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刘军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9442367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政以德(刘军武)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为政以德(刘军武)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为政以德(刘军武)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为政以德(刘军武)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为政以德(刘军武)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政以德(刘军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政以德(刘军武)(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1988年年1 1月,月,7575位诺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如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如果人类要在果人类要在21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而要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而要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就要从论语论语里面去找智慧里面去找智慧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2、,影响中国乃至世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论语论语有有“东东方圣经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出现以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出现以论论语语里的语录作为作文话题的趋势:里的语录作为作文话题的趋势: 1 1、子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乐,仁者寿。” 华华夏夏思思想想智智慧慧的的源源泉泉中中华华传传统统文文化化的的先先

3、师师至圣孔子至圣孔子v论语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以记言为主,故称“论语论语”。论论(l l n n),),编纂编纂的意思的意思;语语,言谈言谈。论语论语是由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辑记录编辑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事语行事的一部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语录体散文集,内容涉及政治、,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v论语论语全书全书2020篇篇,每篇包含若干,每篇包含若干章章,每章记,每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v北宋时,北宋时,朱熹朱熹将将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

4、语论语孟子孟子编在一起,称为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四书。走近走近论语论语v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v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v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v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v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走近走近论语论语你所知道的你所知道的论语论语名言?名言?v孔子孔子(前(前551前前479)名名丘丘,字,字仲尼仲尼(因父母曾为生(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子而祷于尼丘山),春秋末期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5、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儒学学派的创始人。的创始人。v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委吏”(司(司会计)和会计)和“乘山乘山”(管畜牧)等职。五十岁时由鲁国中(管畜牧)等职。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v晚年致力教育,整理古代文献,曾晚年致力教育,整理古代文献,曾修修诗诗书书,定定礼礼乐乐,序序周易周易,作作春秋春秋(我国第一部(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司马迁称他为编年体历史著作),司马迁称他为“至圣至圣”。v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仁的

6、基本含义是,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爱。孔子。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走近孔子走近孔子为为政政以以德德走近课文走近课文诵读课文,注意下列红体字的读音:诵读课文,注意下列红体字的读音:第一章:第一章:譬譬如如共共之之 第二章:第二章:道道之以政之以政第三章:第三章:冉冉有有仆仆 既既庶庶 第五章:第五章:道道千千乘乘之国之国第六章:第六章:颛臾颛臾 社社稷稷 何以伐何以伐为为 虎虎兕兕出于出于柙柙 椟椟中中 近于近于费费 相相夫子夫子第八章:第八章:盍盍彻乎彻乎 第十章:第十章:必必偃偃第十二章:南宫第十二章:南宫适适 羿羿善射善射 奡奡荡

7、舟荡舟 躬躬稼稼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众星共之。” (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以,用的意思。此句指出:统治者应以以,用的意思。此句指出: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德治”。(4)共:通拱,环绕的意思。)共:通拱,环绕的意思。孔子说:孔子说:“运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运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它的周围。”(2)北辰:北极星,比喻统治者。)北辰:北极星,比喻统治者。(3)所:处所,位置。)所:处所,位置

8、。v孔子主张: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为政要以德,并指出其中的,并指出其中的好处:好处:可以无为而治可以无为而治。(意思是说,统治。(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孔子着你转。)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思想,的思想,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德治,而非严,而非严刑峻法。刑峻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道:通导,有两种解释:一为)道:通导,有两种解释:一为“训导训导”;二;二为为“治理治理

9、”。前者较为妥贴。前者较为妥贴。(2)齐:整治,整顿。)齐:整治,整顿。(3)免:避免,躲避。)免:避免,躲避。(4)耻:羞耻之心。)耻:羞耻之心。(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至”;二为;二为“正正”。 前者较为妥贴。前者较为妥贴。 v孔子认为,实行孔子认为,实行德治、礼治德治、礼治,能,能使民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使民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遵守并能自我约束。心悦诚服的遵守并能自我约束。(教民教民)v将将儒家儒家政治与政治与法家法家政治作政治作比较比较:儒家政治主张儒家政治主张德治德治,以道德和,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

10、法法治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侧重于外。治侧重于心,法治侧重于外。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为政政以以德德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居居其所其所而而众星共之众星共之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民有耻且民有耻且格格心悦诚服心悦诚服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子适子适卫,冉有仆卫,冉有仆。子曰:。子曰:“庶庶矣矣哉!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适:到,往。适:到,往。仆:驾车。仆:驾车。庶:众多,指人口多。庶:众多,指人口多。v

11、管子管子治国治国说: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则难治也。”为什么呢?为什么呢?v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于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v这就是这就是富民政策富民政策。管子管子表达的思想正是孔子表达的思想正是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富民富民、教民教民)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

