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9033488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250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0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0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2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内容提要v这一篇主要介绍:v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v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v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v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v第五章 市场经济的国际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v一、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v(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v要理解市场经济,就要先懂得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v1、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v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市场的存在,而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又反过来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

2、展。v当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扩展到全社会范围内,从而以市场为纽带在一国之内形成广泛的社会分工和经济联系,市场就会在全社会起着调节供给与需求、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v产与交换的作用,商品经济就成为市场经济,于是就有了市场调节的概念。v2、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分配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调控方式和手段。v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整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v4、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初步形成时,是指以私有制为基

3、础,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列宁在1906年所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概念,将二者作为对立的社会制度。v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较早使用市场经济一词的,是奥地利的米塞斯。他在1920年发表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经济计算一文中,否认社会主义集中计划经济实行经济计算的可能性。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核心与本质,“因此,抉择仍然是:或者是社会主义,或者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后来,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式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60年代末、70年代初东欧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

4、场机制的作用,人们开始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v按照西方比较经济学者的定义,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市场的调控体系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通过计划或合作协议对市场的强有力调节结合在一起”。v既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都存在市场经济,显然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看成是同义语就不合时宜。从这个角度讲,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节经济运行的经济节经济运行的经济。v5、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商品经

5、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与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v(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v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v1、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关系市场化v一切经济活动,不只是商品,而且包括生产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中,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着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经济关系。v2、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行为自主化v所有企业都是市场上独立决策、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拥有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全部权力,因而各种产权关系明确,其经济利益随市场和产权的状况而变化。v3、宏观调控间接化宏观调控间接化v为弥补市场失灵现象,政府适当、有

6、效的干预是必要的。但是,市场经济下,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以各种政策措施引导、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4、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体系完善化v市场经济要有效地配置资源,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v5、市场规则法制化(有的资料称市场规则法制化(有的资料称“经营管理法制化经营管理法制化”)v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有关部门依法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市场竞争有统一的规则,不搞双重标准。v6、社会保障制度化社会保障制度化v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必然有破产、失业。凡是实行市场

7、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有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措施。v(三)市场经济的功能v1、市场是社会资源的配置者。v2、刺激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v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部门内资源的优化配置。v4、养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敢于冒风险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二、当代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二、当代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v1、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美国:自由市场经济v美国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成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特征表现为:v(1)私营部门主导社会资源配置v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典范而受世

8、人瞩目的。其本质特点就是私营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自由竞争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护,政府干预相当有限。美国市场经济以生产要素的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私营工商企业为市场活动主体。国家所有制占少数,主要集中于电力、铁路、邮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用事业、尖端工业部门。v美国企业主要有三类: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v(2)政府负责宏观经济的调控v美国政府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监督与控制。“罗斯福新政”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监督很严。v(3)收入分配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

9、课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启示v(1)搞市场经济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私有经济参与,否则会降低市场效率。v(2)市场的自由运作需要有效的宏观间接调控,政府规模不宜过大。v(3)要保护竞争,就得反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v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核心,实际上是为克服漫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和严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而在绝对自由主义和极权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为此,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又被称为是反映多数人拥有公司股票和储蓄存款的人民资本主义。v在竞争占绝对优势的社会市场经济中,不存在拥有强大市场力量的经济利益集团。如果市场力量不能向个人提

10、供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充足的收入,国家就会进行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在宏观管理上,政府管理主要是以政策上的间接调控为主。内容主要包括:v(1)维护制度条件。实际指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v(2)创造基础条件。包括社会基础条件和社会基础条件(实际是公共事业的兴办)。v(3)特别重视运用货币政策。v(4)稳定社会条件。主要是缓和社会矛盾,确保政局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经验v(1)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当今中国相当重要。v(2)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有限干预,特别注意使用货币政策。这值得借鉴。v(3)放宽私营部门,促进“有

11、效竞争”、利益全社会共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日本:官民协调体制日本:官民协调体制v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可说是世界最成功的市场经济模式之一,其了不起的经济成就就是很好的证明。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是:v(1)政府积极参与、干预经济活动。从明治维新开始形成的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对市场的强有力干预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不仅直接通过计划(引导),而且还把政府意图直接灌输到企业、行会等经济组织。日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二战)战前一直通过财阀控制的巨大控股公司统治着,战后工业集团取代了旧的财阀组织。此外,日本的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组织形式一贯的特征是突出工业家长式统治,对雇员实行

12、“终身雇佣”,也使得日本的国家意图与资本意图容易达成一致。v(2)实用的计划工作。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本就建立了计划机构(如企划厅),汇编过不少的经济计划。这些计划高度综合,注重实用,并随着发展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经济计划在战后日本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就取得很大成功,为20世纪60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v(3)官民协调体制。在日本,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日本有一个“官民协调体制”或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政府与行业协调”的体制。这与欧美各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同,其原因在于日本经济(当时)的后进性和日

13、本民族的合作传统。v总之,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的成功不仅表明市场经济能够适合东方文化,而且也说明东方模式的市场经济优于西方的经济模式。同样取得成功的例子还包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有着明显的东方特色讲求调和、安定、团结和政府的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4、瑞典:民主社会市场模式瑞典:民主社会市场模式v尽管至今许多经济学家把瑞典市场经济模式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瑞典经济模式的独特性福利国家制度。它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计划经济。v瑞典地处北欧,社会党执政时间较长,战后政局相当稳定。瑞典经济的特点是,全国有8

14、5企业为民间所有,其中主要以中小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为主;政府拥有的企业一般为铁矿开采、公用事业和运输等少数部门,在制造业拥有企业不超过10。战后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了较大作用,主要包括经济计划和产业干预。v瑞典福利政策的着眼点是公平原则,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济、才有所用。但过多的福利也会导致劳动热情降低和就业欲望不足。瑞典模式曾经是许多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没有一个模仿成功。可见,瑞典模式只是瑞典传统文化、地理人口和政治经济状况的独特产物。这种福利模式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鼎盛于60年代,在1970年之前,瑞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水

15、平等均居西方国家之首。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论是该模式中的“动力”或“公平分配”的机制都暴露出问题,如经济增长过慢、政府负担过重等。如今,一些人有对瑞典模式打上大大的问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与体制框架v(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v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v如前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说市场经济有什么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同,而是说,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包括如下含义:v(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标准

16、为判断依据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有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是,不管是调节或是调控,都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接受市场的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力求使计划与市场两者长处结合起来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是排斥计划调控,而是包含了计划调控。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v(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起点比较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有百余年历史,(若从重商主义算起,已经有大约600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实践或理论,历史都比较短暂。因此,社会主义市场

17、经济只能算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v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v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以外,还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特征。这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存发展。国家是社会利益的总代表。v(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包括按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v(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发挥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能够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当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二)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v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改革中形成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具体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包括如下五个方面:v1、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v2、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市场主体活动的空间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v3、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的宏观调控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

19、辅之以行政手段,它们是建立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上的。v4、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主要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收入初次分配效率优先,收入再分配兼顾社会公平。v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并逐步扩大救济范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v(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v基于上述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20、济体制框架的认识,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v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也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有制经济,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制度。如前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建立这样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禁止向企业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v按照“抓大放

21、小”原则进行国企改革,对大中型国企进行公司制改造;对小企业,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拍卖出售等方式,放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v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为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将政府作为所有者的职能和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分开,加快金融、投资、财税、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5、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22、,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v6、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在以后的内容会具体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课堂练习v一、选择题v1、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vA、动力机制 B、约束机制vC、运行机制 D、价格机制vE、工资机制v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v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vC、价格机制 D、工资机制v3、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特征的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

23、件v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vC、社会保障制度化 D、宏观调控行政化v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标准为判断依据的经济体制v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 v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起点比较低v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v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排斥国家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5、如下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vA、商品经济包括市场经济vB、市场经济包括商品经济v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化vD、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v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

24、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选择题答案:v1、ABC 2、C 3、D 4、ABCDv5、 CDEv二、思考题v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v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本章内容结束本章内容结束v谢谢各位的合作!谢谢各位的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v一、市场体系概述v(一)市场与市场体系v1、市场v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商品交换的场所”,是有形市场。百货商场、集贸市场属于这类市场。广义的市场,除了有形市场以外,还包括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是靠

25、广告、中间商及其他交易形式(如网上交易),促成交易的交换关系总和。如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传销市场等等(当然,传销在我国是非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市场体系v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各种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v(二)市场体系的形成和特点v1、市场体系的形成原因v(1)商品交换种类的增加,市场体系逐步形成。v(2)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市场体系逐渐庞大。v(3)商品交换方式的变化,市场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现货交易:协议成交后即交割;到期货交易:买卖成交后,按约定时间到后交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市场体系的特点v完善的市

26、场体系一般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征:v(1)统一性(或开放性)。也就是说,各类市场、各区域市场在国内是统一的、开放的,不存在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商品与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v(2)竞争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以公平竞争为基础。也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够优胜劣汰、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才会有生机与活力。v(3)完整性(或系统性)。交易市场一旦形成体系,它不论是纵向的层次或横向的排列,也不论商品交易的种类或交易的内容,范围较大或较小,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表现一个系统,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比如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

27、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土地市场等等。每个方面的市场都是一个个的小系统,众多小系统构成大系统,从而使得市场体系表现出完整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三)市场体系的运行结构v1、市场运行结构的含义v市场运行市场运行是指买卖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也可说是市场主体为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总和的过程。这里的市场主体,就是买卖活动的当事人。由于市场主体的行为及所处地位受到市场法则的支配,而使其交换活动形成某种态势,即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或均衡市场,就是市场的运行结构市场的运行结构。v2、卖方市场v在市场交换中,供给与需求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当卖者在交易中处于有利支

28、配地位、并主导商品价格时,就形成了一种卖方主导的市场运行态势,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就是卖方市场。卖方市场。v卖方市场的特点卖方市场的特点包括:商品供不应求;消费者持币抢购;市场以生产者为中心,以产定销;卖方主导商品价格;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v在这种市场运行态势中,卖方处于有利地位,买方处于劣势地位。供给的短缺和需求的膨胀左右着买方之间的竞争,而且买方之间的竞争是在卖方的压力下进行的。竞争的结果,推动着商品价格的高涨,使得商品价格总是高于商品价值。这种状况虽然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最后导致供求平衡。但是,若价格过于高出价值太多,也会影响需求,消费者可能采取替代措施,减

