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9089539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第一课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西市恒山中学鸡西市恒山中学 张秋辉张秋辉课题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曼妥思”薄荷味口香糖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明确目标从可乐中喷出的是什么气体从可乐中喷出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问题曼妥思曼妥思 可乐可乐薄荷糖里含有一定成分的酸类成分,可乐是公认的碳酸饮料,含有磷酸盐和碳酸盐,二者加一起加速气体放出。食品方面专家介绍,在口香糖和薄荷糖中,经常会含有阿拉伯胶和结冷胶等食品添加剂,这两种食品添加剂很可能一方面加速了饮料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另一方面和饮料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瞬间释放出来。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2、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进一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4自主学习互助释疑自主学习互助释疑自学提示:自学提示:请参阅教材请参阅教材117页,完成下列问题。页,完成下列问题。 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要求:要求:师友互助师友互助友回答友回答,师补充或评价。师补充或评价。时间:时间:3分钟分钟本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本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什么

3、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点1,点燃蜡烛,轻拿轻放2,用玻璃片斜挡住倾倒CO23,观察现象,注意别烫着 本实验说明了什么?本实验说明了什么?()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要点要点1,水加入,水加入约1/32, 盖盖紧瓶盖,震瓶盖,震荡3,观察察现象象本实验说明了什么?本实验说明了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合作探究互助提高合作探究互助提高探

4、究探究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提示:提示:参阅教材页参阅教材页要求:师友互助要求:师友互助友回答友回答,师补充或评价师补充或评价时间:分钟时间:分钟猜猜 想想 实实 验验 操作操作 实实 验验 现现 象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结论:结论: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石蕊没有变红石蕊没有变红水水使紫色使紫色石蕊变红石蕊变红酸酸使紫色使紫色石蕊变红石蕊变红将醋酸喷在将醋酸喷在花瓣上花瓣上石蕊变红石蕊变红 猜想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紫色石使紫色石蕊变红蕊变红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的与水的

5、生生成物成物使紫使紫色石蕊变色石蕊变红红验验 证证 猜猜 想想小花没有小花没有变红变红小花由小花由紫变红紫变红二氧化二氧化碳不能碳不能使石蕊使石蕊变红变红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与水生成生成物物使石蕊使石蕊变红变红、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水反应()和水反应CO2+H2O=H2CO3()和氢氧化钙反应()和氢氧化钙反应CO2+Ca(OH)2=CaCO3+H2O精讲点拨精讲点拨 互助拓展互助拓展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

6、阳光透过,又能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部分城市,使土地沙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部分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性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等。和极端性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7、()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物处理后排放;物处理后排放;、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禁止乱砍滥伐;、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灭火()灭火()()“干冰干冰”可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可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化工原料()化工原料知识梳理达标检测知识梳理达标检测通过这节课的探究

8、,同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学们有哪些收获呢?13本节知识点:本节知识点:一、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水反应()和水反应CO2+H2O=H2CO3()和氢氧化钙反应()和氢氧化钙反应CO2+Ca(OH)2=CaCO3+H2O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

9、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部分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部分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性气候事件发

10、生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性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等。频率等。()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物处理后排放;物处理后排放;、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禁止乱砍滥伐;、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灭火()灭火()()“干冰干冰”可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可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化工原料()化工原料练 习:1、“雪碧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

11、,将少量“雪雪碧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先变蓝后变紫2、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AD3.二氧化碳能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能灭火利用了CO2哪些性质?

12、哪些性质?4.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用于做制冷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用于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利用了它哪方面的性质?剂或人工降雨利用了它哪方面的性质?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可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可用作作 。气体肥料气体肥料COCO2 2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6.意意 大大 利利 的的 死死 狗狗 洞洞7.在一些干涸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岩在一些干涸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岩洞内往往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洞内往往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冒然进入会使人窒息死亡。进入这些地方冒然进入会使人窒息死亡。进入这些地方之前有什么方法知道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之前有什么方法知道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灯火实验灯火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