12、政。子曰:“足食,足兵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民信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去兵。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兵:在兵:在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和和“五经五经”中,中,“兵兵”多指兵器、军备,只有极少数多指兵器、军备,只有极少数时候是时候是“兵士兵士”的意思。所以,这里的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兵兵”指军备。指军备。v“足食足食,足兵足兵,民信之矣民信之矣”就是就是“备荒,备战,备荒,备战,取信于人民取信于人

13、民”,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义都是一个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富富民民、正己正己)v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时,孔子作出了子作出了“去食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并非不重视“足兵,足食足兵,足食”。正如。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必不得已而去不得已而去”。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子曰

14、:子曰:“道道(1 1)千乘之国千乘之国(2 2),),敬事敬事(3 3)而而言,节用而爱人言,节用而爱人(4 4),),使民以时使民以时(5 5)。 (1)道:通)道:通“导导”,作动词,治理。,作动词,治理。(2)千乘之国:乘,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千乘之国:乘,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甲士3人,车下步卒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即诸侯国。春秋

15、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爱人:古代“人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指一切人群;狭义,仅指士大夫以上别。广义,指一切人群;狭义,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人”与与“民民”相对而言,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

16、: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v在本章,孔子主要是针对在本章,孔子主要是针对国家的执政者国家的执政者而言,而言,是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即要求统治者严: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v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

17、策。(划策。(正己正己)季氏富于周公(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而附益(3)之。子曰:)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而攻之(4)可也。)可也。”v(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3)益:增加。)益:增加。v季氏由于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季氏由于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18、表示不承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举贤举贤(去恶去恶)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盍彻乎彻乎?”曰:曰:“二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百姓足,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v(1)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即十分抽一。旧注曰:的一种田税制度,即

19、十分抽一。旧注曰:“什一什一而税谓之彻。而税谓之彻。”v(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v这一章中,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这一章中,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显紧张。有若的观点: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显紧张。有若的观点:削减田税的税率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改行“彻税彻税”即十分之一的税即十分之一的税率,减轻百姓经济负担。率,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富民富民)只要百姓富)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

20、家经济也会随之衰退。济也会随之衰退。v这反映了儒家学派的这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其核心是“富民富民”。这种以。这种以“富民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借鉴的价值。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v孔子说:孔子说:“执政者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执政者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v本章说:统治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本章说:统治者

21、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够去端正别人呢?v强调执政者的强调执政者的表率表率作用,(作用,(正己正己)。)。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必偃。”v无道:不守道义的坏人。下文无道:不守道义的坏人。下文“有道有道”与此相应,与此相应,指道德高尚的好人。指道德高尚的好人。v君子:

22、这里的君子:这里的“君子君子”指在上位者,下文的指在上位者,下文的“小人小人”与此相对,指老百姓。与此相对,指老百姓。v上:加。上:加。v偃:倒伏。偃:倒伏。v本章中:季康子问政本章中:季康子问政如何建立如何建立一个有道之国,孔子言政一个有道之国,孔子言政反反对通过杀戮使百姓遵纪守法来建立对通过杀戮使百姓遵纪守法来建立有道之邦;主张为政者通过以身作有道之邦;主张为政者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则来感化百姓。(正己正己、教民教民)v它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它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德治德治,而不是,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见出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见出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根本区别。儒家政治与法家政

23、治的根本区别。季康子(季康子(1)问:)问:“使民敬、忠以(使民敬、忠以(2)劝()劝(3),如),如之何?之何?”子曰:子曰:“临(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2)以:连接词,与)以:连接词,与“而而”同。同。(3)劝:劝勉,勉励。这里指自勉努力。)劝:劝勉,勉励。这里指自勉努力。(4)临:对待。)临:对待。(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

24、者引导老百)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v本章中:继续谈论如何从政的问题。季康子问政本章中:继续谈论如何从政的问题。季康子问政如何让百姓更敬业,孔子言政如何让百姓更敬业,孔子言政主张统治者要主张统治者要爱民,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能敬业。爱民,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能敬业。v孔子主张孔子主张“礼治礼治”、“德治德治”,这不单是针对老百,这不单是针对老百姓,也是对于当政者而言。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姓,也是对于当政者而言。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才会对当政者尊敬、尽忠又谨、孝顺慈祥,老百姓才会对当政者尊敬、尽忠又努

25、力干活。执政者以身作则,老百姓才会按执政者努力干活。执政者以身作则,老百姓才会按执政者的意思办事。的意思办事。(正己正己、教民教民、举贤举贤)南宫适(南宫适(1)问于孔子曰:)问于孔子曰:“羿(羿(2)善射,奡荡)善射,奡荡(3)舟()舟(4),俱不得其死然。禹稷(),俱不得其死然。禹稷(5)躬稼而有)躬稼而有天下。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尚德哉若人!”v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