29、少购买甚至拒绝购买。从而制约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正常运行。v若把卖方市场放在市场体系中考察,卖方市场有三卖方市场有三个层次个层次:总体上的卖方市场,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卖方市场;局部地区的卖方市场;个别商品的卖方市场。v卖方市场的后果:卖方市场的后果:第一,从短期看,有利于生产者第一,从短期看,有利于生产者,生产任务饱和,产品销路好,无库存积压。第二,第二,从长期看,不利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不利于消费者。从长期看,不利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不利于消费者。使得消费者被迫接受可能质次价高的商品。第三,第三,由于价格上涨误导生产者,容易导致盲目扩张、重价格上涨误导生产者,容易导致盲目扩张

30、、重复建设。复建设。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节约。第四,质次价高的产品有销路,甚至还能畅销,抑制抑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保护落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保护落后。v3、买方市场v买方市场,是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由于卖者之间的竞争,使购买者在商品交易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市场运行态势。卖方劣势,买方优势,与卖方市场的情况相反。v相应地,买方市场的特征特征表现为:商品供过于求;消费者持币选购、待购;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定产;在市场中由买方主导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往往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在买方市场态势下,卖者之间在买者的强大压力下展开

31、竞争。卖方为了争取买主不惜竞相降价销售,价格出现下跌趋势,从而损害生产者利益。v买方市场也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的买方市场、局部的买方市场、个别的买方市场。v买方市场的好处在于,通过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设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但是,也会因产品积压而出现生产设备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4、均衡市场v均衡市场均衡市场是指供需总体基本平衡,市场不以买方或卖方单方操纵,而是互相制约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均衡运行的市场态势。这种市场态势是相对的,有时候买方占据上风,有时

32、卖方又取得优势,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期处于有利地位。v均衡市场态势的特点特点表现为:商品供需基本平衡;买卖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双方都有一个以上选择;买卖双方共同主导相对稳定的市场;市场价格与价值或生产价格基本相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均衡市场态势,由于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比较完善,可克服卖方市场或买方市场的一些弊端。但这种均衡市场的形成是困难的,可说仅是理论上存在的。根据哲学上矛盾论的观点,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不均衡是长期的、绝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四)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v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是指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是指市场运行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权利让渡和作为交

33、换标的物的商品的移位,随着交易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在时间上表现出的体系结构。商品交易方式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时间上也随之出现变化。如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等等。v1、现货交易现货交易v现货交易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协议成交以后,立即办理交割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市场主体之间在商品权利让渡和作为交换标的物商品体本身的移位是同步的。v现货交易是迄今为止商品经济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交易方式。它适用于零星小额交易,以及可选择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较强的商品交易。v现货交易的特点:现货交易的特点:第一,有利于及时反映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以使商品生产者及时进行生产经营决策,较好地把握市场动向;第二,有利于

34、生产者、消费者及时决策,以调整市场的局部不均衡状况;第三,不足之处在于市场价格波幅大且频繁,价格信号短促,市场风险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v2、期货交易v期货交易是指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协议成交以后,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按约定在一定时期以后交割的交易方式。这就是说,这种交易的协商合同实际上是商品的远期交货协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这种交易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买卖双方最初是口头约定,逐渐发展到契约协议。v期货交易的特点:期货交易的特点:第一,双方所交易的在市场上不表现为足量的现货和现款,而是以交付少量保证金,公开竞价买卖期货合同;第二,交易程序规范,规定事项

35、严密;第三,投机获利,本钱少,风险大。v期货交易的功能是投机与保值。期货交易的功能是投机与保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逐渐成熟,商品生产者为了能使自己的商品卖个好价钱,在认为价格最好的时候把自己未生产出的商品卖掉,而把跌价的风险转嫁给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人,以使自己的商品实现保值。而购买者恰恰相反,购买者在认为价格最合适的时候愿意承担风险,购买下尚未生产出的商品,待将来商品价格上涨以后,再卖出以赚钱。这样,卖者为保值,买者为将来投机赚钱(当然实际双方都在投机),双方形成期货交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五)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v市场空间结构市场空间结构是指买卖双方的交

36、换活动在地域范围上形成的结构。主要包括区域市场、国内统一市场、国际市场三类。v1、区域市场v区域市场区域市场是指商品交换活动以特定的区域为空间的市场。包括经济性的区域市场、行政性的区域市场。经济性的区域市场,其交易活动往往受到消费者偏好、交易成本、风俗习惯、交通条件等影响,而使交易活动局限在某一区域。而行政性区域市场,又称地方市场,这种市场往往受到地方性保护政策的较大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尽管都属于区域市场,但经济性区域市场与行政性区域市场经济性区域市场与行政性区域市场存在差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性区域市场形成原因是经济因素,其运行是开放的,各个经济性市场之间一

37、般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市场效率的标志是交易者的利益最大化。而行政性区域市场形成的原因是行政区划,运行带有地区垄断性、封闭性,市场效率的标志是地方利益最大化。v2、国内统一市场v国内统一市场国内统一市场,是指商品交换以国界为活动空间的市场。即商品交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如现在的城市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交易者来自于全国各地。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说明市场主体支配交换客体(商品或服务)的空间范围是比较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泛的,这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当然,国内统一市场并不排斥区域市场的作用,也不排除国际市场的作用,三者之间是互补的。而且,区域市场经过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展

38、成为国内统一的市场。v3、国际市场v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越过国界,扩大到国际空间的市场。国际市场是世界范围内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场所,国际商品交换成为了全球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国际市场,促进贸易全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v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调节器,国家、国内商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调节国内市场的供求不平衡状况。v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全球贸易大国,经济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量在世界排名比较靠后。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市场营销理念等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段距离。因此,我国国内

39、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v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以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从商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区分,可以进一步把商品市场区分为生产用商品或服务市场(以下称“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用商品或服务市场(以下称为“消费资料市场”)。v(一)消费资料市场(一)消费资料市场v1、消费资料市场的含义v消费资料消费资料,是指直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消费资料市场,又称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资料市场,又称最终产品市场,它是指消费资料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消费资料市场的特征v消费资料市场的

40、特征最终由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决定。具体讲,消费资料市场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v(1)多样性v人们的消费总体上是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影响人们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生活习惯、地方习俗等,这就使得人们的消费偏好呈现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性,从而对商品的消费需求体现出多样性。而消费品需求的多样性,也必然使得消费品市场体现出多样性。v(2)层次性v由于人们的消费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商品价格以及未来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必然体现出层次性。一般而论,人们对消费层次需求的第一层次是生存资料,保证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本的生

41、活需要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社会性需求,即发展资料;第三层次才是享受资料。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对三个层次的构成都会有影响。v(3)伸缩性v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需求弹性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种弹性受社会生产供给水平的影响。生产发展了,而提供给人们的消费资料数量多、质量好、价格合理,人们的消费就会向高层次伸展;若提供给人们的消费资料数量少、质量差、价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偏高,人们就会自动压缩需求,使其向低层次方向发展。这样消费品市场就会体现出伸缩性。v(4)时代性v人们的消费需求一般要受到社会进步程度、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越进步

42、,精神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对生活资料质量与种类,对精神文化用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刺激消费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因而消费资料市场也体现出时代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我国消费资料市场的发展状况v(1)改革开放前的消费资料市场v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我国不存在真正的生产资料市场,但存在消费资料市场。企业的产、供、销、价格、分配无一不是处于国家的控制下,企业缺乏生机与活力,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都受到极大制约。这一时期的调节手段只有国家指令性计划,几乎不存在所谓的市场机制。计划经济下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特点体现为:v供给不足,商品出现短缺。凭票供应现象常有。v企业的经营活动

43、与市场脱节,商品短缺与国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企业的“一家独大”相结合形成了畸(ji)形的卖方市场。商品质量低劣,服务态度欠佳,买方无从选择。v(2)改革开放后的消费资料市场v由于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商品短缺现象得到根本改观。v市场机制作用得到体现,商品价格随市场供需状况而变化。v国企“一家独大”格局得到改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呈现繁荣景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v1、生产资料市场的含义v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人们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包括工业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就是

44、生产资料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工业用生产资料。v2、生产资料市场的地位与作用v(1)生产资料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市场是人们获得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关键环节。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程度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肯定就高;否则相反。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产发展必然引起对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影响着其他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必然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v(2)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有三个因素作保证: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而后两个因素正

45、是生产资料市场的交换标的物。我们还知道,社会生产活动是周而复始的再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必须得到补充、更替,否则,社会再生产将是不可持续的。而生产资料的更替、补充必然要通过市场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讲,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v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资料市场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两个特点:v(1)需求弹性小。生产资料属于社会生产的中间产品,其市场需求一般是企业需求,属于引致需求,弹性很小。而且其需求极为专门化,可替代性很小。v(2)购销关系比较稳定。在市场购销上,生产资料市场以批发贸易为主,购销关系比较稳定。

46、v4、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v(1)市场营销范围大大扩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基本上不承认生产资料为商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以后,生产资料被承认为商品,生产资料的国家统一调拨基本被取消,市场营销范围大大扩展。v(2)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增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政府的物资经营部门。改革开放以后,经营生产资料的物资部门就变为了物资经营企业,并逐渐出现了连锁代销、联销、组织协作、代理制等多种流通渠道。v(3)多层次的市场组织体系逐渐形成。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目前的生产资料市场组织形式包括物资贸易中心、各种形式的专卖店、物资交易会、期货市场等多种形

47、式,多层次的市场组织体系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4)市场发展滞后。与其他各类市场相比,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价格体系不合理、交易规范程度低、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等,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三、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市场v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以下我们对这些要素市场一一进行介绍。v(一)社会主义的金融市场(一)社会主义的金融市场v1、金融市场的含义与特征v(1)金融的概念v金融,金融,简而言之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它通常是指建立在一定信用关系基

48、础上的社会货币资金的转移流动融通关系的总和。v金融活动,包括货币发行、货币的流通与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与回收、投资资金的筹集与流通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金融活动的存在基础有二:一是社会存在闲置可供储蓄资金,以及因购买支付而需要获得资金,客观上有对这些资金结构进行调整的迫切要求。二是社会存在着正储蓄者与负储蓄者双方均可接受的资金转移的借贷信用关系,即资金使用者要为资金使用权的让渡者支付利息。v(2)金融市场的定义 v所谓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就是货币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进行货币资金的融通与交易的场所、机构和供求交易关系。v现代金融市场由货币资金的供求主体、金融工具及社会主

49、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金融中介三个要素三个要素构成。v资金的供求主体资金的供求主体是金融活动的当事人。工业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都可能成为供求主体。v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是指资金市场活动得以实现的各种形态的货币商品,亦称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票据、借款合同、抵押契约、可转让存款单等。v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指联系资金供求双方的媒介,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经纪人、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等。即专门组织和个人均可能成为这种中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v(3)金融市场的特点v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

