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80505422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名人走进名人孟子(约前孟子(约前372372一前一前289289),名轲,字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是儒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孔子,被尊为“亚亚圣圣”,后世常以,后世常以“孔孟孔孟”并称。并称。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这是自古常言是自古常言. .回顾中国几千年回顾中国几千年王朝更替史,旧王朝腐朽不堪王朝更替史,旧王朝腐朽不堪而使民心背离,这时新王朝就而使民心背离,这时新王朝就顺应民意而夺取天下。今天我顺应民意而夺取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

2、文们就来学习课文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孟子孟子 公孙丑公孙丑下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争中民心向背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要因素,突出,突出“人和人和”在战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现了孟子的“仁政仁政”思想。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句子节奏、掌握句子节奏,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3、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

3、句。旨句。 4、背诵课文。、背诵课文。 5、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的读出文章的节奏节奏和和气势气势。 天时天时/ /不如不如/ /地利,地利地利,地利/ /不如不如/ /人和。三里人和。三里/ /之城,七之城,七里里/ /之郭,环而攻之之郭,环而攻之/ /而不胜。而不胜。夫夫/ /环而攻之,必有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得天时者矣;然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非不高非不高也,池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非不坚利也,米粟粟/ /

4、非不多也;非不多也;委而委而/ /去之,是去之,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 /不以不以/ /封封疆之界,固国疆之界,固国/ /不以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不以/ /兵革之利。兵革之利。得道得道 者者/ /多助,失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寡助。寡助助。寡助/ /之至,亲之至,亲戚戚/ /畔之;畔之;多助多助/ /之至,天下之至,天下/ /顺之。以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亲戚之所畔畔,故,故/ /君子有不战,战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必胜矣。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细读

5、课文,疏通文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施行施行“仁政仁政” 帮助、支持帮助、支持 天时: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部团结。指违背道义指违背道义译文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用(用

6、“天时天时”“地利地利”“人人和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时不如地利也。助词,的助词,的周围,方圆周围,方圆内城内城外城外城围围表顺接表顺接代词,它代词,它表转折表转折f f文言发语词文言发语词一定一定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可是可是表转折表转折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表修饰表修饰译文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

7、的小城,只有方(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说明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精良精良武器装备武器装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兵革非不坚利也,

8、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也。城墙城墙不是不是表判断表判断护城河护城河兵器兵器盔甲盔甲粮食供给粮食供给充足充足 放弃放弃表承接表承接离开离开这这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团结。代这座城池代这座城池译文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9、啊。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说明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违背道义违背道义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所以所以(使)(使)居住居住 凭借、依靠凭借、依靠疆界疆界的的使使稳固稳固险要险要震慑震慑治国之道(指施行仁政)治国之道(指施行仁政)的人的人放弃放弃少少到到极点极点内外亲戚内外亲戚通叛,背叛通叛,背叛代失道者代失道者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多助之至,

10、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不战,战必胜矣。 支持支持归附归附用、拿用、拿助词,不译助词,不译归附的力量归附的力量指众叛亲离者指众叛亲离者对统治者和有才德之人的通称对统治者和有才德之人的通称 一定一定表肯定语气表肯定语气译文译文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的强大。能施行“仁政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就多,不行“仁政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11、人就少。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仁政”的)君主不战则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已,战就一定胜利。(进一步深入说明进一步深入说明进一步深入说明进一步深入说明“ “得道得道得道得道” ”即即即即“ “得人和得人和得人和得人和” ”则则则则“ “战必胜战必胜战必胜战必胜” ”。)

12、。)。)。) 1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3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什么还要写第四段? 4、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再读课文,探究问题再读课文,探究问题论点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天时而而环环攻攻之之地利地利不如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攻守方守方守守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守方地

13、利地利攻方攻方委而去之委而去之人和人和不如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战战争争域民域民固国固国威天下威天下治治国国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主张(结论)施施行行“仁仁政政”(反面论证反面论证)(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排比排比论点范围论点范围提出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论据一: :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 ( (从进攻一方而言从进攻一方而言) )论据二论据二: : 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 (从防守一方而言从防守一方而言)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14、失道者寡助( (从战争到治国从战争到治国) )举举例例论论证证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1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 1)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2 2)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政论文)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政论文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论证语言论证语言:、 对对于于孟孟子子的的“人人和和”、

15、“得得道道”,你有何认识?谈谈你的看法。,你有何认识?谈谈你的看法。课外拓展课外拓展 孟子语录: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子故事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16、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孟母断机杼孟母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仉氏经常督促孟子勤奋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看见孟子就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是不分昼夜勤求而得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孟子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努力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背诵全文。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