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8865001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5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一节色彩的认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色彩基础色彩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第五章第五章 色彩基础色彩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色彩的认识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仿色打样有关的色彩知识及三原色混色规律;2、学会辨析织物颜色的色彩三属性信息;3、掌握颜色间色差的定性和定量表达方法; 重点: 学会辨析指定颜色的色彩三属性信息;难点: 培养色彩的基本感觉; 本章主要学习与仿色有关的颜色原理和规律。 打样人员必须掌握混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训练敏锐地辨别色彩间微妙的色调差异,培养对色彩的感觉及提高用色能力,便于后续仿色工作的进行。 了解打样所用染料在织物上所染得的颜色的特点,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织物颜色实际上是染料颜色和织物本底颜色的综合体现。

2、对于给定的颜色,能够推断出该颜色的浓度(或深浅度)大小、原色组份和用量比例。一、色觉的形成一、色觉的形成1.色觉的形成过程 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面前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而黄昏来临时,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变得灰暗和模糊。当到了漆黑的晚上,我们不但看不到物体的色彩,也看不清物体的轮廓了。这证明了光是产生色彩的根源,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我们对色彩的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的物体所反射的光信号不同,光信号进入我们的眼睛后,经过我们眼睛的聚焦,便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然后通过视神经把图像信息传输到大脑,最终在大脑中形成了色彩的感觉,也就是色觉。 人在观察色彩时,一方面用眼睛看,另一方面用大脑判断

3、,大脑根据它存储的经验记忆对比识别这些信息,从而产生了色彩感受。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色彩实际上是视觉器官系统(眼睛、视神经和大脑)对光信号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后的结果。色彩是一种感觉,是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并在人的大脑中引起的反映。同时色彩也是一种物理现象,不同的色彩所包含的光谱信息不同。产生色觉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光、彩色物体、健全的视觉器官系统。2.异常色觉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健全的视觉器官,都能准确地辨认各种色彩,色觉正常。但也有少数人由于眼睛的生理缺陷而不能正常辨别各种色彩,这种人被称为异常色觉者,一般分为色盲和色弱两种。最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者只能看见黄色和蓝色,而红色

4、和绿色都会认为是黄色。色弱者对某些色彩的辨别能力较差。异常色觉者不宜从事与色彩打交道的工作,染整打样人员要求色觉要正常。可以利用色觉检查图来检查自己的色觉情况,图5-1为部分色觉检查图样。 二、色彩的三属性二、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既具体又抽象。说它具体,大家都可以看得到,说它抽象,很难用文字具体精确地描述。日常中我们描述色彩都是比较笼统的、大致的。较能详细说明颜色的方法通常包括对色彩的相貌(即色名)、深浅程度和鲜艳程度等三个方面的描述,大多数色彩都同时具有这三个特征。我们将这三个特征以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进行命名,也称为色彩的三个属性。利用这三个指标,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色彩间的差别。在染整打样的

5、实际工作中,常用用色相、浓度和彩度对应地描述色差。1色相 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的差别,如红色、蓝色、黄色等,都是色相。色相又名色调、色别,指的是色彩的外观相貌,其实际上反映了色光的波段不同,它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由于色相只是色彩的三个属性之一,因此相同的色相的色彩看上去可能差异还会非常大。 图5-2 不同的红色 所有色彩的色相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如图5-3色环所示。在色环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色相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变化,颜色间渐变过渡,不存在明显的分界和断点。比如通常如果我们说某物体的颜色是红色,就只是一种定性的大致的颜色表达而已,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红色

6、。其实属于红色范畴的颜色,如果细分还有许多种红色,从色环中的红色区域我们可以看得出。 在色环上按顺时针排序是红橙黄绿蓝紫品红红。在色环上橙色离红色及黄色非常近,说明橙色与红色与黄色有些接近。而黄色蓝色距离最远,说明黄色与蓝色差异非常大。两种色相在色环圆周上相邻距离的远近便直观地表示出了这两种色相的差异程度。任何一个颜色的色光都有向其相邻的颜色色光偏向的倾向,比如蓝色和黄色,其色相可以偏绿或偏红。认识各个颜色色光的偏向,在染整打样中,便于确定调色的方向。图5-4为简化的十二色环。想一想: 如果我们把时钟与简化的色相环做对比,说说时钟上的每一时点各对应着什么颜色?图5-4 十二色相环 一般人的眼睛

7、在正常条件下大约能分辨出180种色相。经过色彩专业训练,对色相的感觉敏锐度就会得到提高,一些经常与色彩打交道的人,他们的色相感觉就很敏锐。但是,人眼由于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还是有限的,比如对黄色系列,辨别能力就较差,对于某些浅色颜色间的差别的辨别也较差,往往难以分辨得出。2.明度 明度是表示色彩相对明暗程度的特征量,表示来自物体光的强度,实际上反映了有色物体反射光的强弱程度。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强(或吸收越弱)则明度高,反之则明度低。一定条件下,利用明度的不同可以区别物体颜色的浓和淡(或深和浅),可以近似表示物体颜色的深浅度,即明浅暗深。自然界的色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彩色,

