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简介-PPT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80257186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哲族简介-PPT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赫哲族简介-PPT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赫哲族简介-PPT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赫哲族简介-PPT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赫哲族简介-PPT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赫哲族简介-PPT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哲族简介-PPT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赫哲族的形成赫哲族的形成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赫江流域繁衍生息。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赫哲族氏族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哲族氏族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等民族成分和原属黑龙江流域其他土著,以满族等民族成分和原属黑龙江流域其他土著,以及来到赫哲族分布区居住的蒙古人、汉人等成分,及来到赫哲族分布区居住的蒙古人、汉人等成分,在清初形成了较稳定的族体,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在清初形成了较稳定的族体,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当时当时“黑斤黑斤”、“黑真黑真”、“赫真赫真”、“奇楞奇楞”、

2、“赫哲赫哲”等名称见于官私文献记载。中华人民共等名称见于官私文献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使用赫哲语,无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使用赫哲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字,通用汉语。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话说金兀术被牛皋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弃城而逃。金兀术说:“草把子朝哪,你们就往哪走。”这样,他们就沿着松花江逃到了三姓、富裕屯、佳木斯等地,并定居下来。当时,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于是有人提议:“我们是向东走(赫哲语称为赫哲勒)的,不如就叫赫哲族吧!”这便是赫哲族的由来。赫哲族作为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主要聚居地,能用本族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绝大部分人

3、都已转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本族文字,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俄罗斯境内的赫哲族使用基里尔字母拼写赫哲语。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图案。日用品上的彩绣如“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这些花纹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气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刺绣、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赫哲族人穿的衣服多半也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制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的,衣襟上缀两排用鱼骨做的

4、纽扣,女子多穿鱼皮或鹿皮长衣,式样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鱼皮套裤以及狍皮、鹿皮和鱼皮制的鞋子。用鱼皮做衣服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馆里,可以看到了展出的服装。捕鱼和狩猎时赫哲族人衣食的是主要来源。赫哲族人爱吃鱼,尤喜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别样的特点。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而成的稀饭。现在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成: 生食生食和熟食熟食。生生

5、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新鲜鱼的吃法较多,主要是拌菜生鱼。还有一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有一盘冻鱼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鲜美凉爽,现在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 熟食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瘦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鱼拌菜生鱼,赫哲人叫“刹生鱼刹生鱼”;半生不熟的特色烤鱼烤鱼,赫哲人叫它:塔拉哈塔拉哈(哈读四声重音)鱼松鱼松,赫哲人叫“它斯恨它斯恨”。在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拉和辫子草正房和临时的房屋撮罗安口(尖顶窝棚),胡卢布(地窖),阔布如安口(圆顶窝棚)。今天,赫哲人

6、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赫哲人住进了宽敞的新居,种地、发展旅游事业,一步步迈向小康。历史上,狗拉雪橇是赫哲人的主要交通工具。经过训练的狗,每只可拉70公斤左右,日行100至150公里。狗是赫哲人的好帮手,在运输、看家、保护主人等方面有许多作用。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使犬部”。赫哲族原信仰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其,相信万物有灵。其萨满有河神、萨满有河神、独角龙独角龙、江神、江神3 3派,各派约有派,各派约有6 6个品级。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个品级。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有多少种神,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神。形式主

7、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哲族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哲族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因而崇拜。图腾崇拜观念认为,原始社会的部落或民族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亲族关系。把它们加以解化用来崇拜。在赫哲图腾柱上刻画了好多种动物。有熊、虎、鹿、鹰等,赫哲族的图腾崇拜和其它民族不同,他是根据姓氏不同崇拜图腾也不一样。一个姓氏或者几个姓氏合起来崇拜一种动物。“尤”氏家庭崇拜黑熊,他们认为尤氏家庭的祖先和黑熊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在很多赫哲族的传说里有很多人变熊,熊变人的故事情节。“付”氏家庭崇拜虎、姓孙的崇拜独角龙。姓毕、姓何崇拜梅花鹿。赫

8、哲族中曾经广泛流传的人与自然界的某类物种,尤其是动物的某些种类具有特殊的亲族关系的神话和传说。正是来源于这种超自然的认同感,它是产生于人类尚未把自己完全同自然界分开的远古时代。 在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头到老。婚后第一天做媳妇的还要早起拜见公婆,敬茶以及做些家务,赫哲族人一般通过制作的食物来衡量娶回家的媳妇是否聪明能干。另外,赫哲族人还可以通过换亲、

9、抢婚、养童养媳、人赞为婿等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对于寡妇来说,为前夫守过孝就可以再嫁。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习俗就渐渐的被淡忘了,赫哲族人与汉人的结婚习俗已无大异。赫哲族还有一个是一直都有流传的手势。如果一名男子背对着一个女子举起右手的食指,那就代表着这名男子对这女子,在这辈子,非她不娶。 天鹅舞:赫哲人的家乡,有不少沼泽地带,每年春暖花开季节,一群群洁白的天鹅竞相飞来。在民间曾流传过优美抒情的天鹅舞,可惜现已基本失传。据打猎能手葛长胜老人回忆,他幼年时在富锦县的嗄尔当看过妇女跳天鹅舞的情景。她们身穿镶有彩色花边的长袍,随着歌声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舞中时而还有模仿天鹅鸣叫的声音。过去常在年节时,在家中