50、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特征。v1)金融市场的一般特征v第一,交易目的的单一价值性。交易目的的单一价值性。人们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价值形态的商品,而不是直接可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v第二,交易形式的复杂性。交易形式的复杂性。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品种较少,但由于不是一般的钱与物的交易,因而其交易形式相较于其他商品交易要复杂得多。如证券交易、钱券交易、券券交易等,在达成交易后既可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刻办理交割,又存在大量的远期交割。v第三,交易对象物的持续流动性交易对象物的持续流动性。金融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始终处于流通领域不停地流动。如股票等有价

51、证券,其本身不是消费品,不能够消费,其生命力也取决于其流动性。交易形势越好,其流动性就越强。v第四,交易价格的特殊性交易价格的特殊性。金融市场上交易价格的形成和决定不是在于资金的价值,或者说由于资金本身并无价值,或成本价值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其交易价格表现为利润分割的利息。在平均利润率制约及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不同货币资金的价格趋于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特征v第一,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或者说,社会主义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以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乃至于政府相关部门为主。v第二,实现调控的显著性。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利率、证券价格竞争、供求、风险等的

52、变动而变动,但社会主义的中央政府出于社会经济全局目标的考虑,为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往往会对金融市场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金融市场体系v金融市场体系是一个庞杂的整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可以从经营对象和活动范围划分,也可从交易形式角度划分,从金融性质划分等。我们这里仅介绍从金融性质角度,将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v(1)货币市场货币市场v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所以也称为短期金融市场。这里的短期一般是一年之内。这种短期市场流通性强、风险性较小。这种市场一方面可以向资金的需求者及时提供资金,另一方

53、面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以为资金盈余者提供放贷取息的方便渠道。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是各种设定和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短期信用凭证,如票据、借款合同(契约)、可转让存款单、短期债券等等。v1)同业拆借市场v又称为短期拆借市场。它是指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相互转借业务,用以解决银行间资金不足或充盈时的调剂问题。其期限一般在几天之内,如13日,拆放利息按日计算,称为拆息。拆息一般根据市场资金供给状况而定。v同业拆借方式有二:一是由拆借双方直接联系而且直接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解;二是通过货币经纪商中介而实现。拆借时,是否需要担保,酌情而定。v2)商业票据市场v又称票据

54、贴现市场。商业票据是存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v按承兑人的不同,商业票据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一律记名,可背书转让。一般期限较短,商业汇票期限不超过9个月,受理期限10天,到期日无条件付款。v商业票据一般采用两种发行方式:一是发行主体自行发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或发行);二是发行主体委托中介商代为发售(即简介发行)。v持有商业票据的机构、单位或个人,可以将票据保留至到期后兑现,也可以提前在商业票据市场上转让。贴现时,金融机构一般要按票据的市场利率和出票人的资信水平等定出某一贴现率(如5)

55、。在扣除贴现利息以后,将余额支付给转让者,谓之“贴现”。v3)承兑票据市场v承兑,即承担兑现付款的义务,汇票上记载的付款人接受出票的要求,在票据上签名并写上“承兑”字样,表示承认到期兑付。如前所述,按承兑人的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同,承兑票据分为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前者是由购货人开出,经银行签章承兑,多用于国际贸易领域;后者由销售者开出,由购货人签章向第三者(持票人)承兑,多用于国内贸易领域。v4)银行短期信贷市场v它是为满足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急需流动资金,银行对工商企业发放短期商业贷款的市场。一般期限不超过一年,多数为半年。到时银行要收回本金与利息。v5)可转让存款单

56、市场v可转让存款单是银行为大规模吸收存款而发行的一种储蓄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据。经营可转让存款单发行和流通的市场即为可转让存款单市场。这种存单一般不记名,存款期限最多不超过一年,不可提前支取。v6)短期证券市场v短期证券市场短期证券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之内的有价证券发行和流通的市场。其信用工具是短期国库券和其他短期债券。短期国库券是政府为弥补国家预算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短期债务,期限一般在一年之内,或为三个月。这是政府直接债务,政府可用来调度国库收入和调节货币信用资本流通。国库券可进行转让和流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资本市场v资本市场又称为长期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又称为

57、长期金融市场。它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投入,而实现长期资本融通的金融市场。与货币市场相比较,其金融工具(也即交易对象)的期限较长,一般为一年以上或无限期存在,如股票。其交易目的基本是满足长期资金的需求,风险性大、收益高、流通性相对较低。资金供给者,主要是非金融机构、家庭,需求者则主要是企业与政府。v1)证券市场证券市场v证券是表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凭证。广义的证券指一切权益凭证,包括各种票、券、单、证;狭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证券专指有价资本证券。v也可以把证券分为货币证券与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包括支票、汇票、本票等,人民币实际上也是我国法定的一种不记名的通用货币证券;资本证券包括

58、股票和债券两类,即能给持券人带来一定收益的凭证。v人们通常所说的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狭义的的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与交换关系,即资本证券市场。v证券市场包括证券发行市场(或称初级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v证券市场上的基本金融工具,是有价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和中长期债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现代西方证券市场主要以股票为重点交易对象。v2)中长期信贷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v中长期信贷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是指经营中长期信贷业务的市场。由于中长期信贷市场一般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所以又被称为抵押市场。v中长期信贷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按照惯例,一年以上、五年以下为中期;五年以上为长期

59、。v中长期信贷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一般为我国的各类工商企业(在国外还包括家庭、农业及非营利部门);资金的供给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金融机构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中长期信贷占用资金时间较长,回收风险较大,所以利率水平高,发行和运用条件较为严格。v(3)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v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指经营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市场。其业务范围较广泛,包括国际资金的借贷和结算、有价证券的跨国发行与交易、国际范围的货币与黄金买卖等等。v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一般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1)外汇市场v外汇市场

60、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汇买卖业务的场所和互换关系。v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外汇市场可以分为固定的有形市场和广义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专门设定的外汇交易场所进行的面对面交易;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场所,外汇买卖双方通过电话、电传等电讯工具进行交易。v外汇市场的职能外汇市场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调剂外汇余缺;二是为进出口业务提供清算服务;三是为外汇交易者提供资金供求及汇率信息;四是为远期外汇交易提供机会和渠道,以消除汇率变动的交易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v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又称为国际短期金融市场。它是一年期内的国际性短期资金借贷和交易,包括短期

61、借贷、商业票据、承兑票据、可转让存单及短期债券等市场。v进入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有国际性金融组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各国的中央银行与个人。v国际货币市场的特点国际货币市场的特点是手续简便、资金来源灵活、交易额度大、筹资成本低等。v3)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v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又称为国际长期金融市场。它是经营一年期以上的国际性中长期资金借贷和交易业务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v按经营的具体内容分,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v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者主要是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资金的需求者主要

62、是各国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及国际性金融机构。v国际中长期信贷因其贷款数额大、期限较长,通常兼用银团借款方式,即由大银行牵头,联合其他银行共同对某一项目放款,贷款条件相对于国内的中长期信贷更为严格、苛刻。v国际证券市场主要是国际债券市场。即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国际债券的发行与交易,而国际股票则处于次要地位。v3、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目标、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目标v(1)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v第一,货币市场逐渐完善。第一,货币市场逐渐完善。在组织体系上,基本形成了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在市场结构上,也不断完善

63、,逐渐形成了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与再贴现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体系。v第二,资本市场初具规模,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二,资本市场初具规模,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证券市场的许多硬指标达到空前高度,以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中国证券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证券市场形成了股票与国债“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格局。v(2)金融市场的发展目标v第一,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存,各类经济成分以平等身份参与竞争的金融市场;v第二,建立金融工具规范的金融市场;v第三,建立宏观调控完善的金融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

64、v1、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与特征v(1)劳动力的商品属性v1)劳动者、劳动与劳动力v劳动者劳动者是指有劳动技能、有劳动能力的人。v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劳动者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的总和。v劳动劳动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包括生产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是指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谋生的手段。亦即人们在一定目的的支配下,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地理位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服务性劳动服务性劳动是指劳动者通过自己的体力、脑力支出,以其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v2)劳动力的商品属性v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

65、动力也是商品。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费用主要由劳动者及其家庭负担,因此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是社会、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应该、也能够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即便是在公有制经济成分中,劳动者个人并不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必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就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这就必须以商品形式交换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己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都存在。因此,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品的条件都存在。因此,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v劳动力既然是商品,就必然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重

66、属性。其价值包括三部分(这一属性与我们在资本主义部分所讲相同);其使用价值就是转依旧价值和创造新价值。劳动者的劳动不仅能够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v(2)劳动力市场及其体系v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双方实现交易的场所及交换关系的总和。v劳动力市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而使其成为一个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系。v从劳动力支出的是体力或脑力的状况分,可以分为劳动力市场(即以交换体力劳动为主的市场)和人才市场(即以交换脑力劳动为主的市场);按劳动力市场的专业状况分,可以分为专业劳动力市场和综合劳动力市场;按地域分,可以有地区劳动力市场和跨区域劳动力市场

67、;按是否定期,可以分为定期劳动力市场和不定期(经常性)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地位与作用v(1)劳动力市场的功能v主要有四大功能:v分配功能分配功能。劳动力市场市场调节为基本手段,把社会劳动力较为合理地配置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企业。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可通过市场机制,有步骤地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把非农业劳动力再分配到非农业物质生产和非生产的不同部门。v联接功能联接功能。只有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两相结合才会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小手工业者掌握着自己的生产资料,自己又有劳动能力,两者自然地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68、论(3)课件v是商品,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力的市场交换达到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也通过劳动力市场与生产资料结合,实现就业。v选择功能选择功能。一个劳动者能否参加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但是否能够更有效地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前提在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及结合的优化程度,这就需要优化选择。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关部门经常依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再加上其他方面原因,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积极性、创造性经常受到制约,其结果是劳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劳动岗位的“双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能够

69、达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较好结合。v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劳动力市场作为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不同手段,可以获得社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并把所获得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向劳动的供求双方和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参考。v(2)劳动力市场的地位与作用v地位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v作用作用:第一,通过劳动者与岗位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调节劳动力供求,并通过劳动力供求变化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第三,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双向选择”,使得劳动者为竞争到理想的岗位,必须提高自身素质。v3、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v(1)劳动力的供给

70、与需求v劳动力的供给v在理论上,劳动力通常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的有劳动能力者,实际上也有非劳动适龄人口在占据劳动岗位,同时向社会提供有用劳动。v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状况。v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取决于人口的数量,劳动力的供给质量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决于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v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v我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量很大,但质量较低,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v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需求v劳动力需求是指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一个经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受如下

