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9032169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及输血输液反应(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输血是治疗和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治疗外伤、失血、重症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血液成分的丢失和血容量减少的主要手段。输血不但可以挽救病人生命,输入的多种血液成分还能改善病人的循环,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强免疫力和凝血功能,并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和骨髓的造血功能。输血虽然有治疗作用,但也存在着潜在危险性,外科医生应当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并正确选用各种血液制品。一、外科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方法(一)适应症1、急性大出血包括创伤引起的肝脾破裂大出血,病理性的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等是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正常人100ml血液可带氧气20ml,失血量大于总血量的20%(大于800ml

2、)应及时输血。收缩压小于90mmHg,可准备输血。如低于80mmHg,应立即输血。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所必须的。血浆球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手术前如有贫血和血浆蛋白过低,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明显下降。术后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切口感染,不愈合,切口裂开等。因此必须在术前纠正,最好使血浆总蛋白不低于6g。3、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输血和血浆有防治休克的作用。尤其是在大面积烧伤的休克期,丢失的主要是血浆成分。4、严重感染常用于全身化脓性感染,如败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的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继发的难治性感染。因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可提供抗体,补体达到提

3、高抗感染能力,采用少量输新鲜血。5、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手术前应适量输新鲜血可补充PLt和各种凝血因子。6、手术(1)应急手术:术前有失血性休克者,即应快速输血,将血压维持在90/60mmHg,并且在术中,术后继续输血补液,直至患者脱离危险。(2)择期手术:估计术中出血较多,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术,如心血管手术,肝叶切除术等,应备足够全血。(二)禁忌症充血性心衰急性肺水肿各种肾衰肝功衰竭(三)输血方法尽量用粗针头18号、16号。1、静脉输血是最常应用的输血途径。、动脉输血很少用、经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输入。(四)输血的注意事项、严密

4、查对:输前详细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交叉试验的结果,以及受血者的住院号,床号等,确定无误后方能输血。、认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标签是否完整清晰,袋口封闭是否严密,血浆是否透明,正常库存血的血浆与红细胞有界限,若血浆呈淡红色,表明已有凝血现象,则不能使用。输血前应轻摇血袋,使血浆与红细胞充分混匀。、输血的温度,。、血中不加任何药物,输血前后用冲洗输血管道。、保存时间,冷藏下不大于周。、放置时间:不大于四小时。、注意无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术。、加强观察:、尿色。、保留血袋,输完后,保存小时,以备核查。二、输血反应1、发热反应(非溶血性)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3-4

5、%。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致热源,为细菌的代谢产物、高分子多醣体,主要存在于抗凝剂,采血和输血器具中。(1)症状:高热:发热前先有发冷或寒战,继而发生高热,体温在39以上,大多发生在1-2小时内。(快者可在15分钟左右)。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皮肤潮红及周身不适。血压无明显变化。症状可持续1-2小时,伴有大汗,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2)治疗A、立即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可终止输血。B、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寒战者应用杜冷丁。(制止寒战有特效)C、将血标本送血库复查,并做细菌培养,以区别早期溶血反应及细菌引起的污染反应。2、过敏反应:较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2-3%。主要原因是抗原抗体反应。(1

6、)症状:在输入几毫升或将要输完时发生颜面潮红、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出现哮喘,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恶心,腹痛,腹泻,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2)处理、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B、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吸氧,并立即皮下注射1%付肾1ml。C、如发生休克应积极采取抗休克措施。D、如发生会厌水肿,除用激素外,必要时行气管切开。3、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所引起的临床溶血反应称为HTR,是输血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输错血型所致。(1)症状轻者类似发热反应,重者可很快死亡。输血后突然头痛、头胀、呼吸急促、面部潮红、恶心

7、、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全身麻木或腰背部剧烈疼痛,严重时出现寒战高热,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休克,少尿,无尿等急性肾衰症状。有的患者很快昏迷死亡,有的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粘膜及皮下出血。(2)治疗、立即停止输血,重新核对各种项目,必要时重做血型及配血试验。B、剩余血做细菌培养,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C、早期治疗重点是抗休克,提高血压可选用阿拉明和多巴胺。D、保护肾功,碱化尿液,血压稳定可用利尿等。4、细菌污染反应:是由于血液或输血用具被细菌污染而引起,少见,临床症状轻重不一。(1)症状轻者常被误以为发热反应,在输入10-50ml血液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