26、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而不得其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v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以德治天下,而不要以武力,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正己正己)基本手段基本手段富民富民(13.9、12.7、12.9) 教民教民(2.3、13.9、12.19、2.20)正己正己(12.7、1.5、16.1、13.6、12.9、2.20、14.5)举贤举贤(11.17、2.20) 政政治治主主张张

27、:为为政政以以德德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一方面又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二者有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这句话?v结合孔子结合孔子“均无贫均无贫”、有若、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前者表明等言论看,前者表明孔子认识到孔子认识到“富民富民”的重要性的重要性,而后者而后者,是在,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特定的情境下对“正己正己”“教民教民”思想思想的强调的强调,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

28、他的足民思想。v孔子认为,统治者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孔子认为,统治者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体现了孔子的件。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v孔子的理由有三: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乃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

29、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领导下的一分子。v季氏攻打颛臾,不仅是颛臾的悲剧,也会使季季氏攻打颛臾,不仅是颛臾的悲剧,也会使季氏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这更是对孔子政治氏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这更是对孔子政治信念信念“德治德治”的挑战,所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的挑战,所以孔子要坚决反对。探究二: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探究二: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探究三:孔子所说探究三:孔子所说“均无贫均无贫”,与历史上农民起,与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

30、均贫富”是否相同?是否相同?v“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不同不同:“均贫富均贫富”是是农民起义者站在农民起义者站在穷人穷人即即“贫者贫者”的立场上提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目的是劫富济贫;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目的是劫富济贫;v而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统治者即即“富者富者”的立场上提出的为政主张,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的立场上提出的为政主张,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维护等级制度(如:君臣、父子)。盾、维护等级制度(如:君臣、父子)。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共之。之。2、道

3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时。3、求!无乃尔是过、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共:通共:通“拱拱”,读,读gng,环抱,环绕环抱,环绕道:通道:通“导导”,读,读do,训导训导道:通道:通“导导”,读,读do,治理治理与:同与:同“欤欤”,读,读y,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与”是是“欤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欤”。论论语语中均用中均用“与与”字。字。二、寻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二、寻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词:1、道之以政,齐

32、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无耻。2、季氏将、季氏将有事有事于颛臾。于颛臾。3、夫颛臾,昔者先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中矣。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祭祀等军国大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的主祭者)。三、词类活用:三、词类

33、活用:1、如杀、如杀无道无道,以就,以就有道有道2、举、举善善而教而教不能不能“无道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善善”指优秀者;指优秀者;“不能不能”指能力差的人。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名词了。3、君子之德、君子之德风风,小人之德,小人之德草草“风风”,好比风,好比风,“草草”,好比草。,好比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补充说明

34、: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v于斯三者何于斯三者何先先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先先”:“把把放在前面放在前面”,“先做先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4、富富之:之:5、足足食,食,足足兵,民信之矣:兵,民信之矣: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来之:之:使使他们他们富富起来。起来。使使粮食粮食充足充足,使使军备军备充足充足。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们(使他们来使他们来)。)。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来,不及物动来,不及物动

35、词使动。词使动。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四、特殊句式:四、特殊句式:1、“君子君子哉哉若人若人!”2、“尚德尚德哉哉若人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主谓倒装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为政为政以德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道之以政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齐之以刑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道之以德以德:以

36、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齐之以礼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使民使民以时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使,使用,役使。临之临之以庄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这七个句子中的这七个句子中的“以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用”。“使民以时使民以时”中的中的“以以”意思是意思是按照按照。古代的介词结。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宾语)一般都放在

37、动词谓语的后面。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既富矣,又既富矣,又何加何加焉?焉?”“百姓足,君百姓足,君孰与孰与不足?不足?”“无乃无乃尔尔是是过过与?与?”“何加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孰与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尔是过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置宾语。“是字句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宾语前置,即用“是是”字作为宾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五、固定句

38、式五、固定句式:“无乃无乃尔是过尔是过与与?”恐怕要恐怕要吧?吧?表示委婉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何何以伐以伐为为?”为什么为什么呢?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还用做什么做什么”“哪里哪里呢呢”等。等。“年饥,用不足,年饥,用不足,如如之之何何?”对对怎么办?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办”“怎怎么么”。“二,吾犹不足,二,吾犹不足,如如之之何何其彻也

39、?其彻也?”怎么能?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反问语气。“其其”与与“如之何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反问语气。六、相关成语:六、相关成语:众星拱北众星拱北:陈力就列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分崩离析:大动干戈大动干戈: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来来”、“安安”都是使动

40、用法。都是使动用法。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祸起萧墙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鸣鼓而攻之:风行草偃风行草偃:化若偃草化若偃草:指祸患起于内部。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风吹过。偃,倒伏。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