71、因素的影响:v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就会对劳动力形成不断增加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二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就某一岗位而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就全社会而言,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企业成本减少,而使得商品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会增加商品的社会总需求,从而促使企业增加生产规模,反而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v三是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变化。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资料投入数量的增加,往往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v(2)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形式v主要包括: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或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三)社会主义

72、信息市场v1、信息及信息市场的一般概念、信息及信息市场的一般概念v(1)信息的含义v对于“信息”的界定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v第一,信息是一种精神现象。认为世界由物质、能和信息三要素构成,信息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v第二,信息是组织程度;信息是秩序的度量;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v第三,信息是实现不知道的消息;是能够创造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社会化知识。v综合考虑,我们把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事物运综合考虑,我们把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事物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动特征有序度的表现动特征有序度的表现。v所谓有序度,是指人们对事物认识程度的过程v(2)信息市场信息市场v信息市场信息市场是指信息商品交换的

73、场所与交换关系的总和。其基本要素包括信息的提供者、信息的需求者、信息市场价格。v(3)信息市场的特征v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不像一般商品那样有两种磨损(即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而是只有无形磨损,没有有形磨损。其使用价值具有时效性、共享性、多维性(既是决策参考,又可是消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信息商品的价值也不像普通商品那样,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而是因其稀缺性、及时性和对使用者所创造价值而定。v由于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市场有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的特殊性:v第一,交易的对象是知识商品或无形商品;v第二,交易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商品使用权的让渡上;v第三,

74、由于信息载体的多样性而使得交易方式也具多样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第四,交易价格的高弹性。v(4)社会主义信息市场的地位与作用 v地位: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v作用: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与贸易合作。v2、信息市场的运行与发展、信息市场的运行与发展v(1)信息的载体与市场传导v如前所述,信息商品是无形商品,其储存传导是通过有形载体进行的。如文字、图像、录音、录像等。v(2)信息的市场价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信息的价格有一般商品价格的共性,即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也有其特殊性:同一信息商品会由于交换内容的不同因而价格不同;或者说,对所购买信

75、息拥有的程度不同,其价格会出现不同。比如对某一信息商品以专利权型、租赁型或混合型方式向用户出售,其使用价值的让渡程度是不同的,因而价格也会有差异。除此以外,信息商品的时效性要求较严,一旦实效,将不值分文。(普通商品不同,如服装,过了时令,大不了打折出售,但不至于分文不值。)v(3)信息商品的流通v信息商品流通是指信息商品经过买卖双方交换而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入消费领域的过程。由于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故其流通过程一直要延续到物质生产领域中,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让渡。这样,信息流通至少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所有权与使用一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可能性。权分离的可能性。对

76、一般商品而言,使用价值的让渡是一次性完成的;而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让渡,可以一次性进行(如专利买断),也可以多次进行(如技术咨询、老师授课等)。二是生产与使用时二是生产与使用时间一致的可能性间一致的可能性。一般有形的物质商品,其生产、交换、消费依次进行,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而信息商品在相当多情况下,其生产、交换、消费几乎是同步的,如艺术表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信息市场的流通方式是由信息商品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一般地,信息商品的流通方式包括: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为委托方提供决策参考的信息咨询;利用一定知识或技术为委托方进行信息服务,如企业诊断;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如广告。社会主义

77、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四)社会主义的技术市场(或科技市场)v1、技术市场的形成v(1)技术市场的含义v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与交换关系的总称。v技术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实质是物化的智力,也就是科学技术人员智力开发与运用的结晶。这类商品一般表现为技术设备、技术知识,而且以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设备)的形式存在。v(2)(科学)技术市场的形成过程v技术市场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历史上最早把科学技术作为商品买卖的是工业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大约19世纪初期开始,将技术发明作为商品买卖而实施专利制度。到20世纪30年代,有88个国家和地区就

78、技术与专利共同签订了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现在世界上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建立了技术专利买卖制度。技术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内容。v科学技术市场的形成,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这里的条件,一是要有人创造出技术产品,二是要有人需要这种产品。由于利益主体不一样,买卖双方只能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技术产品的有偿转让。现代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其标志是科学技术从发明到成果的实际运用,其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提供高效率、多样化的技术产品的转化渠道和途径,而且要求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保障其正常运行,这样,技术市场就得以完善。中国的技术市场产

79、生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v2、技术市场的特点与地位v(1)技术市场的特点v交易的不彻底性交易的不彻底性。现实生活中,普通商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一起转移,只能出售一次。而技术商品则不同。科技商品是知识性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其使用具有持续性。通常情况下,所有者不会因为其出售而丧失对“新(技术成果)”的所有权。只要不是一次性买断,所有者可以多次出售其成果。即便是某项技术商品被买断,但它可以用同样技术稍加改动变为另一种商品再行出售,即可以多次在市场上被销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v市场价格的特殊性市场价格的特殊性。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创造

80、性劳动、知识积累性劳动,具有排他性。新技术商品在一定时间、空间的出现是一种新颖的东西,是首次出现的技术,很难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比较。所以,从理论上讲,其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是,由于没有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它进行比较,只能参考相邻产品或相近产品的价格。因而新技术产品的价格一般高于其价值。除此以外,由于在较长时期内没有更多的同种产品的生产者(出现仿冒产品除外),故较多时候处于卖方市场,具有垄断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交易效果的滞后性交易效果的滞后性。科技商品是高度的知识凝结,是潜在的生产力。多数在交换购买以后,要经过开发利用,让其价值得到发挥,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的或化

81、学的性能,或者改变劳动对象的地理、空间位置,才能产生出物质成果,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在科技成果交换成功以后的相当长时间才会见到效果,而使其效果具有滞后性。v(2)技术市场的地位与作用v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v技术市场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3、技术市场与技术商品v(1)技术市场的分类v可以以不同的标准对技术市场进行分类:v从交易对象的形态分从交易对象的形态分,包括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人员信息交流市场等。v按经营范围分按经营范围分,包括单项交易市场,指的是技术商品许可证转化、技术承包、设备供应、人员交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单项交易;综合交

82、易市场,即对一产品生产的技术承包、咨询、培训、指导等一揽子交易。v按交易对象与交易场所分,可以分为科学技术交流会、科技成果交易会、科技项目招标会、科技信息发布会、新产品展销会、科技商品公司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技术市场的经营方式v主要有四种方式:v一是技术的有偿转让技术的有偿转让。包括专利技术、商标、外形设计等的工业产权的技术有偿转让;还有设计方案、技术证明书、技术指导等专有技术的有偿转让。v二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指技术的拥有者对用户提供技术指导,新产品的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v三是合作开发合作开发。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与企业合作或接受企业委托进行新产

83、品、新技术的开发研制;或者企业与科研机构分工,一方负责生产与销售、一方负责研究设计。二者按比例分配收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四是项目总承包项目总承包。即科研机构对从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直到正常运转进行承包。v(3)技术商品的价格构成v技术商品的价格一般由如下六个部分构成:v科技开发费用科技开发费用。主要包括所售卖技术的基本设计、试生产流程费用,质量控制程序、产品测试方法的基础资料和项目的编制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大约要占总价格的6070。v技术服务费用技术服务费用。主要指卖方向买方派出技术服务的安装调试人员所需的差旅费、津贴、工资、食宿、医疗等费用。v项目设计费项目设计费。即卖

84、方在收到买方的项目询价以后,根据询价书中提供的具体数据和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设计。包括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艺流程的配套、专用设备的选择、土建施工的要求等(项目设计)费用。v科技资料费科技资料费。包括技术说明书、操作维修手册等资料,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费用。v项目联络费项目联络费。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方式的接触、联系,为合同谈判、开箱检验等工作人员的往返交通、食宿、工资等费用。v技术培训费技术培训费。卖方给买方的实习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所需师资课时费、行政管理费、学习资料费等。v(4)技术商品的经营组织形式v主要包括技术商品经营公司、技术商品交易的中介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5、3)课件(五)社会主义的土地市场v1、土地及其特征v(1)土地v作为生产要素,土地土地是指未经过人类劳动改造过的各种自然资源的统称。它既包括一般的可耕地和建筑用地,也包括森林、矿藏、水面、天空等。v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用与交易的土地,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一方面,是纯粹的土地,另一方面也包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其他经济资源,即土地资本。v(2)土地的特征v土地是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依赖和利用的经济资源。相较于其他经济资源,土地的特征包括: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持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性,丰度与位置优劣的差异性,稀缺性。v2、土地市场v在我国,土地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制度。城市用

86、地和非农业用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用地属于集体所有。以此为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彼此分隔的土地市场,即城市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v城市土地市场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一级市场)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二级市场)等两级市场。v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由国家的地产机构(如国土部门)垄断经营的市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被国家征用为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有土地以后,才能进入城市土地转让市场。v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就是国家将国有的城市土地(包括被有偿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市场。v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有两种:一是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有两种:一是“零租制零租制

87、”,二是,二是“批批租制租制”。v“零租制”对出让的土地按不同等级逐年收取不同水平的土地使用费。v“批租制”是有限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一次性收取地价款,并每年收取为数不多的土地使用金。v在二级土地市场(即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有租赁、抵押等不同的具体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土地价格v在土地出让和转让过程中,受让者向出让者交纳的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投入土地并形成土地生产力的固定资本(即土地资本)的折旧和利息;二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其中,地租的资本化就是土地的价格地租的资本化就是土地的价格。v土地作为生产的自然要素条件,自身不能创造价值,而是凭借所有权分享

88、生产剩余或利润收入。v地租收入的价值源泉是“剩余劳动的产物”。v土地价格不是其作为自然力要素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土地所有者索取地租收入权利的商品化、市场化。实行市场交易的买卖价格,实质是地租收入资本化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尽管土地价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地租量和利息率水平,而且受土地供求、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心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都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课堂练习v选择题v1、市场体系的特征包括( )。vA、统一性 B、完整性 C、竞争性vD、开放性 E、层次性v2、卖方市场是指( )。vA、卖方拥有的市场 B、卖方主导的市场vC、买方主导

89、的市场 D、卖方多于买方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从空间结构上分,市场体系可以分为( )。vA、工业市场 B、区域市场vC、国内统一市场 D、国际市场v4、期货交易方式是( )。vA、即期交割 B、远期交割vC、有时即期交割,有时远期交割vD、以上都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5、消费资料市场的特点包括( )。vA、弹性小 B、多样性 C、层次性vD、伸缩性 E、时代性v6、同业拆借市场是指( )。vA、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拆借的货币市场vB、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拆借的货币市场vC、生产企业与银行相互拆借的货币市场vD、以上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7、劳动力市场的功