8、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发绀、恶心、腹痛、腹泻、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类似感染性休克症状,白细胞升高明显。(2)治疗、立即停止输血。B、抗休克,抗感染。C、对患者血及血袋血做细菌培养。三、输血传播疾病1、输血后肝炎(血清性肝炎):原肝功能正常,输血后15-180天出现肝功异常,黄疸者。2、艾滋病3、梅毒: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皮疹现三期梅毒树胶肿晚期内脏可侵犯一期二期传染强先天梅毒是胎传治疗药物青霉素连用915天4、疟疾四、血型:指ABO血型,自1901年首次发现ABO血型后到目前已经陆续发现了26种血型系统,如RH血型。1、ABO血型与血型鉴定按照红细胞所含凝集原和血清中所含凝集素的不同确定血

9、型即“A”“B”“AB”“O”四型。)A型血红细胞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含AB凝集原,血清中不含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和抗B凝集素。临床上鉴定血型是采取A型血标准血清(抗B血清)和B型血标准血清(抗A血清)来测定A型(抗B)血清B型(抗A)血清血型鉴定结果+、交叉配血试验: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虽血型相同,还必须做交叉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直接(主侧)试验间接(次侧)试验直接(主侧)试验间接(次侧)试验供血者供血者红细胞混悬液血清受血者受血者血清红细胞混悬液任何一侧出现凝集现象或溶血现象

10、时,都说明血型鉴定错误或有不规则抗体存在,为不配合血,不可输血。、血型(因子):是一种血型抗原,凡红细胞上有这种抗原者成为阳性,没有者成为阴性,临床意义:)阴性者输入阳性的血液,第一次输血不发生反应,但输血后-周可产生抗体,下次再输入阳性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如母亲为阴性,胎儿若是阳性,阳性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可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后,将大量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发生先天性溶血性黄疸,造成死胎或流产。如分娩后新生儿存活,可用换血疗法挽救。输血输液反应1、表现:输血或输液后15-60分钟内突然寒战、高热、少数可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重者血压下降、谵妄、昏迷。2、原

11、因:1)存在热源或输液器处理不当。2)免疫原因,病人血内含有白细胞凝集抗体,淋巴细胞毒抗体,血小板凝集抗体,血小板补体结合抗体。3、处理1)轻者:减慢速度,重者立即终止输血输液。2)寒战期:保暖,必要时给激素,异丙嗪25mg肌注,杜冷丁对制止寒战有特效。3)发热期安痛定、索密痛、牛黄安宫丸,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二、过敏反应1、表现:轻者仅荨麻疹,眼部vasc性水肿。重者皮肤潮红,广泛皮疹,呼吸困难,会厌水肿,肺部哮鸣音,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2、处理1)轻者减慢速度,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25mg或安定10mg肌注。2)重者立即终止输液,异丙嗪或安定肌注。0.1%付肾0.5-1mg皮下

12、注射或加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点或静注。喉头水肿危及生命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休克者,更换输液瓶后给vasc活性药物。三、肺水肿1、表现:输液中或后1小时内突然出现心率过速、烦躁、胸闷、呼吸急促、发绀、咯粉红泡沫痰(粘稠)早期可为白色痰,双肺湿性罗音。2处理:立即终止输液,取半卧位。吗啡10mg皮下注射。吸氧(湿化瓶内置50%酒精)两腿下垂至床沿下,四肢结扎止血带(5-10分钟轮换)。速尿20-40mg+10%20ml肌注。毒毛K0.25mg或西地兰0.2-0.4mg+糖40ml缓慢推注。酚妥拉明15-30mg+25%糖20ml10分钟内静推完。氨茶碱250mg+25%糖20ml静推。地米10-20mg静推。静脉放血。肺水肿的抢救肺水肿的抢救半坐位腿下垂急吸氧打吗啡快强心速利尿激素茶碱扩张药扎四肢慢放血病因诱因速去掉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