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8943133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小融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8/251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系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系 李小融李小融 教授教授1 教育改革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要求教育的回归。应回到教育的“起点”或“原点”,即回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及新定位和思考教师角色及教育教学活动。22024/8/253 学生、课堂和教师是教育的三个基本点,也是实施和评价一切教育和教师活动价值的起点。 学生是“起点中的起点”,研究学生(对象)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3一、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三个维度或途径1、年、年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发展或儿童心理学)展或儿童心理学)即即处于同一年于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共同心理特征段

2、儿童的共同心理特征4n六个年六个年龄阶段段乳儿期乳儿期01岁哺乳和父母(第一生哺乳和父母(第一生长高峰)高峰)婴儿期儿期13岁婴儿教育(感儿教育(感觉、动作、作、语言)言)幼儿期幼儿期36岁幼儿教育(感知、行幼儿教育(感知、行为、习惯、人、人际关系、关系、语言)言)儿童期(儿童期(6、7岁12、13岁)小学)小学时期期少年期(初中期)少年期(初中期)12、13岁15、16岁人生第二人生第二生生长高峰高峰青年初期(高中期)青年初期(高中期)15、16岁17、18岁52024/8/2562、个性心理特征(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普通心理学)即幼儿个体特点的心理特征即幼儿个体特点的心理特征传统班

3、班级授授课制以把全体儿童当作一个人制以把全体儿童当作一个人为前提前提现代因材施教面代因材施教面对的是多的是多样个性的学生个性的学生能力、气能力、气质、性格、性格63、群体心理(教育心理学)、群体心理(教育心理学)即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心理特征即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心理特征正式群体(班正式群体(班级)与非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7二、学前儿童的身心特征与教育1、关于乳儿、关于乳儿、婴儿期的特点与教育儿期的特点与教育2、幼儿的身心特征、幼儿的身心特征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心理特点感知:具体形象感知:具体形象思思维:具体与操作:具体与操作情意:感性模式(又笑又哭)情意:感性模式(又笑又哭)8意志与行

4、意志与行为(习惯形成形成 与与练习)人人际关系(父母与教关系(父母与教师)语言(言(单音音节模式,模式,组词与造句)与造句)自我意自我意识(从咬手嚼指到(从咬手嚼指到“你、我、他你、我、他”)想象力与想象力与创造性造性9三、对现实学前教育的影响1 1、对现代、对现代0303岁儿童的身心特点的把握将导岁儿童的身心特点的把握将导致幼儿教育的重新规划设计。致幼儿教育的重新规划设计。2 2、6767岁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新认识将导岁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新认识将导致几个问题的解决:致几个问题的解决: 儿童入学的最佳年龄问题儿童入学的最佳年龄问题 幼小衔接的问题幼小衔接的问题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102024/8/2511 谢谢 谢谢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