90、能包括( )。vA、分配功能 B、联接功能vC、 生产功能 D、选择功能 vE、信息传递功能v8、土地的特征包括( )。vA、稀缺性 B、位置的不可移性vC、丰度的差异性 D、位置优劣的差异性vE、以上都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选择题答案:1、ABCD 2、B 3、BCDv4、B 5、BCDE 6、A 7、ABDEv8、ABC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本章内容结束,本章内容结束,v谢谢你的合作!谢谢你的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第三章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v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v(一)社会保障制度

91、的起源v早在古代社会,就已出现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救助活动。如一些宗教组织以慈善名义展开各种救助活动。v 15、16世纪之交,英国由于“圈地运动”的原因,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以缓解贫困者的生存危机。 v 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失业人数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许多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社会服务运动。为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依法得到基本的v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生活资料,欧洲首先诞生社会保障制度。德国首相俾斯麦于1883-1889年间先后制定并颁布疾病保险法等保险立法。这些保

92、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保制度的诞生。v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政府加强了对社保制度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途径,大批从事社保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应运而生。 v 1945年,在二战后英国首次大选中获胜的工党全面实施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主张,全面实行社会保障。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仿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的必然性v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v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立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尤其生活困难者)基本生存和生活权利而给予

93、相应的物质保障和社会安全体系的总称。v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必然性v(1)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的进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方式的改变以及化学等对人体健康有破坏性的工业的出现,使得劳动力过早地离开工作岗位,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在岗劳动力伤残、事故、职业病等出现频率大大提高;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步退化,大大降低了其自我保障功能,面对伤残、失业、事故、职业病等情况,家庭已经难以解决,不得不把问题推向社会以求保障。同时,社

94、会化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准备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v(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完善是无产阶级长期不懈斗争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完善是无产阶级长期不懈斗争的结果的结果。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其统治秩序,不得不接受无产阶级在社会保障上的合理要求,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v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在介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历程。v1、形成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

95、20世纪20年代)v19世纪下半叶,俾(bi)斯麦担任德国首相期间,由于国内经济危机、国内劳动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使得工人运动不断兴起,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强大。俾斯麦代表德国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采取 “暴力与怀柔并施”的政策,一方面妄图把社会主义运动镇压下去,另一方面,力图改善改善工人福利以麻痹工人。18831889年间,德国议会先后通过法令,建立了疾病保险法、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伤保险法和养老、疾病死亡保险法等三项保险法案,其经费来源规定为企业主、工人缴纳的保险金以及国家补贴,这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之后,比利时、英国、法国、美国、希腊、瑞典等国家相

96、继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v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末至二次世界大战)v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震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受到质疑,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社会保障计划,主张对一切人,如果失去了工资收入,社会应为其提供生活保证,要实现全面的社会保障。保障项目不仅包括退休金,还应包括医疗卫生和家庭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助等等。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保障”概念,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凯恩斯的直接影响下,英国也

97、通过了一系列法令,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使得英国国民因任何原因而失去工资收入,均可得到社会保障。到1940年,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v3、完善阶段(二次大战至今)v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包括农业在内的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私人保险公司和慈善机构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于是,责任就落在了社会和最强大的社会组织国家身上。西方各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立法,并加强了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干预。这一时期,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由分散走向统一,范围逐渐扩大

98、,保障功能不断拓展、加强,成为“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的制度体系。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向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迅速推广。v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各国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居高不下的社会保障费用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负担。西方 “福利国家”也不堪重负。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日益涌现,产生了效率与平等的矛盾,引起了效率的流失。于是,西方各国纷纷对其社会保障制度作出了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社会保障的特征、功能与内容v1、社会保障的特征v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是这样定义的:“社会通过它的一系列处置经济和社会灾害的公共措施,为它的成

99、员提供保护。否则,这种灾害将导致薪给的停止支付、或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和死亡导致实际收入的减少。”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社会保障的特征作如下概括:v(1)政府行为政府行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并演化为政府的一大职能。v(2)强制性强制性。社会保障是政府行为,是通过立法赋予政府的职责。保障双方的权利、义务都是法定的、强制性的。v(3)预防性预防性。社会保障通过对各种风险的预防,解除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成员的后顾之忧,让社会成员安心参与社会公平竞争,共同维护社会局面的稳定。v(4)互济性互济性。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对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的,因而实际是富帮贫、幸帮不幸。v(5)

100、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的目标是让受保人达到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经济资助,而非是让受保人达到全社会成员的平均生活水准。v(6)低层次的特殊性与高层次的普遍性低层次的特殊性与高层次的普遍性。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项目,适应低的生产力水平,按照特殊性原则只保障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而社会保障中的福利项目,实行普遍性原则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社会保障的功能v社会保障功能包括显功能与潜功能。所谓显功能显功能是指社会系统设计者在设计社会保障系统时所赋予的指定功能;潜功能潜功能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初始期望功能。v(1)显功能v保障功能。社会保障制

101、度的直接结果就是为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减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消除赤贫,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育,让每个成员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v稳定功能。即减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v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社会保障除了维持劳动者本人的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本生活所需以外,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相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在人口低出生率国家,主要通过向家庭提供子女抚育、教育等津贴,以提高其人口出生率;而在我国,人口众多,主要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以抑制人口过快增长,让每个家庭心甘情愿终身只生

102、一个孩子。v(2)潜功能v调节积累与消费调节积累与消费。社会保障资金的积累被西方国家视为与所得税、农产品经济资助相同的,对国民经济进行自动调节的“内在稳定器”,可以对国民收入在积累与消费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调节。v鼓励竞争鼓励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调节的经济,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参与公平竞争。同时,竞争也会导致优胜劣汰。当劳动者因为企业破产、疾病、工伤等非自愿因素而失业、伤害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可以助其恢复劳动能力、学习新的技能以重新参与竞争,这对于高风险产业工人的安全保障和夕阳产业的转岗就业相当重要。v促进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团结。从横向上看,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间的互济、互

103、助;从纵向上看,社会保障是不同年龄劳动者的代际赡养、抚育,是代际间的互济、互助。这种互济、互助有利于社会成员间的团结、代际间的沟通,延续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体制,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过高保障会制约经济发展过高保障会制约经济发展。若社会保障基金开支过大,会减少投资基金的数额,从而延缓经济的发展步伐。v3、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v社会保障具体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v(1)社会救济社会救济v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

104、,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v(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v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原因中断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予经济补助,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

105、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v(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v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4)社会优抚(或优抚安置)社会优抚(或优抚安置) v 社会 优抚,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

106、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三、社会保障的原则v如前所述,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与该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紧密联系的。我国要建立的、只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坚持如下原则:v1、权责对等原则权责对等原则v也就述说,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必须与其对社会的贡献及交费水平对等。v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v社会保障的施行,既要有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

107、,又要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公平的实现。v3、管理法治化原则管理法治化原则v4、适度保障原则适度保障原则(因为我国还是不发达人口大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5、收支平衡原则收支平衡原则v这不仅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而且要求长期的基本平衡。v6、平稳过渡、维护社会安定原则平稳过渡、维护社会安定原则v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过程中应平稳过渡、社会安定为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四、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简介v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v(一)英国瑞典模式英国瑞典模式v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采用此一模式。这

108、一模式的特征有二:v1、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上,即享有社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上,即享有社会保障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而非国家的恩赐会保障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而非国家的恩赐。比如,英国实行全民保障,每个公民在退休、失业、贫穷、怀孕、生育时均可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障权益。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凡是年满65岁的人,不论其经济地位与职业如何,均可获得相同金额的基本养老金,保障范围同样包括旅居国外的侨民和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人。此外,英国、瑞典等国在实行与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民权益相对应的全民保障的同时,力求避免社会保障上的平均主义,实行与公民本人劳动贡献相适应的“多缴

109、多得”的附加养老金方案(或称为补充年金方案),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有报酬职业的人而设的。v2、广泛和优厚的公共补贴制度,与社会保险共同构广泛和优厚的公共补贴制度,与社会保险共同构成相对平等、标准较高的社会安全网成相对平等、标准较高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作为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体现了瑞典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奉行的“以市场方式组织,以社会主义方式分配结果”的思想,使瑞典成为当今世界福利水平最高的福利样板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德国模式v德国是早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其体制对欧洲大陆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的社会保障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这些国家形成了与此大体相同的模式。二次大

110、战德国战败以后,随着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倒台,旧的为战争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随之失效,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社会战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重建。v前联邦德国政府在重建计划中,吸取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造成社会动荡,以及希特勒时期实行法西斯统治扼杀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和自由的惨痛教训,并借鉴了英国“福利国家”的经验,确定了其战后以“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社会重建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在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中体现了如下基本思想:社会保障应当接近于普遍实施;社会保障应该能够保持个人的经济地位及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并能够促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的保持、恢复和改善;社会保障

111、的管理应该避免过于集中,在职人员应承担起无力工作人员的经济负担,因战争和家庭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经济负担应该由全社会负担。v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原联邦德国建立了一整套以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了仅次于瑞典的高“福利国家”。v德国社会保障模式有两个特征:v1、按行业(职业)、地区组织分开管理的基金体系按行业(职业)、地区组织分开管理的基金体系。每个社会成员依据其职业和收入情况缴纳、获得保险金,同时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之以公共补贴制度。法国的各种退休制度都建立在从事某项职业的基础上,并按职业收入比例缴纳社会保险税。日本受德国的影响,其社会保障

112、制度也按不同职业划分种类。如日本的公共年金就分为八大类:非受雇人员国民年金保险;厚生年金保险;船员保险;国家公务员互助保险;地方公务员互助保险;公共企业职工互助保险;私立学校教职员互助保险;农林渔业职员互助保险。德国、日本的按职业划分保险种类的做法反映了贡献与享受相联系的原则,但职业群体间的互济性较差,难以实现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v2、以以“共决权共决权”为中心的为中心的“劳资合作劳资合作”制度制度。如德国除失业保险以外,保险机构均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实行自治管理,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非隶属于政府机构。v(三)美国模式美国模式v美国模式是以政府对特定对象提供社会保障,而其余

113、社会成员则通过市场机制谋求个人保障,采取这一模式的还有澳大利亚。v美国作为一个尊重个人自由、提倡个人奋斗的移民国家,政府历来奉行“小政府、大国民”的政策,视救济、福利为教会、社会群体之事,政府不承担责任。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改变了美国政府的传统观念。1935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之后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为人们提供在任何风险下都能保证基本生活“社会安全网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针对特定贫困对象实施救援的原则。但与其他社会保障较为发达的国家不同,美国是唯一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2010年的今天,奥巴马总统