10、和院里栅栏内载歌载舞。老人记忆的动作有,开始双腿交叉半蹲,双臂伸向两侧上下缓缓挥动,接着双脚向前移动,犹如天鹅在江中自由荡漾,速度变快时,双腿立起前后交错跳动,两臂向上飞舞,好似天鹅相互追逐嬉戏。哈康布力:过去在赫哲族民间还流传一种集体舞,赫哲语称“哈康布力”,“布力”即“跳”、“做”、“干”之意。早年在万里霍通、苏苏屯、富锦嘎尔当一带的年节时,就有很多青年男女跳“哈康布力”舞。此种跳舞,男女双方同意后,即可同跳,不跳的人坐而旁观。由于年代久远,会跳“哈康布力”的人已不多了。其舞蹈动作有三步向前一起跳、拉手、拍手、转身等。 庇里西勒:又称“庇里沁”,此名是外来语音译。据会跳此舞的人说就是“踢踏

11、舞”,基本动作是“踢踏步”,舞者人数不限,动作统一,舞技熟练者,可以用脚踢打出各种复杂的快速节奏,令人欢快兴奋。庇里西勒舞,可能是由外地传来,在赫哲族人民中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成为赫哲族的一种民间舞形式。 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民歌等。妇女爱唱“嫁令阔” (类似于民间小调)老头爱唱“伊玛堪”。“伊玛堪”是种民间说唱文艺形式,类似于北方的大鼓,形式具有史诗的特点。皓月当空,篝火通明,赫哲族村屯充满了欢乐气氛。 赫哲族的小调优美动听,无论是曲调和节奏,都会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轻

12、摇微摆。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几曲即兴的调子。主要曲调有赫尼哪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堪调、白本出调、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赫尼哪”是一种民间小调,多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亮,旋律优美。 赫哲族古代流传下来的乐器有“突木含给”和“口衔琴”。“空木含给”现已失传;“口衔琴”有铁丝折成外壳,中间有细长的钢片,含在口里吹奏。 口弦琴:赫哲人将口弦琴称作“空康吉”。口弦琴琴盒形似小鱼,有中指那么长,都是用钢片弯曲而成,放在唇齿间吹奏,同时用手指拨弦。用它既能吹出欢快的曲调,又能吹出悲哀的调子。姑娘小伙子常常用口弦琴来传递心声。 著名的赫尼娜调有:乌

13、苏里船歌嫁令调中著名的有:松花江相会情歌;萨满调的代表有:跳鹿神鸠神歌、跳神归来歌、家祭神歌等,主要在萨满进行跳神活动时唱;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的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各种民族体育竞技活动,还有最热闹的群众性的聚餐宴饮活动。 春节:春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 (生鱼)、味香酥脆的 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味

14、道十分鲜美。令人尊敬的民间诗人(依玛堪)在新春佳节,用诗歌把美好的祝愿献给大家。老人们向他敬酒,听他讲故事,尽兴而归。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迷恋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项比赛。到处是欢歌笑语。 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待客礼待客礼:居住在黑龙江同江、饶河一带的赫哲族,以捕鱼和狩猎为主业,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客人来访,常以凉拌的生鱼待客,先请客人吃一口鱼,表示敬重对方。如果客人不吃,则被认为是失礼。对客人须奉上鱼头,以示尊敬,上桌的鱼菜,总是

15、把鱼头朝着客人。吃菜时,总是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让客人吃。祈子礼祈子礼:在北方,赫哲族旧时认为,小孩死后,其灵魂先变成麻雀,再转生为人。年逾30岁尚未生育的妇女被视作缺乏转生灵魂的人,须请萨满找魂求子。举行仪式前,求子的妇女应暗中将萨满的帽带或神裙飘带挽上一个结。萨满在神杆前脱神衣时发现此结,便问是谁挽的,该妇女即刻跪在神杆前洒酒许愿、求神赐子。于是萨满击鼓跳神祷告,并命求子者在3至4日之内到萨满家取胎儿灵魂。祭灵礼祭灵礼:人死了以后,人们还要举行一些与他或她有关的礼仪,称“祭灵礼”。这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赫哲族认为男子死后第七天晚上,女人死后第九天晚上灵魂要回家中。当晚,死者家人将用纸做的

16、衣服、饭菜等,摆放在大门口,并放一碗灰验证鬼魂是否回家。第二天早上,右灰上留有鸡、鸭等动物的印迹,表明灵魂回来过,反之则无。留有何种动物的痕迹表明死者灵魂已依附了该种动物。韩庚:中国流行歌手和演员。曾经是Super Junior唯一的中国成员和其子组合Super Junior-M的队长,已与SM公司解约。 乌乌白辛白辛(19201966),赫哲族,吉林永吉人,原名吴宇洪,乌白辛。当代才华横溢的戏剧家、文学家。1939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抗战期间创作了海的召唤、南行草等作品,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强烈不满,充满关爱国主义感情。1958年调到哈尔滨话剧院,开始专业编剧生涯,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17、,先后创作了话剧黄继光、印度来的情人、雷锋、赫哲人的婚礼,歌剧映山红、焦裕禄和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等作品。白辛以戏剧、电影创作成就最大。他的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和话剧赫哲人的婚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代表了白辛戏剧创作的高度和成就。 毕大川(1938),赫哲族,黑龙江集贤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毕大川青年时代喜欢体育运动,195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比赛,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1962年毕大川从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助理研究员,系统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后到联邦德国司图加特大学任客座教授。归国后任航天工业部101所研究室主任,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1988年后,任中国创新公司总经理。毕大川治学严谨,兢兢业业,主要从事现代控制和软科学的研究、组织工作,成绩显著,其科研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0年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二等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