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9631652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钟绍春钟绍春一、整合课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整合课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 1、普遍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参加评比或做公开课时,教师的普遍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参加评比或做公开课时,教师的普遍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将一节课变成多媒体。尽可能将一节课变成多媒体。而在日常上课时,教师的普遍做法则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而在日常上课时,教师的普遍做法则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大屏幕上。大屏幕上。在

2、学校里大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数仅作为电子黑板在使用,在学校里大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数仅作为电子黑板在使用,且使用率较低。且使用率较低。人们普遍认为一节整合课的技术难度越大,整合的效果就越人们普遍认为一节整合课的技术难度越大,整合的效果就越好,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课件当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好,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课件当中信息技术的含量。2 2、普遍存在的困惑、普遍存在的困惑在一节课教学过程当中是否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究竟该在一节课教学过程当中是否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究竟用多少比较合适、什么样的资如何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究竟用多少比较合适、什么样的资源和软件是好的、一节课整

3、合到什么程度算到位了。源和软件是好的、一节课整合到什么程度算到位了。 3 3、出现这些问题和困惑的原因、出现这些问题和困惑的原因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应用,不管怎样,一定要用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应用,不管怎样,一定要用上,这必然导致应用的盲目性。上,这必然导致应用的盲目性。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

4、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灵感。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的综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灵感。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很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很难有更好的灵感,因此,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难有更好的灵感,因此,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有效的程度。有效的程度。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往往缺乏设计的依据,显得有些牵强,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往往缺乏设计的依据,显得有些牵强,更多的是想当然的,或者是照葫芦画瓢的。更多的是想当然的,

5、或者是照葫芦画瓢的。返回二、在学科教学中何时、何处引入信息技术二、在学科教学中何时、何处引入信息技术要回答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何时、何处引入信息技术这一问题,要回答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何时、何处引入信息技术这一问题,应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性质和作用入手研究。应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性质和作用入手研究。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任何技术,都是通过有效支撑教与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任何技术,都是通过有效支撑教与学的步骤来发挥作用的,它们的性质与作用就是教学工具,学的步骤来发挥作用的,它们的性质与作用就是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何时

6、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呢?何时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呢?在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在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骤或环节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实施存在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这样的步骤或环节称之为整合点。这样的步骤或环节称之为整合点。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讲,整合点的定义应为:一节课中任意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讲,整合点的定义应

7、为:一节课中任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只要信息技术支撑它的实施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只要信息技术支撑它的实施比常规教学手段好就称之为整合点。但在实践中,我们更应比常规教学手段好就称之为整合点。但在实践中,我们更应当关注那些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困难的环节,只有那些环节得当关注那些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困难的环节,只有那些环节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才有可能实现大到了有效的支撑,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才有可能实现大幅度的提高。幅度的提高。按照整合点的定义可知,任意一节课,它的教学步骤中可能按照整合点的定义可知,任意一节课,它的教学步骤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整合点,也可能一个也没有。

8、存在一个或多个整合点,也可能一个也没有。在学科教学中当有整合点时就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整合点在学科教学中当有整合点时就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整合点就是引入点。就是引入点。在引入过程中,应首先在对学科教学起作用比较大的整合点在引入过程中,应首先在对学科教学起作用比较大的整合点上研究信息技术引入的问题。上研究信息技术引入的问题。学科教学当中可能存在有价值整合点的方面如下:学科教学当中可能存在有价值整合点的方面如下: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培养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培养-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满足学生的能力差异满足学生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提供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

9、差异满足学生的兴趣差异提供不同类别的培养内容提供不同类别的培养内容。动态调整教学动态调整教学-建立实时获取学习情况的渠道建立实时获取学习情况的渠道。帮助学生共同发展帮助学生共同发展建立支撑平台建立支撑平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有效的知识与信息形态提供有效的知识与信息形态。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综合运用-建立系统运用的环境建立系统运用的环境。返回整合点解决方法确定整合点解决方法确定整合点诊断整合点诊断信息化环境选择信息化环境选择课件设计与集成课件设计与集成返回理想教学过程及步骤设计理想教学过程及步骤设计在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方法一节课的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方法一节课的整合点应从这节

10、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所对应的教学步骤中诊断,一节课的整合点应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所对应的教学步骤中诊断,其他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步骤中即便有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整合点其他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步骤中即便有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整合点的问题,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所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一节的问题,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所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一节课的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对于其他的课的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对于其他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步骤,是否分析整合点,要根据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步骤,是否分析整合点,要根