114、正为医疗制度改革发愁,国会不同意啊),而仅仅对低收入的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部分退休老年人实行医疗社会保障,而其他在业劳动者仍需通过私营保险公司获得医疗保险。此外,美国的公共补助、社会救济也体现了这一原则。v总的来说,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市场型的社会保障制市场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度,私人年金制度在个人保障中起着很大作用。v在澳大利亚,公共养老金和失业金则是根据政府对申请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收入调查发放的,而非根据本人参与社会保障的记录,体现了对特定贫困对象的救助和保障以个人为主的原则。v(四)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v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是储金型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制度,名义

115、上是强制储蓄,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金局,职工退休或其他原因需用时,连本带息发还职工。这种制度,在受保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因此不能互助互济,不能共担风险,只是一种原始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这种制度模式的还有亚非拉的10余个发展中国家v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建于1955年。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失业严重、住房紧张,为了求得一定社会保障,政府专门成立了“公积金局”专门管理此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到1987年,新加坡全国绝大多数职工参加了“公积金”储蓄。v按照规定,职工在55岁时可以一次提取,中途辞职、失业的不能享用;55岁以后继续工作的,可

116、以每三年提取一次,直至提完为止。职工提取保险储蓄金时,需要保持最低的储蓄额,一般为3万新元;夫妻两人的储蓄金要保留4.5万新元。v公积金的用途包括:退休后生活费;购买住房;建造私人高级住宅;本人和家属的医疗费;购买股票、黄金;购买家属的人身保险。v但是,新加坡模式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身兼数职的基金,难以适应多项保险的不同需要,易在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同时需要大量指出时发生矛盾;二是基金用于购买黄金、股票、办喜事等,易于扭曲社会保险方向,妨碍对生、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病、伤残、失业等社会风险问题的解决;三是提取存款不易控制,实际上工龄短、工资低、生活困难的人,往往提得多、存得少

117、,基金不易积攒;四是若储蓄基金受到缴费时期和支付期间两次通胀的影响,不利于实现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五、加快建立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v(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v社会保障经常被称作是“人们生活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阀”、“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作为国家与社会为保证其成员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助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公平、进步的标志。v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18、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理念的具体体现的具体体现。v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生活中,每一个人时刻都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自然、经济、社会等风险,单靠个人或家庭的力量不足以化解。而社会保障事业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在遇到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问题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大的影响,使

119、无收入、低收入和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有生活来源,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可见,社会保障为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v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来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分配制度,但也同时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

120、障体系,能够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有效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从而减少贫困,适当缩小社会成员间、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让全体国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定的必然要求。v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保障的水平决定着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格局深刻变化,使得劳动者的就业、生活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

121、和压力,广大农村居民、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群、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退休人员权益缺乏保障的问题日益凸现,稍有不慎,即可成为危及政局稳定的社会问题。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各种风险保障,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和缓解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时,社会保障制度能够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方式,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有利于营造诚信友爱、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v4、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达到刺激消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达到刺

122、激消费、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效果。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效果。v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提高社会保障程度,有利于扩大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长久以来,拉动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一直相对不足。据统计,2007年,我国消费率在36左右,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55的消费率,更低于世界发达国家77的比例。而社会保障和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民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稳定城乡居民的支出预期,减少他们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储蓄,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刺激其消费需求。有研究表明,城市家

123、庭每增加1个有保障人口,城市家庭消费支出每年可增加1041元;农村家庭每增加1个有保障人口,家庭消费支出每年可增加483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我国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v1、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v新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一穷二白”起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陆续探索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并逐步完善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进入新世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124、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相继建立。据统计,截止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0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0.98亿人,成为世界参保人数最多的保险计划。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参合率达到91.5,基本达到全覆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v2、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v在认识到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12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起点低,城乡间、地区间发展极为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们的期许和需求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v(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虽然我国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制度刚刚起步,覆盖面小、覆盖率低。比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险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v(2)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低v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

126、20以上的水平相差甚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12,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人民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仅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v(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v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应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建应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建立立。比如,我国尚没有建立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许多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另一方面,应该统一的制度尚未统一应该统一的制度尚未统一。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

127、存在着地区间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区都制定了仅适用于本地区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不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v(1)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见统筹城乡发展(见“相关链接相关链接”)要求,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v(2)适应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v(3)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v(4)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v(5)适应社会保障体系

128、发展的要求,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相关链接:统筹城乡发展v1、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形成的历史背景 v早在200多年前的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 v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也都相当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v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就代表党中央提出了两个思想:一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二是城乡统筹兼顾的思想,“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

129、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及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错误的。”v在论述城乡关系时,邓小平同志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v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城乡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开始探索城市带领农村发展的思路,初步奠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理论基础。v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深刻总

130、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v2、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v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学界讨论时间已久。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完整定义。不过,大多数学者至少在以下几点上是达成了共识的:第一,统筹城乡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但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城乡同质化;第二,城乡统筹发展并不是要从身份上完全“消灭农民”,更不是要农民完全丢掉农业;第三,城乡统筹发展不

131、是要削弱工业、城市以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而是要实现城乡、工农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v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可以归结为“五统筹一改革”,即统筹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对不适宜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体制进行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课堂练习v一、选择题v1、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 )。vA、养老保险 B、社会救济vC、社会优抚 D、失业保险vE、医疗保险v2、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 )。vA、稳定功能 B、保障功能vC、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D、调节功能vE、保

132、护落后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产生于( )。vA、1889年的德国 B、1935年的美国vC、1945年的英国 D、1949年的中国v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 )。v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vC、社会福利 D、商业保险vE、社会优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5、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vA、社会保险 B、社会优抚vC、社会福利 D、社会救济v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 )。vA、社会保障覆盖面小 B、社会保障水平低vC、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D、参保人数太多vE、以上都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133、我国社会保障遵循原则的是( )。vA、权责对等原则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适度保障原则 D、平均主义原则v8、社会保障的特征包括( )。vA、国际性 B、政府行为vC、强制性、预防性与互济性 vD、基本生活保障 E、低层次的特殊性和高层次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选择题答案:1、ADE 2、ABCD 3、Bv4、ABCE 5、A 6、ABC 7、D v8、BCDEv二、思考题v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v2、试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本章内容结束本章内容结束v谢谢大家的合作与参与!

134、谢谢大家的合作与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第四章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v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概述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概述v(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v1、宏观经济调控的由来v“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概念来源于资产阶级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按照自由主义学派的观点,“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资本主义不可能出现全面生产过剩。因此,他们认为,经济不需要国家干预,甚至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管得最好的政府。v一方面,从历史发展阶段看,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135、时期,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有一定适用性。但是当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以后,伴随着资本国际化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加深,资本主义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就显得不适用了。v另一方面,从理论上看,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总量平衡,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包括:v经济当事人的信息完全且对称。v完全竞争的市场。v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增加产量不会导致生产者成本降低。v不存在“外部效应”。v交易成本很小足以忽略不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v事实上,如上六种理想化的前提条件在经济生活中根本

136、不可能存在的。v2、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v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自发运动的过程中,会偏离社会目标或市场机制在一些特定领域表现出无功能。市场主要表现在:v(1)经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v(2)从理论上讲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但大部分市场存在垄断或垄断与竞争并存。v(3)“外部效应”使得市场机制无所适从。包括正效应的补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如一厂的技术工人跳槽到另一工厂)负效应的赔偿问题(如高污染工厂对周边农户的污染)。v(4)交易成本。市场机制可以按照供求双方的信息来调整价格。但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交易成本,若有些经济活动交易成本很大,则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就会受

137、到限制了。比如,有人建议在街口设置路灯,并向借灯光行路者收取费用以弥补成本,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就行不通。v(5)经济理性(或不确定性)。在抽象的经济理论中,经济当事人都是很理性的: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可现实并非如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规避风险,经济当事人也会做出一些不很理性的事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在一定条件下,即使对个人是理性的选择,但是在社会广为流传,加到一起就可能成为一场灾难。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合成谬误”。如不久前媒体报道的“关于郑州会有大地震”的谣言;再比如,有人预计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去疯狂抢购日用品等等。市场机制并不

138、能制止“合成谬误”。v(6)公共产品问题。市场机制只能提供私人物品而不能提供公共物品。v3、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协调v为了增强市场的功效,克服市场的不稳定性,必须和必然赋予政府以宏观调控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引入政府作用是可能的。但是,政府作用不能代替市场,更不能消灭或取消市场,这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面计划控制的根本区别。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市场机制存在失灵现象一样,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都处处有效的。这是因为:v(1)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运行并非完全吻合。首先,政府与微观单位的目标可能不一致(政府:社会

139、利益最大化;微观单位:个体利益最大化)。当两者不一致时,政府作用就会失效。其次,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与市场机制本身是有差别的。(市场机制靠的是经济的自发力量;宏观调控机制靠的是人为的组织力量。这种人为的组织力量既可能与经济的自发力量相符合,但也可能相矛盾。相矛盾时,政府作用就会失效。)再次,政府的宏观调控范围涉及全社会,而微观个体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若用差别性政策,则工作量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运作成本高;若用统一政策,则既可能“鞭打快牛”,又可能促使一些边际企业提前破产或倒闭。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v(2)政府调控计划本身就可能是不切合实际的。其制定与实施的人为因

140、素都较浓,难免与实际情况不符。v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可以相互补充,但不能替代(尤其是政府不能干预过度);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v(二)适度政府干预的界定(二)适度政府干预的界定v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多,也可能是它们做得太少”。实践证明,适度的政府干预(宏观调控)不仅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v1、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v对内:包括从事道路、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学校等

141、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障国内治安,形成一个和谐安定的国内环境。v对外:建设强大的军队,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从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交活动,打造一个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和平的外部环境。v2、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秩序v通过立法来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打击犯罪。v3、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v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这种功能相当明显,因为政府本身就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是,经验表明,政府直接经营企业弊多利少。明智的做法是通过承包、股份制等形式,改造传统的国有企业,使企业产权独立化。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国家不应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142、动。国家还可以直接投资创建集体或个体无力或无意愿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而又是国民经济必需的大型企业,如基础设施、原材料、能源、交通等产业,以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v4、财政功能财政功能v国家通过税率和税收的变动,调节积累与消费、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并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v5、进行制度创新进行制度创新v政府有能力、有义务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比如,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就是制度创新的实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6、影响收入分配影响收入分配v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生

