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9556086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0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重点问题重点问题n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基 本的理论问题n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特点和重要意义n深化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脉络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脉络 毛泽东初步探索邓小平确立江泽民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1.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n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探索适合我

2、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n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提出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指出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我国的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应转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上来,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2. 改造和建设相结合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改造和建设相结合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n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只有在具备政治上和经济上一切必要条件时才能实现;过渡应该是在革命胜利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过渡应该和平稳步地进行n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完整表述了 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n评价评价: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符合落后国家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建设与改造并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发展生产力3.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四个现代化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四个现代化n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把工业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n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宣布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

4、、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4.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 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片面强调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 “大跃进大跃进”钢铁元帅一马当先,挤了农业和轻工业 中国工业基础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5.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关系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其中5条论及经济问题:u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u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u

5、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u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u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 不平衡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战略n1954年6月在陈云编制“一五计划”时最先提出国民经济发展要讲求综合平衡的问题n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明确提出又平衡又不平衡的战略思想n评价:立足于哲学高度考虑经济问题,包含着辩证法精神;从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因素原理出发论证不平衡性;借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制定不平衡发展战略。7.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n不依靠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独立自主n不排斥外国的先进

6、技术和经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保障政治独立8. 关于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考关于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考n关于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 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央统得过多过细过死,严重挫伤了地方、企业、个人积极性 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q 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权力扩大地方权力;q 应该给工厂一点权力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利益,使其具有与统一相 q 联系的独立性,最终发展的更加活泼,具有活力;q 强调“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新企业管理制度n

7、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针对地下经济地下经济,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针对人民公社的供给制人民公社的供给制,明确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并不一定导致资本主义针对大跃进搞大跃进搞“一平二调三收款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的共产风,明确提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的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应该重视发挥价值规律在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应该重视发挥价值规律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建设中的作用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忽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

8、力发展落后的现实, 1956年大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为拔高生产关系2.忽视在未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商品经济的规律,1956年搞“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否定商品生产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3.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偏离发展生产力的中心4.把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等未来社会特征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照搬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高产卫星高产卫星”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

9、公社 第二节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n马克思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转变: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获得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社会n但仅限于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弊端的仅限于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弊

10、端的认识而对未来社会做出有待实践检验的预测认识而对未来社会做出有待实践检验的预测:生产力高度发达、计划经济、商品货币不存在、阶级消灭、国家消亡n列宁列宁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由理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提出社会主义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大论到实践的转变,提出社会主义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要高的生产率。 共产主义= 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n斯大林斯大林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把苏联模式的特征看成社会主义把苏联模式的特征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本质特征n毛泽东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最初探索,最

11、早提出最早提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目标目标n1956年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脱离生产力实际拔高生产关系n1966-1976年错误地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发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发展生产力的中心n7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凸显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为我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压力n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反复,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体现,迫使在比较中反思社会主义的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注:详细

12、论述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 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n改革开放之始就受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n1984年出现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议论,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n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时姓资姓社问题再次升温,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驳斥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谬论,对社会主义本质

13、进行了新概括。n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反思方法: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方法反思方法: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方法(1) 科学性维度的反思n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整个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它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n社会主义为了保持自身存在和发展,还必须在新条件下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科学根据,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根本的规定性。 (2)价值性(应当性)维度的反思 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价值性维度的反思,阐明实现“

14、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公平相统一”是社会主义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根据,进一步提出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3)否定与肯定维度的反思n从对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的否定性理解中达到对社会主义的肯定性认识,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4. 从目标层次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概括从目标层次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概括n“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生产力的历史发展规律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社会

15、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又是解放生产力n“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层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n“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最终价值目标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质二、二、 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1.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论认识: 纠正拘泥于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倾向,从目标层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最高最稳定的层次2. 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理论有重要指导意义:u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作用的做法,明确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u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16、,强调发展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u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方向。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n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n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初级阶段所有问题的关键n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十五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发展是硬道理时代性命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政治性命题: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

17、靠我 们的发展战略性命题: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要靠自己发展 国家2002年排名2003年排名2004年排名2005年排名2006年排名美国11111中国香港910622新加坡54233冰岛8544丹麦65775澳大利亚7496加拿大86357瑞士7988卢森堡329109芬兰238610中国2829243119 20022006年年IMD全球竞争力排名全球竞争力排名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强调党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强调党要始终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

18、党要始终执政为民,以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 “十五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单位200120022003200420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860770384729422104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36624762622293632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237.737.137.7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46.245.647.245.5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的先进性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3.“三个代表”重

19、要思想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作为生产力同时也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技是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科技作为智能要素渗透于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乘数作用现代科技推动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是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高科技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979-19982000-20052000-2015

20、七五八五九五科技进步贡献483838245743劳动贡献222021371610资本贡献 3042413928471953-19951953-19771978-1995六五七五八五资本投入贡献68.529949.6539.4558.0451.52劳动投入贡献18.2121.3214.1116.6419.789.78生产率贡献13.27-20.3236.2343.9122.1738.70“十五十五”科技规划研究总体组应用索洛方法测算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规划研究总体组应用索洛方法测算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乔根森方法测算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乔根森方法测算

21、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 (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学说的重大发展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新概括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注:详细论述参见“试论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曾国屏等,科学学研究,2004年第4期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贡献和历史局限?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新特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参阅书目参阅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

22、:人民出版社,19723.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周全华等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章 毛泽东经济思想”;9.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詹小美等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三章 邓小平政治思想”;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概论,王仕民等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济思想1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郑永廷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