11、据这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而定。 整合点的诊断过程整合点的诊断过程分析每一个理想教学步骤是否能够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下完成或质量分析每一个理想教学步骤是否能够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下完成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如何;然后分析信息技术手段对每一步的支撑情况如何,是否能够解决或比然后分析信息技术手段对每一步的支撑情况如何,是否能够解决或比常规教学手段质量或效率高,如果确实能够解决且质量或效率高的话,常规教学手段质量或效率高,如果确实能够解决且质量或效率高的话,该步骤就可能诊断为整合点。该步骤就可能诊断为整合点。比如说,让学生理解李白比如说,让学生

12、理解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想让学生了解李白是在这首诗,想让学生了解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四句诗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学生能够到庐山,感受庐什么情况下写出这四句诗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学生能够到庐山,感受庐山的自然风光,体会李白抒发着四句话的感慨之处在哪里。这样的理想步山的自然风光,体会李白抒发着四句话的感慨之处在哪里。这样的理想步骤,在教室里通过常规教学手段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借助信息技术,就可骤,在教室里通过常规教学手段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借助信息技术,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步骤就是整合点。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步骤就是整合点。 2 2、整合点诊断、整合点

13、诊断返回4、整合点解决方法整合点解决方法(1 1)整合点解决模式分类)整合点解决模式分类对于所诊断出来的每个整合点,逐个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可能对于所诊断出来的每个整合点,逐个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可能的支撑模式。的支撑模式。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支撑的模式问题,一个是从教学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支撑的模式问题,一个是从教学形式的有效实现方面,另一个是从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方面。形式的有效实现方面,另一个是从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方面。对教学形式的有效实现支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支撑某种对教学形式的有效实现支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支撑某种学习形式,比如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学习形式,比如

14、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是指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是指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包括信息形态和内容组织形式两个子方面,比如将函内容,包括信息形态和内容组织形式两个子方面,比如将函数图像动态呈现出来,将有关圣诞节的各种信息组织的为一数图像动态呈现出来,将有关圣诞节的各种信息组织的为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等。个专题学习网站等。 (2 2)如何研究整合的解决方法)如何研究整合的解决方法有两个途径可以研究整合点的解决办法,一个途径是从学科有两个途径可以研究整合点的解决办法,一个途径是从学科入手来研究,另一个途径是从信息技术入手来研究。入手

15、来研究,另一个途径是从信息技术入手来研究。从学科入手研究整合点解决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学科教学从学科入手研究整合点解决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学科教学内容系统分类,研究每种类型内容的有效的教学过程,每种内容系统分类,研究每种类型内容的有效的教学过程,每种可能教学过程中的共性整合点,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每类可能教学过程中的共性整合点,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每类整合点的共性解决办法。这里的整合点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整合点的共性解决办法。这里的整合点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学内容方面的,另一个是教学形式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另一个是教学形式方面的。从信息技术入手研究整合点解决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研从信息技术

16、入手研究整合点解决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研究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方面和教学形式方面整合点的各种可究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方面和教学形式方面整合点的各种可能的支撑方式及共性规律。能的支撑方式及共性规律。(3 3)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支撑模式)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支撑模式基本支撑模式基本支撑模式虚拟仿真模式虚拟仿真模式 ; ; ;虚拟模仿模式虚拟模仿模式 1 1 2 2 3 3 2 2 3 3 信息检索模式信息检索模式条件检索条件检索关键词检索关键词检索文本数字化模式文本数字化模式图片数字化模式图片数字化模式音视频数字化模式音视频数字化模式信息集成模式信息集成模式 1 1 2 2 3 3(4 4)信息技

17、术对教学方式的支撑模式)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支撑模式信息发布模式信息发布模式信息同步交流模式信息同步交流模式语音同步交流模式语音同步交流模式信息一步交流模式信息一步交流模式信息反馈模式信息反馈模式信息监测模式信息监测模式这些基本的支撑模式,能够从教学形式方面对于一节课的这些基本的支撑模式,能够从教学形式方面对于一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学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返回课件设计与集成的结果课件设计与集成的结果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多媒体多媒体教师用课件教师用课件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学生两种课件教师、学生两种课件网络网络教师、学生两种课件教师、学生两种课件 2 2 3 3课件设计与