8、另一类是无彩色。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及灰色,也叫非彩色或消色。有彩色指无彩色以外的各种的各种色彩,简称彩色。对无彩色而言,明度就是它们最突出的特征。 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中间是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可以理解为不同浓度的黑色)。对于有彩色而言,它的明度差异包含多种含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同色相之间本来就可能会有明度差异。相同浓度下,黄色明度最高,其余依次是橙色、绿色、青色、红色、蓝色、最暗的是紫色。如图5-5所示。图5-5不同色相的明度比较 第二,不同色相的色彩可能会有相同的明度,如图5-6所示,每行色块色相虽然不相同,但明度却是相同的。图5-6 不同的色相 相同的明度第三

9、,同色相的色彩之间也可能会有明度的差异,如图5-2所示。所以实际上颜色的色相、深浅度和鲜艳度都可能会影响到明度的大小,当两个颜色在色相、鲜艳度(彩度)基本接近的前提下,颜色明度高低可以近似等效表示颜色浓度的大小。3饱和度饱和度也称为彩度、纯度或鲜艳度,用来区分颜色的鲜艳程度,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有色成分越高则颜色越纯,消色成分越高则饱和度越低,如果黑色成分越高则颜色越灰暗(或说越钝),其实际上反映了色光波段的纯洁性。色彩越鲜艳,饱和度就越高,而黑、白、灰等无彩色则没有饱和度和色相的区别,只有明度区别。如图5-7所示,在图中,从左到右色样的饱和度降低。如果在任何一种纯色中,

10、不断地加入黑、白、灰等 “消色”,那么就会降低该种色彩的饱和度。在图5-8中所示的上下两行绿色中,不断地加入白色和黑色,可以看出,绿色的饱和度都在不断地降低,图中最右边的一列两个色块饱和度都非常低,但其明度却相差的非常大。所以彩色一旦偏“白”或者偏“黑”,彩度都会降低。在染整打样中,彩色偏“白”,等同于浓度降低,而彩色偏“黑”或“暗”,则认为色彩钝,即不够鲜艳。图5-8 绿色饱和度的比较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色彩的特征,每个特定的色彩都有对应的参数组合。色相决定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当其中一个属性发生变化时,另外两个属性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11、。比如:当某个色相的明度发生变化时,它的饱和度也会改变;而不同色相之间本身就有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当色相发生改变时,明度和饱和度自然也会产生变化。两个颜色完全相同,则两者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完全相同;如果两个颜色有差别(即色差),则可能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彩度)间存在差别。色差可以用肉眼大致判断,定性描述。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则差之毫厘,需要仔细辨别。色差也可用专用仪器测量,用色差值E(两个色彩在Lab色空间中坐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定量表示。染整打样中的对色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进行的。色差值E非常直观地表示出了两个色彩在视觉上的差异。从图5-9中可以看出:色差值越小,色彩间差异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当

12、E=0,两个色彩外观相同;当E=1时,大多数人都看不出两个色彩之间有什么差别了,但随着色差值的增大,色彩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表5-1反映了色差大小在视觉感受上的差异。表5-1:色彩色差大小和视觉感受色差大小视觉感受0E1.0差异难以察觉1.0E2.0差异很小,专业人员能分辨2.0E3.5中等差异,一般人能察觉出来3.5E5.0差异较大5.0E12.0差异很大E12.0截然不同如果要把两个有色差的颜色调节成相同的颜色,在固定一个作为标准后,根据两色间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参数的差别情况,分别调整另一个颜色的色相、彩度和明度,可以逐步调整使颜色趋同。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一些扎染

13、图案作品,让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给人的感受,从中找出一些作品中的问题扎染图案清晰度往往不高。说说这些作品给人的感受,从中找出一些作品中的问题。让学生自然引入对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想一想有哪些因素导致扎染图案清晰度不高。思考为什么扎染图案清晰度不高,并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扎染过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1)寻找可能影响扎染图案清晰度的原因。学生提出各种他们认为可能的因素,并说明原因。(2)根据猜测的因素,将其猜测相同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测是否正确。激起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讨论并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呈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思考和评价。指导学生了解对比实验法的设计方案。讨论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教师的指导以建议的形式出现。教师在学生无法正确设计时。(教师可以一范例作为指导。(以时间要素为例)组织学生再次交流展示新的实验方案。学生交流展示新的实验方案。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工艺程序工艺程序预先设计 面料选择 扎结(过水) 染色 (套染) 固色 清洗 拆线 漂洗 晾干-烫平 成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