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9122551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一、大学大学,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思想的现代意义。二、二、大学大学的主体是的主体是“三纲三纲”“八目八目”。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三、三、中庸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

2、,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概念的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内涵。中庸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学生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带领他们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带领他们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单元概述单元概述单元概述单元概述本单元本单元“经典原文经典原文”和和“相关读物相关读物”分分别节选自别节选自大学大学和和中庸中庸。这两本书是。这两本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

3、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大学大学的主体是的主体是“三纲三纲”“八目八目”。“三纲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八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让学生明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让学生明了“三三纲纲”的内容之间,的内容之间,“八目八目”的内容之间,的内容之间,以及以及“三纲三纲”与与“八目八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庸中庸中的有些概念,如中的有些概念,如“性性”“命命”“道道”,比较难

4、理解,教师可以多,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多做一些讲解,扩展学生思路,在此基础做一些讲解,扩展学生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分析、理解这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分析、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些概念的内涵。大学大学 节选节选课文学习课文学习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大学大学原是原是礼记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是曾子所作。曾子(前曾子(前505前前436),姓),姓曾曾,名参,字子,名参,字子舆,是舆,是鄫国鄫国(缯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生于公)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生于公元前元前505年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死于公元前公元前435年年(周

5、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孔子为为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儒家主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实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儒学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文化的主体“三纲三纲”“八目八

6、目”,两者层,两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次分明、逻辑严密。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诱惑、困扰,在诱惑、困扰,选文介绍选文介绍选文介绍选文介绍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伟大理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知止而后有定;

7、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原文:原文: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作品分析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8、齐;家齐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9、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10、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

11、家。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好仁,而民从之;桀纣帅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好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

12、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故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

13、本也;财者,未也。本也;财者,未也。 1、“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经过哪些步骤?资料链接资料链接资料链接资料链接“修身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度,是大学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身修需要身修需要“格物格物

14、”“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心正心”四四个步骤。个步骤。解析解析“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所谓到诚实、不自欺。所谓“正心正心”,就是,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解析解析2、大学大学的的论述可谓论述可谓“微言大义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精

15、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请以的。请以“君子有诸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己而后非诸人”为例为例进行分析。进行分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

16、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要求自己。 解析解析 它体现了儒家重视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它体现了儒家重视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启示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拓展阅读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好人之所

17、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即“灾灾”)必逮夫身。)必逮夫身。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大学名言积累名言积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18、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上不

19、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译文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中庸中庸名言积累名言积累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译文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化。化。3、君子和而不流。君子和而不流。【译文译文】所以君子性格平和而不随波逐流。

20、所以君子性格平和而不随波逐流。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及其知之一也。【译文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样的。名篇欣赏名篇欣赏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反被聪明误隐恶扬善,执两用中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原文原文】子日:子日:“人皆日:人皆日:予知。予

21、知。驱而纳诸罟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也不能坚持。”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反被聪明误【读解读解】自以为聪明失好走极端,走偏锋,自以为聪明失好走极端,走偏锋,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罗

22、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另一方面,自投罗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另一方面,虽然知道适可而止的好处,知道选择中庸虽然知道适可而止的好处,知道选择中庸之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意义。但好胜心之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意义。但好胜心难以满足,欲壑难填,结果是越走越远,难以满足,欲壑难填,结果是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又放弃了适可而止的初衷,背不知不觉间又放弃了适可而止的初衷,背离了中庸之道。离了中庸之道。【原文原文】子日: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斯以为舜乎!”(第(第6章)章)【译文译文】

23、孔子说: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隐恶扬善,执两用中隐恶扬善,执两用中【读解读解】隐恶扬善,执两用中。既是不偏不倚、无隐恶扬善,执两用中。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要真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要真

24、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困难之一在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困难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宽容的气度。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大智大仁的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

25、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叹又感叹呢?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一、一、“修身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度,是大学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伸。身修需要身修需要“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正心心”四个步骤。四个步骤。“格物致知格

26、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正心奠定基础。“诚意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所谓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所谓“正心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二、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27、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

28、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逻辑严密。子曰: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

29、所以修身,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国家矣。” 孔子的这段话,强调了好学、力行、知耻孔子的这段话,强调了好学、力行、知耻是修身的方法,而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是修身的方法,而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就知道了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的方法,从修身到治人到治天下,前治理天下的方法,从修身到治人到治天下,前者都是后者的前提,构成的是条件关系。者都是后者的前提,构成的是条件关系。四、四、1小人小人闲居闲居为不善为不善独处独处2掩其不善,而掩其不善,而著著其善其善显露显露3人之其所亲爱而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辟焉焉有偏向有偏向4莫知其苗之莫知其苗之硕硕大,引申为茂盛的意思大,引申为茂盛的意思5其其机机如此如此作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