18、集成应考虑的因素课件设计与集成应考虑的因素信息化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信息化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学习方式:接受、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接受、探究、研究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自主(独立、协作)、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自主(独立、协作)、主体/ /主主导、接受导、接受/ /讲授。讲授。使用对象:学生、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用对象:学生、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习阶段:课上、课下。学习阶段:课上、课下。学习地点:教室、家庭、公共场所等。学习地点:教室、家庭、公共场所等。5 5、课件设计与集成、课件设计与集成返回支撑平台与资源的体系架构支撑平台与资源的

19、体系架构 课上课上课下课下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备课平台备课平台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学习工具制作工具制作工具编辑工具编辑工具资源库资源库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作业工具作业工具评价工具评价工具交流工具交流工具构建工具构建工具试题库试题库资源搜资源搜索索工具软件构件库工具软件构件库教师机软件教师机软件教师机软件教师机软件学生机软件学生机软件教师用软件教师用软件学生用软件学生用软件教学软件(平台教学软件(平台/ /课件)课件)集成平台集成平台支撑备课支撑备课资源及构建系统资源及构建系统教学支撑平台教学支撑平台体系架构、标准、设计及开发方法研究;体系架构、标准、设计及开

20、发方法研究;无编码资源制作工具设计、开发及应用研究;无编码资源制作工具设计、开发及应用研究;资源组织与管理、编辑、集成的方法及标准研究;资源组织与管理、编辑、集成的方法及标准研究;学科单元(或课)可共享(或重用)最大素材集合研究学科单元(或课)可共享(或重用)最大素材集合研究;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智能导学、诊断;智能导学、诊断;寓教于乐的游戏。寓教于乐的游戏。资源与软件的研究重点资源与软件的研究重点返回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整合点诊断方法培训整合点诊断方法培训整合点基本解决方法培训整合点基本解决方法培训资源及软件选择方法培训资源及软件选择方法培训利用资源和

21、软件进行备课的方法与能力培训利用资源和软件进行备课的方法与能力培训资源搜集方法培训资源搜集方法培训动画及软件资源脚本设计培训动画及软件资源脚本设计培训利用课件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上课的方法培训利用课件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上课的方法培训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训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训资源及课件集成方法培训资源及课件集成方法培训整合课题研究方法培训整合课题研究方法培训选择有效的推动策略选择有效的推动策略建立组织管理体系,专人负责。建立组织管理体系,专人负责。建立考核指标及奖惩办法。建立考核指标及奖惩办法。以课题为抓手,全面牵动应用工作以课题为抓手,全面牵动应用工作定期赛课,典型引路

22、。定期赛课,典型引路。教研员、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应分学段、分学科组织研究组,教研员、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应分学段、分学科组织研究组,重点攻关,积极探索整合模式及方法体系,重点攻关,积极探索整合模式及方法体系,分类探索,逐分类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有效整合模式及方法体系步形成自己的有效整合模式及方法体系以模式和方法体系为主线,建以模式和方法体系为主线,建设校本特色资源和软件。设校本特色资源和软件。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环境。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培养区域带头人。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培养区域带头人。定期开展验收活动,全面促进应用工作。定期开展验收活动,全面促进应用工作。q请各课题负责人按

23、计划有序开展课题研究请各课题负责人按计划有序开展课题研究 (1 1)20082008年年2 2月月前前,网网上上提提交交开开题题报报告告、研究计划、课题活动概况;研究计划、课题活动概况;(2 2)20082008年年3 3月月前前,制制定定课课题题年年度度总总体体计划;计划;(3 3)20082008年年10-1210-12月月,在在网网站站上上不不定定期期表彰课题研究优异者和推荐优秀成果;表彰课题研究优异者和推荐优秀成果;(4 4)成立课题指导小组;)成立课题指导小组;(5 5)定期(每六个月)发布课题简报;)定期(每六个月)发布课题简报;q教育信息化绩效专题网站教育信息化绩效专题网站J的的

24、介绍与使用介绍与使用我们目前的研究任务我们目前的研究任务研究今天所发的培训内容研究今天所发的培训内容,深入了解深入了解“整合整合点点”的含义以及在今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含义以及在今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网上相关知识,形成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网上相关知识,形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独立见解。整合的独立见解。寒假期间,语、数两学科每位教师撰写一寒假期间,语、数两学科每位教师撰写一篇关于篇关于“整合点整合点”的研究论文,须有摘要、的研究论文,须有摘要、关键字、引用出处,关键字、引用出处,15002500字间,小字间,小四号宋体,电子文稿及打印稿均交,开学四号宋体,电子文稿及打印稿均交,开学第一周内自己交教科室。第一周内自己交教科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