143、产要素相对价格、税收、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等缩小个人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v7、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v资源的利用一般是由价格机制来调节的,但由于价格机制不能纠正由生产或消费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就必须由国家来干预资源利用。如通过立法、税收或行政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等。v8、国家通过财政、货币、产业、国际收支等政策,实现一国家通过财政、货币、产业、国际收支等政策,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定的宏观经济目标。v9、必要的行政控制必要的行政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即国家通过政权力量直接控制经济活动。比如,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以维护农民利益;对

144、非盈利性企业的管理;在通胀发生时,可以冻结利率、物价和工资,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v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或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经济效率,二是实现社会公平。根据中共十六大精神,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目标包括:v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持续、均衡增长v这一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二是经济均衡增长。v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增长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要永远保持不变的、或越来越高的速度,经济增长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具有波动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持续增长实际是指保持一个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含有常规波动的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主义市场经

145、济理论(3)课件v经济均衡增长经济均衡增长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v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v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经济生活中不存在失业现象。我们在资本主义部分介绍过,失业有四种类型: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西方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存在4%6%自然失业率是正常的,这时候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v3、稳定物价稳定物价v稳定物价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通常用价格指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来衡量。价格指数是指用基期平均物价水平的百分比来衡量某一时期的物价水平。通常以基期的

146、价格指数为100,然后确定各时期的价格指数。需要指出的是,价格指数不是各种商品价格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每一种商品的权数反映了该种商品在经济中的重要程度。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 deflator)三种。稳定物价是为了控制通胀可能对经济的冲击。v4、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v国际收支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国际收支不平衡,不外乎两种情况:收大于支为顺差;收小于支为逆差。平衡国际收支就是指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无顺差,也不发生大的逆差。v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

147、策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v(一)调控手段(一)调控手段v1、计划手段v这是通过政府所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主要是指导性计划,突出其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v2、经济手段v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v3、法律手段v这是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v4、行政手段v这

148、是政府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v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能放弃行政手段。这是因为: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由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具有相对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与经济手段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当然,行政手段是暂时的、非常规的手段,不要轻易滥用。v(二)调控政策(二)调控政策v1、财政政策v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构成。其

149、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平衡、紧缩性、扩张性财政政策。v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指由税种、税率构成的税收政策。v财政支出政策:指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如政府购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公共工程和转移支付。v2、货币政策v是指政府为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组成。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币值稳定与发展经济。也包括平衡、紧缩性、扩张性三种类型的货币政策。v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v3、产业政策v它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

150、总和,由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组成。我国产业政策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务院发布实施。v政策手段包括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投资、价格等。v4、收入政策v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措施两个部分。v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前者是政府考虑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后者是政府考虑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进行收入总量的变化,调节总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51、(3)课件v为了达到收入政策目标,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1)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目的在于保基本生活、促稳定。(2)税收调节。通过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公平目标的实现。(3)实施工资物价管制。这是在特定情况下(如通胀)实施的非常措施。(4)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项福利措施。如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款拨付,对技术专家支付政府津贴,对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发放失业补助金和救济金等。v除了上述政策以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区域政策、汇率政策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课堂练习v一、选择题v1、在市场机制中,其核心作用的机制是( )。vA、价格机制 B、供求机

152、制vC、竞争机制 D、优胜劣汰机制v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若出现通货紧缩,则应在财政与货币政策上实行( )。vA、平稳政策 B、扩张政策 vC、紧缩政策 D、稳健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 )。vA、增加就业 B、稳定物价vC、培育生产要素市场 D、促进经济增长v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v4、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包括( )。vA、价格 B、税收 C、工资 vD、汇率 E、信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5、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包括( )。v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v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v

153、E、区域政策v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具有如下特点( )。vA、指令性 B、指导性 C、宏观性vD、战略性 E、政策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选择题答案:1、A 2、B 3、ABDEv4、ABCDE 5、ABCDE 6、BCDEv二、思考题v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应包括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本章内容结束,本章内容结束,v谢谢你的参与!谢谢你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第五章 市场经济的国际化与我国对外开放v一、市场经济国际化一、市场经济国际化v(一)市场经济国际化及其必然性(一)市场经济国际化及其必然性v1、市场经济国际化的含

154、义v市场经济国际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的商品、资本、劳动力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v2、市场经济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v(1)市场经济国际化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v我们知道,商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商品生产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千方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降低商品成本(c+v),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去寻找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如外资在我国投资办厂就是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这种企业由国内走向国外,导致了对外开放。v(2)新技术革命推

155、动市场经济的国际化。v首先,新技术革命深化了生产的社会分工,各个国家会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v其次,新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使得所生产商品的数量、质量、种类等发生较大变化。为把这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种类更丰富的商品能够销售出去,必须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利用这些国内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生产原材料。这势必导致经营国际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再次,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必然出现一批新兴产业,升级(或改造)一批传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从而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v(二)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新趋势(二

156、)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新趋势v1、国际市场的形成v国际市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v(1)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分工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开始跨越国界。v(2)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于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以蒸汽机的广泛采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使得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大大增加。v(3)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这一阶段出现了以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进一步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这一时期,多边贸

157、易逐渐形成、国际货币逐渐形成、国际间较为稳定的商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占有更重要地位,等等,这一切特征表明,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已经形成。v2、国际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新趋势v国际市场形成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以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算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出现,传统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国际经济与市场出现了以下新趋势:v(1)区域经济(或地区经济)集团化v出现了一大批区域性国际组织,如欧盟、东盟(乃至于东盟103)、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南美共同市场,等等。v(2)生产经营国际化v随着商品

158、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出现一大批的跨国公司。v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基地,在其他国家拥有全部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部分归其所有的子公司的国际化经营的大公司。v(3)交易对象复杂化v交易对象除了物质商品以外,还有技术和知识商品,如专利、设计、策划方案、科技信息等;除了有形商品以外,还有无形商品,如商标、商业信誉等等。v(4)市场竞争激烈化v表现在:世界市场进一步转向买方市场,商品的供给者为争夺买主,必然展开激烈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具冲击力;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革命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新旧产品对市场的争夺更趋白热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

159、件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国策v(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v1、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v(1)建国后的三十年间,我国基本走的是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一五”时期是开放的,但只能对苏联、东欧开放。之后便关起门来搞建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推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谓“遏制战略”;二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和思想束缚,从某种程度上,我们自己也倾向于闭关自守。v(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v(3)党的十二大(1982年)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

160、济理论(3)课件v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对外开放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v(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明确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v(5)党的十四大(1992年)进一步提出了扩大开放的三大主要目标与任务。包括: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6)党的十五大(1997年)继续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

161、长期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任务,并要求“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发展阶段。v2、对外开放的内涵v所谓对外开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放弃闭关自守政策,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二是放宽政策,放开或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与国内投资场所的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护政策,把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v(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原因(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62、的原因v1、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v2、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v3、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三)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v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v1、立足点问题v要把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v2、引进技术问题v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v3、利用外资问题v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要重视自己的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

163、课件v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独立自主不是闭关锁国,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学会两套本领,才能有效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增强本国自力更生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

164、成与对外开放度v(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v1、对外贸易v对外贸易在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其他对外开放形式的基础。v2、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v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规模不大,主要获得一些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原料。v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包括两类:一是直接投资,这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方式。二是间接投资,主要利用国际信贷投资。v3、引进技术与技术出口v引进技术实际是引进先进的生产力。引进技术的方式可以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为技术贸易形式与非技术贸易形式。前者主要指技术交易和技术设备、器材的交易;后者主要指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v4、对外承包

165、工程与劳务合作v5、发展国际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v(二)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二)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v1、经济特区v经济特区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内,划出一定区域,在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特别经济区。v经济特区贯彻“四个为主”原则,即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上以“三资”企业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企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确立为经济特区,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又把海南省确立为经济特区。v2、沿海开放城市v为了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

166、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层次,是对外开放有点到线的初步发展。这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城市大多数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比较高,海运与外贸都比较发达。v国家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给予的优惠条件包括:(1)扩大扩大自主权自主权。凡是利用外资建立新企业和改造老企业的,天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上海市每个项目的审批权限放宽到3000万美元以下;大连、广州放宽到1000万美元以下;其他城市放宽到500万美元以下;非生产性项目,不论

167、其投资额多少,由各市自行审批。(2)对投资外商实施优惠政策对投资外商实施优惠政策。包括:外商作为投资进口的机器设备、用于出口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及企业自用的交通工具、办公用品免征关税;凡属技术、知识密集型项目或交通能源等建设项目,只征收15的企业所得税;属一般工农业生产性项目的按24征收所得税。v3、沿海经济开放区v1985年,我国又决定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层次。198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年,中央又作出了实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一举将我国的经济开放区扩大到辽东

168、半岛、山东半岛以及河北、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的许多县、市。至此,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由北到南,点、线、面结合的广大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国家允许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以及对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享受沿海开放城市已经实行的某些政策,对外商投资于农、林、牧、养殖业和加工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给予一定优惠待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v4、沿江、沿边开放地带及内陆省市开放区v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新阶段。199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战略。通过

169、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使其成为沿江开放的龙头。与此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中央又提出积极发展同内陆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批准东北和西南地区的13个边境城市、沿长江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5个城市和18省区的省会城市对外开放,并决定在全国各省市建立200多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沿江开放地区、沿边开放地区和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内陆开放地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四个层次。至此,实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整体格局。v在我国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形式。一是一是兴办保税区兴办保税区。1992年以后,我国先后在上海外高桥、天津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深圳

170、、福田等地区建立了保税区。所谓保税区,是由海关设置或由海关批准存放进口的物品而未办理进口手续和完税的场所。保税区内实行免关税、免许可证,允许设立内资、外资国际贸易机构,并允许对进入区内的物品进行简单加工。二是土地成片开发,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土地成片开发,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允许外商一次性购买成片土地使用权,最长为70年,进行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土地成片开发。如天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南的洋浦、上海的陆家嘴等。三是逐步放开商业、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三是逐步放开商业、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允许外商进入允许外商进入。v(三)对外开放度(三)对外开放度v1、开放度v是指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它有名

171、义开放度与实际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度之分,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的主要指标。v2、我国经济的名义开放度v一般选择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或出口额或进口额与GNP或GDP之比)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度。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我国的开放度从9.89到35.52,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巨大影响力和取得的效果。这一比例超过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过,这是名义开放度。v3、实际开放度v我国的实际开放度要低于名义开放度。这主要因为:v(1)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如1992年,按购买力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价计算,我

172、国的外贸依存度仅为7.05。v(2)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v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对落后。而贸易额主要反映的是物质产品贸易的规模,GNP或GDP却包含了大量非物质产品的价值。因此准确计算开放度应选择外贸额/物质产品产值指标。按照这一方法,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要大幅上调,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依存度。v(3)外贸方式不同所致v我国外贸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加大,主要是来料加工,其进口料件不进入国内市场,而是经过加工装配后直接出口。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工贸易对GNP或GDP产生影响的只是进出口差额部分,不应当作一般贸易处理。因此,计算外贸依存度时,应扣除加工贸

