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球德育实践活动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地球德育实践活动课说课稿(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常二中五常二中 蔡希望蔡希望(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说教法(二)说教法(三)说学法(三)说学法(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五)教学特色(五)教学特色(六)总结(六)总结 1、 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理念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3、教材目标分析、教材目标分析 4 4、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与学情分析5、突破难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教育生命观、生存
2、观、生活观教育” 与素质教育的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基本要求一脉相承。本课是高中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目的在于使本课是高中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生存及提高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的正确生存观。 本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课程设计中,应用了本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课程设计中,应用了大量的图片、声音、影像文件,课程的内容丰富,大量的图片、声音、影像文件,课程的内容丰富,容量也比较大容量也比较大。 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理念2、学生情
3、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教学不可小视学生的能力。 高中的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知道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坏境。了解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建设公平、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3、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教学难点
4、:教学难点: 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到行动上,关注我们居住的城市,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5、攻破难点的方法、攻破难点的方法 (1)首先展示美好的地球,她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她曾经碧水蓝天,美丽优雅。(2)然后用影片后天直观地展现出坏境恶化导致威胁人类生存的毁灭性灾难,直接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3)运用大量图片向学生展现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4)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我的一日环保行动、对个旧空气质量的调查、我的环保宣言等活动,把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情景教学法和调查实践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影片和大量图片创
5、设问题情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和调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问题讨论-调查实践-教师总结-拓展思维教学课时:1课时二、说教法二、说教法三、说学法三、说学法1、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有教材但不拘于课本,有老师但不依赖教师,做学习的主人。2、大胆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树立公民责任意识,积极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课程导入、认识环境、保护环境、共建和谐社会和总结责任。在这五个部分中,穿插了影片、音乐和大量的图片
6、,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给予学生自己思考和相互讨论的时间,以便他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知识的内化,更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地球是我们美好的家园,曾经的她,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肥沃的田野,广阔的草原,激荡的瀑布,无垠的大海都是她美丽的剪影。美丽的地球给予人类优雅的生存环境,给予人类世代繁衍的空间。 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影片后天,讲述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带来南极冰川的融化,并进一步带来极端气候,美国纽约在寒流中被冰冻,人类面临毁灭。 影片导入,通过对比引出主题问题:人类的灾难只是艺术家的幻想吗? 不! 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
7、就是现实中的灾难。 自然在向人类发出警告!2004年年12月月26日印度洋海啸日印度洋海啸 死亡人数接近死亡人数接近30万。万。2008年年1月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月中国南方冰雪灾害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亿元人民币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们的心灵。引出本课主题“保护地球母亲,建设和谐家园”。在引出主题后,首先来认识环境。2、认识环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阅读思考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保护环境,认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在地球上不断繁衍生息,从远古走到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的索取与日俱增,土地、森林、水源、空气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地球已不堪重负,自然
8、环境日趋恶化。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河流污染!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城市垃圾!城市垃圾!森林、河流、空气、我们生存的环境正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强烈的图片对比和教材中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学生已直观地认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导致人类生存的危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心中已经迫切想问“怎么办”, “我们该怎样做”,这样教学目的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进入到下一个环节。3、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设计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方案:一日环保行动计划目的行动计划效果保护森林 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减少森林
9、砍伐保护土地 不用一次性饭盒,不乱丢电池减少土壤污染保护水源 节约用水,水多次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美化环境 不乱丢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上面的活动可以分组进行,从保护森林、保护土地、保护水源、保护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展开,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教师注意引导,让学生的环保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我们的环保宣言:我们的环保宣言:“保护地球母亲、共建和谐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五、教学特色:五、教学特色:1、运用影片、音乐、图片作为教学辅助,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2、采用分组讨论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热情。六、总结六、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电影、图片、音乐等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并且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步步深入,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学以情景导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会调查-总结责任-思想升华为主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成了教学目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围绕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感受一步步展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明显。不足之处是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学生调查活动展开不够,需要在课后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