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英会蒋干中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大古典名著四大古典名著v水浒传水浒传 施耐庵施耐庵 元末明初元末明初v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罗贯中罗贯中 元末明初元末明初v西游记西游记 吴承恩吴承恩 明代明代v红楼梦红楼梦 曹雪芹曹雪芹 清代清代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罗贯中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v罗贯中,名本,字贯中,传说是号湖海罗贯中,名本,字贯中,传说是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生,曾共同从事著作v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章回体小说全书共回全书共回中学教材取于“三国”的文章v赤壁之战北宋赤壁之战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光资治通鉴(史史书书)v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北宋北宋 苏轼(词)苏轼(词)v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小说三要素小说三要素v环境环境v人物人物v情节情节故事背景v攻势:曹操v守势:孙权、刘备v赤壁之战的序幕赤壁之战赤壁之战v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
3、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v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
4、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素不习水战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预习检测v1、蒋干是谁?、蒋干是谁?v2、“中计中计”指中谁的计?指中谁的计?v3、“计计”指什么计谋?指什么计谋?v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计谋的目的是什么?v5、设此计的原因呢?、设此计的原因呢?v6、周瑜怎么
5、知道的呢?、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v7、计谋的结果呢?、计谋的结果呢? v1、曹操帐下幕宾。、曹操帐下幕宾。v2、周瑜的计。、周瑜的计。v3、反间计。、反间计。v4、杀蔡、张二人。、杀蔡、张二人。v5、二人、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深得水军之妙”v6、亲往探寨。、亲往探寨。v7、曹操误杀此二人。、曹操误杀此二人。掌握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v可以便宜行事可以便宜行事 (binyi)不须请示灵活处置。)不须请示灵活处置。v万弩齐发万弩齐发 (n)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v迤俪前行(迤俪前行(yl)曲折连绵。)曲折连绵。 v碇石(碇石(dng)系船的石墩。)系船的石墩。v觥
6、筹交错(觥筹交错(gng)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v谙习水战(谙习水战(n)熟悉。)熟悉。v一齐轮转橹棹(一齐轮转橹棹(zho)船桨。)船桨。v不胜酒力(不胜酒力(shng)能承担,能承受。)能承担,能承受。v献于麾下(献于麾下(hu)将帅的大旗下。)将帅的大旗下。.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干
7、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 )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 .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v故事情节故事情节: 开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故事情节v开端(段):周瑜决定除蔡、张二人。开端(段):周瑜决定除
8、蔡、张二人。v发展(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发展(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 迷蒋干。迷蒋干。v高潮(段):周瑜假装泄密,蒋干窃书中高潮(段):周瑜假装泄密,蒋干窃书中 计。计。v结局(段):曹操中计杀蔡、张二人。结局(段):曹操中计杀蔡、张二人。v尾声(尾声(0段):段): 周瑜闻讯喜庆计成。周瑜闻讯喜庆计成。故事线索(反间计反间计)v 周瑜周瑜 曹操曹操(蒋干蒋干) (开端)(开端) 定计定计 说降说降 (发展)(发展) 施计施计 (高潮)(高潮) 中计中计 计成计成 (结局、尾声)(结局、尾声) 误杀蔡、张误杀蔡、张阅读段,思考:阅读段,思考:v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9、周瑜为什、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么要这样? v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后怎么办? v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v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周瑜为什么要这样?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v答答 : 毁书斩使毁书斩使 。 曹操来信,封
10、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以此抗议示威以此抗议示威; 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态度; 鼓舞士气鼓舞士气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仗?回去后怎么办?v答答: 写曹操折兵和练兵写曹操折兵和练兵 。v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青徐之兵之兵 ,不习水战,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将善于调兵遣将 。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让他们操习
11、水军。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v答:答:得胜后犒军、报捷、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亲往探看曹军水寨军水寨”。v 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大, 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二人。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的蔡、张二人。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v答
12、: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v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周瑜设计的背景。周瑜设计的背景。5、蒋干自荐说降周瑜,夸下海口,、蒋干自荐说降周瑜,夸下海口,“凭三寸不凭三寸不烂之舌烂之舌”“必要成功必要成功”与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与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v答:答:夸海口与中计有必然地演进规律,夸海口与中计有必
13、然地演进规律,合乎故事发展的逻辑。合乎故事发展的逻辑。v 6、一封假书信为何能瞒过曹操、蒋干二人?、一封假书信为何能瞒过曹操、蒋干二人?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v三:三: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周瑜周瑜、蒋干、曹操、蒋干、曹操1小说写到周瑜的六次小说写到周瑜的六次“笑笑”,表现了周瑜怎样的,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性格特点潇洒豪放,胜券稳操的自信潇洒豪放,胜券稳操的自信v在曹操、周瑜面前,蒋干有哪些言行?说明在曹操、周瑜面前,蒋干有哪些言行?说明蒋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蒋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盲目自信,志大才疏;胸无城府,盲目自信,志大才疏;胸无城府,怯懦;既无胆识又无谋略;怯懦;既无胆识又无
14、谋略;v曹操也中计了,他的中计与蒋干的中计有何曹操也中计了,他的中计与蒋干的中计有何不同?体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不同?体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骄傲情敌,刚愎(骄傲情敌,刚愎(bi)自用,多疑)自用,多疑周瑜(笑) :瞧你瞧你这小样,还来说这小样,还来说降,趁早回家带降,趁早回家带孙子去吧!孙子去吧!曹操(怒)你损了你损了我两员大将,你我两员大将,你可知罪?可知罪?蒋干(汗)丞相恕罪,不是老丞相恕罪,不是老夫无能,实在是他太设局太夫无能,实在是他太设局太精!精!v通过对三位人物的分析,你能看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吗?故事反映的是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军事与政治故事反映的是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军事与政治斗争,肯定了周瑜的卓越军事才干。斗争,肯定了周瑜的卓越军事才干。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a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