皮蝇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的建立”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成果证书成果证书专利及证书专利及证书谢谢大家!二零一三年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