173、易。v3、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合理目标v对外开放度合理目标的设定,涉及经济、政治等多种复杂因素。若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对外开放度目标设定应基于如下目标:v(1)经济发展战略(外向的或内向的)v(2)经济承受能力(要在民族工业发展、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储备水平等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设定开放度目标。)v(3)经济稳定的控制目标(防范金融风险、考虑国民心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经济稳定目标)v4、国际社会的期望值(WTO中各国的承诺)v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有学者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度应维持在12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四、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战略v(一)外贸体制改革v我国外贸体制

174、改革前有两大问题:首先,从企业微观角度看,由于没有进行制度创新,还未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外贸企业间过度的分散竞争,降低了市场效率,损害了出口收益;其次,从国家的进出口管理体制角度看,出口体制大体符合国际管理,但出口体制统得过死,制约了外贸体制整体改革的深化。出口结构上,以低端产品为主;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欧美市场),没有实现多元化战略。v1、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v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推行代理制(注:我国原来进口为拨交制,即国家把进口物资无偿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交给使用单位,盈亏由国家承担;出口制度

175、原来是收购制,即国家向企业收购产品后再出口,国家统负盈亏)。v2、深化外贸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v外贸企业也要像其他国企一样,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内部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外贸企业的制度创新,也要通过改组、联合、公司制、股份制等形式,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明晰产权和财产责任,形成法人治理结构,从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此基础上,实行外贸经营机制的转变,主要包括:(1)由国家计划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进出口贸易的自主经营者,打破垄断经营,提高竞争意识;(2)由单纯创汇为主的经营指导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

176、想转变为创汇与效益并重的经营思想;(3)由单一市场经营战略转变为多元市场经营战略;(4)由主要靠收购制向发展代理制、建立稳定的货源基地的方向转变;(5)由主要靠廉价商品扩大市场向以质取胜,开发质量好、附加价值高的出口产品的方向转变。v3、建立与完善外贸市场秩序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v(1)建立和完善外贸市场秩序v国家取消对外贸企业的直接计划管理以后,并不是放任自流、不加任何管理,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把重心放在建立市场秩序、市场规则上,规范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进行宏观协调与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v建立和完善国家针对外经贸活动宏观调控体系,一个重要

177、内容就是改革进出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缩小国家计划直接控制的范围(影响国计民生、国家战略利益的除外);二是改革许可证制度(包括缩小范围、简化手续、提高透明度等);三是建立健全配额制;四是充分发挥关税在进出口管理中的调控功能;五是统一对外贸易政策,提高对外贸易政策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二)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v1、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v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先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后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资源禀赋学说。v按照比较成本原理,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178、,尽管一个国家(一般是经济落后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的成本可能高于另一个国家(一般为经济发达国家)不具有相对优势的同一产品的成本。这样,各国间分工,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产品产量就会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即获得比较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按照资源禀赋理论,两个国家在同一产品生产上的成本差异是由于各自的要素价格不同,而后者优势因为各自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造成的;不同产品生产的要素配置比例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产品对不同要素使用密集程度的不同(比如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国家分工生产相对密集地使用其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

179、的产品时,都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比较利益。v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借鉴意义: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原理,我们应科学分析我国的现状,找出自己的生产与资源的比较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并以此为基点,确定合理的进出口结构,通过国际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最后,这一理论还有利于我们科学地预测与分析其他国家的贸易模式和发展战略,并制定相应对策,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v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比较优势原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它的适用程度和范围是极

180、为有限的。v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一味地以自己的成本和资源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就会不可避免跌入“比较利益陷阱”。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进口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这种比较利益结构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使发展中国家得到了一些贸易利益,但是也强化了自己低水平的产业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构,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进入了“比较利益陷阱”。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交换的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越来越趋于恶化;二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增强。v上述分析表明,单纯依靠比较优势理论确定国际

181、贸易战略和贸易结构,非但形不成竞争优势,反而会形成竞争劣势。因此,必须在现有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关键在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为此,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提高其知识、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密集型;二是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国家要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出口前途好的产业部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三是对外资进入我国要逐步提高其技术含量的壁垒,鼓励高技术产业进入我国。v2、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培植优势产业v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的出发点是国内

182、发展主导说,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以国内发展,尤其是工业化主导对外贸易,先搞替代进口的工业化,再转向出口;强调以本国的制成品来替代进口的制成品,即通常所说的国产化。v进口替代的主要对象是在国内有较大市场的产品,通过国家建立贸易壁垒,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内厂商进行保护。v实行进口替代的正面效应:减少对国外产业的依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实行进口替代的正面效应:一是为替代进口,要付出高昂的替代成本(如引进技术、设备、原材料等);二是由于缺乏竞争,导致受保护企业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而且,没有效率的进口替代不一定能够带来推动工业化的效应。v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的出发点是基于出口主导说,强

183、调出口的扩大能刺激并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主张国家改变为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所指定的贸易保护政策,推行鼓励工业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v从成本收益角度看,出口替代的外向效益明显高于进口替代: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外汇限制;可以超越国内市场限制,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利用和吸引外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替代战略也面临困难和风险:一是国际市场已经被发达国家占领,发展中国家要面对来自于发达国家高效率工业的竞争;二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实行高水平的保护,致使其优势产品难以打进国际市场。v上述分析表明,出

184、口替代与进口替代两种战略都各有优缺点。各国应根据各自国情确定自己的战略重点。就我国情况看,就我国情况看,必须将出口替代与进口替代相结合,立足点是培植自己的优必须将出口替代与进口替代相结合,立足点是培植自己的优势产业势产业。v3、适度贸易保护v保护措施:一是关税壁垒;二是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其他非关税壁垒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五、利用外资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v(一)外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v1、我国举借外债的三个阶段v自1979年我国开始举债以来,我国借用外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3年是我国举借外债的起步阶段,外债总体规模较小,且从19831985年

185、,外债净流入出现负值,规模逐渐降低;19851988年为我国外债的高速增长阶段,外债余额年均增长80多亿美元,增幅超过我国同期GDP增长率达18个百分点,我国外债增速迅猛,说明我国借用外债处于不成熟期;19901995年,外债每年增加10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15,增幅比前期大幅回落,低于同期GDP和出口的增长幅度,说明我国对外债的举借进入了相对成熟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2、外债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作用v(1)外资的进入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v(2)若举债规模过大,超出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延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v首先,

186、如果一国的外债规模过大,则其所需配套资金必将被迫增加,直接扩大对国家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的需求,若超过承受能力则将导致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最终造成财政与信贷的失衡。v其次,外债规模要受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品供求的制约,特别是国内生产资料供应状况的制约。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v最后,外债的进入和汇出还将极大地影响国际收支和外汇平衡,既可能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又可能影响汇率的稳定。v显然,外债规模必须适当。v3、外债的风险指标v国际上常用静态的外债指标监测其风险,这种指标包括:v(1)偿债率,即当年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

187、之比。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中,偿债率为20。v(2)负债率,是指外债余额与当年GDP之比。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中,负债率为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外债率,指外债余额与当年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中,外债率为100。v上述指标在安全线以下,则不太可能发生债务危机。v(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v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实际也是双重的,但主要是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v1、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经济增长。v2、对国内增加产值和税收、扩大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v3、引进了先进的科技与管理,培养了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

188、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4、促进了对外经贸的发展。v5、有利于保持港澳地区繁荣稳定和促进海峡两岸的合作交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课堂练习v一、单选题v1、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国际上一切有利条件为我国建设服务是( )。vA、一项权宜之计 B、一个阶段的政策vC、目前的一项重要方针 D、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v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就是( )。vA、只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vB、只要反对盲目崇外思想vC、既反对盲目排外、又反对盲目崇外思想vD、完全依靠自己或完全依赖外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 )。vA、引进先

189、进技术 B、引进管理人才vC、扩大出口 D、等价交换v4、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技术交流主要是指( )。vA、技术引进 B、技术输出vC、技术合作 D、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v5、利用外资的原则是( )。vA、越多越好,多总比少好 B、少一点好,少总比多好vC、要适度,考虑消化能力、配套能力和偿还能力vD、资金输入与资金输出要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6、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价值不是由国别价值、而是由国际价值决定的,所以必须( )。vA、输出国际价值较高商品,输入国际价值较低商品vB、输入国际价值较高商品,输出国际价值较低商品vC、输出国际价值较高商品,输入国际价值也较高商品vD、输出国际价值

190、较低商品,输入国际价值也较低商品v7、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后,对外贸易( )。vA、不再实行国家统一管制的办法vB、仍然实行国家统一管制的办法vC、仍然实行外贸专营制度 D、仍然实行行政审批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8、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 )。vA、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 B、国际边界地区vC、经济发展有特色地区 vD、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的地区v二、多选题v1、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性取决于以下经济条件,即( )。vA、生产力社会化发展为国际化vB、需要利用国际分工互通有无vC、需要利用别国的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

191、D、需要增强国民经济宏观平衡的回旋余地vE、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v2、我国对外贸易新体制的特点包括( )。vA、国家统一管制和统一政策vB、实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vC、允许有条件的企业自营出口或实行出口代理制vD、外贸专营制度 E、外贸主体多元化v3、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vA、利用两种资源 B、开拓两个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C、开出两个窗口 D、学会两套本领vE、满足两种需要v4、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包括( )。vA、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vB、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加强国内外的物质交

192、流vC、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vD、扩大生产,增加就业vE、 有利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v5、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A、避免漫长的摸索过程,加快技术发展速度vB、减少研究和试制费用,节省社会主义建设资金vC、加快我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vD、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vE、调剂国内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消费需要v6、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包括( )。v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vC、对外资金交流 D、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vE、政治组织之间的交往v7、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如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3、理论(3)课件vA、发展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vB、经济活动主要实行市场调节vC、对投资的外商实行特殊优惠政策vD、政治上实行特殊制度vE、国家给予特区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v8、举借外债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风险指标,包括( )。vA、债务率 B、失业率 C、偿债率vD、负债率 E、通货膨胀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单选题答案:1、D 2、C 3、 C 4、Dv5、C 6、A 7、B 8、Dv多选题答案:1、ABCD 2、ABCE v 3、ABD 4、ABCD 5、ABCD v6、ABCD 7、ABCE 8、AC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v第二篇内容到此结束第二篇内容到此结束v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谢谢同学们的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